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企业成本管理是整个企业管理工作的重心,其管理成效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企业成本管理对外部环境有敏感性,尤其与政府行为的关系。本文分析我国企业成本管理中的政府导向作用主要存在问题及其成因,介绍日本政府在企业成本管理中的导向经验及其借鉴启示,提出我国企业成本管理中的政府导向作用建议。
关键词:企业;政府;成本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5.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1)08-0050-01
西方国家上世纪80年代起在政府服务方面掀起了一轮新公共管理变革热潮。我国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演进,政府职能也逐步转变,政企关系出现了新变化,新公共管理理论也开始了研究与实践。企业成本管理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新时期正确处理企业与政府之间的关系,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与政府管理变革过程中必须处理好的一个关键问题,关系到市场体制能否完善,企业能否真正成为市场主体,企业与社会经济能否健康稳定发展等。政企关系的新变化需要我国政府在企业成本管理中进行新的定位,以下对此进行初步的探讨。
一、我国企业成本管理中的政府导向作用问题
1.我国企业成本管理中的政府导向作用主要问题及其成因
改革开放以前,中国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政府是国有企业的组织者和直接领导者。改革开放后至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实行了计划结合市场的经济体制,国企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政府逐渐淡出了企业的控制力。这期间,我国政府在企业成本管理中影响力仍然很大,但实践证明政府的成本管理并不成功。主要问题体现在:首先,在人文层面上,由于我国自古以来就以地大物博自居,民族忧患意识比较缺乏,人与人之间的团结协作精神相对不足,使管理难度增加,不利于降低生产成本和各项管理成本。其次,在政府对国有企业的治理上,既缺乏如美国式的资本与经理人市场,也缺乏如日本式的产品市场;有较为严重的形式主义思想,只注重形式而忽视了实质内容,只强调个别人的自我修养而不考虑如何完善制度安排,造成企业原材料采购成本和管理费过高,政府的成本管理制度形同虚设等问题,无法做到日本企业式的成本计划,政府在企业的成本管理中没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2.政企关系类型与我国政企关系新变化
从目前世界各国政府与企业关系上看,一般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是“警察与司机关系”,在欧美发达国家比较普遍存在,这种关系政府与企业没有隶属关系,政府只需要告诉企业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其他事情政府一律不预干涉。二是“手足关系”,如日本的政企关系,是一种官商一体、政府与企业之间相互依赖的关系。三是“父子关系”,改革开放前的中国政企关系属于这种类型,特点是企业隶属于政府,企业没有形成独立的市场主体,政府对企业的一切活动都拥有决定权[1]。经过多年的改革,我国政企关系变化巨大,已经逐步向包括以上几种类型的混合型的政企关系过渡。
二、日本政府在企业成本管理中的导向经验
1.日本政府在企业成本管理中的导向作用
日本政府实行企业成本管理的主导型模式,上世纪50年代起,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推动企业成本管理的法规政策,如《企业内部控制大纲》、《成本管理》、《采用事业部制的利润管理》、《为实现经营方针的利润规划》等,日本企业成本管理在政府导向下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培植下,涌现出一大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企业,日本成本管理规范的政府主导型模式具有能够节省交易成本、便于企业内部管理信息进行相互比较以及利于向全社会推广等特点,其企业治理更注重产品市场的作用,因此日本企业许多产品享誉全球。
2.日本的启示
日本政府推行导向型企业成本管理的动机及其成效主要体现在:首先,日本企业成本管理从学习美国优秀企业开始,但又与美国的企业治理模式有所区别。美国企业治理模式注重资本市场,而日本是关注发挥其产品市场的作用。日本企业成本通过降低成本来抢占市场份额,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尤其是产品国际市场竞争能力。日本政府主导下的企业成本管理使信息获取更加充分和顺畅,日本银行也乐于参与到企业经营中,通过签订契约并进行监督检查,使投资者的利益得到最大的保障。其次,日本是个资源相对匮乏严重依赖性外界资源的岛国,受其民族文化的影响,民族忧患意识很深,有较强的团结协作和对外扩张意识。二战失败后,在美国的核保护和巨额投资下,日本政府采取了向美国购买大量的发明专利和瞄准美国最优秀制造企业成本管理的策略,勇于发起挑战并最终在国际市场上击败美国[2]。
三、对我国企业成本管理中的政府导向作用建议
1.构建适合国情的政府导向下的企业成本管理模式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建立,政府社会治理与服务初步形成新的公共管理模式。由于中国体制的特色,决定了体制内将长期并存包括国有、民营等多种性质的企业。在新的公共管理模式下,政府如何在企业成本管理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建立适合国情的企业成本管理模式,以不断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成为当下需要研究的一大课题。对此,我们可以借鉴日本成功的企业成本管理经验,通过科学立法规范政府与企业的各种行为,尽量减少政府对企业的直接干预,避免企业国有资产流失,减少政府机会主义寻租行为发生,形成有特色的政府导向下的企业成本管理机制,使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真正保障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主体地位,确立我国企业在激烈的国际化市场竞争中的竞争优势地位。
2.企业并购中的政府导向成本控制建议
在企业成本管理战略中,企业并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我国企业在对外并购过程中,政府的导向作用尤其突出。随着全球化的进一步推进,国际间企业并购热愈演愈烈,受金融危机影响,我国企业“走出去”遇到新的机遇与挑战。我国政府鼓励国内企业“走出去”,寻找新的发展机会,我国企业对外并购具有政府导向下的诸多特点,如企业并购往往都由政府最初发起的,政府管制和推动作用很大,尤其是国有企业,政府以社会行政管理者和资产所有者双重身份介入并购其中;民营企业由于缺乏金融信贷支持,对外并购难度相对较大,民营企业在贷款额度和外汇额度上都受到限制,既在国内融资能力不高,也没能在国外得到项目资金支持,往往因此错失并购发展良机;国际上的企业并购常常呈现强强联和的典范,我国企业并购却常常有悖于此特点,并购对象大多经营状况不佳,如联想收购IBM、吉利收购的沃尔沃等,企业在国际上缺乏竞争力。对此,我国企业在对外并购过程中,应加强政府的引导作用、不断拓宽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争取在税收、贷款等方面得到政府的优惠支持,政府也应在提供支持的同时为企业提供有利的国际信息,为企业对外并购提供良好的环境,引导企业在并购上实现效益最优化。同时政府可以适当放宽企业的金融控制与外汇管制,为企业提供必要的政府担保等手段,使我国企业在并购过程中成本管理得到高效控制,使企业国际竞争力得到真正的提高。
结语
本文在对我国企业成本管理中的政府导向作用主要存在问题及其成因进行剖析的基础上,介绍了日本政府在企业成本管理中的导向经验,提出了构建适合国情的政府导向下的企业成本管理模式和企业并购中的政府导向成本控制建议,以期对促进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与和谐社会的建设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宋翰乙.企业经营与政府行为的关系[EB/OL].2011-09-08.
[2]徐荣华,刘路冰,吕红.中日企业成本管理的政府导向比较[J].财务月刊,2003(22).
关键词:企业;政府;成本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5.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1)08-0050-01
西方国家上世纪80年代起在政府服务方面掀起了一轮新公共管理变革热潮。我国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演进,政府职能也逐步转变,政企关系出现了新变化,新公共管理理论也开始了研究与实践。企业成本管理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新时期正确处理企业与政府之间的关系,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与政府管理变革过程中必须处理好的一个关键问题,关系到市场体制能否完善,企业能否真正成为市场主体,企业与社会经济能否健康稳定发展等。政企关系的新变化需要我国政府在企业成本管理中进行新的定位,以下对此进行初步的探讨。
一、我国企业成本管理中的政府导向作用问题
1.我国企业成本管理中的政府导向作用主要问题及其成因
改革开放以前,中国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政府是国有企业的组织者和直接领导者。改革开放后至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实行了计划结合市场的经济体制,国企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政府逐渐淡出了企业的控制力。这期间,我国政府在企业成本管理中影响力仍然很大,但实践证明政府的成本管理并不成功。主要问题体现在:首先,在人文层面上,由于我国自古以来就以地大物博自居,民族忧患意识比较缺乏,人与人之间的团结协作精神相对不足,使管理难度增加,不利于降低生产成本和各项管理成本。其次,在政府对国有企业的治理上,既缺乏如美国式的资本与经理人市场,也缺乏如日本式的产品市场;有较为严重的形式主义思想,只注重形式而忽视了实质内容,只强调个别人的自我修养而不考虑如何完善制度安排,造成企业原材料采购成本和管理费过高,政府的成本管理制度形同虚设等问题,无法做到日本企业式的成本计划,政府在企业的成本管理中没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2.政企关系类型与我国政企关系新变化
从目前世界各国政府与企业关系上看,一般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是“警察与司机关系”,在欧美发达国家比较普遍存在,这种关系政府与企业没有隶属关系,政府只需要告诉企业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其他事情政府一律不预干涉。二是“手足关系”,如日本的政企关系,是一种官商一体、政府与企业之间相互依赖的关系。三是“父子关系”,改革开放前的中国政企关系属于这种类型,特点是企业隶属于政府,企业没有形成独立的市场主体,政府对企业的一切活动都拥有决定权[1]。经过多年的改革,我国政企关系变化巨大,已经逐步向包括以上几种类型的混合型的政企关系过渡。
二、日本政府在企业成本管理中的导向经验
1.日本政府在企业成本管理中的导向作用
日本政府实行企业成本管理的主导型模式,上世纪50年代起,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推动企业成本管理的法规政策,如《企业内部控制大纲》、《成本管理》、《采用事业部制的利润管理》、《为实现经营方针的利润规划》等,日本企业成本管理在政府导向下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培植下,涌现出一大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企业,日本成本管理规范的政府主导型模式具有能够节省交易成本、便于企业内部管理信息进行相互比较以及利于向全社会推广等特点,其企业治理更注重产品市场的作用,因此日本企业许多产品享誉全球。
2.日本的启示
日本政府推行导向型企业成本管理的动机及其成效主要体现在:首先,日本企业成本管理从学习美国优秀企业开始,但又与美国的企业治理模式有所区别。美国企业治理模式注重资本市场,而日本是关注发挥其产品市场的作用。日本企业成本通过降低成本来抢占市场份额,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尤其是产品国际市场竞争能力。日本政府主导下的企业成本管理使信息获取更加充分和顺畅,日本银行也乐于参与到企业经营中,通过签订契约并进行监督检查,使投资者的利益得到最大的保障。其次,日本是个资源相对匮乏严重依赖性外界资源的岛国,受其民族文化的影响,民族忧患意识很深,有较强的团结协作和对外扩张意识。二战失败后,在美国的核保护和巨额投资下,日本政府采取了向美国购买大量的发明专利和瞄准美国最优秀制造企业成本管理的策略,勇于发起挑战并最终在国际市场上击败美国[2]。
三、对我国企业成本管理中的政府导向作用建议
1.构建适合国情的政府导向下的企业成本管理模式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建立,政府社会治理与服务初步形成新的公共管理模式。由于中国体制的特色,决定了体制内将长期并存包括国有、民营等多种性质的企业。在新的公共管理模式下,政府如何在企业成本管理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建立适合国情的企业成本管理模式,以不断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成为当下需要研究的一大课题。对此,我们可以借鉴日本成功的企业成本管理经验,通过科学立法规范政府与企业的各种行为,尽量减少政府对企业的直接干预,避免企业国有资产流失,减少政府机会主义寻租行为发生,形成有特色的政府导向下的企业成本管理机制,使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真正保障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主体地位,确立我国企业在激烈的国际化市场竞争中的竞争优势地位。
2.企业并购中的政府导向成本控制建议
在企业成本管理战略中,企业并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我国企业在对外并购过程中,政府的导向作用尤其突出。随着全球化的进一步推进,国际间企业并购热愈演愈烈,受金融危机影响,我国企业“走出去”遇到新的机遇与挑战。我国政府鼓励国内企业“走出去”,寻找新的发展机会,我国企业对外并购具有政府导向下的诸多特点,如企业并购往往都由政府最初发起的,政府管制和推动作用很大,尤其是国有企业,政府以社会行政管理者和资产所有者双重身份介入并购其中;民营企业由于缺乏金融信贷支持,对外并购难度相对较大,民营企业在贷款额度和外汇额度上都受到限制,既在国内融资能力不高,也没能在国外得到项目资金支持,往往因此错失并购发展良机;国际上的企业并购常常呈现强强联和的典范,我国企业并购却常常有悖于此特点,并购对象大多经营状况不佳,如联想收购IBM、吉利收购的沃尔沃等,企业在国际上缺乏竞争力。对此,我国企业在对外并购过程中,应加强政府的引导作用、不断拓宽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争取在税收、贷款等方面得到政府的优惠支持,政府也应在提供支持的同时为企业提供有利的国际信息,为企业对外并购提供良好的环境,引导企业在并购上实现效益最优化。同时政府可以适当放宽企业的金融控制与外汇管制,为企业提供必要的政府担保等手段,使我国企业在并购过程中成本管理得到高效控制,使企业国际竞争力得到真正的提高。
结语
本文在对我国企业成本管理中的政府导向作用主要存在问题及其成因进行剖析的基础上,介绍了日本政府在企业成本管理中的导向经验,提出了构建适合国情的政府导向下的企业成本管理模式和企业并购中的政府导向成本控制建议,以期对促进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与和谐社会的建设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宋翰乙.企业经营与政府行为的关系[EB/OL].2011-09-08.
[2]徐荣华,刘路冰,吕红.中日企业成本管理的政府导向比较[J].财务月刊,20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