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从网格到云计算,从结构化数据,到文字、图象、音频视频等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的大量涌现,数据规模、数据种类正在以及快的速度增长,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积极探索和创新大数据时代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应对海量信息给审计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是摆在审计人员面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大数据 ;审计信息化
随着经济社会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会计电算化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会计信息化和全面管理信息系统发展,特别是数据容量以几何级数增加,不断出现新数据结构的今天,对审计信息化建设工作产生了深刻影响。大数据环境下审计思维模式、数据采集整理处理模式、审计的方式、方法和审计重点等都有巨大变革。审计人员不仅要能了解数据的变化及数据处理技术的变革,更要能处理数据、分析数据、驾驭数据,能充分及时地从大量复杂的数据中辨认筛选出有意义、有价值的数据,从而顺利完成审计工作。
一、积极转变观念,重视审计信息化推进工作
审计信息化是与传统的手工审计相对应的概念,是审计人员依靠计算机技术和电算化审计方法、技术及程序对会计电算化系统或手工会计信息系统所进行的审计。审计信息化,计算机的应用是基础,把信息化的思想贯彻到每个审计人员的脑中,运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通过网络互联,对被审计对象的财务成果和经济活动在线实时或远程审计、监控,从质上改变审计人员的审计工作方式,把审计人员从繁杂重复的数据记录整理、分析中解放出来,极大地提高审计工作效率,从根本上提高审计质量,这是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思想。审计信息化建设是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其涉及面广、系统性和技术性很强。能不能取得又好又快发展,转变观念是前提。各级审计机关要打破思维定势,转变思想观念,坚持把审计信息化建设当作提高审计质量的重要措施来对待,当作战略工程来抓,立足长远考虑,卓有成效地推进。审计人员要用宏观的视野来看待大数据和审计信息化,不再局限于被审单位、行业的点滴数据,善于采集各相关方面的数据,从数据挖掘中发现问题和线索,真正做到用数据说话。
二、重视数据采集工作,建立统一集中的行业数据库
大数据时代,孤立的数据,其价值远小于广泛连接的数据,难以发挥大数据中蕴藏的价值。因此,要深化审计工作,做好各类数据的采集是核心。审计人员要有“大数据”视野,逐步拓展财政数据收集渠道,广泛收集财政管理、社会经济等各类数据,并完善数据指标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相对完善的数据仓库,为数据挖掘提供坚实的数据基础。当前,国家部门及机构信息化快速发展,已经汇集了很大的数据,审计部门应想方设法获取与审计相关的数据。充分利用数据平台或数据中心已经汇集的财政、税务、工商等各类信息数据,在争取相关部门机构支持的基础上,直接获取相关数据,利用数据分析工具将分布的、异构数据,如结构化数据及平面数据文件等非结构化数据提取出来,进行清洗、转换、集成,最后加载到数据仓库中,成为分析处理、数据挖掘的基础。同时,审计部门应充分利用多年来审计过程中获取的被审计单位数据,包括基本情况、财务数据、业务数据等,建立集中统一的被审计单位行业数据库。
三、加强数据平台建设,建立全方位审计信息化体系
审计数据平台是审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是数据收集、存储和分析的平台。审计数据平台包括数据管理平台和数据分析平台。数据管理平台主要做好数据的搜集、转换和存储,数据分析平台则通过固化审计分析模型,充分利用数据分析工具等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查找审计线索,明确审计重点。可以将现有的成熟的审计模型和审计方法整合到数据平台中,形成通用的分析模块,用可视化的界面展示数据间的关系,更方便审计人员理解、使用数据分析的结果。通过构建一体化的审计数据平台,将信息系统进行整合,也可以将历年的被审计单位行业数据进行整合,为审计分析提供可能。数据平台建设技术性较强,应积极尝试实施联网审计。在审计中积极运用联网审计,通过搭建联网跟踪审计平台,探索建立经常性审计监督机制,推动审计方式从单一的事后审计转变为事前审计与事中审计相结合、从现场审计转变为现场审计与远程审计相结合。
四、关注数据分析方法,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
大数据时代,数据分析是核心,数据的价值就体现在对海量数据的分析利用上。通过数据采集、整理和存储,再在传统的筛选、核对、抽样等数据分析方法基础上,以锁定审计重点和疑点为导向,充分运用多维分析和数据挖掘技术做好大数据的分析工作是关键。多维分析可以让审计人员从不同视角访问数据。数据挖掘则是在数据库中,利用各种数理分析方法与计算机技术,对历年数据进行抽取、归纳与整合,从大量数据中揭示出隐含的、未知的并有潜在价值的信息。可以采取“总体分析、发现疑点、分散核实、精确定位、系统研究”的模式,在审前做好海量数据的分析准备工作,再根据审计方案确认的审计重点和内容,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发现疑点,从而极大地缩减审计时间,提升审计的覆盖面和审计的质量和效率。
五、强化数据安全性,为审计信息化建设保驾护航
大数据时代,数据安全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成为关系审计信息化建设成败的关键。从宏观视角来看,审计数据的安全应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机房环境的安全,机房的网络和计算机设备是承载审计数据的物理载体。做好机房设备的安全保卫、环境条件控制、电源安全以及网络连接安全,才能为审计信息化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是软件系统的安全,首先应确保核心操作系统的健壮性和稳定性,其次确保应用软件及相关文件的正确性和一致性,为审计人员提供准确的数据信息服务。三是数据库的安全,数据库必须能保持正常、正确地响应应用程序的合法数据请求并提供数据服务,通过合适的权限配置与管理能抵御来自外部的非法入侵和防止数据泄密。
六、注重人才培养,促进审计信息化队伍发展壮大
做好审计信息化工作,关键在人。虽然在人员培训上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审计干部特别是基层审计机关的审计干部审计信息化素质与信息化发展水平还不匹配,信息化专业人才缺乏,特别是缺乏大数据分析专家,这成为制约在大数据环境下审计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审计信息化要求审计人员具有复合型的知识结构,既要精通财会知识、审计知识,又要掌握计算机与网络技术以及数据仓库的知识,还要有数据挖掘的经验。可以组织审计人员参加计算机审计培训班,开展各种数据库系统操作培训,以考促学、以考促用,培养信息化审计骨干。同时通过引进计算机专业人才,與审计人员共同开展工作,通过审计实践共同提升审计信息化水平。通过组织不同层次的培训和在审计工作实践中积累经验,培养出一批即精通审计业务、又熟悉信息技术的能应对大数据时代审计的人才队伍。
大数据时代审计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我们要敢于面对各种挑战,在认识上进一步提高,行动上进一步加强,不断更新理念、夯实基础,实现大数据与审计业务的有机融合,不断提升审计信息化水平,努力当好“经济卫士”,充分发挥经济社会健康运行的“免疫系统”功能。
关键词:大数据 ;审计信息化
随着经济社会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会计电算化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会计信息化和全面管理信息系统发展,特别是数据容量以几何级数增加,不断出现新数据结构的今天,对审计信息化建设工作产生了深刻影响。大数据环境下审计思维模式、数据采集整理处理模式、审计的方式、方法和审计重点等都有巨大变革。审计人员不仅要能了解数据的变化及数据处理技术的变革,更要能处理数据、分析数据、驾驭数据,能充分及时地从大量复杂的数据中辨认筛选出有意义、有价值的数据,从而顺利完成审计工作。
一、积极转变观念,重视审计信息化推进工作
审计信息化是与传统的手工审计相对应的概念,是审计人员依靠计算机技术和电算化审计方法、技术及程序对会计电算化系统或手工会计信息系统所进行的审计。审计信息化,计算机的应用是基础,把信息化的思想贯彻到每个审计人员的脑中,运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通过网络互联,对被审计对象的财务成果和经济活动在线实时或远程审计、监控,从质上改变审计人员的审计工作方式,把审计人员从繁杂重复的数据记录整理、分析中解放出来,极大地提高审计工作效率,从根本上提高审计质量,这是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思想。审计信息化建设是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其涉及面广、系统性和技术性很强。能不能取得又好又快发展,转变观念是前提。各级审计机关要打破思维定势,转变思想观念,坚持把审计信息化建设当作提高审计质量的重要措施来对待,当作战略工程来抓,立足长远考虑,卓有成效地推进。审计人员要用宏观的视野来看待大数据和审计信息化,不再局限于被审单位、行业的点滴数据,善于采集各相关方面的数据,从数据挖掘中发现问题和线索,真正做到用数据说话。
二、重视数据采集工作,建立统一集中的行业数据库
大数据时代,孤立的数据,其价值远小于广泛连接的数据,难以发挥大数据中蕴藏的价值。因此,要深化审计工作,做好各类数据的采集是核心。审计人员要有“大数据”视野,逐步拓展财政数据收集渠道,广泛收集财政管理、社会经济等各类数据,并完善数据指标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相对完善的数据仓库,为数据挖掘提供坚实的数据基础。当前,国家部门及机构信息化快速发展,已经汇集了很大的数据,审计部门应想方设法获取与审计相关的数据。充分利用数据平台或数据中心已经汇集的财政、税务、工商等各类信息数据,在争取相关部门机构支持的基础上,直接获取相关数据,利用数据分析工具将分布的、异构数据,如结构化数据及平面数据文件等非结构化数据提取出来,进行清洗、转换、集成,最后加载到数据仓库中,成为分析处理、数据挖掘的基础。同时,审计部门应充分利用多年来审计过程中获取的被审计单位数据,包括基本情况、财务数据、业务数据等,建立集中统一的被审计单位行业数据库。
三、加强数据平台建设,建立全方位审计信息化体系
审计数据平台是审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是数据收集、存储和分析的平台。审计数据平台包括数据管理平台和数据分析平台。数据管理平台主要做好数据的搜集、转换和存储,数据分析平台则通过固化审计分析模型,充分利用数据分析工具等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查找审计线索,明确审计重点。可以将现有的成熟的审计模型和审计方法整合到数据平台中,形成通用的分析模块,用可视化的界面展示数据间的关系,更方便审计人员理解、使用数据分析的结果。通过构建一体化的审计数据平台,将信息系统进行整合,也可以将历年的被审计单位行业数据进行整合,为审计分析提供可能。数据平台建设技术性较强,应积极尝试实施联网审计。在审计中积极运用联网审计,通过搭建联网跟踪审计平台,探索建立经常性审计监督机制,推动审计方式从单一的事后审计转变为事前审计与事中审计相结合、从现场审计转变为现场审计与远程审计相结合。
四、关注数据分析方法,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
大数据时代,数据分析是核心,数据的价值就体现在对海量数据的分析利用上。通过数据采集、整理和存储,再在传统的筛选、核对、抽样等数据分析方法基础上,以锁定审计重点和疑点为导向,充分运用多维分析和数据挖掘技术做好大数据的分析工作是关键。多维分析可以让审计人员从不同视角访问数据。数据挖掘则是在数据库中,利用各种数理分析方法与计算机技术,对历年数据进行抽取、归纳与整合,从大量数据中揭示出隐含的、未知的并有潜在价值的信息。可以采取“总体分析、发现疑点、分散核实、精确定位、系统研究”的模式,在审前做好海量数据的分析准备工作,再根据审计方案确认的审计重点和内容,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发现疑点,从而极大地缩减审计时间,提升审计的覆盖面和审计的质量和效率。
五、强化数据安全性,为审计信息化建设保驾护航
大数据时代,数据安全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成为关系审计信息化建设成败的关键。从宏观视角来看,审计数据的安全应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机房环境的安全,机房的网络和计算机设备是承载审计数据的物理载体。做好机房设备的安全保卫、环境条件控制、电源安全以及网络连接安全,才能为审计信息化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是软件系统的安全,首先应确保核心操作系统的健壮性和稳定性,其次确保应用软件及相关文件的正确性和一致性,为审计人员提供准确的数据信息服务。三是数据库的安全,数据库必须能保持正常、正确地响应应用程序的合法数据请求并提供数据服务,通过合适的权限配置与管理能抵御来自外部的非法入侵和防止数据泄密。
六、注重人才培养,促进审计信息化队伍发展壮大
做好审计信息化工作,关键在人。虽然在人员培训上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审计干部特别是基层审计机关的审计干部审计信息化素质与信息化发展水平还不匹配,信息化专业人才缺乏,特别是缺乏大数据分析专家,这成为制约在大数据环境下审计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审计信息化要求审计人员具有复合型的知识结构,既要精通财会知识、审计知识,又要掌握计算机与网络技术以及数据仓库的知识,还要有数据挖掘的经验。可以组织审计人员参加计算机审计培训班,开展各种数据库系统操作培训,以考促学、以考促用,培养信息化审计骨干。同时通过引进计算机专业人才,與审计人员共同开展工作,通过审计实践共同提升审计信息化水平。通过组织不同层次的培训和在审计工作实践中积累经验,培养出一批即精通审计业务、又熟悉信息技术的能应对大数据时代审计的人才队伍。
大数据时代审计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我们要敢于面对各种挑战,在认识上进一步提高,行动上进一步加强,不断更新理念、夯实基础,实现大数据与审计业务的有机融合,不断提升审计信息化水平,努力当好“经济卫士”,充分发挥经济社会健康运行的“免疫系统”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