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终想着你的学生

来源 :新班主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hei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要有自我印象管理的意识和技巧,一方面能有效地促使教师自觉约束与调整自己的言行,不断地进行自我监控和自我管理,从而保证在教育中呈现出积极、良好的状态;另一方面也会迫使教师不再只专注于自己的表现,而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到学生的需求和反映上,有利于形成师生间真正的交流与互动。教师以良好的形象去赢得学生的信任,有利于教师从凭借制度优势确立起来的“地位偶像”转为建立在学识和人格基础上的“精神偶像”。这种转型可以内化成教师的个人权威,对于改变学生的不良行为及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那么,我们在课堂中如何进行有效的自我印象管理呢?
  完善教师的“前台”印象
  对于教师来说,教育也存在着对应的“前台”和“后台”,因此,教师的印象管理就包括对“前台”的印象管理和对“后台”的印象管理两部分。课堂无疑是教师展现专业水平的“前台”,而教师办公室则可视为“后台”。在课堂中,教师的仪表和言语、行为等都自觉不自觉地参与到教学中,对知识传授和学生教育产生影响。教师可以运用以下几种印象管理技巧来塑造自己专业的“前台”印象。
  强化第一印象。心理学中非常重视“第一印象”,因为在人际交往中,最初留下的印象往往是强烈而深刻的,这在心理学上叫“首因效应”。学生对教师的第一印象,直接影响教育者的威信和教育工作的开展,而且第一印象一旦形成就不易改变。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利用“首因效应”,掌握交往主动权。同时,在塑造第一印象时,教师要有清晰的自我概念,因为不同类型的教师对自己所期望扮演的角色都有不同的界定,比如,有些教师想要扮演的是权威者的形象,有些教师倾向于合作者的形象,也有些教师倾向于指导者的形象或大朋友的形象。教师的这些自我定位直接决定了他们所扮演的角色及行为,外表和行为要与角色相适应。
  理想的自我展示。良好的第一印象只是师生交往中一张精美的名片,要想让学生长久保持对自己的良好印象,还必须具备良好的素质以及自我展示的能力。首先,教师可以在恰当的时候,以适当的形式在学生面前充分展示自己的长处,进行积极的自我宣传,展现自我特色和人格魅力,进一步确立教师丰富多彩的立体形象。比如,在赞扬某个学生取得的优异成绩时,教师不由自主地讲起了自己以往学习阶段的辉煌成绩,这样就自然地展现了自我,并且让学生从心底敬佩自己,从而提高了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但切忌过分表现自己,教师要及时关注作为观众的学生的反应,适可而止,以免引起学生的反感。其次,尽量提升教学程序的严密性。比如,在课前对教案进行精心设计、熟练操作各种教学工具、充分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等。教师应该牢记自己在课堂中的角色,在课堂中不能出现无意动作或失控行为,应学会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不要感情用事,特别是注意控制面部表情和说话态度。
  密切观察学生的暗示,调整自己的行为。在课堂情境中,当教师表现出让学生不可接受的言行时,学生会向教师发出暗示。比如,当教师没有运用较好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时,学生在课堂上的不良行为就会增多。如果教师忽视了这些行为,或者认为学生在搞破坏,而不是着眼于修正自己的行为,那么,最终会使课堂秩序更混乱。
  维护教师的“后台”印象
  我们通常只停留在对教师“前台”形象的管理,而很少关注到教师的“后台”形象。其实,“后台”形象对“前台”形象同时具有“正效应”和“负效应”。如,有的教师在课堂上举止庄重,而回到办公室后却将腿翘到办公桌上,此时恰有学生进入这一“后台”,这样将直接影响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原有的印象。因此,教师印象管理不仅是如何完善教师的“前台”印象,更要注重对“后台”印象的管理。教師可以运用以下几种印象管理技巧来维护自己的“后台”印象。
  教师应团结一致。教师之间难免会存在矛盾,有些教师会在学生面前评论其他教师,但是,教师内部的矛盾不应呈现在学生面前。全体教师的举止行为应表现出共同承担了教师这个职业所应具有的道德责任和义务,以及对学生的热爱、关心和期望。这样教师就能维持一种和谐的整体印象,这是教师进行教育的基础和支撑点。
  尽量做到“后台”与“前台”行为统一。成功的印象管理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可信度高。虚假的、前后不一致的自我呈现会使评价者对被评价者的信任度降低。也就是说,当学生发现教师在“后台”的行为与“前台”不一致时,学生会倾向于相信“后台”的真实性,从而产生对教师的矛盾体验甚至全盘否定,而这可能导致教师在“前台”的所有努力都化为乌有。
  因此,教师要尽量使自己在“后台”的言行举止与“前台”一致。教师要通过自己的一贯的道德示范,积极地引导、影响学生,这样才会得到学生发自内心的尊敬和爱戴。
  消极印象的修复。在教育教学中,教师难免出错,如果处理不当就会贬损自己在学生心中已有的良好印象。当教师主观上认为(或客观上被认为)自己给学生留下了消极的印象时,就需要及时采取积极措施来修复学生对自己的印象,包括道歉、说明和补偿性自我呈现等。当过错行为伤害了学生时,教师要真诚向学生道歉,承认自己应负的责任,并对自己的行为表示自责和悔恨,以期获得学生的谅解,这样可以避免师生关系进一步恶化;说明是指教师对非期望、不可接受和不满意的行为进行合理的、有效的辩解,使过失言行尽可能合理化或者弱化,最大限度地消除不良影响;补偿性自我呈现是指当教师不慎犯错,通过展示自己其他方面积极的特征来弥补这种消极的印象。教师对自己消极印象的修复,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更能贏得学生的好感。
  教师的自我印象管理贯穿在日常教育生活中。恰当地应用有效的印象管理思想和印象管理技术进行印象管理,是树立和保持现代教师良好形象的有效措施。教师印象管理的重中之重是以“始终想着你的学生”为基本的价值观,即教师应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衡量自己的一言一行。正如英国小说家福特对其他小说家所说:你必须永远想着你的读者,仅此就构成了技巧!同样,倘若教师不能从作为接受者和观看者的学生的角度考虑自己的言行举止,那么所有的技巧和策略都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
  (作者单位:四川省成都市磨子桥小学分校)
其他文献
去过寺庙的人都知道,一进庙门,首先是弥勒佛,笑脸迎客,而在他的北面,则是黑口黑脸的韦陀。将他们俩放在同一座庙里,由弥勒佛负责公关,笑迎八方客,于是香火大旺。而韋陀铁面无私,锱铢必较,则让他负责财务,严格把关。经过两个人的分工合作,庙里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世上没有废人,正如武功高手,不需名贵宝剑,摘花飞叶即可伤人,关键是如何运用。
编者按  2012年,教育部出台了《教育部关于建立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委员会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将家长委员会建设上升到国家政策层面,显示了家长委员会在推进中小学学校管理与决策的民主化、完善现代学校制度方面所發挥的重要作用。但“指导意见”对家长委员会的组织性质、定位等并没有作出明确规定。  随着家长委员会影响力的不断扩大,其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如,家长委员会角色错位、职责模
勤俭不是认知性的事物,而是一种道德,需要通过体验和实践,内化为自身的一种品质,进而转化成一种直觉的行为习惯。学校在对学生进行勤俭教育时,不能简单地以宣传方式告知学生勤俭的要求,而应将认知、情感和行为化为一体,达到知行合一,真正变成学生自身的道德品质和主动行为。具体可围绕认知、情感和行为,采取三步走的策略,逐渐培育学生的勤俭行为,养成良好的勤俭习惯。  认知勤俭  要将勤俭真正化为学生自发的行动,首
班级形成了积极的群体规范,学生就会自觉成长。在实践中,为了让班级更有特色,我们会设计班徽,这个过程,正是形成班级群体规范的好时机。学生在设计班徽的过程中慢慢地将班级群体规范融入自己的言行,当班徽佩戴在胸前时,他们都能感觉到它带给自己的改变。  班级群体规范初入人心  去年我带毕业班,开学初,活泼多才的班长就向我建议设计班徽。在毕业班,似乎上到领导下到教师,从家长到学生,大家都处于“备战”状态。在学
小峰是一个特殊的留守儿童。他爸爸是孤儿,所以他从来没见过爷爷奶奶。妈妈在他3岁时病逝了,爸爸一个人把他带大。两年前,小峰爸爸带着他来我们学校待了3天,进行考察和办理入學手续,就又到遥远的地方工作去了,留下小峰独自寄宿学校。  一个月后,老师发现小峰的身上出现了一些令人难以容忍的问题——他会时不时地戳一下比他弱小的同学、绊人家一个趔趄、朝别人床上扔鞋子、敲同学脑门,有时候还无缘无故用脚狠狠踢桌椅。一
说到人际认知,就不得不提到班主任给学生写的评语。给学生写评语,意味着师生已经相处一段时间了,教师对学生应该有了相当的了解。但是,真的是这样吗?我们的评语真的是对学生的确切评价吗?换句话说,班主任真的对每个学生都有准确的认识吗?怕是很多班主任不敢再拍胸脯了。为什么?因为人际认知实在是个复杂的心理过程。  人际认知的特性  所谓人际认知,通俗地说就是对人的认识,包括对他人的认识,对自己的认识,对群体的
假期里,几乎每个家庭都会轮番上演几部大片:灾难片《放假》,恐怖片《暴力爹妈与熊孩子》,励志片《艰难的补课之路》,苦情片《舍不得手机》。学生很烦恼,理想的假期变成了“来回奔波培训忙,数英理综轮番上,网络休闲父母讲,如此假期心慌慌”。  父母也很头疼,他们一见到孩子拿手机就会抓狂,家庭矛盾在假期逐渐升级。减少手机的负面影响,合理利用网络开展班级在线活动,就显得尤为必要。  班级在线,就是将日常班级管理
马志国  心理学者,应用心理学研究员,知名心理咨询师,中国心理学会会员,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心理健康专委会委员,中国教育家协会理事,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总课题组专家委员,全国网上家长学校特聘心理健康专家,CCTV等多家电视台心理节目特邀专家,著有《怎样做学校心理咨询》《做一个心理健康的教师》等著作40余部。  班级群体凝聚力的概念  所谓班级群体凝聚力,就是班级群体吸引学生个体从内心向
教师出现了职业倦怠,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不仅会严重影响教师身心健康和专业成长,还会严重阻碍教学质量的提升和教育的创新发展。怎样帮教师远离职业倦怠?下面从一则真实的案例说起:  案例描述  晓A,一名漂亮聪颖的女孩,嗓音甜美圆润,有音乐天赋。6年前应聘入职,成为一名正式的音乐教师。刚入职时,她干劲十足,并立志要当一名优秀的音乐教师。可过了一段时间后,她发现小学孩子很难教,课堂乱糟糟的,虽然努力过,但
“亲其师则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发生的前提和基础。学生真切感受到教师和自己是同心、同向、同行的团队,是“一家人”,这样才更愿意接受教师的教育和影响。  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方法有很多,在此简单介绍几种我常用的做法。  发自内心地接纳学生  我们可能带过很多届学生,总是喜欢把现在的学生和以前的学生进行比较,其结论往往是:一届不如一届。这其中虽然有调侃的成分,但是更多的是源于教师对当前学生的接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