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癌异质性——基因型、表型与临床

来源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djq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结直肠癌是世界上第三位高发的恶性肿瘤,其又是生物学行为及疗效相对较好的一类肿瘤。结直肠癌异质性是其生物学行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特质,可以体现在许多不同的层面上,包括肿瘤类型、发病机制、分子表型分型以及时间空间的异质性等。不同的发病机制以及在自然演进和干预后演进的过程中产生了不同的肿瘤表型,不同的表型展现了结直肠癌不同个体之间的千差万别,有临床特征方面的,亦有治疗反应和预后方面的。认识结直肠癌的异质性对其个体化治疗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中直肠系膜的分离终点线,提出"终点线"的概念,以利于中低位直肠癌术中直肠系膜的游离操作。方法对81例低位直肠前切除术(LAR)术后标本(直肠癌下缘距肛缘5~6 cm)和71例腹会阴联合切除术(APR)术后标本(直肠癌下缘距肛缘< 5 cm)的直肠末端系膜的大体解剖进行观察;复习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就治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结直肠外科的108例低位直肠
东亚地区是胃癌高发地区,而日本和韩国在胃癌的预防筛查、早诊早治、规范化手术、微创技术开展以及临床研究等方面均处于世界先进水平。近年来,我国胃癌的临床诊治通过学习日、韩两国的经验,取得了长足进步,早期胃癌的检出率逐年提高,内镜和腹腔镜等微创技术的应用得到发展,规范化手术流程和标准化的淋巴结清扫得以推广普及,胃癌的临床研究也开始起步。未来只要继续循着这样的道路和轨迹发展,一定能更好地提升我国胃癌的临床
目的评价腹腔镜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TME)术中保留左结肠动脉(LCA)的可行性、安全性以及肿瘤根治性和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在江苏省泰州市人民医院接受腹腔镜TME手术的1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病例纳入标准为肿瘤距肛缘10 cm以内、术后病理数据及随访资料完整的中低位原发性直肠癌患者;排除(1)术前接受新辅助放化疗、多灶性直肠癌、肿瘤固定、侵犯周围组织器官
期刊
期刊
目的比较3D和2D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围手术期和临床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期间,解放军总医院收治的137例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病历资料,其中71例行3D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66例行2D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术后恢复、病理检查和短期随访情况。结果3D和2D腹腔镜组患者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均P > 0.05)。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死亡病例
保留胃功能、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是早期胃癌手术治疗的发展趋势。提出保留功能胃切除手术概念,旨在保证肿瘤根治的前提下,缩小手术范围,保留部分胃的解剖及生理功能,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其中保留幽门的胃切除术是目前应用最广的手术方式,通过保留幽门及迷走神经以减少术后反流、倾倒综合征的发生,同时改善患者进食情况及营养状态。近端胃切除是治疗上1/3早期胃癌的胃功能保留术式,但目前关于近端胃切除后最佳的消化道
目的研究可控式回肠管式造口技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30只比格犬,实施可控式回肠管式造口术,通过消化道造影及术后进食和排粪情况,评估该术式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30只比格犬中28只完成实验。术后消化道造影提示,可控式回肠管式造口术能够完全阻断肠内容物进入远端肠管。拔除导管后进食排粪正常,消化道造影提示,肠管通畅,未见明显狭窄及梗阻表现。对28只实验犬进行手术解剖,发现腹壁伤口及腹腔内窦道粘连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