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航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来源 :公务与通用航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no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在《公务与通用航空》杂志的创刊号上,中国民航大学都业富教授发表了一篇有关“通勤航空”的文章。尽管文章刊登于4年前,但至今读来,依然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数日前,此文又一次引发了业内对国内发展通勤航空及短途货运的热烈讨论。
  都教授在文章中提出一个观点,即国家要实现航空大众化,必须要重视通勤航空。对此,一些业内人士认为,总体而言,中国对通勤航空有需要,但需求有限。原因有三。
  首先,干线干了支线的活,支线干了通航的活。有专家认为,目前国内的航空运输市场存在一种现象,即干线干了支线的活,支线干了通航的活。这个现状不改变,国内通勤航空和短途货运发展阻力很大。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与我们的发展规划不够严谨和科学有一定关系。当年通勤热的时候,曾经有机构规划了900个通勤机场;支线航空兴起的那几年,民航局也是全力支持放开发展。但这些都是一时之势,并未充分考虑不同运输类型之间的关系和衔接,在遭遇阻力和瓶颈后,规划无法落实,便只好搁置,任其自由发展。目前看来,局方又把精力更多的放在如何开辟国际航线、走向世界等方面,支线航空与通勤航空的发展依然得不到足够重视。
  其次,生产力条件受限。以生产力条件来看,通航快速成长时期的1979年,美国人均GDP为25622美元,而在2013年,我国人均GDP仅为6767美元,其中最高的天津、北京、上海刚过1.5万美元。比较来看,在现有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我国的生产力水平还不足以支持大规模发展通勤航空,但在个别地区是有可能的。例如在渤海湾地区跨海飞行、中部地区临近的没有航班的城市对、发达地区三四线城市支线机场之间等。在中国富裕的东部地区,商业航班已经很密集,还有动车和高速公路作为补充,似乎很少再有市场空间做通勤航空。
  再次,消费文化缺失。部分专家认为,通勤航空之所以在中国还不能普及,除去生产力条件等客观因素之外,消费文化的缺乏也是重要原因。比如,很多三线城市更偏好发展国内航班运输,甚至国际航班运输,极少有哪位市长愿意使用螺旋桨飞机发展通勤航空,似乎这是提不上桌面的话题。
  当然,除了以上客观因素外,通航企业是否有意愿做通勤业务,一个最重要的因素是看其有没有利润可图。站在成本收益的角度,有专家对国内能否开展通勤航空提出了疑问。以赛斯纳C208和A320为例,前者飞行一个半小时的航程、单个旅客票价375元、政府每班补24000元,如果用A320,则同样的航程,只需飞一个小时,票价可降到375元以下。此外,A320和C208均需配两名飞行员,但两者的载客量却分别是180人和14人。粗略算来,C208的小时成本要一万多元,相比之下,能装载60名乘客的新舟60都能将成本降低到两万以下。除飞行速度相对较慢外,C208遇到积雨云还要绕着走,不能飞直线,这必然影响其运营效率。而假设不用C208,改用运121V,成本也没能降低多少。所以,只要PDEW(每日单航线乘客数量)够临界值,必然大飞机比小飞机经济性好。此外,通航的运行管理是个技术活,20人管20架飞机,一年飞4000小时,盈利是必然的。但如果10来架飞机,让几十人伺候,显性和隐性成本下不来,那任何飞机都无法盈利,所以,通航的机构简化和精细管理也至关重要,而目前能做到这两点的国内通航公司凤毛麟角。
  面对上述质疑,也有业内人士提出以下观点和反问:一,为什么运行规范不能为通航运输做一些改变?这些改变会不会极大地引起通航运行成本的变化?二,如果通航企业注重营销,加强与其他行业的联合,承担为其他行业输送人流的功能,并共享其他行业发展的收益,有没有可能实现盈利?
  不过,绝大部分专家认为,目前发展通勤航空完全依靠市场是行不通的,在内蒙、新疆、西南山区等交通不便地区,应体现通勤航空的公益性。例如2014年,美国还拿出近2.2亿美元补贴不能市场化的航线和机场。我国的偏远贫困地区,如果有条件,有需要,也应该发展公益性通航。
  除了通勤,还有人提出,短途货运也是通航的发展方向之一。比如可以尝试利用通用飞机做短途物流,从运送高价值货物做起。或者,可以给快递公司提供运输解决方案,例如顺丰的航线网络目前都是基于干线网络,缺少通航运输等“毛细血管”支持。如果顺丰想实现县县次晨送达,那么通航就能助其一臂之力。在缩小城乡差距、实现产城融合层面上,通航是有需求基础的。
  不过,发展短途货运也有很多限制因素。首先是规章问题。通用飞机的商业行为中“对外服务”和“雇佣”的定义是有差别的,前者是商业运输,后者是私用取酬。按照现有体制,货物装载在91部的小飞机上运输没有问题,但关键是不能直接取酬。其次是成本费用问题。短途货运要实现市场能够接受的价格目前还很难,必须要进行机制变革。此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是通用飞机的起降受限严重。目前全国大多数繁忙机场都面临停机位短缺、时刻紧张等问题,如果再增加通用小飞机的起降,机场管制员恐怕忙不过来。
  以上分析可以看到,中国目前发展通勤航空和短途货运的掣肘很多,原因到底是需求所限,还是束缚太多,又或是创新不足,需要各方反思。
  通航作为大众化航空的产物,并非高不可及,需求的引导,应当是政府行为,推往哪个方向,体现的是政府的管理水平。民航规章制度对于通勤和货运的管理是否应该与时俱进7民间的声音值得参考,毕竟适合市场的才是最好的。
  国家当前提倡全民创新,而政府更应该先带头创新。我们总是拿国外作参考。但是参照国外的做法,一些在欧洲行不通的业务模式,在美国就可以,反过来,在美国行不通的业务模式,在中国为什么就不能突破7商业货运121部可以,135部可以,91部为什么不可以?规则是由人来制定的。
  当前,民间参与发展通航的热情需要得到鼓励,他们希望降低成本、减少管制的要求也应该被重视,主管部门如果真正重视通航的发展,就应该在管理资源和管理制度上进行大胆改革。正如一位业内专家所说,一个国家拥有200多家通航企业,说起来很令人自豪,但顶层管理配置的人员仅仅2~3人,这能叫重视?这能促进行业正常发展?当越来越多的资本被忽悠到这个领域的时候,政府应该考虑如何让他们拿到正常的回报,规范市场秩序,拓展发展空间,否则,就应该像投资股市一样,在号召大家进入通航的时候,不要忘了时时刻刻提醒一句:通航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其他文献
2014年6月,经过整合与梳理,中航国际成立了大陆发动机集团公司,下辖美国大陆发动机公司、大陆发动机德国公司、大陆发动机(北京)公司、大陆发动机服务公司。大陆发动机集团成立后,一跃而成为当今全球唯一拥有全系列航汽及航煤活塞发动机的制造商和服务商,全球为之瞩目。  2011年,中航国际收购了拥有百年历史的美国大陆发动机公司,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随后,201 3年7月,中航国际收购了德国发动机制造
期刊
自今年2月份以来,中国大陆通航事故频发,且致死率偏高,引发了业内的广泛关注和争论——中国通航发展超速了吗?安全管理是否有漏洞?要安全还是要发展?  如果对比一下截止到目前中国通航的作业量,可以发现,与2012年相比,今年中国的通航飞行小时数增长并不算快,据民航局副局长夏兴华透露,2013年通航飞行小时的增长率估计为8%左右。这样的增长速度,与“十二五”计划目标相距甚远,更谈不上超速,甚至可以说是在
期刊
最近,中国通用航空领域不平静,好消息固然让人振奋,但接连不断传出的坏消息同样令人担忧——据不完全统计,自今年以来,已发生13起通用航空事故(含运动飞行器),其中致命事故12起,导致14人死亡。尽管在中国通用航空发展的过程中出现安全事故在所难免,但从概率论角度看,如果事故高发、事故率超过正常值,那就有可能存在系统性的问题,就值得行业去重视和反思。  致命事故高发,我们不希望这是中国通用航空发展的必然
期刊
大凡一个行业发展不顺畅,必然有经济结构上的问题。当年“造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这一“脑体倒挂”现象的发生和热议,引发了“解放知识分子的创造力、鼓励知识分子下海创业”的热潮,涌现了四通、联想、中关村、赛格等一系列科技创新的领头羊。中国通用航空发展到今天,也存在很多“倒挂”现象。如果能解决这些“倒挂”现象,则能从经济结构上解决过去难以解决的桎梏顽疾,真正释放改革的红利,激发新的商业模型。  下面,我们
期刊
“高端大气上档次”一直是FBO给国内人留下的印象——只有奢华的私人飞机才能停驻,只有名流大佬才能享用,而普通老百姓只能望而却步。但实际上,FBO并非如此。本文将会带大家去看看不一样的FBO,让大家了解一下现实的FBO到底是什么样子。  最近在微信圈子里经常看到国内通航界的朋友们讨论一个概念——FBO。大家都觉得这是一个投资的好方向,是将来国内通航发展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FBO到底是个什么概念?在通
期刊
安全和效益的关系并非此消彼长,而是相辅相成。但适合运输航空的监管模式,未必适合通用航空,如果生搬硬套,不但加重企业运行负担,而且可能见效甚微,付出得不到回报。  伴随着通航企业准入门槛越来越低,大量私人小型通航企业林立,这些私人通航企业与国有大型通航企业相比,最常见的问题就在于各项规章落实不彻底,尤其是一些长期进行外场作业的企业。無论是在人员资质检查中,还是在航空器适航检查中,这些小型通航企业总会
期刊
我国通用航空安全监管水平较低,与通用航空发达国家相比较,差距明显。在追赶世界通用航空大国的过程中出现安全事故是在所难免的,但事故高发、事故率超过正常值,那就需要从根本的制度进行改革或提高,建立起适应通用航空发展的管理机制,以最小的代价换取通用航空平稳、快速发展。  近三年来,中国通用航空产业备受关注,逐步走上行业发展的准快车道,通用航空飞行器由2010年的1010架增加到目前的1610架。随着通用
期刊
2010年12月,巴航工业公司推出了莱格赛6500在其问世之初,本刊曾就其性能、舒适性等进行了分析。如今,莱格赛650问世已经近5个年头,全球交付量超过70架,它的市场反响究竟如何呢?本文将从运营商获得的数据出发,重新评估莱格赛650的经济性。  进入市场之初,巴航工业就将莱格赛650设定为越洋航程中性价比最高的公务机,如今回头看,莱格赛650的经济性优势可谓实至名归。依据其载荷和航程,巴航工业将
期刊
不论是对飞行员、航空从业者,还是普通的飞行爱好者来说,EAA就如同麦加圣地一般,总希望能前往朝圣一次。井然有序的地面及空管处置能力、各式各样的飞行展示区、含金量极高的论坛讲座、万众瞩目的飞行表演,EAA绝不仅仅是通航的欢乐大派对,它更是航空文化传承与培养的摇篮。  这里是全世界最繁忙的机场,至少有一周是如此。“位于美国威斯康星州奥什科什(Oshkosh)市郊的EAA博物馆墙壁上,写着这么一句话。 
期刊
2013初迄今,中国的通航安全事故频发,引发了业内外的担忧。那么,到底问题出在哪儿?我们的监管策略和原则是否适当,我们的监管制度是否合理?其实不光是安全问题,在通航发展的其他问题上,我们的制度都有待改进!思路决定办法,办法决定效果,中国通航的发展,在根本思路上,也许到了该反思的时候了!  2012年,据民航局统计,中国发生通航事故2起,同比减少2起;通航事故征候11起,同比持平。通航事故万架次率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