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农村学困生转化,任重而艰辛。教师在学困生班主任工作中,应该始终坚持眼中有人,平等看待;心怀宽容,从不抛弃;以爱为本,寻找亮点。
[关键词]学困生;转化;不抛弃;以爱为本
[中图分类号] G6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27-0078-02
近二十多年班主任工作,是本人和农村高中学困生朝夕相伴,一路走来的过程。我也曾对转化学困生产生过怀疑,面对农村中学的生源现实,促使我重新思考所面对的实际情况。近年来,大量农村留守学生的出现、离异和单亲家庭的增多、各自成长环境的差别等诸多原因,客观上造成这些学生的差异化。最初,我简单地认为,在转化学困生上多花费一些时间、心血,幻想短时间让所有学生的成绩都所进步,结果往往差强人意。夜深人静时,我时常反思自己的教学和管理理念,认为自己急于求成,太多功利化的举措,注定不可能有真诚的收获!反思让我成熟,我只有通过不断地再学习,借鉴优秀班主任成功转化学困生的案例,结合实际,默默付出和探索,追求着哪怕是仅有的一点希望和收获!现将多年的几点经验总结如下,供同仁参考。
一、眼中有人,平等看待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谁能在学困生的心田上种下自信、自尊的种子,谁就能找到开启学困生心灵之锁的钥匙。我校地处农村乡镇,在我所带的班级里,农村学困生占多数,学困生成因复杂,特别是近几年农村城镇化加速,因土地流转,外出打工已成为农村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留守儿童和学生增速加快。来自单亲和重组家庭的学生也逐年增多,客观上造成许多农村学生成长过程中亲情缺位,教育缺失,这些孩子的性格从小就表现为自卑、暴躁、冲动。一些非主流碎片化的信息误导,导致这些农村学困生在认知和价值观形成中存在许多问题,如一些父母的短视和功利,重养育轻教育,使成长在农村环境中的孩子渐失对知识的原始渴望和冲动。
以我班为例,通过长期观察和问卷调查分析,性格问题型加无良好习惯型的双差学困生成为我班学困生主要类型,他们大多数不善于或不愿与人沟通交流,不愿展示自己。面对多种困难,作为学困班的班主任,我始终坚信方法总比困难多!要有信心面对他们,要用爱心看待他们,努力发现和放大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教师要从点滴做起,从行为习惯养成抓起,把树人立信作为转化学困生的首要目标。多少次,我默默守望着学困生,他们像一群曾缺失关爱、受过不同伤的羊羔。当他们迷茫、颓废时,我真诚地敞开自己的心扉,让他们倾听和分享我的青春奋斗历程。让他们知道,站在他们面前的我,也是曾经的学困生,一路走来同样风雨兼程。他们好奇过、惊讶过、沉默过,也曾引起内心共鸣。以往的经验告诉我,只有真心地关爱,平等地看待,不懈地付出,在平凡中等待,持续关爱,才能打开他们内心的第一扇门。
二、心怀宽容,从不抛弃
由于学困生成因复杂,难道每天都恶脸相向?記得刚开学的第一个月,我班学困生严某就和他初中毕业混过的朋友在一起,在茶屋过生日喝酒,打电话向我请假说:“老师,我的一位好友来看我,我陪陪他,请个假。”我一听肺都气炸了,当时很想发火指责他,但我冷静一想,他重情义,讲江湖义气。如果硬来,师生对抗,对大家都不好;如果轻易答应他的要求,就会产生连锁反应。学困生班,类似的学生较多,我压住心火,平淡地对他说:“我可以给你请假,但我有底线,聚会时间不得超过晚上十点,不能喝白酒和啤酒。你讲义气,我也说话算话。”他连忙说:“谢谢老师,你给足了我面子。”事后,我在班里处理类似事件时,从不提起此事,给足了他面子。
此后,他内心认可了我,主动和我交流,并讲出了我不知道的、隐藏在班级的其他潜伏状态的事,使我在学困班班级管理中掌握了主动性,增强了预防性。客观地讲,他善意的“告密”,预防突发事件的发生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记得一位从事多年班主任工作的老教师说:“好学生不是老师教出来的,但是学困生变好确实是老师的功劳。”他鼓励我要善于发现这些学困生的优点和亮点。学困生,我想说,虽然你们有时伤得我遍体鳞伤,但我从没有抛弃你们,没有放弃你们。
三、寻找亮点,以爱为本
学困班班主任更应留意和善于发现学困生身上的亮点,用好教育契机,鼓励他们。我初带高二文科学困班时,有个学生叫郭某,高一时在外校就读,因多次不服管教而转学到我班。他因学体育,文化课基础差,经常上课溜号。父母下岗后外出打工,他长期和爷爷生活,我了解到他的成长过程中存在教育缺失(父母管不上,爷爷管不了,老师不敢管,亲属不愿管),因此,养成孤僻和任性、自大的性格。住校期间,由于性格和习惯与其他人不合,他时常与同学闹矛盾,和同学关系相处难。大多数学生不愿和他交往,所以他习惯独来独往。我留心这一情况后,多次主动与他交流谈心。他违纪时,也引导和批评教育他,但效果不明显。我有事去他家所在的地方,顺便了解他家有关情况时,得知他是爷爷带大的,对爷爷感情深,每次回家,总要给他爷爷带药或把省下的钱给爷爷买些吃的。百善孝为先,这孩子有孝心,难得!我心想,作为练体育的,本来就花费大,父母给的钱又不多,他虽然性格有缺陷,但没有太多恶习,特别是有孝心的“90后”不多见。至此,我心里尊重这名学生,我利用班会和其他机会表扬他,作为学困班班主任,真诚和爱心、耐心的付出,也收获了一些温馨的回报。郭某念着老师的好,渐渐理解老师的辛苦和用心,他也用行动告诉我,他正在逐渐努力转变自己。我有了观察的收获和感动之余,多次主动找他谈话,为了巩固阶段性效果,跟踪鼓励他不断克服自身的缺点,慢慢地,我发现他有了很大进步。记得在“放飞理想”的主题班会上,他第一次说出自己隐藏已久的真实想法,他对我说:“老师,我想考体大,你看我行吗?”我说:“你一定行,只要信念不灭,任何人真心努力后都有机会!”他变得自信了,在以后的专业课训练中,更加努力刻苦,对文化课学习的热情渐渐高涨,和同学的关系也逐渐融洽了。
为了发现学困生的闪光点,我常常告诫自己多一些忍耐,少一些火气;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指责;多一些爱心,少一些冷漠;多一些信心,少一些沮丧。“娘不嫌儿丑”,我时常对自己说“不抛弃,不放弃,付出了,有结果、有收获更好,即使没回报,换个角度看,不也是一种收获吗?”和这么多的学困生朝夕相处,我付出了比优秀班级班主任更多的、常人不理解的努力。我也曾心理失衡过,因为在别人看来,这就是毫无回报的努力,你的任务就是维稳,但当我看到学困生发出正能量时,我欣慰了,让他们懂得感恩,这就是对我最大的认可!
总之,学困生的转化,一直是困扰教师的一个难题。因为它是一项复杂、持久、细致、艰辛的工作,反映了教师教育理念不同、业务能力和转化艺术的高低。
(特约编辑 斯 陌)
[关键词]学困生;转化;不抛弃;以爱为本
[中图分类号] G6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27-0078-02
近二十多年班主任工作,是本人和农村高中学困生朝夕相伴,一路走来的过程。我也曾对转化学困生产生过怀疑,面对农村中学的生源现实,促使我重新思考所面对的实际情况。近年来,大量农村留守学生的出现、离异和单亲家庭的增多、各自成长环境的差别等诸多原因,客观上造成这些学生的差异化。最初,我简单地认为,在转化学困生上多花费一些时间、心血,幻想短时间让所有学生的成绩都所进步,结果往往差强人意。夜深人静时,我时常反思自己的教学和管理理念,认为自己急于求成,太多功利化的举措,注定不可能有真诚的收获!反思让我成熟,我只有通过不断地再学习,借鉴优秀班主任成功转化学困生的案例,结合实际,默默付出和探索,追求着哪怕是仅有的一点希望和收获!现将多年的几点经验总结如下,供同仁参考。
一、眼中有人,平等看待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谁能在学困生的心田上种下自信、自尊的种子,谁就能找到开启学困生心灵之锁的钥匙。我校地处农村乡镇,在我所带的班级里,农村学困生占多数,学困生成因复杂,特别是近几年农村城镇化加速,因土地流转,外出打工已成为农村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留守儿童和学生增速加快。来自单亲和重组家庭的学生也逐年增多,客观上造成许多农村学生成长过程中亲情缺位,教育缺失,这些孩子的性格从小就表现为自卑、暴躁、冲动。一些非主流碎片化的信息误导,导致这些农村学困生在认知和价值观形成中存在许多问题,如一些父母的短视和功利,重养育轻教育,使成长在农村环境中的孩子渐失对知识的原始渴望和冲动。
以我班为例,通过长期观察和问卷调查分析,性格问题型加无良好习惯型的双差学困生成为我班学困生主要类型,他们大多数不善于或不愿与人沟通交流,不愿展示自己。面对多种困难,作为学困班的班主任,我始终坚信方法总比困难多!要有信心面对他们,要用爱心看待他们,努力发现和放大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教师要从点滴做起,从行为习惯养成抓起,把树人立信作为转化学困生的首要目标。多少次,我默默守望着学困生,他们像一群曾缺失关爱、受过不同伤的羊羔。当他们迷茫、颓废时,我真诚地敞开自己的心扉,让他们倾听和分享我的青春奋斗历程。让他们知道,站在他们面前的我,也是曾经的学困生,一路走来同样风雨兼程。他们好奇过、惊讶过、沉默过,也曾引起内心共鸣。以往的经验告诉我,只有真心地关爱,平等地看待,不懈地付出,在平凡中等待,持续关爱,才能打开他们内心的第一扇门。
二、心怀宽容,从不抛弃
由于学困生成因复杂,难道每天都恶脸相向?記得刚开学的第一个月,我班学困生严某就和他初中毕业混过的朋友在一起,在茶屋过生日喝酒,打电话向我请假说:“老师,我的一位好友来看我,我陪陪他,请个假。”我一听肺都气炸了,当时很想发火指责他,但我冷静一想,他重情义,讲江湖义气。如果硬来,师生对抗,对大家都不好;如果轻易答应他的要求,就会产生连锁反应。学困生班,类似的学生较多,我压住心火,平淡地对他说:“我可以给你请假,但我有底线,聚会时间不得超过晚上十点,不能喝白酒和啤酒。你讲义气,我也说话算话。”他连忙说:“谢谢老师,你给足了我面子。”事后,我在班里处理类似事件时,从不提起此事,给足了他面子。
此后,他内心认可了我,主动和我交流,并讲出了我不知道的、隐藏在班级的其他潜伏状态的事,使我在学困班班级管理中掌握了主动性,增强了预防性。客观地讲,他善意的“告密”,预防突发事件的发生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记得一位从事多年班主任工作的老教师说:“好学生不是老师教出来的,但是学困生变好确实是老师的功劳。”他鼓励我要善于发现这些学困生的优点和亮点。学困生,我想说,虽然你们有时伤得我遍体鳞伤,但我从没有抛弃你们,没有放弃你们。
三、寻找亮点,以爱为本
学困班班主任更应留意和善于发现学困生身上的亮点,用好教育契机,鼓励他们。我初带高二文科学困班时,有个学生叫郭某,高一时在外校就读,因多次不服管教而转学到我班。他因学体育,文化课基础差,经常上课溜号。父母下岗后外出打工,他长期和爷爷生活,我了解到他的成长过程中存在教育缺失(父母管不上,爷爷管不了,老师不敢管,亲属不愿管),因此,养成孤僻和任性、自大的性格。住校期间,由于性格和习惯与其他人不合,他时常与同学闹矛盾,和同学关系相处难。大多数学生不愿和他交往,所以他习惯独来独往。我留心这一情况后,多次主动与他交流谈心。他违纪时,也引导和批评教育他,但效果不明显。我有事去他家所在的地方,顺便了解他家有关情况时,得知他是爷爷带大的,对爷爷感情深,每次回家,总要给他爷爷带药或把省下的钱给爷爷买些吃的。百善孝为先,这孩子有孝心,难得!我心想,作为练体育的,本来就花费大,父母给的钱又不多,他虽然性格有缺陷,但没有太多恶习,特别是有孝心的“90后”不多见。至此,我心里尊重这名学生,我利用班会和其他机会表扬他,作为学困班班主任,真诚和爱心、耐心的付出,也收获了一些温馨的回报。郭某念着老师的好,渐渐理解老师的辛苦和用心,他也用行动告诉我,他正在逐渐努力转变自己。我有了观察的收获和感动之余,多次主动找他谈话,为了巩固阶段性效果,跟踪鼓励他不断克服自身的缺点,慢慢地,我发现他有了很大进步。记得在“放飞理想”的主题班会上,他第一次说出自己隐藏已久的真实想法,他对我说:“老师,我想考体大,你看我行吗?”我说:“你一定行,只要信念不灭,任何人真心努力后都有机会!”他变得自信了,在以后的专业课训练中,更加努力刻苦,对文化课学习的热情渐渐高涨,和同学的关系也逐渐融洽了。
为了发现学困生的闪光点,我常常告诫自己多一些忍耐,少一些火气;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指责;多一些爱心,少一些冷漠;多一些信心,少一些沮丧。“娘不嫌儿丑”,我时常对自己说“不抛弃,不放弃,付出了,有结果、有收获更好,即使没回报,换个角度看,不也是一种收获吗?”和这么多的学困生朝夕相处,我付出了比优秀班级班主任更多的、常人不理解的努力。我也曾心理失衡过,因为在别人看来,这就是毫无回报的努力,你的任务就是维稳,但当我看到学困生发出正能量时,我欣慰了,让他们懂得感恩,这就是对我最大的认可!
总之,学困生的转化,一直是困扰教师的一个难题。因为它是一项复杂、持久、细致、艰辛的工作,反映了教师教育理念不同、业务能力和转化艺术的高低。
(特约编辑 斯 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