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纵观上海大众VW品牌,它似乎从来都不缺少畅销车型,这一方面得益于其营销工作的出色,而另一方面则是产品本身的吸引力。Lavida家族中的朗行是一款很特别的车型,有人说它是两厢车,也有人说它是旅行车,其实大可不必争论这个问题的结果,因为秀外慧中的它只想跟你快点儿回家。
在朗行正式亮相之前,很多人都将其视为朗逸的两厢版车型,但是当我们看到它的“真身”之后,似乎之前的判断有些过于简单了。朗行的前脸及车身的确沿用了朗逸的大部分特征,但是在尾部处理方面比较特别,并没有采用传统的掀背式设计,而是将车身及车顶线条继续后延伸,最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就是这个看着又像两厢车又像旅行车的模样。其实,这种类似的设计在大众集团内还是有线索可寻的,那就是奥迪A3。如果仔细对比不难发现,朗行的尾部设计借鉴了奥迪A3的部分特征,而且这些特别的设计与整个车身融为了一体,看上去一气呵成,并无拼接的痕迹,而这也成为朗行在外形方面最大的亮点。
纵观中国车市,今年最热门的车型除了小型SUV之外,从三厢车基础上衍生出来的两厢车也是一大热点,除了本文提到的朗行之外,菲亚特致悦、科鲁兹掀背版、斯柯达听动、东风悦达起亚K3S、观致35门版等车型都是突出代表,不过在设计方面最富新意的非大众集团的朗行和听动莫属。从市场角度来看,朗行正式上市之后月销量很快上升到万辆左右,再加上跨界车型朗境的到来,促使“朗逸家族”的整体月销量迅速蹿高到了3万辆以上,成为上海大众新的销量增长点。
虽然售价并不算便宜,但是从销售数据不难看出朗行已经获得了消费者的认可,朗行之所以能够迅速在市场中交出一份令人称道的成绩单,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可能还是朗行与朗逸之间的“血缘”关系,而另一个原因则是其产品本身的竞争力。除了优雅的外形设计外,传承自大众集团的内饰设计虽然难免有“套娃”现象,但是依然能够取悦大多数消费者,同时独特的尾箱设计使得朗行的载物能力也更加出色。在动力和传统系统方面,朗行也有过人之处,其率先使用了大众最新的EA211系列的1.4TSI发动机。这款发动机较老款机型不但质量得以减轻,而且动力输出性能和燃油经济性也得到了提高。朗行的整体驾驶表现延续了朗逸的舒适性,而更短的车身使其变得灵活了不少,对于广大年轻消费者来说,朗行是一款介于感性和理性之间的车型,这种特别的诱惑似乎难以抗拒。
与许多人一样,我在第一眼见到上海大众的这款崭新的车型时,立马武断地将其划分至两厢车的阵营。其实这种判断并没有什么原则性的错误,即便是在今天,仍有不少的消费者将其当成一款传统的两厢车。不过,对于需要讲明白朗行究竟是何物的汽车媒体人来说,以上的这个判断就显得有些不够严谨了。通过对比其他两厢车型不难发现,朗行的C柱与D柱之间的距离似乎更大一些,虽离旅行车的标准仍有一定的距离,但确实与普通的两厢车不太一样。实际上,朗行车尾的处理更接近于奥迪A3中的Spor to back概念。这种处理方式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这能让朗行看起来更修长,并且能够创造出一个更大的行李箱。朗行的行李箱空间为412L,几乎达到一辆三厢车的水平,而传统两厢车的行李箱空间通常相对局促(高尔夫6仅为350L),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说服更多的普通家庭用户。
与朗逸之间。
与传统的三厢车相比,朗行特殊的车身设定显然是瞄准了那些相对年轻的消费者。在价格上,同样配置的朗行非但没有比多出一个行李箱的朗逸便宜,反而还贵出数千元,这便是源自于朗行与朗逸全然不同的车型定位。这里并不能简单地理解成年轻就等于更高的代价。除了车型定位的不同之外,从研发成本上来说,朗行势必要高于早年推出的朗逸。你其实可以将这多出来的几千元当成是尝鲜或者是获得另外一种用车心情与状态的代价。毕竟在许多人眼里,年轻的生活状态多少能够与潮流搭上关系。
与高尔夫之间。
同样来自大众品牌、同样是A级车、同样大概是两厢结构、同样装配了TSI+DSG的动力组合,朗行与高尔夫之间,原本就拥有超乎我们想象的共同之处。还有另一个关键的地方。诞生于MQB平台的新一代高尔夫采用了前麦弗逊式独立悬架与后扭力梁式悬架的组合方式,这与朗行的底盘结构不谋而合。虽说底盘调校工程深不可测,同一悬架结构的表现也可能干差万别,但我们仍有理由相信它们肯定会在无限多的偶然或瞬间,传递出无限多的相似之处。另外,我们也相信,刻板的德国人不会同意同样来自大众品牌、定位相近、价格相近的两款A级车在性能上拥有太大出入。
朗行在上海大众的众多车型中绝对算不上销售主力,因为其平均月销不足万辆的销量实在没法和桑塔纳、朗逸、途观等车型相比,只占上海大众7%左右的销售份额。不过,不要小看这7%的销售份额,说朗行的销售份额小,那只是相对的,想想每月近万辆的销售数据,在国内市场上和其他品牌单车型销量相比,已经是让人既羡慕又嫉妒的成绩了。
在中国市场上的两厢车型很多,同款车型同时推出两厢车和三厢车的例子也不少。朗行和朗逸也是这样,但作为朗逸两厢版的朗行似乎又和其他的两厢车型不太一样。朗行的车身比高尔夫等常规两厢车型要长大约20cm,其412L的行李箱也比普通两厢车型大出不少。朗行算得上是越级大两厢,这也是上海大众当初将其命名为“GranLavida”的本意,而差异化的定位,也可以避免与高尔夫的同质化竞争。其实,很多年轻人喜欢两厢车的紧凑感和操控灵活性,却不喜欢狭促的行李箱空间,而朗行在“类行旅车”设计理念的指导下,将储物空间最大化,同时还保留了两厢车应有的紧凑感,于是就形成了自身独有的优势。这个优势想必也是促使那些准车主下决心掏出钱包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大众的三厢车型越来越趋同的情况下,朗行作为个性比较鲜明的一款车型,自然可以大行其道。
除了造型优势,两厢车型独有的操控灵活性也是普通三厢车和SUV等车型无法相比的。朗行的操控感觉很有“大众味”,转向回馈和脚下踏板力都和朗逸无异。在朗行的动力组合里,“TSI和DSG”依然是很多人心仪的黄金组合,在操控感觉上,这一组合也的确能让人精神一振,其动力输出的细腻程度很难被超越。众所周知,涡轮增压发动机最难克服的问题就是涡轮介入时的突兀感,但是这一问题在TSI和DSG的组合下已经不再是问题了。
朗行的价格比福克斯、高尔夫等市场上的同级两厢车都相对低一些,也是能在刚上市1年多的时间就能在市场上立足的重要因素。但朗行还是车市“新人”,在普通消费者中的知名度还远不及福克斯和高尔夫等车型那样根深蒂固,在市场上的占有率也无法与之相抗衡。但从未来销售趋势来看,如果朗行肯在配置和价格上向消费者的心理期待进一步靠拢,那销量的提升潜力将是巨大的。
在朗行正式亮相之前,很多人都将其视为朗逸的两厢版车型,但是当我们看到它的“真身”之后,似乎之前的判断有些过于简单了。朗行的前脸及车身的确沿用了朗逸的大部分特征,但是在尾部处理方面比较特别,并没有采用传统的掀背式设计,而是将车身及车顶线条继续后延伸,最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就是这个看着又像两厢车又像旅行车的模样。其实,这种类似的设计在大众集团内还是有线索可寻的,那就是奥迪A3。如果仔细对比不难发现,朗行的尾部设计借鉴了奥迪A3的部分特征,而且这些特别的设计与整个车身融为了一体,看上去一气呵成,并无拼接的痕迹,而这也成为朗行在外形方面最大的亮点。
纵观中国车市,今年最热门的车型除了小型SUV之外,从三厢车基础上衍生出来的两厢车也是一大热点,除了本文提到的朗行之外,菲亚特致悦、科鲁兹掀背版、斯柯达听动、东风悦达起亚K3S、观致35门版等车型都是突出代表,不过在设计方面最富新意的非大众集团的朗行和听动莫属。从市场角度来看,朗行正式上市之后月销量很快上升到万辆左右,再加上跨界车型朗境的到来,促使“朗逸家族”的整体月销量迅速蹿高到了3万辆以上,成为上海大众新的销量增长点。
虽然售价并不算便宜,但是从销售数据不难看出朗行已经获得了消费者的认可,朗行之所以能够迅速在市场中交出一份令人称道的成绩单,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可能还是朗行与朗逸之间的“血缘”关系,而另一个原因则是其产品本身的竞争力。除了优雅的外形设计外,传承自大众集团的内饰设计虽然难免有“套娃”现象,但是依然能够取悦大多数消费者,同时独特的尾箱设计使得朗行的载物能力也更加出色。在动力和传统系统方面,朗行也有过人之处,其率先使用了大众最新的EA211系列的1.4TSI发动机。这款发动机较老款机型不但质量得以减轻,而且动力输出性能和燃油经济性也得到了提高。朗行的整体驾驶表现延续了朗逸的舒适性,而更短的车身使其变得灵活了不少,对于广大年轻消费者来说,朗行是一款介于感性和理性之间的车型,这种特别的诱惑似乎难以抗拒。
与许多人一样,我在第一眼见到上海大众的这款崭新的车型时,立马武断地将其划分至两厢车的阵营。其实这种判断并没有什么原则性的错误,即便是在今天,仍有不少的消费者将其当成一款传统的两厢车。不过,对于需要讲明白朗行究竟是何物的汽车媒体人来说,以上的这个判断就显得有些不够严谨了。通过对比其他两厢车型不难发现,朗行的C柱与D柱之间的距离似乎更大一些,虽离旅行车的标准仍有一定的距离,但确实与普通的两厢车不太一样。实际上,朗行车尾的处理更接近于奥迪A3中的Spor to back概念。这种处理方式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这能让朗行看起来更修长,并且能够创造出一个更大的行李箱。朗行的行李箱空间为412L,几乎达到一辆三厢车的水平,而传统两厢车的行李箱空间通常相对局促(高尔夫6仅为350L),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说服更多的普通家庭用户。
与朗逸之间。
与传统的三厢车相比,朗行特殊的车身设定显然是瞄准了那些相对年轻的消费者。在价格上,同样配置的朗行非但没有比多出一个行李箱的朗逸便宜,反而还贵出数千元,这便是源自于朗行与朗逸全然不同的车型定位。这里并不能简单地理解成年轻就等于更高的代价。除了车型定位的不同之外,从研发成本上来说,朗行势必要高于早年推出的朗逸。你其实可以将这多出来的几千元当成是尝鲜或者是获得另外一种用车心情与状态的代价。毕竟在许多人眼里,年轻的生活状态多少能够与潮流搭上关系。
与高尔夫之间。
同样来自大众品牌、同样是A级车、同样大概是两厢结构、同样装配了TSI+DSG的动力组合,朗行与高尔夫之间,原本就拥有超乎我们想象的共同之处。还有另一个关键的地方。诞生于MQB平台的新一代高尔夫采用了前麦弗逊式独立悬架与后扭力梁式悬架的组合方式,这与朗行的底盘结构不谋而合。虽说底盘调校工程深不可测,同一悬架结构的表现也可能干差万别,但我们仍有理由相信它们肯定会在无限多的偶然或瞬间,传递出无限多的相似之处。另外,我们也相信,刻板的德国人不会同意同样来自大众品牌、定位相近、价格相近的两款A级车在性能上拥有太大出入。
朗行在上海大众的众多车型中绝对算不上销售主力,因为其平均月销不足万辆的销量实在没法和桑塔纳、朗逸、途观等车型相比,只占上海大众7%左右的销售份额。不过,不要小看这7%的销售份额,说朗行的销售份额小,那只是相对的,想想每月近万辆的销售数据,在国内市场上和其他品牌单车型销量相比,已经是让人既羡慕又嫉妒的成绩了。
在中国市场上的两厢车型很多,同款车型同时推出两厢车和三厢车的例子也不少。朗行和朗逸也是这样,但作为朗逸两厢版的朗行似乎又和其他的两厢车型不太一样。朗行的车身比高尔夫等常规两厢车型要长大约20cm,其412L的行李箱也比普通两厢车型大出不少。朗行算得上是越级大两厢,这也是上海大众当初将其命名为“GranLavida”的本意,而差异化的定位,也可以避免与高尔夫的同质化竞争。其实,很多年轻人喜欢两厢车的紧凑感和操控灵活性,却不喜欢狭促的行李箱空间,而朗行在“类行旅车”设计理念的指导下,将储物空间最大化,同时还保留了两厢车应有的紧凑感,于是就形成了自身独有的优势。这个优势想必也是促使那些准车主下决心掏出钱包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大众的三厢车型越来越趋同的情况下,朗行作为个性比较鲜明的一款车型,自然可以大行其道。
除了造型优势,两厢车型独有的操控灵活性也是普通三厢车和SUV等车型无法相比的。朗行的操控感觉很有“大众味”,转向回馈和脚下踏板力都和朗逸无异。在朗行的动力组合里,“TSI和DSG”依然是很多人心仪的黄金组合,在操控感觉上,这一组合也的确能让人精神一振,其动力输出的细腻程度很难被超越。众所周知,涡轮增压发动机最难克服的问题就是涡轮介入时的突兀感,但是这一问题在TSI和DSG的组合下已经不再是问题了。
朗行的价格比福克斯、高尔夫等市场上的同级两厢车都相对低一些,也是能在刚上市1年多的时间就能在市场上立足的重要因素。但朗行还是车市“新人”,在普通消费者中的知名度还远不及福克斯和高尔夫等车型那样根深蒂固,在市场上的占有率也无法与之相抗衡。但从未来销售趋势来看,如果朗行肯在配置和价格上向消费者的心理期待进一步靠拢,那销量的提升潜力将是巨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