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基层街道党员干部迎难而上、挺身而出,坚定站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凝聚起抗击疫情的强大正能量。刘收作为驻马店市驿城区西园街道党工委书记,在疫情防控斗争中勇担当善作为,当先锋作表率,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用血肉之躯织出群众和病毒之间最牢固的防护网。
勇担重任 履职尽责冲在前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疫情发生后,刘收同志坚持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当前压倒一切的头等大事,毅然扛起责任,主动担起街道疫情防控指挥部总指挥,每天深入一线,靠前指挥,对疫情防控亲自安排部署、亲自组织推进、亲自跟踪问效,全面履行主体管理和防控责任。为保障防控工作规范、高效、有序运转,他充分发挥牵头抓总作用,第一时间召开紧急会议,制定应急预案,严明战时纪律,层层压实防控责任;在防控指挥部设置综合统计、宣传信息、督查督办三个工作小组,建立联动响应、应急处置、信息快报、督导检查等工作机制,统筹调度整个辖区疫情防控工作。同时,建立街道、社区、网格三级防控机制,实行领导班子成员分包社区责任制,将机关各所站室全体人员全部下沉社区,强化社区防控网格化管理,科学有序做好疫情防控各项工作,以最快速度、最大力度构建疫情防护网。
党建引领 凝心聚力战“疫”情
西园街道办事处地处老城区,无主管、无物业、无门岗的老旧小区多,疫情防控,千头万绪,任务繁重。疫情面前,刘收同志运用基层党建工作优势,发挥“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网格党支部—小区党小组”四级党组织作用,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成立5个社区疫情防控领导小组,把社区居委会、居民小区党组织、“两新”组织等力量编入社区网格,划定19个党员责任区,在15个无物业管理小区成立临时党支部,成立6支党员先锋队、党员突击队,设立186个党员先锋岗,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迅速把基层群众的力量动员和凝聚起来。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刘收同志主动把党徽戴起来,让党员身份亮出来,冲在前、干在先,从大年初一开始,坚守在防控一线,在行动中践行初心和誓言,把一面面党旗插到抗疫第一线。在他的带领下街道党组织“一声令下”,党员“一呼百应”,干部下网格,党员包楼栋,挑重担做表率,带头做好排查人员、疫情监测、出入登记等工作,实施网络化管控。广大党员无惧风雪寒冷,昼夜值守岗卡,冲锋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凝聚人心,鼓舞斗志,动员群众齐参与,全力抵抗疫情,形成上下一心、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生动局面。
联防联控 织密织牢防控网
社区是疫情防控的最基层、最末端,为打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切实做到“外防输入,内防传播”,刘收同志充分發挥社区居委会、居民住宅小区物业、业主委员会作用,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强化群防群治举措,做到小区防控“精细化”。实行全面布控、重点防守的举措,分片包干抓“防控”,把防控重点落实到大小街巷门店、每个小区楼院、每个居民家庭,做到宣传、排查、防控工作“入网入格入家庭”。实行“小区管控、居民联防、邻里守望”社会联防工作机制,发动党员干部、机关单位工作人员主动担任29个单独楼院的楼栋长、单元长,发动群众抓“联防”,科学理性、精准有序抗击疫情。实行物业、业主、社区三方捆绑的管理模式,发挥三方沟通协调、掌握户籍、熟悉情况的优势,对170个小区实行封闭式管理,严把门卡,精细管理抓“管控”,筑牢保护小区居民健康安全的坚实屏障。同时,关口前移,突出重点抓“预防”。针对武汉返乡人员及密切接触者的小区,制定相应预案,落实居家观察措施,加强健康监测和管理。引导群众做防控抗击疫情的“劝阻员”,通过电话、微信和一封家书的形式,提前联系告知亲朋好友暂缓回程,共同铸就抗击疫情的坚固防线。
体恤民情 真情服务暖人心
抗疫需要刚性管控与“战时状态”,但不能丢掉人性温度。为尽可能减少疫情防控对居民生产生活的影响,增强民众对社区的参与感、认同感、归属感。刘收同志大力提倡人性化管控、精细化服务工作理念,要求各社区把社区治理优势转化为疫情防控的实际效能,对在家隔离居民和集中隔离居民的家人要上门服务,提供生活保障、心理疏导等个性化服务,认真落实“七个一”爱心制度,做好人文关怀。协调辖区6家企业调剂足量的蔬菜、食品等生活物资,组织社区人员帮助部分群众代购代买,送货上门,保证群众生活所需。对社区老幼弱残等群体,他亲自带领社区干部登门慰问,送去米面油菜等生活必需品,嘱咐街道社区工作人员每天入户关注他们基本生活,做好照料服务工作,当好群众贴心人和主心骨,让群众切身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温暖。一线卡口值守、连续奋战的同志,他始终牵挂在心,为保障值守人员的工作环境更优,他要求社区树立长期奋战准备思想,在16个一线卡口全部建成板房,配备必要的生活用品;辖区企业捐赠的慰问品,全部分发给各社区,保障一线人员吃得饱、休息好、有精力,调动基层干部职工工作积极性,坚决把社区疫情防线守严守牢。
大事难事看担当,危难时刻显本色。面对疫情,刘收同志用真心、用坚守、用行动,展现了共产党员的责任和担当。他始终保持“不获全胜决不轻言成功”的精气神,舍小家,为大家,凝人心聚合力,心无旁骛抗击疫情,守护辖区居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勇担重任 履职尽责冲在前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疫情发生后,刘收同志坚持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当前压倒一切的头等大事,毅然扛起责任,主动担起街道疫情防控指挥部总指挥,每天深入一线,靠前指挥,对疫情防控亲自安排部署、亲自组织推进、亲自跟踪问效,全面履行主体管理和防控责任。为保障防控工作规范、高效、有序运转,他充分发挥牵头抓总作用,第一时间召开紧急会议,制定应急预案,严明战时纪律,层层压实防控责任;在防控指挥部设置综合统计、宣传信息、督查督办三个工作小组,建立联动响应、应急处置、信息快报、督导检查等工作机制,统筹调度整个辖区疫情防控工作。同时,建立街道、社区、网格三级防控机制,实行领导班子成员分包社区责任制,将机关各所站室全体人员全部下沉社区,强化社区防控网格化管理,科学有序做好疫情防控各项工作,以最快速度、最大力度构建疫情防护网。
党建引领 凝心聚力战“疫”情
西园街道办事处地处老城区,无主管、无物业、无门岗的老旧小区多,疫情防控,千头万绪,任务繁重。疫情面前,刘收同志运用基层党建工作优势,发挥“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网格党支部—小区党小组”四级党组织作用,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成立5个社区疫情防控领导小组,把社区居委会、居民小区党组织、“两新”组织等力量编入社区网格,划定19个党员责任区,在15个无物业管理小区成立临时党支部,成立6支党员先锋队、党员突击队,设立186个党员先锋岗,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迅速把基层群众的力量动员和凝聚起来。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刘收同志主动把党徽戴起来,让党员身份亮出来,冲在前、干在先,从大年初一开始,坚守在防控一线,在行动中践行初心和誓言,把一面面党旗插到抗疫第一线。在他的带领下街道党组织“一声令下”,党员“一呼百应”,干部下网格,党员包楼栋,挑重担做表率,带头做好排查人员、疫情监测、出入登记等工作,实施网络化管控。广大党员无惧风雪寒冷,昼夜值守岗卡,冲锋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凝聚人心,鼓舞斗志,动员群众齐参与,全力抵抗疫情,形成上下一心、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生动局面。
联防联控 织密织牢防控网
社区是疫情防控的最基层、最末端,为打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切实做到“外防输入,内防传播”,刘收同志充分發挥社区居委会、居民住宅小区物业、业主委员会作用,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强化群防群治举措,做到小区防控“精细化”。实行全面布控、重点防守的举措,分片包干抓“防控”,把防控重点落实到大小街巷门店、每个小区楼院、每个居民家庭,做到宣传、排查、防控工作“入网入格入家庭”。实行“小区管控、居民联防、邻里守望”社会联防工作机制,发动党员干部、机关单位工作人员主动担任29个单独楼院的楼栋长、单元长,发动群众抓“联防”,科学理性、精准有序抗击疫情。实行物业、业主、社区三方捆绑的管理模式,发挥三方沟通协调、掌握户籍、熟悉情况的优势,对170个小区实行封闭式管理,严把门卡,精细管理抓“管控”,筑牢保护小区居民健康安全的坚实屏障。同时,关口前移,突出重点抓“预防”。针对武汉返乡人员及密切接触者的小区,制定相应预案,落实居家观察措施,加强健康监测和管理。引导群众做防控抗击疫情的“劝阻员”,通过电话、微信和一封家书的形式,提前联系告知亲朋好友暂缓回程,共同铸就抗击疫情的坚固防线。
体恤民情 真情服务暖人心
抗疫需要刚性管控与“战时状态”,但不能丢掉人性温度。为尽可能减少疫情防控对居民生产生活的影响,增强民众对社区的参与感、认同感、归属感。刘收同志大力提倡人性化管控、精细化服务工作理念,要求各社区把社区治理优势转化为疫情防控的实际效能,对在家隔离居民和集中隔离居民的家人要上门服务,提供生活保障、心理疏导等个性化服务,认真落实“七个一”爱心制度,做好人文关怀。协调辖区6家企业调剂足量的蔬菜、食品等生活物资,组织社区人员帮助部分群众代购代买,送货上门,保证群众生活所需。对社区老幼弱残等群体,他亲自带领社区干部登门慰问,送去米面油菜等生活必需品,嘱咐街道社区工作人员每天入户关注他们基本生活,做好照料服务工作,当好群众贴心人和主心骨,让群众切身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温暖。一线卡口值守、连续奋战的同志,他始终牵挂在心,为保障值守人员的工作环境更优,他要求社区树立长期奋战准备思想,在16个一线卡口全部建成板房,配备必要的生活用品;辖区企业捐赠的慰问品,全部分发给各社区,保障一线人员吃得饱、休息好、有精力,调动基层干部职工工作积极性,坚决把社区疫情防线守严守牢。
大事难事看担当,危难时刻显本色。面对疫情,刘收同志用真心、用坚守、用行动,展现了共产党员的责任和担当。他始终保持“不获全胜决不轻言成功”的精气神,舍小家,为大家,凝人心聚合力,心无旁骛抗击疫情,守护辖区居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