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61年9月1日至6日,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贝尔格莱德举行,不结盟运动正式宣告成立。在评价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时,美国对外宣称这些不结盟国家有权利和自由决定自己的命运。早在1961年4月,国务次卿·切斯特鲍尔斯说,“美国将‘尊重’那些已经选择了不结盟政策的中立国家,并帮助他们建立拥有独立自主能力的强大稳定的社会”。
1961年不结盟运动正式成立以后,不结盟运动迅速发展,队伍不断壮大。1961~1981年间,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共召开6次,成员国也从25个增加到95个。它在国际事务中的威望和影响也不断增强,同时美国逐渐认识到,不结盟运动包括三个不同群体的国家:极端亲苏分子、要保持距离的温和派、美国和西方的朋友,他们除了反对殖民主义和种族主义,并决心处于东、西方冲突中的军事同盟外,保持独立自主之外,不结盟国家没有更多共同的思想可以使他们相互团结。事实上,随着信奉不结盟思想的国家数量的增加,广大成员的思想分歧也有所增加。美国认为其前期对不结盟国家公开施加压力的策略是没有前途的。在这种形势下,美国对不结盟国家分类对待,对亲苏国家给予压力;对中间派通过援助拉拢他们;对亲美派给予经济军事援助,虽然这些国家并没有公开承认,但实际上已经被纳入了美国的安全体系。美国修改了其对不结盟运动的政策态度,其“更新”的策略的基本思想路线是指导不结盟国家的社会经济沿着资本主义发展,尽可能保持和加强不结盟国家对工业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依赖,以及追求更加隐蔽形式的新殖民主义政策。为此,美国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对前段时期的政策作出了相应的变化。
一、政治方面
在政治领域,美国放弃了对“中立”的不结盟国家公开敌视的态度和政策,采用更为隐蔽和柔和的策略。
第一,通过各种各样的手段削弱不结盟运动反帝国主义的内容,并削弱不结盟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联系。
在1964年开罗第二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上,许多发言者攻击美国对巴勒斯坦和南非的政策,并谴责其在越南的政策。他们甚至要求它解除对古巴的经济禁运,即使是美国国内的种族政策没有逃过批评。另一方面,苏联的政策并没有吸引任何批评。1970年在卢萨卡第二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上,大多数发言者强烈抨击美国。在不结盟运动的会议上美国经常遭到不结盟国家的批评,并且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文件充满了反帝的内容,带有明显的反西方倾向。这使美国感到愤怒和沮丧,美国各全国性报纸的社论作家都清楚明白地表达他们的不满:“不结盟不是真正不结盟,它对苏联倾斜严重”。因此,美国对不结盟国家的政策注重削弱不结盟运动的反帝内容,破坏不结盟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
第二,支持扶植亲美政权、反动势力,干涉不结盟国家的内政。
刚果共和国成立初期,国内存在亲苏、亲比利时势力,政局不稳,美国操纵联合国一再干涉刚果国内政局。从1960年开始,美国进行一系列阴谋活动,颠覆了刚果合法政府。1961年,美国又通过联合国安理会要求比利时和其他外国军队及准军事人员立即撤离刚果。1962年,美国在排除了比利时及英法在刚果的势力之后,扶持亲美的阿杜拉清除苏联在刚果的势力。1964年又镇压刚果人民争取独立的起义。到1965年,成立亲美的刚果共和国,美国才最终控制了刚果的局势。
总的来说,美国对不结盟国家在政治方面的政策虽然类似于1961年之前的这段时期的政策,但其行为和手段变得更加隐蔽,而且加强了思想方面的宣传工作。
二、军事方面
在军事方面,美国对不结盟国家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点措施:
第一,对一些不结盟国家给予军事援助。
如1962年10月,中印边界冲突爆发后,美国为了支持印度进攻中国,改善同印度的关系,派军事代表团进入印度,对印度提供了大量的军事援助。当年12月10日,肯尼迪批准向印度提供6000万美元的军援。16日,肯尼迪与英国首相哈罗德·麦克米伦(Harold Macmilla)在拿骚(Nassau)会谈,批准了总值为1.2亿美元的一揽子对印度的军援计划。
第二,虽然美国追求隐蔽的新殖民政策,但是并没有放弃使用直接的军事行动。在军事战略上,肯尼迪、约翰逊政府提出了实行“灵活反应战略”。
美国决策者一直坚信“共产党统治越南将对东南亚的所有其他地区,以及美国在该地区,乃至美国在世界上其它关键地区的地位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面对越南南方日益高涨的民族解放运动,肯尼迪政府作出了在越南发动“特种战争”的决定。在1964年8月,美国开始对越南进行直接的武装干涉,并通过了“东京湾决议案”,进一步扩大侵越战争,并逐渐演变为美国与越南之间直接的军事战争。到1968年底,侵越美军已达到53万多人。美国战略家希望通过越南战争给类似于越南的不结盟国家一个教训,使他们留下深刻印象,即他们已经没有其他事情可做,除了寻求美国的垂青,并遵循其帝国主义的政策。
第三,尼克松上台后的战略收缩。美国在越南的战争并没有预期的顺利,它陷于越南战争的泥潭而不可自拔,使美国陷入了内外交困的境地,尼克松上台后在美国实力地位严重削弱,国际战略地位下降的情况下,进行了战略收缩。美国开始在第三世界缩短战线、加强重点,力图从越南战争中脱身。为此,美国相应减少了对世界其他不结盟国家的军事援助。
因此,这一时期,美国对不结盟国家的军事政策以军事援助为主,但并不放弃使用武力。与前一时期相比,美国对不结盟国家的军事援助额也大大增加。政治手段和军事手段纵然是美国对不结盟国家的政策的重要手段,但经济手段是这一时期美国对不结盟国家的最主要手段。
三、经济方面
在经济领域,这一时期美国对不结盟国家的政策有了如下变化:
第一,对不结盟国家提供经济援助仍然是这一时期美国的主要政策。这一时期美国对不结盟国家经济援助的数额在50年代末的基礎上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肯尼迪就任总统后,继承了把对外援助作为拉拢不结盟国家的传统做法,但是与其前任相比,更加注重经济援助。 第二,对一些不结盟国家实行经济封锁。1959年古巴革命后,这个世界上最弱小的国家之一成为世界上最强大国家的劲敌。从1960年10月起,美国政府开始对古巴实行除食品和药物外的经济封锁,美国还通过“托里切利法”和“赫尔姆斯—伯顿法”,阻挠其他国家与古巴进行经贸往来。
第三,反对和破坏不结盟国家争取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活动。二战后,美国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确立了美国在战后国际金融和贸易领域的霸权地位。70年代,美国实力相对下降,旧的国际经济秩序和国际经济结构严重制约和阻碍不结盟国家经济的发展,他们要求打破旧的经济秩序的愿望相当强烈。1976年,第五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通过的经济宣言指出,“除非彻底废除现有的国际经济关系,否则任何事情都不会使全世界的经济问题得到一个长远的解决,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问题”。对于不结盟运动这方面的努力,美国却竭力维护不平等的国际经济旧秩序。当不结盟国家在联合国大会上申请通过关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决议时,遭到了美国的强烈反对和破坏。
可见,这一时期,美国在经济领域的政策除了继续前一时期的经济援助外,还增加了经济封锁、破坏不结盟国家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内容。
总之,1961~1981年,美国对不结盟国家的态度和政策发生了细微的变化,它改变了对不结盟国家整体敌视的态度,对不结盟国家放弃了公开的敌对政策。大体来说,这个阶段美国对不结盟国家的态度和政策,追求更加隐蔽的形式,虽然经济援助和军事援助成为美国对待不结盟国家的主要手段,但是,美国并不能通过与这些不结盟国家签订相关的文件或协约,来达到“捆绑”这些不结盟国家的目的,它只能通过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的政策对不结盟国家施加影响。这个阶段美国对不结盟国家有了更深的了解,明确了不结盟国家不与任何集团结盟的原则,但当他们遇到困难时并不拒绝美国的军事、经济援助,只是拒绝参加任何集团的军事战略体系。并且,美国也认识到对不结盟国家的政策要分类、视情况而定。美国这一时期对不结盟运动的政策,受美国与苏联冷战关系影响很大,肯尼迪和约翰逊政府时期,美国与苏联关系紧张,对一些不结盟国家采取了强硬政策;尼克松上台后直至卡特政府,美国都采取了收缩战略,在不结盟国家的渗透和演变有所缓和,这使美国与苏联在第三世界的争夺处于劣势,為后来里根政府的强硬政策的出台埋下了伏笔。
1961年不结盟运动正式成立以后,不结盟运动迅速发展,队伍不断壮大。1961~1981年间,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共召开6次,成员国也从25个增加到95个。它在国际事务中的威望和影响也不断增强,同时美国逐渐认识到,不结盟运动包括三个不同群体的国家:极端亲苏分子、要保持距离的温和派、美国和西方的朋友,他们除了反对殖民主义和种族主义,并决心处于东、西方冲突中的军事同盟外,保持独立自主之外,不结盟国家没有更多共同的思想可以使他们相互团结。事实上,随着信奉不结盟思想的国家数量的增加,广大成员的思想分歧也有所增加。美国认为其前期对不结盟国家公开施加压力的策略是没有前途的。在这种形势下,美国对不结盟国家分类对待,对亲苏国家给予压力;对中间派通过援助拉拢他们;对亲美派给予经济军事援助,虽然这些国家并没有公开承认,但实际上已经被纳入了美国的安全体系。美国修改了其对不结盟运动的政策态度,其“更新”的策略的基本思想路线是指导不结盟国家的社会经济沿着资本主义发展,尽可能保持和加强不结盟国家对工业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依赖,以及追求更加隐蔽形式的新殖民主义政策。为此,美国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对前段时期的政策作出了相应的变化。
一、政治方面
在政治领域,美国放弃了对“中立”的不结盟国家公开敌视的态度和政策,采用更为隐蔽和柔和的策略。
第一,通过各种各样的手段削弱不结盟运动反帝国主义的内容,并削弱不结盟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联系。
在1964年开罗第二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上,许多发言者攻击美国对巴勒斯坦和南非的政策,并谴责其在越南的政策。他们甚至要求它解除对古巴的经济禁运,即使是美国国内的种族政策没有逃过批评。另一方面,苏联的政策并没有吸引任何批评。1970年在卢萨卡第二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上,大多数发言者强烈抨击美国。在不结盟运动的会议上美国经常遭到不结盟国家的批评,并且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文件充满了反帝的内容,带有明显的反西方倾向。这使美国感到愤怒和沮丧,美国各全国性报纸的社论作家都清楚明白地表达他们的不满:“不结盟不是真正不结盟,它对苏联倾斜严重”。因此,美国对不结盟国家的政策注重削弱不结盟运动的反帝内容,破坏不结盟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
第二,支持扶植亲美政权、反动势力,干涉不结盟国家的内政。
刚果共和国成立初期,国内存在亲苏、亲比利时势力,政局不稳,美国操纵联合国一再干涉刚果国内政局。从1960年开始,美国进行一系列阴谋活动,颠覆了刚果合法政府。1961年,美国又通过联合国安理会要求比利时和其他外国军队及准军事人员立即撤离刚果。1962年,美国在排除了比利时及英法在刚果的势力之后,扶持亲美的阿杜拉清除苏联在刚果的势力。1964年又镇压刚果人民争取独立的起义。到1965年,成立亲美的刚果共和国,美国才最终控制了刚果的局势。
总的来说,美国对不结盟国家在政治方面的政策虽然类似于1961年之前的这段时期的政策,但其行为和手段变得更加隐蔽,而且加强了思想方面的宣传工作。
二、军事方面
在军事方面,美国对不结盟国家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点措施:
第一,对一些不结盟国家给予军事援助。
如1962年10月,中印边界冲突爆发后,美国为了支持印度进攻中国,改善同印度的关系,派军事代表团进入印度,对印度提供了大量的军事援助。当年12月10日,肯尼迪批准向印度提供6000万美元的军援。16日,肯尼迪与英国首相哈罗德·麦克米伦(Harold Macmilla)在拿骚(Nassau)会谈,批准了总值为1.2亿美元的一揽子对印度的军援计划。
第二,虽然美国追求隐蔽的新殖民政策,但是并没有放弃使用直接的军事行动。在军事战略上,肯尼迪、约翰逊政府提出了实行“灵活反应战略”。
美国决策者一直坚信“共产党统治越南将对东南亚的所有其他地区,以及美国在该地区,乃至美国在世界上其它关键地区的地位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面对越南南方日益高涨的民族解放运动,肯尼迪政府作出了在越南发动“特种战争”的决定。在1964年8月,美国开始对越南进行直接的武装干涉,并通过了“东京湾决议案”,进一步扩大侵越战争,并逐渐演变为美国与越南之间直接的军事战争。到1968年底,侵越美军已达到53万多人。美国战略家希望通过越南战争给类似于越南的不结盟国家一个教训,使他们留下深刻印象,即他们已经没有其他事情可做,除了寻求美国的垂青,并遵循其帝国主义的政策。
第三,尼克松上台后的战略收缩。美国在越南的战争并没有预期的顺利,它陷于越南战争的泥潭而不可自拔,使美国陷入了内外交困的境地,尼克松上台后在美国实力地位严重削弱,国际战略地位下降的情况下,进行了战略收缩。美国开始在第三世界缩短战线、加强重点,力图从越南战争中脱身。为此,美国相应减少了对世界其他不结盟国家的军事援助。
因此,这一时期,美国对不结盟国家的军事政策以军事援助为主,但并不放弃使用武力。与前一时期相比,美国对不结盟国家的军事援助额也大大增加。政治手段和军事手段纵然是美国对不结盟国家的政策的重要手段,但经济手段是这一时期美国对不结盟国家的最主要手段。
三、经济方面
在经济领域,这一时期美国对不结盟国家的政策有了如下变化:
第一,对不结盟国家提供经济援助仍然是这一时期美国的主要政策。这一时期美国对不结盟国家经济援助的数额在50年代末的基礎上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肯尼迪就任总统后,继承了把对外援助作为拉拢不结盟国家的传统做法,但是与其前任相比,更加注重经济援助。 第二,对一些不结盟国家实行经济封锁。1959年古巴革命后,这个世界上最弱小的国家之一成为世界上最强大国家的劲敌。从1960年10月起,美国政府开始对古巴实行除食品和药物外的经济封锁,美国还通过“托里切利法”和“赫尔姆斯—伯顿法”,阻挠其他国家与古巴进行经贸往来。
第三,反对和破坏不结盟国家争取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活动。二战后,美国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确立了美国在战后国际金融和贸易领域的霸权地位。70年代,美国实力相对下降,旧的国际经济秩序和国际经济结构严重制约和阻碍不结盟国家经济的发展,他们要求打破旧的经济秩序的愿望相当强烈。1976年,第五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通过的经济宣言指出,“除非彻底废除现有的国际经济关系,否则任何事情都不会使全世界的经济问题得到一个长远的解决,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问题”。对于不结盟运动这方面的努力,美国却竭力维护不平等的国际经济旧秩序。当不结盟国家在联合国大会上申请通过关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决议时,遭到了美国的强烈反对和破坏。
可见,这一时期,美国在经济领域的政策除了继续前一时期的经济援助外,还增加了经济封锁、破坏不结盟国家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内容。
总之,1961~1981年,美国对不结盟国家的态度和政策发生了细微的变化,它改变了对不结盟国家整体敌视的态度,对不结盟国家放弃了公开的敌对政策。大体来说,这个阶段美国对不结盟国家的态度和政策,追求更加隐蔽的形式,虽然经济援助和军事援助成为美国对待不结盟国家的主要手段,但是,美国并不能通过与这些不结盟国家签订相关的文件或协约,来达到“捆绑”这些不结盟国家的目的,它只能通过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的政策对不结盟国家施加影响。这个阶段美国对不结盟国家有了更深的了解,明确了不结盟国家不与任何集团结盟的原则,但当他们遇到困难时并不拒绝美国的军事、经济援助,只是拒绝参加任何集团的军事战略体系。并且,美国也认识到对不结盟国家的政策要分类、视情况而定。美国这一时期对不结盟运动的政策,受美国与苏联冷战关系影响很大,肯尼迪和约翰逊政府时期,美国与苏联关系紧张,对一些不结盟国家采取了强硬政策;尼克松上台后直至卡特政府,美国都采取了收缩战略,在不结盟国家的渗透和演变有所缓和,这使美国与苏联在第三世界的争夺处于劣势,為后来里根政府的强硬政策的出台埋下了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