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全球经济九大关键词

来源 :决策与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Think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承负着“二次探底”的忧虑以及刺激性政策退出的压力,全球经济在非常不确定的环境中走完了2010年。作为经济历史的一段镜像,尽管过去一年呈现在人们眼前的经济生态已经摆脱衰退而逐步回暖,但失业之锆仍然紧紧钳制着发达经济体的肢体与神经,通胀之魔正在蚕食新兴市场国家的成果与内力,各国政策的分道扬镳也构成了对昔日国际社会经济合力的销蚀与肢解。所幸的是,人类为抗御金融危机所施展的金融与经济改革并没有辍止,创新还在延续。
  
  关键词之一:增长分化与减速
  借助着原有刺激性政策的惯性以及新的政策的追加力量,世界经济终于在2010年从金融危机的泥潭中挣脱出来而进入缓慢复苏的轨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预测,2010年世界经济将实现4.8%的增长率,而世界银行在最新发布的经济预测报告中指出,全球经济2010年可望达到3.3%。但是,由于遭遇金融危机的侵害程度不同以及各国经济内生力量的强弱差异,世界不同经济体的增长结果出现了非常明显的分化格局。
  发达国家与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增长落差格外显著。据IMF的最新研究报告,2010年,发达国家经济增长只有2.4个百分点,而整个新兴经济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可以高达7.8个百分点,是发达国家经济增长速度的3倍。
  发达经济体内部的经增长步伐也呈现出快慢不一的节奏。其中澳大利亚、加拿大和瑞典等中等规模发达经济体增速明显快于美欧日等主要经济体;而在欧盟内部,复苏也极不平衡,德国2010年经济增长率将达到3.4%,而欧元区其他国家2010年仍将为负增长或零增长。
  必须指出,虽然全球经济总体上表现为正增长的复苏状态,但随着去库存等经济增长修复力量的逐渐弱化以及刺激性经济政策的结构性淡化,世界经济呈现出了增长放缓的基本态势。资料显示,2010年第三季度,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成员国总体GDP环比增速为0.6%,比第一季度回落0.2个百分点。与此同时,主要发展中经济体GDP也呈现出前高后低的景象。其中第三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长9.6%,比第一季度放缓2.3个百分点;巴西同比增速预计为5.8%,放缓3.2个百分点。
  
  关键词之二:失业恶化与挑战
  虽然2010年世界各国经济都呈现出了普涨的格局,但却并没有引起人们多少的兴奋与欢愉,相反,由于紧跟金融危机之后主要经济体失业问题的强烈发酵,2010年带给了国际社会更多的压力和沉重。据国际劳工组织预计,2010年全球失业率将达到6.5%,失业人口超过2.1亿。
  按照常理,经济的复苏一定程度上必然拉动就业的增长,但观察发现,美国国内的就业市场在过去一年中并没有随着经济基本面的改良而出现任何形式的改观。资料表明,2010年1月至10月份,美国的失业率从未低于9.5%,而且在11月份又重新回到了9.8%的位置。与美国相比,欧洲国家的失业率也显得丝毫的不轻松。据欧盟统计局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10月份欧盟的失业率已经连续第9个月维持在9.6%的历史高位,而欧元区16国的失业率则从1月份的9.9%上升到10月份的10.1%,为欧元区成立以来的历史最高纪录。
  在欧美遭遇失业重压的同时,其他发达经济体的就业市场也不乐观。其中,日本2010年的失业率已从1月份的4.9%上升到10月份的5.1%,同期加拿大的失业率达7.6%,澳大利亚的失业率升至5.4%。而根据联合国的最新就业报告显示,在0ECD的30个成员国中,所有国家的失业率在2010年中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升。
  必须指出,失业问题并非发达经济体所独有。虽然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失业率总体上要低于发达经济体,但部分国家的失业状况依然非常严峻。截止到2010年底,马其顿的失业率高达33.8%,居全球失业率排行榜之首;印度失业率达9.4%,俄罗斯失业率则大6.6%。
  
  关键词之三:通胀与通缩
  在经济全球化和资源跨国界配置的国际环境中,价格效应即通貨膨胀和通货紧缩在不同经济体之间应当具有一致性,也就是说通胀和通缩可以在不同国家之间互相传递,然而,这种经济学教科书中所阐明的事实正在被客观结果所颠覆。作为一道十分特殊的经济景象,2010年出现了发达国家通缩与新兴市场国家通胀同时并存的市场状况。
  应当说,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发达国家一直在为抑制通货紧缩而作着艰苦的努力,但过去一年中通缩却依然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善。数据显示,美国的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年率已经从2010年1月的2.72%下降至10月的1.2%,如果除去食品和能源价格因素,美国的核心CPI至10月份仅上涨0.6%,刷新了1957年以来的最低值。同样,欧元区的CPI初值一直徘徊在欧洲央行设定的2%通胀率目标之下。与欧美相比,日本的物价上涨在2010年中持续保持着负值,其中日本10月份核心CPI年率下降0.6%,为连续第20个月下降。
  在发达国家经受着通缩煎熬的同时,通货膨胀给发展中国家造成的不安和恐慌正在蔓延。以“金砖四国”的CPI为例,2010年前11个月,中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5.1%,俄罗斯上涨7.6%,印度上升了9.6%,巴西增幅达到5.25%,四国物价指标均已经大大超过各国预设的通胀警戒线。此外,韩国、越南、伊朗、阿根廷等国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通胀,其中阿根廷2010年的通胀率可能将达到40%,物价上涨程度居新兴市场国家之首。
  不过,权衡世界范围内的通胀与通缩可以发现,2010年全球CPI总水平呈现出的趋势是波动中逐渐走低:3月份同比涨幅为3.3%,为年内最高点,10月份回落至3.0%;发达国家4月份CPI同比上涨2.3%,为年内高点,10月份回落到1.9%;发展中国家3月份和4月份CPI同为上涨4.9%,为年内高点,10月份又回落到3.8%。
  
  关键词之四:刺激政策的收与放
  与2009年各个不同经济体步调一致地采取刺激性经济政策完全不同,2010年发达国家与新兴市场国家在政策路径选择上出现了截然分道扬镳的格局,并形成了刺激性经济政策收与放的两大阵营。
  在传统货币政策的操作上继续趋于保守几乎是过去一年中发达国家的共同选择。资料显示,2010年以来,美联储一直坚守者联邦基金利率0~0.25%的水平,欧元区也维持着1%的历史最低利率水平不变,英国中央银行也在过去一年多时间里始终保持着0.5%的利率。不仅如此,日本在2010年10月份将政策利率从0.1%降至0至0.1%,冰岛央行则在2010年中连续四次降息,成为发达经济体降息频率最高的国家。
  除了坚守传统货币政策之外,发达国家也不断强化了非传统货币政策对经济复苏的刺激力度。2010年11月初,美联储作出将购买总额为6000亿美元美国长期国债的决定,这是继美联储在2008年12月至2010年3月间购买价值1.7万亿美元的资产后第二次采用量化宽松措施。早于美联储“量化宽松”的决策,日本央行在2010年10月底日公布了5万亿资产购买计划,与此同时,日本政府还公布了总规模为9150亿日元的新经济刺激计划。另外,欧洲央行作出了投入1000亿欧元购买欧元区国债的决定。
  与发达经济体不同,出于对通胀的忧虑,主要发展中经济体普遍加强了了货币政策的收缩力度。其中印度央行2010年中六次加息,巴西央行在过去一年中累计加息200个基点,中国人民银行在2010年中六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使各大型金融机构的准备金率达到了18.5%的历史新高;另外,在时隔3年之后,中国中央银行启动了加息的举动。
  
  关键词之五:欧债危机与恐慌
  在2010年国际经济领域中,最为惊心动魄的事件莫过于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这一目前依旧处于活跃状态的经济事件不仅让欧元遭遇了自诞生以来最大的承压,而且给艰难复苏中的世界经济罩上了新的不确定性。
  作为欧洲债务危机的始发国家,希腊的财政状况的恶化程度超出了人们的想象。资料显示,2010年初,希腊财政赤字占GDP的比例达12.7%,债务余额攀升到占GDP的113.4%,由于希腊的国民生产总值只有2400亿欧元,而其实际负债则高达2800亿欧元,希腊在实际已经破产的情况下于2010年4月爆发债务危机并非偶然。
  作为年初希腊财政危机的映衬,年终爆发的爱尔兰债务危机再一次刺激了全球经济“二次探底”预期。由于国内银行业在房贷领域产生了巨大的窟窿,爱尔
  兰政府不惜进行地毯式的财政注资,最终导致国库的耗尽和融资成本的飙升。资料显示,仅救助国内的五大银行机构,爱尔兰就需要高达500亿欧元的注资。受此影响,2010年爱尔兰财政赤字将骤升至国内生产总值的32%,公共债务将占到GDP的100%。在根本无法自救的情况下,爱尔兰政府不得不向欧盟和国家社会伸出求援之手。爱尔兰债务危机随即引发。
  值得庆幸地是,在抑制主权债务危机的过程中,国际社会再一次见证了欧盟一体化的强大力量。希腊危机爆发一个月之后,欧盟迅速联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向希腊提供了1100亿欧元的资金援助,并且在2010年5月推出了高达7500亿欧元的救援计划,其中有4400亿欧元为欧盟稳定基金。而在救助爱尔兰的问题上,欧盟的反应也异常迅速,其与IMF一道推出的总额为850亿欧元的救援计划对稳定市场信心起到了立竿见影的作用。
  
  关键词之六:美元贬值与汇率战
  在日元重回套息的货币因素支撑下,进入2010年的美元在年初迎来了一波不小的反弹,及至欧债危机的升级对欧元形成强大的压制之后,美元更是在避险情绪引领下一路奔至6月的阶段性高点88.7。然而,伴随着美国经济的差强人意以及美联储重启“量化宽松”,美元重又掉转直下。数据显示,与前期高点相比,2010年中美元已经自由落体式大跌9.7%。
  美元的贬值带来了其它非美货币的的大幅“被升值”。在欧洲,欧元从2010年5月的1.18兑1美元开始一路跃升,直至在第三季度创出2002年6月的季度升幅新高。在澳洲,澳元一直延续反弹走势并且已经刷新1983年澳元汇率自由浮动以来的高点。在亚洲,日元在2010年对美元已累计升值10.2%,泰铢和马来西亚林吉特触及近13年以来的新高,新加坡元兑美元也摸至历史高点。在美洲,2010年巴西雷亚尔对美元汇率累计升值约26%,成为了与美元相衬的全球最强势的货币之一。
  美元的贬值使得后危机时代各国希望出口拉动经济的实际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在无法左右美元大势的情况下,通过在外汇市场上提前干预本国货币蔚然成风,全球性的汇率战剑拔弩张。在亚洲,日本央行于2010年9月中旬抛售了价值200亿美元的日元,创下了单日抛售额的历史纪录;而在此之前,越南中央银行先后两次自贬本币,贬值幅度累计达到10%。早于亚洲部分国家,欧洲的瑞士自2002年以来首次启动了单方面干预汇市的行动,以压低瑞士法郎。在美洲,巴西政府决定使用资金规模为179亿雷亚尔(约105亿美元)主权财富基金进入汇市现货市场上购入美元。
  在2010年全球货币战争中,中美两国之间的汇率博弈成为了最为激烈的战役。2010年3月,130名国会议员联名致信美国财政部和商务部要求认定中国为“货币操纵国”,紧接着,众议院公布了升级的《舒默议案》;9月,在就人民币汇率问题举行了三场专门听证会后,美国众议院投票通过了《汇率改革促进公平贸易议案》;11月,美国国会下属的美中经济和安全审议委员会在其发布的2010年年度报告中明确要求财政部将中国正式列为“汇率操纵国”。
  
  关键词之七:金融监管与改革
  尽管世界经济在2010年中已基本走出了金融危机的泥潭,但国际社会对危机的反思却仍在深化和加强。出于对危机中暴露出的监管漏洞的修复以及原有监管政策的纠正,2010年金融领域所施展的改革动作可谓铿锵有力和成效卓然。
  由美国总统奥巴马于2010年7月签署的《多德-弗兰克法案》被看作是大萧条以来最严厉的金融监管法案,由于该法案在金融监管的广度和力度上有了重大的突破,可以堪称为与《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比肩的又一块金融监管基石,其在美国金融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并将引起美国金融监管体系的全面重塑,而这种重塑也将对世界金融体系的变革产生重大影响。
  作为主权债务爆发以来欧盟国家的最大改革动作,欧盟27国领导人于2010年10月底最终敲定了一份经济治理改革方案,该改革方案从强化财政纪律、加强宏观经济风险监测、深化经济政策协调、建立永久性危机解决机制、完善配套机构建设等五大方面加强欧盟经济治理。这一被誉为是欧元诞生以来最重大变革的政策方案可以通过制度化举措堵住债务危机暴露出的欧元区体制性漏洞,同时达到维护欧盟国家金融长期稳定的目的。
  如果说美国《多德-弗兰克法案》和欧盟经济治理方案目前尚不具备“全球性”色彩的话,那么2010年9月出炉的《巴塞尔协议Ⅲ》则可以称之为国际银行业的统一准绳。相比于原有的巴塞尔协议,巴塞尔协议III在一级资本充足率要求和资本缓冲资金规定等方面实现了很大的突破,这个被视为近几十年来对银行业监管的最大规模改革方案,在强化银行资本风险管理的同时将会驱使银行业的经营格局发生重大洗牌和变局。
  应当说,除了加强对银行业监管之外,各国政府的监管触角还延伸到了资本市场。其集中表现在,美国与中国监管层自2010年下半年不约而同地对股市内幕交易开始了不间断的严厉查处行动,而欧洲议会在年底正式通过了欧盟对冲基金监管法案,新立法将引入“欧盟护照”机制,即今后凡是要在歐盟金融市场上运营的对冲基金必须先向监管机构注册,以取得护照,并接受监管。
  
  关键词之八:全球FTA与贸易保护
  为了更快地推动经济复苏,各国在依托自身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力量的同时,也纷纷将目光转向对外贸易领域,由此产生了2010年特有的外贸景观:自由贸易协定(FTA)如火如荼,贸易保护主义甚嚣尘上。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正式启动是进入2010年第一天带给国际社会的刺激与兴奋。这一世界上人口最多也是发展中国家最大的自贸区不仅代表着中国和东盟10国经济与贸易关系发生实质性飞跃,而且将极大刺激区域内的“贸易创造”和区域内消费,客观推动亚洲国家的经济转型。
  2010年底美国与韩国签署的自由贸易协定可以说是当年FTA的压轴大戏。由于美韩FTA被美国视为仅次于北美FTA的第二大自由贸易协定,因此,该协定将为美国创造数百亿美元的出口收入和7万多个工作岗位。对于韩国而言,美韩自贸协定将使本国经济年均多增长0.6个百分点,今后10年年均多创造3.4万个就业岗位。
  实际上,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和美韩自由贸易协定正式成型和启动的同时,各种自贸协定的谈判也在密集进行与推进。2010年2月,秘鲁、哥伦比亚及欧盟三方结束自贸谈判,协定最终文本进入法律审查的评估阶段;5月,第三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承诺将努力在2012年前完成中日韩自贸区的投资协议谈判;11月,秘鲁同韩国结束自贸协定谈判,双边自贸协定将于2011年上半年生效;12月,欧盟与印度达成协议,双方同意2011年春季结束有关欧印自由贸易协定的谈判。
  然而,受持续高失业率、宏观经济失衡以及汇率紧张关系所影响,2010年全球范围内的贸易保护主义极度盛行。按照全球贸易监测分析中心(GTA)的最新统计,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各国陆续出台了超过500项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其中100多项就诞生在2010年6月底G20多伦多峰会之后。贸易保护主义的流行不仅抑制了全球资源与要素的活跃程度,而且直接削减了国际贸易量。据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预计,因为贸易保护,2010年全球外商直接投资金额约为1.2万亿美元,比2005至2007年间的平均水平低25%。同时,2010年全球贸易量增长总体上在波动中持续减速。第一季度环比增长5.2%,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分别放缓至3.2%和0.9%。
  
  关键词之九:企业破产与并购
  作为金融危机的共生物——企业破产数量在2010年达到高峰,与此同时,全球范围内的企业并购活动风起云涌。据德国安联集团发布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占全球经济总量85%的35个国家和地区企业破产数量在2010年将攀升至36万余件,创近15年以来的新高。另据汤森路透的最新数据显示,2010年全球并购总额可以达到2.3万亿亿美元,较2009年同期增长了19.3%。
  由于受金融危机的侵蚀与破坏比较严重,2010年发达国家企业破产量总体呈扩张态势。根据美国法院行政管理局公布的统计数据,2010会计年度联邦法院破产申请案件数较2009会计年度增加13.8%,创下破产新法2005年底实施以来的新高。而在欧洲,欧元区2010年破产企业数量增长了7%,其中仅丹麦就创下了月均破产企业达500余家的历史记录。
  以日本航空为代表的航空公司的破产显现出2010年的破产新景观。财务报告显示,由于总负债为2.32万亿日元,创下日本国内公司的最高值,日航于2010年1月正式递交破产保护申请,成为日本历史上除去金融业之外的最大破产案。与日航一样,世界上历史最为悠久的航空公司之一——墨西哥航空公司由于负债超过10亿美元在2010年8月正式启动了破产保护程序。
  金融等服务类企业的破产构成了2010年企业破产的主要阵容。最新数据显示,截至11月份底,美国银行业的破产家数已达146家,超过2009年全年的水平。另外,美国好莱坞著名电影公司米高梅的破产代表着后危机时代企业破产从制造业向非金融类服务业蔓延的趋势。资料表明,由于负债高达40亿美元并无力偿还,米高梅最终在2010年11月初宣布破产。
  与企业破产相并行,2010年的企业并购演绎的得格外火红。就不同经济体来看,由于受到主权债务危机的影响,欧洲地区2010年的企业并购交易总量出现了32%的下滑,不过,美国市场并购交易总额则同比增长了0.4%。与此同时,新兴市场的并购交易出现了明显增长的态势,其并购活动占到全球并购活动的33%。就单笔交易的规模而言,澳大利亚必和必拓集团出资434亿美元收购加拿大钾肥企业Potash成为了2010年的最大一笔并购交易。
  
  2011年:不确定的未来
  尽管2010年全球经济的正增长为2011年打下了一个较好的基础,但几乎所有的权威机构都对未来一年世界经济的走向作出了不太乐观的预测。据联合国发布的《2011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预测, 2011年世界经济将增长3.1%,比2010年回落0.5个百分点;无独有偶,IMF在《世界经济展望》中指出,2011世界经济增长率将从2010年的4.6%下降到4.3%。客观地分析,2011年世界经济之所以出现放慢趋势主要受到以下因素的干扰和钳制:
  首先,发达国家日渐肿胀的财政赤字。资料显示,2011财年美国财政赤字将达到1.27万亿美元,约占美国GDP的8.3%。同期,欧元区16国的财政赤字将达GDP的6.3%;日本财政赤字将上升至GDP的7%。财政赤字水平的不断上升,必然导致政府手中拮據,新的刺激经济计划无法实施;同时,为了维持未来财政的健康,政府还必须收缩财政赤字,而如果实施增税,就必然打击本已疲软的消费,从而更加销蚀经济的内生力量。
  其次,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可能继续蔓延或者恶化。从目前欧盟成员国的财政状况来看,欧洲依然存在再次发生债务危机的可能。据欧盟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目前西班牙财政赤字占GDP比重达到9.3%,葡萄牙全部债务占GDP比例达83%,因此,西班牙和葡萄牙有可能成为2011年向外部寻求救助的国家。值得注意的是,欧盟4400亿欧元的稳定基金机制到2011年7月即将到期,如果没有新的机制衔接,一旦出现新的危机,其造成的恐慌将更加严重。
  再次,新兴市场国家将普遍实施紧缩政策。出于抑制通货膨胀的要求,新兴市场国家在2011年将继续收缩货币政策。与此同时,为了防范经济过热,财政政策支持经济的力度也将削弱。在宏观政策偏紧的情况下,新兴市场经济体面临着经济下行的风险。据IMF预测,巴西的经济增长率将从2010年的7.1%下降到2011年的4.2%,印度将从2010年的9.4%降至8.4%,中国将从2010年的10.5%降至2011年的8.9%。
  第四,美元与国际热钱的侵扰。虽然美元的长期趋势表现为不断贬值,但具体到2011年,如果欧债危机再度爆发,或者美国经济出现大幅好转,美元将出现阶段性的快速升值。在这种情况下,已经流入到新兴市场的国际资本就会迅速出逃,从而引发新兴经济体金融市场的剧烈动荡,并打乱经济增长的正常秩序。相反,如果美联储续推“量化宽松”,将对美元形成进一步打击,在这种情况下,美元的贬值又必然加大发展中国家输入性通胀的风险,驱动更多的热钱进入新兴市场。资料表明,2011年流入新兴市场的私人资本将达8330亿美元,这部分“暗流”的涌动随时都会对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形成冲击。
  第五,汇率纷争和贸易保护主义的盛行。虽然G20国家已经承诺不实施竞争性的本币贬值,同时国际社会也明确反对贸易保护主义,但经济利益的驱使往往会使许多国家作出完全相反的行动。正是出于对这种现象的担忧,联合国预测,2011年全球贸易量将增长6.6%,比2010年放缓3.9个百分点;同样,IMF也预测,2011年全球贸易量将增长7%,放缓4.4个百分点。■
  (作者:本刊特约资深撰稿人、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天河学院经济学教授)
其他文献
抗感染药是医院应用最广的药物,占医院各类药物购药金额之首,约占医院购药总金额的1/3[1].抗感染药的不合理应用或滥用,可造成:(1)人体产生耐药菌和正常菌群的失调,影响身体
目的探讨细胞凋亡在脊髓损伤发病机理中的作用.方法采用Allen氏方法制作大鼠脊髓损伤模型,用HE染色及原位末端标记法,对大鼠脊髓损伤后不同时间脊髓组织中凋亡细胞的数目进行
目的探讨四肢骨折内固定术后延迟感染的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2003年1月~2007年12月,共收治骨折内固定术患者812例,术后发生延迟感染13例,通过细菌培养及药敏合理应用抗菌素,伤
刚出生婴儿的视觉很不成熟,视力大约只有3/60[1,2].婴幼儿时期的视觉经验对视觉通道,尤其是视皮质的发育具有重要的作用[3,4].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在工作以及生活中遇到的各类纠纷逐渐增多,这也使得人们的法制观念逐渐增强,同时,也希望通过各类法制活动对自身的法制问题进行更多的了解。在这一市场需求的驱动下,很多电视频道纷纷推出各类法制节目,在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收视需求时,提升了节目的收视率以及经济效益。然而,就目前的法制电视节目的现状来看,仍存在一定的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和规范。  近年来,法制类电视节目
出于对外关系的需要,苏联一向重视医疗情报活动,多方搜集世界各国首脑的健康状况情报,使用的方法主要是“请进来”和“走出去”,即邀请外国领导人来苏访问、疗养和治病,或派名医前往实地救治。这些医疗间谍活动不仅让苏联领导人对他国元首的健康以及性格爱好有一个全面了解,还对一些敏感地区的局势产生过重大影响。俄罗斯《自由时报》日前以“绝密:领导人病危”为题披露了其中一些秘闻。  对毛泽东实施“马桶实验”  苏联
目的探讨、提高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SAOPP)抢救成功率的新方法。方法将茂名市人民医院2002~2007年收治的108例SAOPP患者资料统计分组:(1)新法治疗组:先注射解毒剂和拮抗剂,再清
农业发展赶上了“黄金时期”  “十一五”期间,在各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国际农产品市场发生剧烈波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和不断扩散蔓延的严峻情况下,我国不仅没有出现历史上大灾之后大减产的现象,而且连年增粮增收——实现半世纪以来连续7年增产,总产连续4年稳定在1万亿斤以上。“菜篮子”产品生产快速增长,供应充足,品种丰富。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前4年年均实际增长8.3%。2010年,蔬菜、畜产品、水产品等主要农产
目的观察放射治疗对恶性肿瘤患者核素骨显像的影响.方法对41例放疗中或放疗后的恶性肿瘤患者行前后位和后前位全身骨扫描.结果观察放射野骨骼核素分布情况:(1)增浓的有5例,平
<正>1949年,大局已定,苏共代表米高扬来到西柏坡。滹沱河畔,没有什么山珍海味,品尝着汾酒和红烧鱼,堪称美食家的米高扬赞不绝口。毛泽东笑道:"我相信,一个中药,一个中国菜,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