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乡村治理的百年变迁及经验启示

来源 :青海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nxuan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共产党乡村治理饱含着"马克思恩格斯农村发展思想、列宁农村建设思想与实践、中国传统乡村治理思想"的深邃理论底蕴,具有其深厚的思想渊源.历经百年历史变迁,中国共产党乡村治理走过了极为不凡的伟大历程,从革命时期"政权下乡"到新中国成立初期"政社合一"的初探,从"政社合一"的发展到改革开放初期"乡政村治"的恢复,从"乡政村治"的完善到"新农村建设",再从"美丽乡村"建设到"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无不体现着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治理理念.新时代乡村治理应在党百年治理经验的基础上"以党建领航,彰显乡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以维护农民根本利益为着眼点,保障乡村稳定和发展".同时,健全"自治、德治、法治"三治相融的乡村治理新体系,构建多维主体参与的乡村治理共同体,进一步提升乡村治理效能.
其他文献
本文以时间为线索,以文献史料为依据,概述纺织考古发展历史,梳理纺织考古学科发展脉络,让大家了解纺织考古对于纺织科学技术史研究的重要作用,同时认识我国纺织考古学科所处的发展水平和面临的问题.
平定城自宋初迁至现址后沿用至今,本文结合实地调查和平定地方志等文献资料,梳理平定城内多个主要建置的历史沿革,推断其位置,并在此基础上对明代后期至清代平定州城的基本格局进行复原.本文进一步探讨了平定城地理位置的重要战略意义,及其作为微地貌影响下的山地城的营建特点,阐释相关因素对城市形态布局的影响.
提到内蒙古文物考古事业的发展历程,田广金和郭素新两位先生自然不能不提.两位先生皆出生并成长于美丽的大连,上世纪六十年代自北京大学考古专业毕业以来,扎根内蒙古自治区几十年,将毕生的心血都奉献给了这片广阔的土地,为了内蒙古的文物考古事业,青丝染成华发,青春镌刻印记,成为草原上最美的考古人.
期刊
采用金相显微观察、X射线衍射和X荧光半定量分析检测方法,对济源王虎遗址出土的铁器进行了分析检测,明确了这批铁质文物的材料类型、制作工艺以及锈蚀物矿物组成成分等,并根据分析检测的结论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建议.
人类解放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层逻辑,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体现.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进路中践行着马克思主义人类解放理论,将解放主体具象化为人民,并关注人的自由时间获得与扩大.在践行马克思主义人类解放理论过程中,中国共产党能动地创新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关系的解放,创造性地提出了绿色发展思想、立体节制资本和思想文化教育的解放.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信息化和智能化特征,以及全球化深入发展的时代中,再一次实现了人类解放理论
2006年,蒙古国和日本联合考察队调查研究青陶勒盖城址.四年期间,我们规划并重建了青陶勒盖城址的三维地图.为了确定城墙外的建筑属性和构造,在选定的150米×150米区域,用NOGGIN-500型雷达和G-858型磁力仪等仪器做物探调查研究.调查结果为城南墙外4处地点共发现十几座陶窑,编号为1-10.我们发掘了编号为“窑-1”的遗址.此窑与分布于北亚的馒头窑相似,且经历了翻新和重复使用的过程,适应了蒙古国寒冷天气.在发掘时出土了支具,为烧造陶器的辅助工具.支具上有三个通气孔,高温通过孔,进入陶器内部,将陶器
东欧平原是欧亚早期人类群体定居的重要区域.东欧平原第一批解剖学意义上的现代人活动的年代为距今4万年前,如克罗马农人.对于克罗马农人的区域性群体而言,可以肯定的是,动物形雕塑出现于大约3.4万年前,即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初始段.至奥瑞纳文化(Ориньяк,Aurignac)末期至格拉维特文化(Γраветт,Gravettian)初期,移动艺术中的动物形象成为当时人群精神文化中一种典型的现象.在东欧平原的斯皮岑文化遗存、松基里等遗址中,出土了用兽牙等材质制成的垂饰.穿孔兽牙与代表男性社会的狩猎者群体之间存在着
2021年7月23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与实践暨中国考古学会边疆考古专业委员会成立学术研讨会在呼和浩特市隆重召开.此次会议由中国考古学会、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局主办,中国考古学会边疆考古专业委员会、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内蒙古自治区考古学会联合承办.本次学术研讨会邀请国内边疆考古研究领域相关专家学者近90人,涉及省市区文博单位、高校、科研机构及网络媒体等50余家.
期刊
生态财富是新时代财富建构的重要实践视域.生态财富化,即生态财富的实践生成,它既离不开物质财富的不断积累和精神财富的不断创造,更离不开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协调共振.当前生态财富化面临资本逻辑扩张生态空间、全球生态矛盾冲突增强、人片面发展与生态发展的不可持续互动等造成的现实挑战.因此,树立科学发展的生态财富观、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和培育新型的全面发展的生态实践主体成为推动生态财富化的重要路径.这能够高质量地推动新时代生态财富的创造,助力美好中国建设.
习近平生态全球观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习近平立足于马克思恩格斯的自然观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智慧,并从全球环境保护大局的角度,在深刻总结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关于全球生态治理的思想观念.习近平生态全球观主要蕴含着生态责任观、生态发展观以及生态合作观三重内容.践行习近平生态全球观需要中国在深化命运共同体理论认识、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着力破解绿色发展难题以及创新国际生态治理模式这四方面积极作为,为全球生态治理贡献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