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新课程下,怎样改变传统的“一言堂”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关键词:学生的主体性;课堂的有效性;备课;丰富;课后反思
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中对高中历史的建议是: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发挥历史课程独到的教育功能,加强对学生人文精神的熏陶,促进学生科学历史观和健全人格的形成。同时还要求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注重学习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学习用历史的眼光看待问题。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探究历史问题的过程中善于独立思考和交流合作,切实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要想达到课标的要求是非常难的。在以往的历史课堂中为了完成进度很多时候都是老师使劲讲,很少提问学生,“满堂灌”的现象非常严重,这也导致学生只是一味的记笔记很少有自己的见解和认识,所以考试题目灵活多变后学生就无从下手,成绩不理想。
那么,如何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深入扎实的推进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一点认识。
一、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有清楚的认识
由于我校地处城郊结合处,学生的学习基础参差不齐,有的学优生虽然比较积极,上课气氛活跃,但是数量相对较少。大部分学生基础不好,而且对历史课一点不感兴趣。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我校学生的特点,我选择最为适合学生的教法,弱化知识点的强硬输灌,强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各项能力,因材施教,“备教法的同时备学生”。因此,了解和分析学生情况,有针对性地教对于教学成功与否至关重要。
二、认真详实备课,寻找突破重难点的最佳方法
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学生,又要备教法。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因此,我每天都花費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之上,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和教法,我仔细研读《历史课程标准》,经常查阅相关学科书籍杂志如《中学历史教学参考》、《中学历史教学》等,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在网上搜索寻找资料,借鉴教法。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思维,在突破重难点时不是一味的讲空洞的理论而是搜集课外的历史资料,让学生自己分析总结得出结论。要想达到这一效果就需要课前做大量的准备工作,搜集资料,筛选资料找到最有用的来辅助教学。
三、利用多种形式丰富课堂教学手段
为了摆脱以往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张嘴的教学模式,我充分利用我们学校在网络方面的独特优势,大力探索和应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如将PPT制作的课件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大大活化了课堂教学内容,可谓声色并茂、图文并举。这样既避免了老师的“一言堂”,而且学生的兴趣也浓厚,课堂气氛轻松活跃。
四、善于课后反思,总结经验
课前备课、书写教案固然重要,但课后教学反思,进行二次备课,更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熟与提高。这一点在我的教学实践中深有体会。在上《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一课时,说到当时实施的是计划经济,为了加深学生的认识,我让他们展示课前搜集的粮票、布票、钱币等。这项活动一开始备课时并未考虑到,是课后反思进行二次备课时才设计的,再次试教后效果非常好。通过课后反思活动,我由此而悟到一点:拓展是一块非常重要的内容,如何设计好拓展练习,如何紧扣课文内容,让学生把知识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进行多元的思维训练,是以后的备课中应该值得关注的。可见通过教学反思、及时反馈改进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教学反思让教师及时回顾自己的教学是否适应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对学生的表现和困惑、对教学的成功与失败进行理性的分析,通过反思、体会和感悟,就可以对本节课做出正确的评价,可以找到反馈的信息,思考下一节课的教学设计,使下一步教学设计更科学、更合理,从而更积极、更有效地促成教学目标的实现。
新课程改革以来,随着新的教育理念的学习,教师一定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转变教学思路,通过不断学习,充实完善自己。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努力打造高效课堂,成为一名合格的历史老师。
作者简介:
马秀,1997年7月参加工作,青海师范大学历史系,大学本科,中学一级教师。
关键词:学生的主体性;课堂的有效性;备课;丰富;课后反思
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中对高中历史的建议是: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发挥历史课程独到的教育功能,加强对学生人文精神的熏陶,促进学生科学历史观和健全人格的形成。同时还要求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注重学习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学习用历史的眼光看待问题。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探究历史问题的过程中善于独立思考和交流合作,切实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要想达到课标的要求是非常难的。在以往的历史课堂中为了完成进度很多时候都是老师使劲讲,很少提问学生,“满堂灌”的现象非常严重,这也导致学生只是一味的记笔记很少有自己的见解和认识,所以考试题目灵活多变后学生就无从下手,成绩不理想。
那么,如何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深入扎实的推进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一点认识。
一、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有清楚的认识
由于我校地处城郊结合处,学生的学习基础参差不齐,有的学优生虽然比较积极,上课气氛活跃,但是数量相对较少。大部分学生基础不好,而且对历史课一点不感兴趣。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我校学生的特点,我选择最为适合学生的教法,弱化知识点的强硬输灌,强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各项能力,因材施教,“备教法的同时备学生”。因此,了解和分析学生情况,有针对性地教对于教学成功与否至关重要。
二、认真详实备课,寻找突破重难点的最佳方法
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学生,又要备教法。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因此,我每天都花費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之上,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和教法,我仔细研读《历史课程标准》,经常查阅相关学科书籍杂志如《中学历史教学参考》、《中学历史教学》等,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在网上搜索寻找资料,借鉴教法。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思维,在突破重难点时不是一味的讲空洞的理论而是搜集课外的历史资料,让学生自己分析总结得出结论。要想达到这一效果就需要课前做大量的准备工作,搜集资料,筛选资料找到最有用的来辅助教学。
三、利用多种形式丰富课堂教学手段
为了摆脱以往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张嘴的教学模式,我充分利用我们学校在网络方面的独特优势,大力探索和应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如将PPT制作的课件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大大活化了课堂教学内容,可谓声色并茂、图文并举。这样既避免了老师的“一言堂”,而且学生的兴趣也浓厚,课堂气氛轻松活跃。
四、善于课后反思,总结经验
课前备课、书写教案固然重要,但课后教学反思,进行二次备课,更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熟与提高。这一点在我的教学实践中深有体会。在上《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一课时,说到当时实施的是计划经济,为了加深学生的认识,我让他们展示课前搜集的粮票、布票、钱币等。这项活动一开始备课时并未考虑到,是课后反思进行二次备课时才设计的,再次试教后效果非常好。通过课后反思活动,我由此而悟到一点:拓展是一块非常重要的内容,如何设计好拓展练习,如何紧扣课文内容,让学生把知识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进行多元的思维训练,是以后的备课中应该值得关注的。可见通过教学反思、及时反馈改进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教学反思让教师及时回顾自己的教学是否适应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对学生的表现和困惑、对教学的成功与失败进行理性的分析,通过反思、体会和感悟,就可以对本节课做出正确的评价,可以找到反馈的信息,思考下一节课的教学设计,使下一步教学设计更科学、更合理,从而更积极、更有效地促成教学目标的实现。
新课程改革以来,随着新的教育理念的学习,教师一定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转变教学思路,通过不断学习,充实完善自己。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努力打造高效课堂,成为一名合格的历史老师。
作者简介:
马秀,1997年7月参加工作,青海师范大学历史系,大学本科,中学一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