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高扬相关论文
1964年10月,赫鲁晓夫被他的战友们搞下台。赫鲁晓夫下台后,米高扬代表当局向他宣布退休后的待遇:退休金每月500卢布,配专车;目前的别墅......
受到批判1964年10月13日下午,一架飞机停靠在伏努科沃二号机场,舷梯上走下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赫鲁晓夫、部长会议主席米高扬等人。赫......
<正>1949年,大局已定,苏共代表米高扬来到西柏坡。滹沱河畔,没有什么山珍海味,品尝着汾酒和红烧鱼,堪称美食家的米高扬赞不绝口。......
纪念“五一口号”,不能回避毛泽东1947年11月30日的电报和斯大林1948年4月20日的复电。能否像米高扬说的,由于斯大林的电报,中国共产......
<正>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党制度的形成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独立自主创立的,在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
斯大林去世前,喜欢把亲信叫到孔策沃别墅来陪他吃饭。于是贝利亚、马林科夫、赫鲁晓夫和布尔加宁就成了这里的常客。老臣莫洛托夫、......
1949年2月初,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米高扬密访中共中央驻地西柏坡,与中共中央领导人进行了长达8天共12次会谈,双方就即将成立的中共......
在绵延起伏的太行山脚下,滹沱河的臂弯里有一个风光秀美的小山村,这便是西柏坡。20世纪40年代末,一代伟人从陕北的黄土高原上走来,......
1949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在西柏坡胜利召开,毛泽东在会上作的主题报告,描绘了新中国的宏伟蓝图,确定了新中国的大政方针。报告......
毛泽东爱吃辣椒是出了名的,曾经说过“不辣不革命”。1930年5月,毛泽东到江西省寻乌县调查。寻乌盛产一种灯笼辣椒,个大肉厚。古柏把......
随着岁月对历史尘埃的清洗,我们逐渐认清了斯大林统治下人们生活的真相。以史为鉴,我们的改革势在必行。1956年2月,苏共召开了二十......
毛泽东一生中只出过两次国,一次是去莫斯科,另一次还是去莫斯科。第一次去莫斯科的经历,他终生难忘。他自己就讲过不下四五次,但每......
<正>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在十九大闭幕之际,我撰写出版了《领航——从一大到十九大》一书,从讲故事切入,系统介......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
开国之前承担特殊使命刘少奇访问苏联,在1949年初就确定下来了。当时,推翻国民党统治已是势所必然,中共中央着手筹备建立新中国。......
<正> 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决议号召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要继续发扬革命精神,百折不挠,为把我们国家建设成为繁荥富强、高度民......
<正>在70年前的春夏之交,也就是在1948年5月27日,中共中央来到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西柏坡。在这里,组织指挥了震惊中外的三大战......
1945年,斯大林通过雅尔塔会议关于远东问题的"秘密协定"与《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确立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苏联对华政策。他选择同......
从1930年至1953年初的大清洗中,苏联究竟制造了多少起冤假错案,镇压了多少人?对这个问题,苏联学者,尤其是欧美各国学者,进行过大量......
<正>还在朝鲜战争期间,金日成就对威胁到他的干部进行清洗,经过1956年对莫斯科派和延安派的排挤和打击,到1958年形成了金日成一统......
苏共二十大和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在匈牙利引起了很大的震动,形势迫使匈牙利进行拨乱反正和改革。但由于拉科西政权和斯大林体制有......
<正>赫鲁晓夫与毛泽东,岁数两人就差一岁,但他们是两代人斯大林去世以后,赫鲁晓夫觉得自己势单力薄,所以他非常重视跟中国的关系,......
1962年,美苏之间发生轰动世界的古巴导弹危机。这期间,后来任新华社副社长的庞炳庵正在新华社驻哈瓦那分社工作,亲身经历了这场险......
<正> 1949年9月,“序属三秋”的时节。先后到达北平参加新政治协商会议的民主人士已有四五百人,堪称“盛友如云”。7日这天下午,新......
1945年6月19日,在陕北延安杨家岭召开的中共七届一中全会上,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任弼时、朱德五人被选举为中央书记处书记,后......
<正>政坛领袖在适宜的场合讲外语,很大程度上是一项加分的政治策略,能够拉近心理距离,增加文化认同,彰显领袖的自信、开放与诚意。......
本文考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中共与苏联关系的发展及新中国领导人与斯大林谈判的历史过程。作者认为,中苏结盟是在双方不断......
<正> 近几年,党史研究出现了生机勃勃的局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现将若干问题研究论点摘编以后供同志们参考。一、关于中国共产党......
本文摘译自苏联和俄罗斯外交官B·H·魏列夏金为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50周年而写的一本回忆录《在旧中国与新中国──一位外......
1949年春,中国外交圈里出现了一件怪事。 当内外交困的南京国民党政府孙科内阁南迁广州,并建议各国驻华使馆随同前往时,包括美国......
毛泽东与斯大林的会晤邱静1949年新中国诞生后不久,即是年12月6日,毛泽东登上专列,开始对苏联进行正式友好访问。这是一次历史性的访问,也是毛......
关于米高扬访问西柏坡问题──评《米高扬访华的秘密使命》薛衔天,王晶1949年1—2月,联共(布)中央政治局委员阿·伊·米高扬秘密访问西柏坡,是......
期刊
70年前,生活在滹沱河畔的西柏坡乡亲,和全国人民一道迎来了1949年的春节。在爆竹声和炮火声中,他们目睹了一场历史性的辞旧迎新:告......
<正>1949年12月16日到次年2月17日,毛泽东在苏联进行了为期2个月的国事访问,签订了对当时冷战格局以及中国未来发展都具有深远影响......
本文作者康·伊·科瓦利50年代初曾任苏联外贸部副部长,负责对外经济联系。其后任苏联对外经委主任。他参加了中苏关于苏联援助中......
新中国成立后,中苏两国曾有过一段“兄弟般”友谊的关系密切时期,中国的国防现代化事业的飞速发展也得到过苏联的帮助。不过在这一时......
赫鲁晓夫,对于生活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中国人民来说,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在担任苏共中央第一书记期间,他三次访华,与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