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职生正处于青春期,生理上的极大变化带来了心理上的动荡,独立性和成人感增强,情感变得丰富、复杂,已经产生了朦胧的爱情意识。在爱情类文学作品教学中教师要大胆的揭开爱情的神秘面纱,引导学生在阅读经典的爱情文学作品过程中直面爱情、了解爱情、认识爱情,学会理性的分析爱情与自然、爱情与人生、爱情与社会道德等诸多问题,从而形成良好的爱情观,达到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提升人生境界的教育目的。
【关键词】中职 语文教学 爱情教育
【基金项目】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编号:2012YQJK022)阶段性成果之一;佛山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中小学德育研究专项课题(编号:FSGHDE024)阶段性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8-0064-01
中职生处于生理和心理发育的青春期,是从儿童过渡到成年,逐步达到生理上和心理上成熟的阶段。这时表现的朦胧的爱慕之情,与成年人追求异性,准备恋爱、结婚承担家庭责任的意识完全不同。此时的中职生对恋爱及其相关问题既敏感又似懂非懂,一旦异性同学之间意识到彼此的爱慕之情,就会迅速陷入激动不安而不顾后果的“热恋”之中。作为教育者,经常会为学生青春期早恋问题烦恼,因为不知道该怎么办,也因为处理这种情况的尺度难以把握,稍不注意就会事与愿违。处在青春期的中职生在这方面又常常“多事”而敏感,让老师不可能回避也无法回避。我们所能做的,只能是通过我们的教育,使这份情感保持它天然的美丽与天然的纯洁,而爱情教育无疑是保持这种纯洁和美丽的最佳方式。
1.语文教学中爱情教育渗透的必要性
语文教材中,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选有表现爱情的经典文学作品。仅举中职的语文教材,由倪文锦、于黔勋主编,高等教育出版者出版的《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的第五单元里,所选课文全部是围绕爱情这一主题,有新时代女性铿锵有力的爱情宣言——舒婷的《致橡树》;有革命诗人热烈坦诚的爱情表白——裴多菲的《我愿意是急流》;有中学语文课堂上成功的爱情教育课——曾宏燕的《情人节的玫瑰绽开在教室里》;有凄美的爱情悲剧——陈启佑的《永远的蝴蝶》;还有军人凄婉悲壮的爱情故事——孔晓的《雪山上的红盖头》。另外分散在教材里,散文有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小说有沈从文的《边城》、曹雪芹的《林黛玉进贾府》,戏剧有曹禺的《雷雨》等。这些优秀的爱情题材作品都是“人的生活教科书”,教师通过从多维交叉的视角来引导学生欣赏这类作品,对于净化学生的心灵,塑造真善美、和谐统一的理想人格具有重要作用。
2.爱情教育的尴尬局面与思考
就实际教学情况而言,十六七的中职生正是青春发育时期,是爱情的朦胧期,对这一敏感话题不太敢公开说,更不敢公开去了解去谈论,而内心却强烈地对异性或爱情的话题产生兴趣和好奇。课堂表现为学生彼此在交换着狡黠的微笑,这样的尴尬每每在讲授爱情题材作品时都会遭遇,这使得在课堂上我重在引导学生欣赏优美细腻的语言描写,而不去讲析其中微妙的情感,让我感觉到这堂语文课的苍白无力。
事实上对于中职生的爱情教育问题,沉默早已不再是金。有学者认为,一部好的爱情作品,不仅能满足学生对于爱情的好奇心理,而且还能够使学生正确地认识爱情,理解爱情,明白爱情的真谛,可以使他们在追爱的道路上少走很多弯路。用好文学作品中的“爱情营养素”,已成为中职语文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2.1以实训活动践行人文教育
针对中职生的生活阅历和心理特点,笔者认为,借助任务驱动式的情境化语文实践活动这一载体能够更好的践行教育的人文性。
整个实训活动将爱情教育和语文紧密地结合,要充满浓郁的文学色彩,让学生在语文浩瀚瑰丽的海洋里徜徉,自然地走进“爱情问题”。活动环节由三个具体任务构成:任务一,文艺作品中的爱情——搜集古今中外文艺作品中描绘的美丽爱情,朗诵诗歌或讲故事。任务二,现实生活中的爱情——讲讲自己耳闻目睹的现实生活中的爱情故事,或悲或喜,或长或短,必须真人真事。任务三,我心目中的爱情——谈谈个人对爱情的理解。
2.2活动概况
本以为搜集效果会不太理想,实际恰是相反,学生搜集的资料包罗古今中外:从《诗经》里的《关雎》到《汉乐府》里的《孔雀东南飞》,从徐志摩的《偶然》、《再别康桥》到汪国真的《曾经这样爱过你》;从但丁的《新生》到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不胜枚举。充满哲思的语言更是不绝于耳,有《雨霖铃》中“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的痴恋相知,《孔雀东南飞》中“举身赴清池”“自挂东南枝”的生死相许,《迢迢牵牛星》中“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的刻骨相思,《江城子》中“不思量,自难忘”的永恒追念,全都是对爱的最好诠释。
同时以班上的语文学习小组为单位,让同学们分类整理资料,配上和谐的图片、音乐,把古今中外美丽的爱情诗篇用直观的幻灯片的形式展示出来。在每个作品的结尾处,我让他们总结人间美丽爱情的特点,并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爱情故事作出思考,作为中职生应该怎样对待爱情,写出他们自己的真实感受和看法。
我把课堂交给学生,让课堂成为学生展示成果的舞台。在主持人的主持下,展示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诵搜集来的诗词,眉飞色舞地叙说着那些动人心弦的故事,甚至还有学生现场唱起了当今流行的爱情歌曲。气氛异常热烈,他们的表现欲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同学们在这次活动中逐渐明白:现在触动他们最温柔的心的,只是知心的友情而非恋情,自己那双眼睛饱含的是少男少女时代单纯而单薄的叫作“倾慕”或“友爱”的东西,而不是真正的爱情。也有学生这样说:对我们中职生来说,我们不能无爱,亦万万不能有“爱”。我们还没有承担爱情果实的能力。爱在心中是一股催人奋进的力量,爱在行动会成为我们成长的绊脚石。人生不能无爱,对待爱情的态度要清醒审慎。两节课很快结束了,我和学生都意犹未尽,最后我送给同学们一句话:在对的时间做对的事。
2.3活动反思
对中职学生来说,职业教育有其独特性,它是青年学生走入社会前的一个缓冲期,情感问题处理不当实在是我们的学生成长道路上的陷阱。我非常欣慰,感觉到了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爱情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认识到我们还可以通过语文课的多种形式来帮助学生认识爱情,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帮助中职生能更从容地完成社会化,更完善地发展自我概念。
现代教育是“人”的教育,是充满人性、人情和人道的教育。爱情是一曲永远回响在青春的中学生内心的优美旋律,应当使它公开、自然、美好地走进我们的教育领域,成为一种最基本的人性教育。费尔巴哈说过:“爱就是成为一个人”。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进行爱情教育,不是为了教会学生谈情说爱,而是为了让学生真正懂得爱,懂得美,成为一个情感丰富的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一个思想成熟的人,获得幸福的人生。
【关键词】中职 语文教学 爱情教育
【基金项目】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编号:2012YQJK022)阶段性成果之一;佛山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中小学德育研究专项课题(编号:FSGHDE024)阶段性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8-0064-01
中职生处于生理和心理发育的青春期,是从儿童过渡到成年,逐步达到生理上和心理上成熟的阶段。这时表现的朦胧的爱慕之情,与成年人追求异性,准备恋爱、结婚承担家庭责任的意识完全不同。此时的中职生对恋爱及其相关问题既敏感又似懂非懂,一旦异性同学之间意识到彼此的爱慕之情,就会迅速陷入激动不安而不顾后果的“热恋”之中。作为教育者,经常会为学生青春期早恋问题烦恼,因为不知道该怎么办,也因为处理这种情况的尺度难以把握,稍不注意就会事与愿违。处在青春期的中职生在这方面又常常“多事”而敏感,让老师不可能回避也无法回避。我们所能做的,只能是通过我们的教育,使这份情感保持它天然的美丽与天然的纯洁,而爱情教育无疑是保持这种纯洁和美丽的最佳方式。
1.语文教学中爱情教育渗透的必要性
语文教材中,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选有表现爱情的经典文学作品。仅举中职的语文教材,由倪文锦、于黔勋主编,高等教育出版者出版的《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的第五单元里,所选课文全部是围绕爱情这一主题,有新时代女性铿锵有力的爱情宣言——舒婷的《致橡树》;有革命诗人热烈坦诚的爱情表白——裴多菲的《我愿意是急流》;有中学语文课堂上成功的爱情教育课——曾宏燕的《情人节的玫瑰绽开在教室里》;有凄美的爱情悲剧——陈启佑的《永远的蝴蝶》;还有军人凄婉悲壮的爱情故事——孔晓的《雪山上的红盖头》。另外分散在教材里,散文有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小说有沈从文的《边城》、曹雪芹的《林黛玉进贾府》,戏剧有曹禺的《雷雨》等。这些优秀的爱情题材作品都是“人的生活教科书”,教师通过从多维交叉的视角来引导学生欣赏这类作品,对于净化学生的心灵,塑造真善美、和谐统一的理想人格具有重要作用。
2.爱情教育的尴尬局面与思考
就实际教学情况而言,十六七的中职生正是青春发育时期,是爱情的朦胧期,对这一敏感话题不太敢公开说,更不敢公开去了解去谈论,而内心却强烈地对异性或爱情的话题产生兴趣和好奇。课堂表现为学生彼此在交换着狡黠的微笑,这样的尴尬每每在讲授爱情题材作品时都会遭遇,这使得在课堂上我重在引导学生欣赏优美细腻的语言描写,而不去讲析其中微妙的情感,让我感觉到这堂语文课的苍白无力。
事实上对于中职生的爱情教育问题,沉默早已不再是金。有学者认为,一部好的爱情作品,不仅能满足学生对于爱情的好奇心理,而且还能够使学生正确地认识爱情,理解爱情,明白爱情的真谛,可以使他们在追爱的道路上少走很多弯路。用好文学作品中的“爱情营养素”,已成为中职语文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2.1以实训活动践行人文教育
针对中职生的生活阅历和心理特点,笔者认为,借助任务驱动式的情境化语文实践活动这一载体能够更好的践行教育的人文性。
整个实训活动将爱情教育和语文紧密地结合,要充满浓郁的文学色彩,让学生在语文浩瀚瑰丽的海洋里徜徉,自然地走进“爱情问题”。活动环节由三个具体任务构成:任务一,文艺作品中的爱情——搜集古今中外文艺作品中描绘的美丽爱情,朗诵诗歌或讲故事。任务二,现实生活中的爱情——讲讲自己耳闻目睹的现实生活中的爱情故事,或悲或喜,或长或短,必须真人真事。任务三,我心目中的爱情——谈谈个人对爱情的理解。
2.2活动概况
本以为搜集效果会不太理想,实际恰是相反,学生搜集的资料包罗古今中外:从《诗经》里的《关雎》到《汉乐府》里的《孔雀东南飞》,从徐志摩的《偶然》、《再别康桥》到汪国真的《曾经这样爱过你》;从但丁的《新生》到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不胜枚举。充满哲思的语言更是不绝于耳,有《雨霖铃》中“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的痴恋相知,《孔雀东南飞》中“举身赴清池”“自挂东南枝”的生死相许,《迢迢牵牛星》中“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的刻骨相思,《江城子》中“不思量,自难忘”的永恒追念,全都是对爱的最好诠释。
同时以班上的语文学习小组为单位,让同学们分类整理资料,配上和谐的图片、音乐,把古今中外美丽的爱情诗篇用直观的幻灯片的形式展示出来。在每个作品的结尾处,我让他们总结人间美丽爱情的特点,并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爱情故事作出思考,作为中职生应该怎样对待爱情,写出他们自己的真实感受和看法。
我把课堂交给学生,让课堂成为学生展示成果的舞台。在主持人的主持下,展示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诵搜集来的诗词,眉飞色舞地叙说着那些动人心弦的故事,甚至还有学生现场唱起了当今流行的爱情歌曲。气氛异常热烈,他们的表现欲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同学们在这次活动中逐渐明白:现在触动他们最温柔的心的,只是知心的友情而非恋情,自己那双眼睛饱含的是少男少女时代单纯而单薄的叫作“倾慕”或“友爱”的东西,而不是真正的爱情。也有学生这样说:对我们中职生来说,我们不能无爱,亦万万不能有“爱”。我们还没有承担爱情果实的能力。爱在心中是一股催人奋进的力量,爱在行动会成为我们成长的绊脚石。人生不能无爱,对待爱情的态度要清醒审慎。两节课很快结束了,我和学生都意犹未尽,最后我送给同学们一句话:在对的时间做对的事。
2.3活动反思
对中职学生来说,职业教育有其独特性,它是青年学生走入社会前的一个缓冲期,情感问题处理不当实在是我们的学生成长道路上的陷阱。我非常欣慰,感觉到了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爱情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认识到我们还可以通过语文课的多种形式来帮助学生认识爱情,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帮助中职生能更从容地完成社会化,更完善地发展自我概念。
现代教育是“人”的教育,是充满人性、人情和人道的教育。爱情是一曲永远回响在青春的中学生内心的优美旋律,应当使它公开、自然、美好地走进我们的教育领域,成为一种最基本的人性教育。费尔巴哈说过:“爱就是成为一个人”。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进行爱情教育,不是为了教会学生谈情说爱,而是为了让学生真正懂得爱,懂得美,成为一个情感丰富的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一个思想成熟的人,获得幸福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