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一带一路"是一个多元开放包容的合作性倡议,该倡议自提出以来,其合作区域和领域不断拓展,同时尝试、探索新的合作模式,使之得到丰富、发展与完善。"一带一路"的建设离不开和平、安宁的国际环境和地区环境,因而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必须对经济、政治、安全以及经营等方面可能发生的风险有所警惕,未雨绸缪,采取措施,积极应对。
关键词: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风险管控;经济建设
“一带一路”(The Belt and Road,缩写B&R)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2013年9月和10月由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2015年3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提出加快“一带一路”建设,有利于促进沿线各国经济繁荣与区域经济合作,加强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促进世界和平发展,是一项造福世界各国人民的伟大事业。
“一带一路”战略一方面充满着机遇,另一方面也带来了挑战和风险。为了使“一带一路”战略得到各相关方面的理解和认可,真正做到达成共识、相互配合,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需要时间、也需要不懈的努力。同时需要树立风险意识,积极应对挑战。
1.“一带一路”面临的挑战
1.1如何消除相关国家或地区的战略疑虑
“一带一路”贯穿三个大陆,连接着东亚经济圈、欧洲经济圈以及中间广大的腹地国家,涉及到沿线的60多个国家和地区,战略涵盖政治外交、经济投资、贸易规划等等,同时也影响着国际经济。由于涉及国家地区范围大、涉及行业较多,在我国表达了互惠互利、协同发展的大原则下,考虑到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立场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一,仍有部分国家和地区对“一带一路”合作倡议表示不解或怀疑,甚至将此战略看作国家扩张。
获得“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支持对于战略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为了达到理想的效果,得到相关国家或地区的理解,使他们切实投入进来,中国必须打消沿线国家的疑虑。
1.2如何进行合理的投资规划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有不少是经济发展落后、商业环境不佳、甚至政局也不稳定,有的国家人烟稀少,经过近百年的发展仍未见起色。常年经济发展不起来的国家,是否因为“一带一路”就能扭转经济困境?对经济落后国家进行的基础建设投资是否能产生效益?地广人稀的国家该如何通过通商获得效益?
这些不确定的因素都在影响着投资回报率,同时也是外界质疑的焦点。如果投资回报率不佳,中国作为主要投资方,将会陷入赤字窘境,形成债务危机,必将影响自身的发展。
1.3如何化解争端、维护沿线安全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经济发展水平、社会通行制度、国民宗教信仰以及文化发展等方面均存在着差异,不少国家现在仍然受恐怖主义、宗教极端主义的困扰,政局较为动荡,部分国家正面临转型阶段,内外矛盾暂未解决,更无暇顾及其他。这些因素不但影响了“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行,同时对也影响到其周边国家的安全。
在此情况下,需要对沿线国家的政治状况进行深入了解,与当地建立反恐、反极端主义的合作机制,为当地及“一带一路”沿线的安全建立保障。
1.4如何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
能否创建新的可持续发展的方式,是“一带一路”战略建设取得预期效果的关键所在。传统的贸易合作领域中,中国与中亚的主要经贸关系在于资源,“一带一路”的建设中,需要将资源交换关系改变为对人力的利用,即在中亚加强对资源加工、制造业、服务业的建设,提升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只有在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有所提升的情况下,贸易双方才能更好地从中获益。
可持续发展方式的创新,离不开沿线国家的配合,投资壁垒和贸易壁垒的消除有利于让投资贸易更加便利,从而构建良好的经商环境;建设自由贸易区,挖掘新的经济增长点,从而实现贸易升级;沿线经济发展起来之后,从中国单方面的输出转变为互相投资,拓展新的贸易领域,从而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
1.5如何维护中国自身安全
“一带一路”沿线包括中东、中亚,为大国博弈的敏感地带,地缘政治局势较为复杂,中国无法避免竞争对手的恶意揣测;其次,“一带一路”沿线有不少人力资源丰富的国家,无法保证其在参与“一带一路”战略之后,经济发展起来,成为中国的竞争对手而不是合作伙伴;第三,“一带一路”建设保持了对外开放,外来人口中难免包含不安定因素,从而影响中国的政治、经济安全。
2.“一带一路”实施存在的风险
2.1经济风险
相关资料显示,参与“一带一路”的国家中,不乏自身财政赤字、经济发展欠佳的“高风险债务人”,投资风险和收益率均不理想;其次,沿线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不一,政治、社会发展差异过大,运营环境风险较大;第三,“一带一路”主要是对外投资,并没有刺激国内消费,难以解决中国的长期增长问题。
2.2政治风险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一带一路”战略从根本上来说是带有政治属性的。一方面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会与沿线其他国家或其他大国的国家战略有不兼容或者冲突的情况,另一方面,部分沿线国家地理位置为“兵家必争之地”,一定程度上,许多大国都与中国存在竞争。
此外,歐亚地区国家长期以来利益关系复杂,民族与宗教问题交织,这在一定程度上将“一带一路”建设置于重大的政治风险中,如果地区安全得不到保障,“一带一路”建设也可能面临“停工”。
2.3经营风险
中国在“一带一路”战略沿线国家的资本输出途径,主要以当地基础建设为主,存在着投资大、运营周期长、收益不确定等问题,与企业的经济效益有着直接的关联,在难以短期创造效益的情况下,参与建设的企业将面临着长时间的亏损运营风险。 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走出去”的企业在缺乏相关部门的指引以及信贷、保险相关保障的情况下,在海外的安全形势不容乐观,海外员工的安全问题、福利诉求,以及公司面临的金融风险、社会风险,导致国内企业在海外的经营风险十分严峻。
3.关于应对挑战、化解风险的思考
3.1整合国内资源,跨区域协调
目前中央与地方均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但其规划方案却存在着重合的情况,因此理顺二者的关系、充分考虑优势与不足、合理配置资源,做好国内统筹,以期为国际合作找到值得信赖的对接平台,开创国际发展新局面。
目前亚太地区存在着许多合作机制,如上海合作组织、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在实施“一带一路”过程中处理好与这些机制间的关系,构建跨区域协调机制,有效地进行项目对接,从而实现对风险的管控。
3.2创建自由、便利的贸易投资环境
贸易投资的自由、便利化无疑是有效的风险管控途径。首先,根据形势的变化,重新梳理双边投资保护协定,对于有较多中国企业进行投资的国家更要引起重视,。其次,积极同沿线国家合作创建自由贸易区,消除投资壁垒和贸易壁垒,创造良好的国际营商环境;第三,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协同推进监管制度的创新,海关之间开展检疫、认证、计量、统计标准的多边合作,發展跨境电子商务、市场采购贸易、边境贸易等创新贸易形式,建立大通关机制。
3.3建立运筹风险、政治风险、金融风险管控机制
建立运筹风险管控机制,需要加大宣传力度,积极、主动地介绍“一带一路”相关信息,争取得到沿线国家的理解和支持,争取他们切实参与到“一带一路”建设中,最大力度地消除疑虑。为了更有效的进行风险管控,应循序渐进,有限考虑国际关系相对稳定、合作意愿强烈的国家,优先部署重大项目,严格控制风险。
建立政治风险管控机制,需要对沿线国家的政治环境、法律体系进行评估和甄别,政府方面应利用外交手段和国际法来建立合作和预防风险,通过公众信息平台对重点信息进行披露,供企业参考。企业方面可通过开展公关活动融入当地、客观评估重大交易、购买保险等方式,合理规避风险。
建立金融风险管控机制,宏观层面上需要完善风险预警体系,对金融风险进行分级分类综合管理评估,及时制定处理预案;其次,发挥国内外金融机构的作用,同时深化金融监管,加强中国与沿线国家监管部门的沟通,逐步建立高效监管机制。
3.4具体操作需审慎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国内资本“走出去”己是大势所趋,研究数据显示,企业的海外并购成功率仅在30%~50%之间,因决策的草率导致并购失败的案例层出不穷。因此企业在“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过程中,必须采取审慎的策略与操作,具体操作时应谨慎行事,避免好大喜功,尽可能减少人为操作的失误。
结语:
通过对“一带一路”面临的挑战、存在的风险以及如何进行风险管控的思考,可以预见,在“一带一路”战略实施过程中,还会遇到类似的问题,届时应综合配置已有资源,眼光放长远,带着风险意识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 马昀. “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风险管控问题[J]. 政治经济学评论, 2015, 6(4):189-203.
[2] 张锐连, 施国庆. “一带一路”倡议下海外投资社会风险管控研究[J]. 理论月刊, 2017(2):135-143.
[3] 余莹. “一带一路”对外基础设施投资模式与政治风险管控[J]. 党政视野, 2016(1):60-60.
[4]周平. “一带一路”面临的地缘政治风险及其管控[J]. 探索与争鸣, 2016, 1(1):83-86.
关键词: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风险管控;经济建设
“一带一路”(The Belt and Road,缩写B&R)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2013年9月和10月由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2015年3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提出加快“一带一路”建设,有利于促进沿线各国经济繁荣与区域经济合作,加强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促进世界和平发展,是一项造福世界各国人民的伟大事业。
“一带一路”战略一方面充满着机遇,另一方面也带来了挑战和风险。为了使“一带一路”战略得到各相关方面的理解和认可,真正做到达成共识、相互配合,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需要时间、也需要不懈的努力。同时需要树立风险意识,积极应对挑战。
1.“一带一路”面临的挑战
1.1如何消除相关国家或地区的战略疑虑
“一带一路”贯穿三个大陆,连接着东亚经济圈、欧洲经济圈以及中间广大的腹地国家,涉及到沿线的60多个国家和地区,战略涵盖政治外交、经济投资、贸易规划等等,同时也影响着国际经济。由于涉及国家地区范围大、涉及行业较多,在我国表达了互惠互利、协同发展的大原则下,考虑到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立场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一,仍有部分国家和地区对“一带一路”合作倡议表示不解或怀疑,甚至将此战略看作国家扩张。
获得“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支持对于战略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为了达到理想的效果,得到相关国家或地区的理解,使他们切实投入进来,中国必须打消沿线国家的疑虑。
1.2如何进行合理的投资规划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有不少是经济发展落后、商业环境不佳、甚至政局也不稳定,有的国家人烟稀少,经过近百年的发展仍未见起色。常年经济发展不起来的国家,是否因为“一带一路”就能扭转经济困境?对经济落后国家进行的基础建设投资是否能产生效益?地广人稀的国家该如何通过通商获得效益?
这些不确定的因素都在影响着投资回报率,同时也是外界质疑的焦点。如果投资回报率不佳,中国作为主要投资方,将会陷入赤字窘境,形成债务危机,必将影响自身的发展。
1.3如何化解争端、维护沿线安全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经济发展水平、社会通行制度、国民宗教信仰以及文化发展等方面均存在着差异,不少国家现在仍然受恐怖主义、宗教极端主义的困扰,政局较为动荡,部分国家正面临转型阶段,内外矛盾暂未解决,更无暇顾及其他。这些因素不但影响了“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行,同时对也影响到其周边国家的安全。
在此情况下,需要对沿线国家的政治状况进行深入了解,与当地建立反恐、反极端主义的合作机制,为当地及“一带一路”沿线的安全建立保障。
1.4如何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
能否创建新的可持续发展的方式,是“一带一路”战略建设取得预期效果的关键所在。传统的贸易合作领域中,中国与中亚的主要经贸关系在于资源,“一带一路”的建设中,需要将资源交换关系改变为对人力的利用,即在中亚加强对资源加工、制造业、服务业的建设,提升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只有在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有所提升的情况下,贸易双方才能更好地从中获益。
可持续发展方式的创新,离不开沿线国家的配合,投资壁垒和贸易壁垒的消除有利于让投资贸易更加便利,从而构建良好的经商环境;建设自由贸易区,挖掘新的经济增长点,从而实现贸易升级;沿线经济发展起来之后,从中国单方面的输出转变为互相投资,拓展新的贸易领域,从而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
1.5如何维护中国自身安全
“一带一路”沿线包括中东、中亚,为大国博弈的敏感地带,地缘政治局势较为复杂,中国无法避免竞争对手的恶意揣测;其次,“一带一路”沿线有不少人力资源丰富的国家,无法保证其在参与“一带一路”战略之后,经济发展起来,成为中国的竞争对手而不是合作伙伴;第三,“一带一路”建设保持了对外开放,外来人口中难免包含不安定因素,从而影响中国的政治、经济安全。
2.“一带一路”实施存在的风险
2.1经济风险
相关资料显示,参与“一带一路”的国家中,不乏自身财政赤字、经济发展欠佳的“高风险债务人”,投资风险和收益率均不理想;其次,沿线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不一,政治、社会发展差异过大,运营环境风险较大;第三,“一带一路”主要是对外投资,并没有刺激国内消费,难以解决中国的长期增长问题。
2.2政治风险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一带一路”战略从根本上来说是带有政治属性的。一方面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会与沿线其他国家或其他大国的国家战略有不兼容或者冲突的情况,另一方面,部分沿线国家地理位置为“兵家必争之地”,一定程度上,许多大国都与中国存在竞争。
此外,歐亚地区国家长期以来利益关系复杂,民族与宗教问题交织,这在一定程度上将“一带一路”建设置于重大的政治风险中,如果地区安全得不到保障,“一带一路”建设也可能面临“停工”。
2.3经营风险
中国在“一带一路”战略沿线国家的资本输出途径,主要以当地基础建设为主,存在着投资大、运营周期长、收益不确定等问题,与企业的经济效益有着直接的关联,在难以短期创造效益的情况下,参与建设的企业将面临着长时间的亏损运营风险。 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走出去”的企业在缺乏相关部门的指引以及信贷、保险相关保障的情况下,在海外的安全形势不容乐观,海外员工的安全问题、福利诉求,以及公司面临的金融风险、社会风险,导致国内企业在海外的经营风险十分严峻。
3.关于应对挑战、化解风险的思考
3.1整合国内资源,跨区域协调
目前中央与地方均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但其规划方案却存在着重合的情况,因此理顺二者的关系、充分考虑优势与不足、合理配置资源,做好国内统筹,以期为国际合作找到值得信赖的对接平台,开创国际发展新局面。
目前亚太地区存在着许多合作机制,如上海合作组织、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在实施“一带一路”过程中处理好与这些机制间的关系,构建跨区域协调机制,有效地进行项目对接,从而实现对风险的管控。
3.2创建自由、便利的贸易投资环境
贸易投资的自由、便利化无疑是有效的风险管控途径。首先,根据形势的变化,重新梳理双边投资保护协定,对于有较多中国企业进行投资的国家更要引起重视,。其次,积极同沿线国家合作创建自由贸易区,消除投资壁垒和贸易壁垒,创造良好的国际营商环境;第三,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协同推进监管制度的创新,海关之间开展检疫、认证、计量、统计标准的多边合作,發展跨境电子商务、市场采购贸易、边境贸易等创新贸易形式,建立大通关机制。
3.3建立运筹风险、政治风险、金融风险管控机制
建立运筹风险管控机制,需要加大宣传力度,积极、主动地介绍“一带一路”相关信息,争取得到沿线国家的理解和支持,争取他们切实参与到“一带一路”建设中,最大力度地消除疑虑。为了更有效的进行风险管控,应循序渐进,有限考虑国际关系相对稳定、合作意愿强烈的国家,优先部署重大项目,严格控制风险。
建立政治风险管控机制,需要对沿线国家的政治环境、法律体系进行评估和甄别,政府方面应利用外交手段和国际法来建立合作和预防风险,通过公众信息平台对重点信息进行披露,供企业参考。企业方面可通过开展公关活动融入当地、客观评估重大交易、购买保险等方式,合理规避风险。
建立金融风险管控机制,宏观层面上需要完善风险预警体系,对金融风险进行分级分类综合管理评估,及时制定处理预案;其次,发挥国内外金融机构的作用,同时深化金融监管,加强中国与沿线国家监管部门的沟通,逐步建立高效监管机制。
3.4具体操作需审慎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国内资本“走出去”己是大势所趋,研究数据显示,企业的海外并购成功率仅在30%~50%之间,因决策的草率导致并购失败的案例层出不穷。因此企业在“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过程中,必须采取审慎的策略与操作,具体操作时应谨慎行事,避免好大喜功,尽可能减少人为操作的失误。
结语:
通过对“一带一路”面临的挑战、存在的风险以及如何进行风险管控的思考,可以预见,在“一带一路”战略实施过程中,还会遇到类似的问题,届时应综合配置已有资源,眼光放长远,带着风险意识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 马昀. “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风险管控问题[J]. 政治经济学评论, 2015, 6(4):189-203.
[2] 张锐连, 施国庆. “一带一路”倡议下海外投资社会风险管控研究[J]. 理论月刊, 2017(2):135-143.
[3] 余莹. “一带一路”对外基础设施投资模式与政治风险管控[J]. 党政视野, 2016(1):60-60.
[4]周平. “一带一路”面临的地缘政治风险及其管控[J]. 探索与争鸣, 2016, 1(1):8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