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浙江省小学地方课程教学建议中指出:小学地方课程承担着大量的教学任务。仅以《人·自然·社会》小学中段(三、四年级)教材中的教学内容来看,就包括安全教育、公民道德教育、性健康教育、环境教育、国防教育、法制教育、理财教育、民间艺术、文史与人物、浙江山水、浙江物产、浙江资源等12个模块的内容。它超越了学科课程的逻辑体系,是一门集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与自主性于一体的课程。这样一门课程的学习是有其特殊性的,因为内容繁杂,学生学习兴趣并不集中在一处,所以要引导学生主动投入学习,使学生具备一定的主动参与学习的习惯和能力,最重要的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细化问题,激励学生主动探究
在学校的课堂教学中高密度提问,或笼统的大问题已经成为了课堂教学的重要方式,如果把可以供探索的问题分解为若干逻辑性较弱、认知水平较低的问题,或者是更贴近生活,层层分解的,循序渐进的小问题,同学们的听课效率会更高,更能主动投入课堂讨论。例如在杭州市半山实验小学上《机智勇敢的谢尚逸》一课时,笔者采用以下方法教学:
首先,学生自读故事《机智勇敢的谢尚逸》,其次,指名学生分段读。并在各段读完后插入小问题立即思考:问题一:为什么他要等歹徒走后过一会儿才开始磨绳子?问题二:为什么开始逃离时他逃得很快,走远了才向面目和善的老大爷问路?
这样一分解问题,有了针对性,学生的思路被打开了,他们开始了推测,仿佛个个变成了小柯南,侃侃而谈,讨论得非常激烈。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出来了,主动参与课堂情境的讨论。笔者抓住孩子好奇心强的特点,细化教学问题,通过问题的分解设计,吊起孩子们的“胃口”,激发了他们的探究欲望。最后再问问题:说说小尚逸是如何保护自己的?你觉得哪些方面值得大家学习?
生一:小尚逸在电话中很镇定地告诉父母自己暂时安全,并清楚介绍自己的情况让父母放心是很机智地保护自己的行为。等歹徒走后过一会儿才开始磨绳子,是怕歹徒没走远听见自己磨绳子的声音会灭口,也是很机智地保护自己的行为,我觉得这方面值得我们学习。
生二:我觉得小尚逸开始逃离时他逃得很快,也是怕歹徒万一没走远会灭口,而他走远了才向面目和善的老大爷问路是觉得老大爷是善良的可靠的,会帮助他,不会向歹徒告密。他这么谨慎机智也值得我们学习。
正是因为以上的细化问题的教学环节处理,学生们的讨论才能那么踊跃。以上尝试可以说明,想要激励学生主动探究,提问时分解问题,适当降低难度,有针对性、启发性是很有必要的。
学科渗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学科渗透,有利于学生在学习时巩固已有的知识,降低学习难度,寻找共鸣的契合点,就是利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引起学生主动探究。
同语文学科的渗透 语文学科的知识与地方课程中的文史人物版块的学习整合是非常紧密的,对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的影响特别明显。比如:在学习三年级地方课程《贺知章的故事》前,笔者让学生背诵语文课二年级学过的《回乡偶书》并告诉学生,贺知章的故乡就在浙江,问他们还记得具体在哪儿。这样开头同学们立刻坐端正仔细思考,学得很有兴趣。
同美术学科的渗透 美术是生活的艺术,地方课程特别是美术史的部分和美术学科的契合度还是很高的。浙江是文化大省,许多内容都与美术史有关。比如上三年级《湖笔甲天下》的内容时,笔者让同学们用浙江的湖笔来学画一幅简单的中国画,最最普通的山水画,不管学生涂鸦的水平如何,能让他们爱上中国的文房用具,欣赏欣赏《富春山居图》还是不错的,学生的美术鉴赏水平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提高。
同音乐学科的渗透 音乐是人们愉快生活,人文历史的良好反映和载体,地方课程中的音乐学科渗透也是很丰富的。比如在学习四年级《走进畲乡》这一课,介绍浙江境内的少数民族畲族的时候,就可以唱音乐课学过的歌曲《畲家的孩子多快活》,让他们更加贴近畲族孩子的生活,了解畲寨的民族风情。
利用优势,吸引学生主动实践
利用地缘优势安排在课前的实践 在三年级学习《南宋官窑》一课前,笔者得知学校的春游就安排在南宋官窑博物馆,于是提前让学生们了解了什么叫“紫口铁足”,“开片是怎么回事”,并放了《探索发现》栏目的相关视频。结果在春游时,同学们带着浓厚的求知欲去南宋官窑博物馆,并认真地听讲解员阿姨讲解。这样的安排可以加深学生的学习体验,原来课程中学到的东西可以在课外得到相应的证实。
利用地缘、探访优势安排在课堂中的实践 在让同学们学习了《白居易在杭州》《西子湖畔的苏东坡》这两课后,笔者讲了自己在西湖边寻找这两位诗人的遗迹的所见所闻,并提议让大家都去湖边学习一下,亲身体会书中的意境。
利用探访优势安排在课后的实践 在学完《游览岳王庙》这课后,结合课文的学习,笔者让同学们去看岳王庙中的楹联、四奸人跪像等,“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和“精忠报国”离他们又近了些。爱国主义不仅是空谈,而有了更深的感受,也知道了什么叫“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使学生感到学习和探访结合的乐趣,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更加浓厚。
把真实的社会生活情景引入课堂,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的: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地方课程这门新的课程,无疑给了学生这种发现的空间。学生在实践中获得了丰富的情感体验,这样的情感历程对学生的成长无疑是极为有益的。
基于情感,利导学习的主动趋势
并不是所有小学地方课程的内容,都能让班里的同学感兴趣,使之主动积极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的。有的时候可以利用学生朴素真挚的情感,利导课堂学习的主动趋势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仿评书讲故事引导学生体会不同的情感 上四年级《现代兵器》一课,在之前学习古代兵器时笔者给同学们模仿说一段评书中的“刀枪剑戟,斧钺钩叉”,讲一讲莫邪、干将夫妇为吴王铸造举世无双的雌雄双剑的故事,让学生初步感知浙江古代的兵器文化。男生都非常兴奋,女生听故事也挺入迷的,应该说学习效果不错。 听演讲引导学生爱憎分明的朴素的情感 在学习《现代兵器》一课时,对于兴趣缺乏的同学,笔者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凭借大家曾经听过的一位老奶奶演讲的“九一八”事件,利用同学们这种热爱祖国、痛恨侵略者的朴素情感,增加学生对学习课文的兴趣。
结合活动中产生情感进行迁移利用的主动学习 教师应善于观察课堂效果,根据教学现状对教材内容进行取舍,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顺序、组合、难易等方面的弹性处理,充分发挥地方性课程的选择性功能。笔者利用“我爱家乡的鸟”的校本活动,不仅让同学们了解了半山地区有哪些珍稀的鸟类,同时提高了他们对森林、鸟类等动植物保护的意识。
当然要使用好利用学生朴素真挚的情感、主动积极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的方法,一定少不了教师自身对学生情感的把握,及时抓住有利契机,才能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
增加措施,促进学生主动投入学习
地方课程的综合性、复杂性决定了仅仅是依照课本照本宣科是远远不够的。要让学生主动投入学习,增加一些相关知识、体验、认识是非常必要的。
增加相关知识的补充 要教好学生,教师就要有较多的准备积累,仅仅只依靠教参上的相关资料,是远远不够的。为上好课教师要做好各方面资料的收集准备工作,补充好相关的知识,才能让学生更主动地投入学习。在课前做好一只“勤劳的工蜂”,让学生更为教师所展示的书本上都没有讲到的知识所倾倒,是一个提高学生兴趣的好方法。
调动来自于学生生活的实际体验 让学生自己在生活中实际体验,并将这些实际体验与同学老师分享,对于促进学生主动投入学习,是很有效果的。例如,四年级学习《安全使用家电》时,笔者让同学们拿来各种家电说明书来读一读,看看平时有什么做得不够的地方。在课外延伸环节,调动同学们主动利用网络、图书馆等去寻找资料、图片,再在下节课上进行反馈展示也是一个很有效的课堂环节。
利用多媒体,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虽然不能行万里路,但一些暂时去不了的地方,或者比较难找到的实物,都可以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技术,用课件、视频等展现给学生们,增强他们的感性认识,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总之,地方课程是一门陶冶学生情操,让学生掌握一些作为浙江公民的常识,学会在生活中主动学习观察的课程。想要引导小学中段学生主动投入学习这门课,任重道远,还需要不断在探索中实践,找到更多有效的策略。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半山实验小学)
细化问题,激励学生主动探究
在学校的课堂教学中高密度提问,或笼统的大问题已经成为了课堂教学的重要方式,如果把可以供探索的问题分解为若干逻辑性较弱、认知水平较低的问题,或者是更贴近生活,层层分解的,循序渐进的小问题,同学们的听课效率会更高,更能主动投入课堂讨论。例如在杭州市半山实验小学上《机智勇敢的谢尚逸》一课时,笔者采用以下方法教学:
首先,学生自读故事《机智勇敢的谢尚逸》,其次,指名学生分段读。并在各段读完后插入小问题立即思考:问题一:为什么他要等歹徒走后过一会儿才开始磨绳子?问题二:为什么开始逃离时他逃得很快,走远了才向面目和善的老大爷问路?
这样一分解问题,有了针对性,学生的思路被打开了,他们开始了推测,仿佛个个变成了小柯南,侃侃而谈,讨论得非常激烈。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出来了,主动参与课堂情境的讨论。笔者抓住孩子好奇心强的特点,细化教学问题,通过问题的分解设计,吊起孩子们的“胃口”,激发了他们的探究欲望。最后再问问题:说说小尚逸是如何保护自己的?你觉得哪些方面值得大家学习?
生一:小尚逸在电话中很镇定地告诉父母自己暂时安全,并清楚介绍自己的情况让父母放心是很机智地保护自己的行为。等歹徒走后过一会儿才开始磨绳子,是怕歹徒没走远听见自己磨绳子的声音会灭口,也是很机智地保护自己的行为,我觉得这方面值得我们学习。
生二:我觉得小尚逸开始逃离时他逃得很快,也是怕歹徒万一没走远会灭口,而他走远了才向面目和善的老大爷问路是觉得老大爷是善良的可靠的,会帮助他,不会向歹徒告密。他这么谨慎机智也值得我们学习。
正是因为以上的细化问题的教学环节处理,学生们的讨论才能那么踊跃。以上尝试可以说明,想要激励学生主动探究,提问时分解问题,适当降低难度,有针对性、启发性是很有必要的。
学科渗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学科渗透,有利于学生在学习时巩固已有的知识,降低学习难度,寻找共鸣的契合点,就是利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引起学生主动探究。
同语文学科的渗透 语文学科的知识与地方课程中的文史人物版块的学习整合是非常紧密的,对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的影响特别明显。比如:在学习三年级地方课程《贺知章的故事》前,笔者让学生背诵语文课二年级学过的《回乡偶书》并告诉学生,贺知章的故乡就在浙江,问他们还记得具体在哪儿。这样开头同学们立刻坐端正仔细思考,学得很有兴趣。
同美术学科的渗透 美术是生活的艺术,地方课程特别是美术史的部分和美术学科的契合度还是很高的。浙江是文化大省,许多内容都与美术史有关。比如上三年级《湖笔甲天下》的内容时,笔者让同学们用浙江的湖笔来学画一幅简单的中国画,最最普通的山水画,不管学生涂鸦的水平如何,能让他们爱上中国的文房用具,欣赏欣赏《富春山居图》还是不错的,学生的美术鉴赏水平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提高。
同音乐学科的渗透 音乐是人们愉快生活,人文历史的良好反映和载体,地方课程中的音乐学科渗透也是很丰富的。比如在学习四年级《走进畲乡》这一课,介绍浙江境内的少数民族畲族的时候,就可以唱音乐课学过的歌曲《畲家的孩子多快活》,让他们更加贴近畲族孩子的生活,了解畲寨的民族风情。
利用优势,吸引学生主动实践
利用地缘优势安排在课前的实践 在三年级学习《南宋官窑》一课前,笔者得知学校的春游就安排在南宋官窑博物馆,于是提前让学生们了解了什么叫“紫口铁足”,“开片是怎么回事”,并放了《探索发现》栏目的相关视频。结果在春游时,同学们带着浓厚的求知欲去南宋官窑博物馆,并认真地听讲解员阿姨讲解。这样的安排可以加深学生的学习体验,原来课程中学到的东西可以在课外得到相应的证实。
利用地缘、探访优势安排在课堂中的实践 在让同学们学习了《白居易在杭州》《西子湖畔的苏东坡》这两课后,笔者讲了自己在西湖边寻找这两位诗人的遗迹的所见所闻,并提议让大家都去湖边学习一下,亲身体会书中的意境。
利用探访优势安排在课后的实践 在学完《游览岳王庙》这课后,结合课文的学习,笔者让同学们去看岳王庙中的楹联、四奸人跪像等,“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和“精忠报国”离他们又近了些。爱国主义不仅是空谈,而有了更深的感受,也知道了什么叫“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使学生感到学习和探访结合的乐趣,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更加浓厚。
把真实的社会生活情景引入课堂,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的: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地方课程这门新的课程,无疑给了学生这种发现的空间。学生在实践中获得了丰富的情感体验,这样的情感历程对学生的成长无疑是极为有益的。
基于情感,利导学习的主动趋势
并不是所有小学地方课程的内容,都能让班里的同学感兴趣,使之主动积极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的。有的时候可以利用学生朴素真挚的情感,利导课堂学习的主动趋势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仿评书讲故事引导学生体会不同的情感 上四年级《现代兵器》一课,在之前学习古代兵器时笔者给同学们模仿说一段评书中的“刀枪剑戟,斧钺钩叉”,讲一讲莫邪、干将夫妇为吴王铸造举世无双的雌雄双剑的故事,让学生初步感知浙江古代的兵器文化。男生都非常兴奋,女生听故事也挺入迷的,应该说学习效果不错。 听演讲引导学生爱憎分明的朴素的情感 在学习《现代兵器》一课时,对于兴趣缺乏的同学,笔者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凭借大家曾经听过的一位老奶奶演讲的“九一八”事件,利用同学们这种热爱祖国、痛恨侵略者的朴素情感,增加学生对学习课文的兴趣。
结合活动中产生情感进行迁移利用的主动学习 教师应善于观察课堂效果,根据教学现状对教材内容进行取舍,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顺序、组合、难易等方面的弹性处理,充分发挥地方性课程的选择性功能。笔者利用“我爱家乡的鸟”的校本活动,不仅让同学们了解了半山地区有哪些珍稀的鸟类,同时提高了他们对森林、鸟类等动植物保护的意识。
当然要使用好利用学生朴素真挚的情感、主动积极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的方法,一定少不了教师自身对学生情感的把握,及时抓住有利契机,才能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
增加措施,促进学生主动投入学习
地方课程的综合性、复杂性决定了仅仅是依照课本照本宣科是远远不够的。要让学生主动投入学习,增加一些相关知识、体验、认识是非常必要的。
增加相关知识的补充 要教好学生,教师就要有较多的准备积累,仅仅只依靠教参上的相关资料,是远远不够的。为上好课教师要做好各方面资料的收集准备工作,补充好相关的知识,才能让学生更主动地投入学习。在课前做好一只“勤劳的工蜂”,让学生更为教师所展示的书本上都没有讲到的知识所倾倒,是一个提高学生兴趣的好方法。
调动来自于学生生活的实际体验 让学生自己在生活中实际体验,并将这些实际体验与同学老师分享,对于促进学生主动投入学习,是很有效果的。例如,四年级学习《安全使用家电》时,笔者让同学们拿来各种家电说明书来读一读,看看平时有什么做得不够的地方。在课外延伸环节,调动同学们主动利用网络、图书馆等去寻找资料、图片,再在下节课上进行反馈展示也是一个很有效的课堂环节。
利用多媒体,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虽然不能行万里路,但一些暂时去不了的地方,或者比较难找到的实物,都可以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技术,用课件、视频等展现给学生们,增强他们的感性认识,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总之,地方课程是一门陶冶学生情操,让学生掌握一些作为浙江公民的常识,学会在生活中主动学习观察的课程。想要引导小学中段学生主动投入学习这门课,任重道远,还需要不断在探索中实践,找到更多有效的策略。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半山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