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雕龙》传统价值的现代转换

来源 :文学教育·中旬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hye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刘勰《文心雕龙》的“序志”篇写作动机之一就是对当时文论的批判。同样的,当今中国文论领域,也存在着很多问题。改革开放后,西方思潮不断涌入,中国的文论研究失去了很多其本该拥有的宝贵财富,对传统文学理论重视不够。随之而来的就是在世界文论领域中话语权的缺失,因为没有民族的当然也就没有世界的。所以,发掘包括《文心雕龙》在内的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也必然就成为掌握话语权、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文心雕龙》 现代价值 文论 话语权
  鲁迅曾说:“东则有刘彦和之《文心》,西则有亚里士多德之《诗学》,解析神质,包举洪纤,开源发流,为世楷模。”[1]众所周知,亚里士多德的《诗学》开创了西方文艺学理论研究。鲁迅将二者相提并论,倒未说《文心雕龙》堪称中国文论鼻祖,但至少从二者媲美中可以看出,《文心雕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绕过的重要部分。在文化话语权争夺日益激烈的今天,如何把《文心雕龙》的现代价值淋漓尽致地挖掘并运用,是中国文论领域研究需要面对的重大问题。
  在《文心雕龙》的价值方面,前人之述数不胜数。本文与其说是想提出新价值,不如说是对之前一些学者观点的总结与提炼。为使对传统价值和现代价值的分析不至于太过片面孤立,笔者将着重探讨《文心雕龙》的传统价值到现代价值的转换,希望可管中窥豹,对当代中国文论话语权的建构有所助益。
  一.《文心雕龙》的传统价值分析
  《文心雕龙》的传统价值是不言而喻的,大致可从文学与哲学两个层面进行分析。
  先看文学层面,无论是文学的本质和起源,还是文学的创作和批评,亦或是文学的研究方法论,《文心雕龙》都有所探讨。在六朝文风绮丽的年代,“《文心雕龙》最为全面地展示了文学自觉时代的文学观和理论建树。尽管此后一千多年理论批评在许多层面仍有拓展,但从体系的完备、思想方法的先进、思辨和理论探索的深度和广度看,它在文论领域都首屈一指。”[2]所谓“原始以表末”、“释名以彰义”、“选文以定篇”、“敷理以举统”,刘勰都以优美文笔详细介绍了各类文体的历史渊源、文体名称的理论含义、典范篇章的选择确立以及每种文体的创作要领。以至于“割情析采”、“披文入情”,《文心雕龙》对每一部分文学理论内容的介绍都是那么鞭辟入里。
  由文学层面所达到的高度,《文心雕龙》自然而然也生发了哲学。刘勰文学理论的一个中心问题就是在文学创作中的“心物关系”,进一步深化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念。“物色”“神思”“诠赋”“隐秀”等篇章都从不同方面讲了文学创作中的“心物关系”。在“原道”篇中,刘勰更是说“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儒道思想都融入在《文心雕龙》中,甚至包括佛家思想。此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文心雕龙》的美学思想。似乎在刘勰那里,“文”本身就是“美”。所谓“龙凤藻会”、“虎豹炳蔚”、“云霞雕色”、“草木贲华”,还有“林籟结响”、“泉石激韵”等等都是一种艺术美与自然美相结合的体现。全书提出的文学理论蕴含着美的理论,全书对于文学理论的表达更是对美的阐释。
  《文心雕龙》的传统价值自问世以来,历经时间打磨日益显出价值。当然,它也有其自身局限性,我们“不必因为刘勰《文心雕龙》的成就卓著,而回避他文学观念中这种不够科学的地方。”[3]因为其实正是有不够科学的地方,也才需要借鉴西方优秀成果,对其进行传统价值到现代价值的转换。
  二.《文心雕龙》传统价值到现代价值的转换
  笔者对于《文心雕龙》传统价值到现代价值转换的分析源于这样的初衷——“发掘百年中国古代文论研究的现代化进程中的现代意义,确立现代发展和现代转换的核心价值取向和研究导向。”[4]毫不夸张地说,“《文心雕龙》以其无与伦比的“体大思精”不可替代地成为考察中国古代文学思想和理论成就的首要课题。其理论价值的发现和深入挖掘完全是时代使然。”[5]除此以外,也应该看到,“《文心雕龙》有其自身独立性,它所揭示的规律是跨时空的。”[6]仅以美学为例,从那个时代来说,《文心雕龙》“隐藏着六朝情感美学与形式美学的时代密码,使得这部广义的文学理论著作在今天狭义的审美的文学原理建构中仍然具有不可或缺的继承价值。”[7]并且它作为“六朝情感美学与形式美学时代风潮的突出代表,对当下认识文学的特质很有启示意义和参考价值。”[8]在刘勰之前,很少能看到这样的作品,可以说它是中国传统文论的一个典型代表。
  在西方思潮涌入的今天,作为文论显学的《文心雕龙》可以说承担着保留乃至构建中国自己话语权并且使中国文论思想走向世界的任务,而怎样将其传统价值转化为现代价值是中国文学理论研究者的使命所在。
  有学者已经认识到,“要考察二十世纪百年以来学术界关于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的研究,就不妨把眼光投向更为广阔的地方,至少投向《文心雕龙》研究的辐射空间。”[9]于是文学理论批评领域有了新的研究切入点。学者们在文学理论本身上继续发掘着《文心雕龙》的价值,“以《文心雕龙》为入口,探讨中国文学批评中的器物之喻,发现中国文学批评与器物及其制作经验的直接关联,以期为中国文学批评方式的形成找到更深层的原因。”[10]还有学者分析《文心雕龙》的外延性质的功能,比如随着时代的演变,“如何在社会分化、文学分化的现代性状况之下设想和推进文学的社会化功能,成为中西共同面对的问题,以分化与逆分化为问题中心的《文心雕龙》也因此获得了自身的现代性意义。”[11]由此可见至少在《文心雕龙》的研究方面,尽管著述已经很多,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与变革,传统价值可以源源不断地转化为现代价值。它如源头,以活水滋润着中国文论甚至中国文化的发展。
  而谈到中国文论发展,学术界对于文论话语权的呼声日渐高涨,似乎这已成为中国文论要复兴不可回避的问题。有学者也说:“中国人研究文艺学……要有我们自己的‘话语’,实现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这才是建设当代文艺学的历史必由之路。”[12]下面我们就当代中国文论话语权建构问题展开分析。   三.当代中国文论的话语权的建构
  我们先来看当代中国文论话语权的现实情况。令人难以接受的是,就中国文论领域而言,现实情况是一些中国学者对“国际化”的西方理论大用特用甚至贬损中国文论。还有人在运用西方文论失败时,不仅未考虑其操作合理性反给中国文论贴上“落后”的标签。此类现象令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生机与活力的人深感寒心。
  但另一方面,也必须承认中国的话语权在世界层面来看还很弱,甚至本国学者都没有信心。用葛兰西观点来看,“文化领导权绝不是先天给定的,而是必须去争取、去证明的。”并且“文化领导权不在于夺取‘领导’的问题,关键在于争取话语‘权’的问题。”[13]因此,如何证明中国文化的生机与活力成为了当前最为紧迫的任务之一。
  不过,我们需要注意,毋因中国文论在世界文论体系中受到不公正待遇而迁怒于西方文论,拼命指责西方文化。这不仅不是文化自信的表现,反是排外的文化自卑。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我们文化之所以还未掌握话语权,不是因为文化自身不够好,而是因为我们没有把其优势发扬出来并为人所知。我们应该做的是以客观理性的态度对待西方文化。在当代文论方面,“必须以古代文论为母体和本根”[14],“正确认识和深入研究中西文论的异同”[15],并把努力投入到“在‘拿来’基础上的综合、创造。”[16]这种具体办法的理论根据并非空谈,而是基于对中国文论话语重建的理解。其实“中国文论话语重建就是要设法引导中国文论与文化从“西方化”走向“化西方”之路,使西方文论融入中国文化的血脉。”[17]因为“只有回到文化本根,才能真正理解中国文论的传统之体;只有借鉴西方文化,才能激活中国文论的现代之用。”[18]
  如此,当代中国文论话语权的建构,庶几近之。
  最后我们讨论一下本质问题及解决之道。在阅读一些学者的意见后,笔者对比较赞同的观点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在《文心雕龙》的现代价值与传统价值中要有“三个明确”。
  第一是明确我们对问题应有的理解。尽管我们很重视中国文论话语权的问题,但要透过问题本身看到本质。如李建中教授所言:“中国文论最为严重的现实问题不是‘失语’而是‘失体’。我这里说的‘失体’,是指两重意义上的‘丢失’:一是丢失了古代文论批评文体的文学性传统,二是丢失了古代文论批评文体的尊体意识、破体规律和原体思路。而正是这双重的丢失,酿成当下文学批评的种种弊端。”[19]所以,“失语”是因为“失体”,而要改变“失语”的尴尬,功夫应从改变“失体”开始。“失体”的问题解决了,中国文论话语权的建构则会是水到渠成,迎刃而解。
  第二是明确我们应该秉持的理念。宣扬研究传统文化不是为了复古,宣扬中国本国的理论也不是因为民粹。“我们的理念和目标只有一个,不是为传统而传统,不是为理论而理论,而是为了让理论介人和参与社会的现代化发展进程,推动社会的文明进步,实現人的更加合乎人性的自由全面发展。”[20]
  第三是明确我们应有的态度。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中外文化不是绝对不相容的。其实“正因为有普世价值,文化的交流才有可能;文论的输入、输出以及中西互补、中西合璧才有可能。”[21]所以在文化上,既不崇洋媚外,也不刚愎自用,要努力找到中外文论中的共同点和普遍性。以理性客观负责的态度对待中西文论,合理借鉴与吸收,中国文论话语权的建立指日可待。刘勰说:“振叶以寻根,观澜以索源”。相信在全球文化日益交融的大背景下,《文心雕龙》的传统价值一定可以转化为现代价值,涅槃重生!
  参考文献
  [1]鲁迅.鲁迅全集(第八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332.
  [2]黄侃.文心雕龙札记[M].北京:中华书局,2014年9月第1版:4.
  [3]涂光社.有关《文心雕龙》当代意义的一些思考[J].辽宁大学学报,2010年,第38卷第2期:8-15.
  [4]张少康.刘勰的文学观念——兼论所谓杂文学观念[J].北京大学学报,2000年,第4期:63-72.
  [5]张利群.探索古代文论研究的现实价值和现代意义[N].文艺报,2010年3月3日,第5版:1-3.
  [6]涂光社.现代《文心雕龙》研究述评[J].文学评论,1997年,第1期:142-152.
  [7]祁志祥.从现代性审视《文心雕龙》文学观念的民族品格与时代特征[J].人文杂志,2012年,第1期:87-94.
  [8]韩经太.经典的确认与学科的自觉——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研究的现代展开[J].中国文化研究,2004年,冬之卷:61-82.
  [9]闫月珍.器物之喻与中国文学批评——以《文心雕龙》为中心[J].中国社会科学,2013年,第6期:167-185.
  [10]沙红兵.分化与逆分化:《文心雕龙》新论[J].文学评论,2014年,第1期:126-137.
  [11]张少康.走历史发展必由之路——论以古代文论为母体建设当代文艺学[J].文学评论,1997年,第2期:41-53.
  [12]李金勇.文化领导权理论[J].学术界,2015年,第208期:101-109.
  [13]朱立元.走自己的路——对于迈向21世纪的中国文论建设问题的思考[J].文学评论,2000年,第3期:5-14.
  [14]曹顺庆,王庆.中国文学理论的话语重建[J].文史哲,2008年,第5期:5-12.
  [15]李建中,喻守国.中国文学理论的话语重建[J].文史哲,2010年,第1期:26-39.
  [16]李建中.尊体·破体·原体[J].文学研究,2009年,第1期:40-47.
  [17]赖大仁.新时期三十年文论研究[J].文学评论,2008年,第5期:13-17.   [18]黄维樑.20世纪文学理论:中国与西方[J].北京大学学报,2008年,第3期:65-72.
  注 释
  [1]鲁迅:《鲁迅全集(第八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第332页.
  [2]涂光社:《有关〈文心雕龙〉当代意义的一些思考》,载《辽宁大学学报》2010年第38卷第2期,第9页.
  [3]张少康:《刘勰的文学观念——兼论所谓杂文学观念》,载《北京大学学报》2000年第4期,第71页.
  [4]张利群:《探索古代文论研究的现实价值和现代意义》,载《文艺报》2010年3月3日第5版,第2页.
  [5]涂光社:《现代〈文心雕龙〉研究述评》,载《文学评论》1997年第1期,第142页.
  [6]涂光社:《现代〈文心雕龙〉研究述评》,载《文学评论》1997年第1期,第151页.
  [7]祁志祥:《从现代性审视〈文心雕龙〉文学观念的民族品格与时代特征》,载《人文杂志》2012年第1期,第94页.
  [8]祁志祥:《从现代性审视〈文心雕龙〉文学观念的民族品格与时代特征》,载《人文杂志》2012年第1期,第94页.
  [9]韩经太:《经典的确认与学科的自觉——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研究的现代展开》,载《中国文化研究》2004年冬之卷,第68页.
  [10]闫月珍:《器物之喻与中国文学批评——以〈文心雕龙〉为中心》,载《中国社会科学》2013年第6期,第168页.
  [11]沙红兵:《分化与逆分化:〈文心雕龙〉新论》,载《文学评论》2014年第1期,第126页.
  [12]张少康:《走历史发展必由之路—论以古代文论为母体建设当代文艺学》,载《文学评论》1997年第2期,第41页.
  [13]李金勇:《文化领导权理论》,载《学术界》2015年第208期,第102页.
  [14]张少康:《走历史发展必由之路——论以古代文论为母体建设当代文艺学》,载《文学评论》1997年第2期,第42页.
  [15]张少康:《走历史发展必由之路——论以古代文论为母体建设当代文艺学》,载《文学评论》1997年第2期,第44页.
  [16]朱立元:《走自己的路——对于迈向21世纪的中国文论建设问题的思考》,载《文学评论》2000年第3期,第14页.
  [17]曹顺庆,王庆:《中国文学理论的话语重建》,载《文史哲》2008年第5期,第12页.
  [18]李建中,喻守国:《中国文学理论的话语重建》,載《文史哲》2010年第1期,第39页.
  [19]李建中:《尊体·破体·原体》,载《文学研究》2009年第1期,第46页.
  [20]赖大仁:《新时期三十年文论研究》,载《文学评论》2008年第5期,第17页.
  [21]黄维樑:《20世纪文学理论:中国与西方》,载《北京大学学报》2008年第3期,第72页.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文学院)
其他文献
比起对陌生化和戏剧性叙事的追求,我现在越来越倾向于这样一类小说:在平静无波的琐碎事务下,多条人事脉络各自生长,直到在某一点上汇合,并集结为一种指向明确、朴素有力的形而上比喻。这类小说看似平淡无奇,实则在精神上达到了高度的复杂性与思辨性。我以为,阿乙的《对人世的怀念》就具有这样的风格。相较于他之前的《下面,我该干些什么》和《春天》等包裹着谋杀、黑暗、绝望的小说,《对人世的怀念》的阴郁性相对弱化,这一
期刊
近日,马原转型之作《唐·宫》在北京举办新书发布会。《唐·宫》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以唐代历史为背景,塑造了以宫女玉央为核心的十多名性格鲜明的艺术群像,再现了唐朝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恢弘和璀璨。此类历史小说,迄今为止在马原的作品中并不多见。早年,马原因身为著名先锋作家为人熟知,提到上述写作方面的转型,他说:“30年前自己还是小伙子,还年轻,年轻的时候可能会有一种叛逆,而现在已经60多岁,看世界的
期刊
根据《德国书业商报》公布的数据,马娅·伦德的处女作《蜜蜂史》2017年销出三十五万册,从而领先美国作家丹·布朗的《起源》和德奥作家丹尼尔·克尔曼的《蒂尔》,雄居畅销榜头名。《蜜蜂史》写了三代养蜂人的故事,分别发生在1852年的英国、2007年的美国和2098年的中国,借着人与蜜蜂、父与子的关系来观照全球性的生态危机。小说封面是一只死蜜蜂,其主题得益于爱因斯坦的一句话:“如果蜜蜂死绝,人类只能再活四
期刊
有学者认为,现代白话文的语言一直处于发展阶段和未成熟状态,这是语言文字与其自身历史的“断裂”所带来的后果。散文似也如此,人们觉得散文就应该是雅的文学,以雅取胜,以雅见长。的确,“雅”是中国散文特有的标志。这传统自古而来,直至五四也仍然保持得完好。五四的散文大家很多,也有不少在语言和风格上很有成绩的,但整体而言,散文的风格与语言还处于发展演变的过程中,直到今日,也仍然在变化发展之中,也就是说,人们仍
期刊
李南是一位有着自己音质的成熟诗人,这是我细读她刊发于《汉诗》的诗《夜宿三坡镇》的最初印象。这印象一旦形成,很难抹去。尽管在与魏天真的对话《声音的背后,记忆的后方》中提出了困惑,我至今也没有想明白为什么第一次读到它就会被吸住:是最后一句人生如梦的怅然若失或羁旅惆怅的萦绕不散吗?最后一句的好处,是把“老”和“轻”这两个字的调性发挥到了极致,而且很可能,“轻”字已将读者的伤怀稀释了,让人真切感受到只有一
期刊
阿来继《尘埃落定》之后的又一部長篇巨著《机村史诗》(六部曲),日前由浙江文艺出版社重磅推出。《机村史诗》(六部曲),依序由《随风飘散》《天火》《达瑟与达戈》《荒芜》《轻雷》《空山》六部相对独立又彼此衔联的小长篇,以及六则关于新事物的故事和六则描写与新社会相适应或不相适应的人物的故事组成,是用花瓣式架构编织的关于一座藏族村庄的当代编年史。距《空山》初版已过去十几年。此番再版,以“机村史诗”的名字,以
期刊
梁晓声最新长篇小说《人世间》(三卷本)日前在北京首发,该书一百一十五万字,历经数年创作完成。《人世间》以北方省会城市一位周姓平民子弟的生活轨迹为线索,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写到改革开放后的今天,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地描写了中国社会的巨大变迁和百姓生活的跌宕起伏。作品立足底层,坚持平民视角,抒写草根青年的奋斗和拼搏。梁晓声在创作中站在沉默的大多数一边,深刻體察普通人的生活,精妙表现他们的喜怒哀乐。主人
期刊
内容摘要:作品《北鸢》以冯、卢两大家族的兴衰沉浮为线索,深入描写了民国时代风云变化,动荡流离的历史进程。在作品中,女性作为全新的历史主体出场,并在小说中表现出鲜明的个性特征。作者在小说中女性形象的角色塑造及命运走向,本文将分为苦难和救赎两个方面加以研究。   关键词:《北鸢》 葛亮 女性叙事  “这就是大时代,总有一方可以容纳华美而落拓的碎裂。”①葛亮从《谜鸦》《七声》开始,着力在编织好的城市网络
期刊
文学究竟是什么,我不知道,但是文学里有一种东西我是知道的,就是文学来自叙述,而叙述的力量是什么我恰好知道一些,我就说说什么是叙述的力量。  我举几个例子。第一个来自现在西班牙的一位作家哈维尔·马里亚斯的书,他有一部小说《如此苍白的心》,叙述一上来就让我吃了一惊。他写一个女孩,度完蜜月回来。当然已经不是女孩了,已经结婚了。她没有任何理由或者其他什么原因就自杀了,她家是一个富有的家庭,当时她的父亲在宴
期刊
内容摘要:《瓦解》讲述了部落英雄奥贡喀沃的悲剧故事,主人公为了摆脱怯懦的伦理身份,不得不无数次在两难困境中做出伦理选择,但他无法改变部落瓦解的残酷现实,最终选择自杀。本文拟从文学伦理学批评视域出发,旨在分析《瓦解》中蕴含的伦理因素,探讨奥贡卡沃伦理悲剧的原因及启迪。   关键词:《瓦解》 文学伦理学批评 伦理悲剧 伦理选择 启迪  钦努阿·阿契贝(Chinua Achebe, 1930-2013)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