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行知思想 打造信息技术“三习开放式课堂”

来源 :安徽教育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uoxic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教育理论对于当代教育有着无可替代的指导作用。在本文中,笔者尝试从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实际情况出发,以行知思想为指导,针对“三习开放式课堂”的构建途径与实施策略展开研究与探索。
  关键词:行知思想  初中信息教学  “三习开放式课堂”
  “三习开放式课堂”,指的是教师通过“确立开放的教学目标、选择开放的教学内容、采取开放的教学方法、构建开放的师生关系”等途径,构建起来的融“探习”“研习”和“实习”为一体的新型开放式课堂。“三习开放式课堂”充分体现了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念,是对于行知思想的批判性继承与创新性发展。
  一、课前“探习”,鼓励学生自然生成问题
  与传统课堂的“预习”相比,行知思想指导下的“探习”具备以下特点。首先,自主发现问题。在以往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预习的方式通常是教师先提出问题,再由学生解决问题。这种发布预习任务的方式剥夺了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的机会,使学生只有“预”的过程,没有“探”的过程,并不符合“探习”的概念和内涵。行知思想指导下的“探习”,教师应该鼓励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和独立思考来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其次,自然生成问题。一般来说,学生自主发现的问题未必都具备学习的意义和探究的价值。如果学生的“探习”只停留在发现问题的层面,显然“探”得还不够深。因此,教师应该鼓励学生采取小组讨论的方式,针对各自发现的问题进行分享与交流,从而对于一些基础性的、浅层次的问题做到“自我消化”和“内部解决”。同时,将一些高难度的、深层次的问题筛选和整理出来,从而实现“探习”任务的自然生成。最后,主动探究问题。经过小组讨论后“遗留”下来的问题,是对学生来说真正有难度、有意义、有价值的问题,是值得研究与探索的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结合自身的知识储备和学习经验,展开合理联想与深层思考,做到主动探究问题。
  例如,在学习《计算机与信息安全》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带领学生一起“探习”。首先,教师要求学生阅读《计算机与信息安全》这一课的内容,并根据自己的阅读体会与学习心得提出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将自己无法独立解决的问题总结起来,初步掌握“探习”的重点和难点。其次,教师要求学生开展小组讨论,让每个小组成员轮流阐述自己的问题,并与其他成员一起,尝试解决这些问题。当小组每个成员的问题都经过了充分交流与讨论之后,大家把比较有代表性的问题和尚未解决的问题进行汇总,形成“探习”任务,确定“探习”的目标及内容。在《计算机与信息安全》这一课中,“遗留”下来的主要问题包括:①计算机病毒是怎样产生和传播的?②计算机病毒有什么特征?我们怎么鉴别和预防计算机病毒?③当电脑中毒后,我们应该如何操作进行杀毒?最后,教师要求学生带着自然生成的三个问题开展学习与探究。在这一过程中,有的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储备,从计算机应用软件的安装与规范操作的角度思考问题;有的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进行上网实践操作;还有的学生将知识储备与生活经验结合起来,利用“从因特网获取信息”这部分知识,上网检索跟“计算机病毒的产生与预防”有关的信息,利用网络资源解答自己心中的疑惑……总之,教师在行知思想的指导下,落实了学生在课前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将发现问题、生成问题和探究问题的机会向学生全面开放,变简单“预习”为深度“探习”,为“三习开放式课堂”的全面构建奠定了基础。
  二、课中“研习”,鼓励学生自主解决问题
  所谓“研习”,指的是研究性学习。在初中信息技术传统课堂上,“研究”的主体是教师,而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研究成果”。行知思想指导下的“三习开放式课堂”中,“研究”的主体由教师变成学生,“研究”的方式由“冥思苦想”和“闭门造车”变成“畅所欲言”和“知行合一”。在“研习”环节,教师应该为学生的交流与实践提供广阔空间,打造坚实平台,使学生通过任务驱动、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教学活动在自主解决问题的同时,实现知识的自主体验与亲身感悟。
  例如,在学习《制作视频作品》的时候,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个主题为“美丽的校园”的视频制作任务,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以下教学流程,使学生开展“研习”活动。首先,开展讲学活动。教师将本课内容分成了“片头制作”“视频添加”“字母添加”“片尾制作”“整体优化”五个模块,要求学生采取轮流“讲课”的方式,将所学的内容讲述出来。通过这种方式,教师能够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加以梳理与内化,使学生在表达与倾听的过程中将零散的知识加工成清晰的“知识链”和完整的“知识网”,为完成任务奠定知识基础。其次,进行组内讨论。教师要求学生对于本次任务的实施流程与成员分工展开讨论,并根据讨论结果制定实施方案。学生讨论实施方案的过程,事实上是由理论知识向实践操作过渡的过程,也是促进“知”与“行”融合的过程,更是为完成任务而奠定思想基础的过程。再次,进行实践操作。教师要求学生按照既定的实施方案,进行实践操作,并且在操作过程中填写“任务报告”,详细记录每个人完成任务的具体步骤和心得体会。这种方式,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巩固理论知识、锻炼实操技能,还能够促使学生重视学习与实践中的经验积累,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动手能力与思维能力的全面发展。最后,进行总结反思。教师要求学生对于各组任务驱动成果加以点评和对比,同时对于本组任务驱动成果加以总结与反思,从而促使学生对于任务驱动中的所学、所思、所感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与体会。总之,行知思想指导下的“研习”活动,是以“学”促“做”、以“做”促“学”、“学”“做”结合的过程。在“研习”活动中,教师将学习、交流、操作、反思的机会全部向学生开放,促使学生在“开放式”课堂中将“研习”进行到底。
  三、课后“实习”,鼓励学生自觉反思问题
  在构建“三习开放式课堂”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努力发现并全力建立生活与课堂之间的联系,使信息技术教学延伸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中,使学生在生活中学习信息技术、应用信息技术,并实现对于自身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与学习能力的反思。
  例如,在学习《设计与制作应用文档》中的第一节《制作研究报告》的时候,教师往往给学生提供一些数据和文字,让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素材“闭门造车”,制作一份并无现实意义的报告。显然,這不仅与行知思想背道而驰,而且与“三习开放式课堂”理念南辕北辙。教师与其让学生制作一份“虚拟”的研究报告,不如让学生以“当代中学生上网习惯调查”为主题,开展一次真实的社会调研活动,让学生针对中学生上网的频率、场所、目的、能力等展开研究,并形成一份真实的研究报告。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利用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进行文档的规划以及正文、目录和封面的制作。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在行知思想的指导下,真正做到了学习与生活的融合、理论与实践的融合,不仅为学生的“实习”创造开放的学习空间,实现了“三习开放式课堂”的全面构建,而且促进了学生对于学习过程与学习成果的总结与反思,促进了学生学习能力与实操能力的发展。
  教师要充分发挥“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教育理论的指导作用,通过确立开放的教学目标、选择开放的教学内容、采取开放的教学方法、构建开放的师生关系等途径,实现融“探习”“研习”和“实习”为一体的“三习开放式课堂”的构建与实施。
  参考文献:
  [1]梁祥波,熊全柱.“三习”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的应用——以信阳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教育专业为例[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3).
  责任编辑:黄大灿 赵潇晗
其他文献
本文就胭脂花种子胚乳对皮肤的保健作用进行了氨基酸、维生素、SOD等有效成份的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研制出实验室产品紫茉莉霜,该产品已通过微生物指标、理化指标检验及动物实
本文对求解无约束优化问题的BFGS方法进行了改进,改进的算法同样具有整体收敛和超线性收敛特性。并对算法进行了数值检验,其数值结果表明,算法的收敛速度比原方法要快。
草坪在人类生存环境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中国草坪业的发展迅速迅速。但与国际草坪绿化先进国家查比,不论是科研,生产,销售都存在一定的差距。面对这一现状,我们初步进行了中国
分析开展工程项目经济活动分析的价值,阐述当前工程项目经济活动分析中反映出的问题,提出开展工程项目经济活动分析的思考与建议,包括转变经营思路、把控效益源头、强化执行
微塑料在环境中广泛分布,世界范围内的农业土壤及地下水中都已发现微塑料污染,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受到严重威胁。研究土壤-地下水中微塑料迁移的影响因素及机制,对于准确评价
本文记述脊额叶蝉属Carinata Li et Wang 3新种,即黄盾脊额叶蝉C. flaviscutata sp. nov.;黄色脊额叶蝉C. flavida sp. nov;黑色脊额叶蝉C. nigra sp. nov.。
山东读者杨乃善:贵有史识与史德,有骨气、敢说话,正视历史。
目的评价参评单位投照技术水平,探讨如何提升参评单位肘关节正侧位数字化X线摄影图像质量。方法将各单位选送的肘关节正侧位胶片作为分析资料,评价摄影条件、图像后处理、体
目的分析在地中海贫血与缺铁性贫血患者中应用血液检验诊断与鉴别诊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108例贫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贫血类型将其分为地
当唐诗宋词的美景变得难以寻觅的时候,当名满天下的长江三峡变得波澜不惊的时候,八百里清江终于走进了我们的视野。八百里清江的古老宁静和天然质朴,注定被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