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的教训

来源 :海外文摘·文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riginalmemor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在敲门声响起十多分钟前,我就没在练习了。我轻轻地把萨克斯放回盒子里,然后朝门口走去。“谁啊?”我问。其实,我完全知道谁在敲门。
  “科勒太太。”
  她的声音听起来就像是用手指在气球上摩擦一样。
  我打开门。
  “你这吹萨克斯吵人的事,我是怎么跟你说的?”她责备道。只见她的头发上裹着卷发器,身上穿着一件印花长袍。显然,她这种装束完全成了一个旧时代的遗物。
  “现在已经过了8点,”她继续说道,“你吹萨克斯影响我看电视。”
  “电视看得太多了会让你的大脑退化。你应该去读读书。”我提出建议。
  “这么吵吵闹闹的,你觉得我能读得下去吗?”
  她说的有几分道理。
  “练习嘛,听起来自然就没那么悦耳,”我说,“所以才称之为‘练习’,要是我不练习的话,那怎么才能吹得更好呢?”
  “那是你的问题。”
  “难道你不想让我吹得像科尔特兰那么棒吗?”我笑了笑。
  她用一种呆滞的表情看着我。“管你像运煤的火车,还是像运煤的卡车,这都无所谓。我会把我对你说的话告诉他的。把你那萨克斯收起来吧。”
  说完,她转身“咚咚咚”上了楼。
  我随手关上了门。
  科勒太太除了不喜欢音乐外,其他方面都还不错。她不会打听我出出进进在搞什么名堂,而我呢,通常也会还她的人情。我只有在不练习的那一阵子才会关注她的日常事务。她周末偶尔出门去北方看望她的妹妹,至少她是这么说的。坦白地说,她对整个事情只字不提,我怀疑她有男朋友了——不过,我所关心的是她在不在家。在我非常需要练习的时候,我常常会不动声色地把她的出行计划给套出来,然后在那个周末练习吹奏。要是她知道我趁她离开时在出租屋里练习的话,她很可能会生气,哪怕是她不在家,聽不到吹奏的声音——只要抓到了我屡教不改的事实,她就会把我撵出去。
  在把萨克斯收起来之前,我准备把它擦拭一下。这时候,电话铃响了。我拿起电话。
  “是麦克费特吗?”那声音颤抖地说。
  “啊,怎么啦?”
  “这里出了……一桩命案。”那声音有点歇斯底里。我无法辨认出来,对方是男还是女。
  “有话慢慢说。你是谁?”
  “在……在常青树酒吧后面的小胡同里。”电话挂了。
  我以前从来没有接过这样的电话。我接手的通常都是那种极为平常的离婚、人员失踪等类案子。一般情况下,我不大愿意接手凶杀案。有那么一两次,我接手的案子中牵涉到凶杀,我不喜欢这种案子的后续调查。
  虽然我不知道打电话的这人是谁,可他知道我的名字,而且女房东嫌吵,又不准我今晚练习萨克斯,所以,我决定去现场看一看。其实,那常青树酒吧我并不陌生,我曾在那里度过了许多美妙的夜晚和清晨。仔细回想起来,每当我吹起萨克斯管,其他的一切都被抛到了九霄云外。
  我抓起外套,锁上门,走上了街头。
  二
  死的是一位爵士乐演奏家。
  他在吹奏时,常常把中音萨克斯管深深地插进喉咙里,像是在用一根大烟斗抽着烟。不过,这并不是他的死因——他的胸口有一个弹孔。
  要是在别的时间或别的地方看到这地上躺着的可怜的人,说不定我会一走了之。我前面说过,对于这种案子的死者,我并不陌生。我曾见过几个不幸的人——他们在逃避旧生活之后,深深地陷入了他们所选择的新生活。
  而这一次不同。我认识他。他的名字叫华莱士·威格斯·摩根。几年来,我还跟着他吹奏过几次,大多是在夜晚的业余时间里。
  跟其他在常青树酒吧演奏的人一样,威格斯是一个在大学里学过乐器的专业演奏家。他们一个个都是雄心勃勃、对这个大时代充满渴望的爵士乐的少壮派,拥有着一份稳定的工作,要么是作为俱乐部、影视工作室的乐队伴奏,要么是他们自己唱片中的首席演奏家。就在几天前,威格斯就第一个实现了这一目标。一家大唱片公司上个月看过他在纽约的一场精彩演出之后,跟他签下了合约。
  可事业才刚刚开始,他就遭此不测,被人杀害了!
  这时候,我听到有人在叫我的名字。
  “詹姆斯·麦克费特!”
  我朝那个说话的人转过身去。他是警察局负责凶杀案的斯特林侦探。他迈着慵懒的步伐缓缓地朝我走来。在他身后,在小巷口,我看到各种有车牌和无车牌的汽车陆续赶到了现场。一辆救护车从城市的某个地方呼啸而来。
  斯特林走了过来,看着那具尸体,然后看着我。“谁给你打的电话?”他问。
  “匿名电话。你呢?”
  “一个吧台助理打来的。他是在倒垃圾的时候发现的,”斯特林说,“你认识他?还是他留下了什么东西?”
  “是的,我认识他。他叫威格斯。”
  “你们的关系很密切吗?”斯特林问。
  “我以前常跟他一起演奏。”
  他一听就皱起了眉头。“你会演奏?”
  “次中音萨克斯。”我说。
  “我还真没想到,你是那种备受折磨的艺术家型。不过,折磨一个艺术家让他招供也许……”他咧嘴笑了起来。
  “嘿,别开玩笑,我这人很敏感。如果你是女人的话,你早就明白了。”
  斯特林好奇地打量着我,然后说:“你还是回家吧。”他朝一群人挥了挥手,把他们引向了小胡同——负责犯罪现场摄影的、取证的,还有验尸官都闻讯赶来了。
  “等我们有了答案,会打电话给你的。”
  “那是自然。”我应了一句。可在没有找到我自己的答案之前,我还不打算离开。
  我刚要走进酒吧,就听到一个穿制服的人大声嚷道:“这里有个小玩意儿。”
  我转过身去,看见他从垃圾桶里捡起了什么东西——他用一支铅笔插进了扳机护圈里,把一把点22口径的小手枪提了起来。但愿技术人员能够找到一些证据确凿的指纹。这对激情犯罪一般很管用。   二十分钟之后,我们在一处曾经是一些有钱的中产阶级居住的社区停了下来;如今,这里风光不再,徘徊在经济复苏和极度凄凉之间。她走下车子,走进了一栋由褐砂石砌成的房子。
  我把车子停在街对面。我走了过去,站在门廊里,看着邮箱上的四个名字。这时候,我才意识到自己犯了一个愚蠢的错误——竟然在酒吧里忘了问她的名字。还好,只有一个名字写着先生/太太。所以,我知道这位帽子太太其实名叫约翰·莫里斯太太。我把名字写在了我的记事本上,然后走开了。
  五
  又一个没有练习萨克斯的晚上。醒来之后,我吃了点早餐,便开始打电话。我从问询台那里查到了莫里斯家的号码。我拨通了电话,希望有人来接听——那个前一天晚上一直在喝酒的、戴着一顶时髦帽子的人,可回答我的却是一台男声应答机。
  “你已经拨通了莫里斯家的电话。”应答机回答道,“请留下相关信息,我们会尽快给你回话。如果你是学生,请直接致电邓普顿大学音乐事务处:555—1324。”
  我试着拨了一下办公室电话,因为现在已经是上午十点半左右。
  我等了一会儿。嗨,打通了。
  “你好。这里是邓普顿大学音乐系。”
  “你好!”我开口说道,“我叫詹姆斯……”
  “如果你找汉德尔教授,请按1号键;如果你找马科斯教授,请按2号键;如果你找莫里斯教授,请按3号键。如果你要找研究生……”
  我挂断了电话。真该死!我又被愚弄了。噢,上帝!我真的讨厌这些语音信箱。把那个家伙删掉之后,我又重拨了一次。
  “我是莫里斯教授。”一个男人说道。
  “莫里斯教授,我的名字叫詹姆斯·麦克费特,我正在调查一桩凶杀案。我想过来问你几个问题……”
  “……关于威格斯·摩根。我一直在等着这个消息。”他说。
  “你认识他?”
  “我当了他十年的音乐老师。”
  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我马上就过来。”
  六
  莫里斯先生的办公室显得凌乱不堪。一摞摞的内部文件或堆积在一架立式钢琴上,或散落在地上,或占去了他书桌的一半。几个乐谱架就摆在那角落里,就像唱诗班成员一样默默地等待着张开双臂,领取它们的乐谱。
  我坐到他办公桌前的一把积满灰尘的椅子上时,他还沉浸在回忆之中。莫里斯先生五十岁左右,他的声音抑扬顿挫,听起来轻快悦耳。
  “威格斯这孩子很聪明,是我最得意的学生之一。”
  “你是在大学里跟他认识的?”
  他笑了起来。“不是。尽管隔了两代,可我们来自同一个街区。小时候,他妈妈就把他带到了我的身边,希望他不要在街上乱跑。实际上,他成为一名演奏家有点出人意料。”
  “那你呢?”
  “我?”
  “你的一個学生取得如此大的成功,而你却默默无闻,你有没有为此感到烦恼过?”
  “你怎么知道我不喜欢默默无闻?”
  “我只不过是推测。”
  “你还是把推测用在股市上吧,”他向前探身,“我为威格斯取得的成就感到非常高兴。如果他所付出的辛劳到头来一无所获,那倒会让我感到痛苦。”
  我环顾了一下办公室,尝试着以一个新的角度跟他进行交谈。“你的妻子有什么奢侈的嗜好吗?”
  “她跟这有什么关系?”
  “我只是想知道你的薪水是否让她感到满意。”
  他站了起来。“这不关你的事。我不明白,你这一连串提问与威格斯凶杀案有什么关系。”
  “可我明白。这跟凶杀案关系很大,”我站了起来,走到门口,“近期,我可能还要问你几个问题。我会跟你联系的。”
  说完,我径直走了出去。
  七
  在开车回家的路上,我试图从我所掌握的事实真相中理出头绪来。坦率地说,没有多少需要清理的。这一切是如何结合在一起的?我决定从头开始调查。
  回到家之后,我给斯特林打了电话。
  “你们有没有查出那颗子弹的口径?”
  “不是一颗,是几颗子弹。几颗点22口径的子弹射入了心脏。”
  “枪的来源呢?”
  “我们追查到南大街的一家当铺,说是某个女人为了自身防卫买下了那支手枪。那女人名叫珍妮·特拉弗。有关她的情况现在还一无所知。”
  我的心往下一沉。难道我真的指望从他那里得知莫里斯的姓氏吗?
  “还有其他线索吗?上面有没有指纹印?”
  “只有店员的指纹印。”
  “那你呢?”斯特林问,“你有什么……”
  “谢谢!”还没等他从我嘴里盘问出我在这桩案件中发现的线索,我就挂断了电话。并不是我不想与警方一起分享,而是我想亲自看到这一结局。我想亲眼看看这个恶魔的眼睛——一位天才演奏家的青春之火就这样被他早早地泯灭了。
  眼下,我没有其他紧要的事情要做,所以,我决定去那家当铺看一看。我总不能让案件中遗留的问题就这么悬而未决。
  八
  我知道斯特林提到的那家当铺。它不是那种典型的当铺,不是吸毒的人或赌徒孤注一掷的地方。它的主顾是那些想交换旧乐器的人。就像麦当娜改变她的职业形象一样,换乐器的音乐人也很多。
  我走了进去,向店员做了一番自我介绍。
  他说:“我已经把我知道的全向警察说了。”
  显然,我的自我介绍并没有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于是,我悄悄塞给他一张二十美元的钞票。
  我问起了有关那个女人的事情。
  “你肯定她的名字叫珍妮吗?”我问。
  “这是她自己说的。”
  “你应该有她的签名。收据在哪儿?”
  他看着我,好像我就是一个笨蛋。“有些人做生意不喜欢留下痕迹。我们做的是公平交易。”   “这听起来有点不合法。我觉得,典当行有责任提供报告。”
  “你总不至于为一个小小的合作朝一个人的下巴开枪吧?”他以挑战的目光盯着我。
  “这方面的法律我知道的并不比你少。我知道他们把这种行为称为恶意攻击,”我说道,“好吧,佩里·梅森。她是用什么跟你交换的?”
  他弯下腰,在柜台后面翻了起来,然后站起身。“用这只红宝石戒指。”
  这是一只尺寸硕大的戒指。“用一只红宝石戒指换了一把点22口径的手枪?”
  “是的,我知道。每一分钟都有一个人出生。”
  我谢过他,然后走了出去。还没走到门口,我停下了脚步,转过身來。“顺便问一下,她穿了什么与众不同的衣服吗?”
  “是的。她穿着一件裘皮大衣。我没有见过这种大衣。因为我奶奶在跟我祖父谈恋爱时,为了给祖父留下好印象,做了一件假的裘皮大衣。家史上大概就是这么说的。”
  “好的,谢谢!”我转身走了出去。
  在门关上之前,我听见他说:“这跟她头上戴的那顶紫色帽子看起来基本上搭配。”
  我坐在车子里,街道上的噪声被摇起的车窗隔绝开来,显得很安静。珍妮·特拉弗想必就是莫里斯太太。有多少人穿着这样的衣服在城里闲逛?如果这是真的话,她有可能开枪打死了威格斯。可这是为什么呢?难道他们之间有什么风流韵事,后来,她又赫然发现他与另一个女子有染?这当然有可能。这些演奏家的刻板印象在威格斯的案子中是真实存在的——刚才还信誓旦旦地爱着她们,可到了下一场演出前又把她们给甩了。
  我把车子启动起来,然后驶入茫茫车流中。我想,现在该是拜访莫里斯太太的时候了。
  九
  我把车子停在了莫里斯家褐砂石房屋的前面。我走上楼梯,那一连串未解的疑惑在我的脑海里来回旋转。在等待的时候,我在他们的公寓周围来回走动,我不知道,我该如何跟莫里斯太太提起这桩凶杀案。
  等得无聊时,我的眼睛开始在她家门庭周围不停地搜寻。只见一个角落里堆积了一些平时聚集下来的杂货店和超市散发的没用的宣传单,另一个角落里堆放着一些尺码不合脚的鞋子。这时候,我注意到里面的门开着。
  谁瞅准了这样的机会都不会轻易放过的。我推开那扇门,爬上楼梯,走向莫里斯家的公寓。
  我发现,另一扇门也是敞开着的。
  “喂?”我喊了起来,“莫里斯太太在家吗?”
  我推开门,走进公寓。在地板上,我找到了不与莫里斯太太谈论凶杀案的很好的理由。
  她死了。她的喉管被人割断了。她的血流得很多,差不多跟她的身体一样长,像一条瘦影把她的轮廓勾勒了出来。
  我在她的身边跪了下来,摸了摸她的脉搏,以防万一。可她已经没有了一丝气息。
  这下她哪儿也不去了。我关上了公寓的门,决定在这屋子的周围转一转,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初步检查之后,我没有找到任何定罪的证据。所以,我又打开抽屉,展开了更详细的搜索。
  她的内衣抽屉是首先要检查的地方。通常情况下,这里是藏匿非法物品的一个宝库。
  我翻遍了她的胸罩和内裤,什么也没有发现。我检查了第二个抽屉,还是一无所获。我把手伸到抽屉里,摸了摸上面那个抽屉的下面,发现了一张写有电话号码的字条。我把胸罩垫在手上,免得在电话机上留下我的指纹。我拿起了电话,拨通了那个号码。
  “嗯,”一个沙哑的声音回答说,“押多少钱?还有,赌什么?我一整天都没见到你了。”
  我挂断了电话。这声音我听得出来,就是那个帮人投注的利奥。
  我坐在床上,靠着床头板。现在,情况出现了戏剧性的转变。也许什么也不是,但在凶杀案调查过程中,凡是让我后脖子汗毛竖起来的事情都值得怀疑。
  我给斯特林侦探打了电话,叫他把照片发过来。随后,我转过身来,面对着床头柜。我估计,照片发过来大概还需要几分钟。一时间,什么信息也没有,但慢慢地一个闪烁的数字引起了我的注意。电话应答机!数字显示有两条信息等待接收。我敲击了一下“播放”键。第一条是诈骗信息:“你刚刚赢得了免费去百慕大群岛度假的机会。”而第二条信息更引起了我的注意。那声音简直是歇斯底里。“我知道,你说过不要打电话,可我非常失望。他妈的,我需要这笔钱。如果我不付钱,他们就会杀了我。我们今晚在常青树酒吧后面的小胡同见面。”
  就是这个声音,在大约三十六小时前向我透露了威格斯被人杀害的消息。
  随后,我再次违反了法律规定,把那条信息抹掉了。我想让我和这位打电话的人成为今晚见面的主角。没有任何警察。
  十
  那天晚上,我坐在公寓里,手中握着萨克斯,默默地抚弄按键。我能听见楼上科勒太太家的电视节目声。只要我不发出声音,至少我可以在按键上动一动我的手指。这不仅仅是身体方面的锻炼,也是心理方面的锻炼。在我去见凶手之前,这样的锻炼让我心情放松,让我的神经得到抚慰。
  几个小时后,我来到了常青树酒吧后面的小胡同。我躲藏在胡同里的一个墙缝中。在那里,胡同里的一举一动,我能看得一清二楚。
  昏暗的光线透过上面离我左边几英尺的一个小窗户,照到我的身上。我看了一下手表。已经是晚上11点53分。音乐穿过墙壁从里面传了出来,渐渐变弱。我能够听得出,乐队正在演奏一支由连续的鼓声合成的热情、欢快的曲子,但其旋律却一直听不清楚。
  这时候,后门开了,吉米走了出来。他在这里干什么呢?吸烟吗?可他并不抽烟啊。我低头看了看表,已经是午夜时分了。
  我把嗓门压得很低。我不想吓着他。
  可吉米还是吓了一跳。他转过身来。
  “吉米,我真想不到在这里碰见了你。”我说。
  “麦克费特先生。你在这儿干什么?”
  我走到了从那扇小窗户射出的灯光下。“我在等一个人。”
其他文献
周亚鹰的长篇纪实文学《52栋》可谓是一部出新出奇的好书,搅人心绪,令人感动。  一曰细。这部书细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什么书能写这么细?周亚鹰写的是孝敬父母的点点滴滴。这些文字如同石壁流下的泉水,每一滴都清晰圆润。天下无论多么豪迈的人,孝敬父母一定做琐细之事。儿女心越细,父母越滋润。可谓愈细愈见孝心,孝事用不上大刀阔斧,也不应该提纲挈领,要点点滴滴做起来。  二曰趣。本书虽名为《52栋》,但不是胡子
北安是一块圣洁的土地,带着远古的光环,刻着历史的印痕,在神奇与美丽中释放着一幕幕精彩。  经考证,这里曾是金代曷苏昆山谋克治所,“南山弯”建有古城遗址。明朝属奴尔干都司,无人居住。清朝属绥兰道海伦直隶厅,但因系“祖宗肇迹兴王之所”实行封禁。清末,光绪皇帝谕示实行解禁,放荒招垦。1903年(清光绪二十九年),北安地区开始有移民进入,渐渐兴旺。直到1911年(宣统三年)开始放毛荒。1914年(民国三年
满天的星斗眨巴着鬼眼,似笑非笑地看着他,好似洞悉了他心中的秘密。  二十一年来,悔恨与自责,匿伏在时间的皱褶里,稍不留神,就会跳出来讨伐他、撕咬他。  那是一个怎样的夜晚哦!魔咒般诅咒了他二十一年。  当初,只不过是一些念头。可那些念头一经冒出来,就蛇一样死死缠着他,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不断吮吸着他的气血,啃噬着他的生命,在一次次假设、想象中,渐渐清晰、生动、丰满,犹如真实的人生。  那晚,他早早
五月初,村郭外,一盏一盏的石榴花是还没有撑开的红纸伞。   谁都不是太在意庭院里头顶上那些纵纵横横的葡萄藤的。去年冬天,修剪了它的藤蔓后,整整一个季节,它就像一团没有了云遮雾罩的黑褐色老蛇,默默地盘伏在庭院高高的藤架上,或者,就像一团被时光腐朽的黑绳,被我们遗忘在了村庄的屋顶上。冬天的时候,甚至有三两片的纸片或者是废塑料纸被淘气的野风不知从什么地方吹过来,挂在了那黑黑的葡萄藤架上,惹得我们隔三岔
“一朵云的色彩,简单的只有黑白,彩虹下善意的谎言。”那天上午离开时,忽然脑海中闪现出这首歌、这句词,不可抑制地在倔强呐喊。  彼时,平素典雅的郭蓉与温婉的小玲、淑娴的林蓉相拥话别,包裹得像个粽子,脸笑得像朵花儿,话软得像团蜜儿,作了我有些不合情境的背景。看见我大包小包下楼,她们不约而同抱住我说,要常来南昌看她们,也会常去饶城看我。那三张比云朵还明艳纯粹的脸上写满了不舍的真情,让我内心揪紧。我用力地
老船  我祖父、祖母即我爹爹奶奶,养了三个儿子,大伯、二伯和我父。大伯名义上过继给朱家便姓了朱,二伯承续家嗣,姓顾。我父给吴家承嗣,自然姓了吴。老兄弟三人三个姓,少有。原因是家里祖祖辈辈以做砖瓦为生,很穷,负担不了三个儿子结婚成家。我父过继的吴家,也是窑工,也穷,早早领了个童养媳即我娘,不花什么钱,就能为吴家续香火,传宗接代。  我娘13岁时,就与我父成亲,成亲之后,我娘我父便重新回到了陈家窑我父
稻田里的水   我扛起一把锄头,去了几里路外的稻田。   山沟沟里的稻田,都是由低往高、因势而建的一丘丘梯田,长宽、方圆、高低错落无序,山沟里一路唱歌的泉水,总是从靠近溪流的一个口子流进上一丘田,然后出口变成下一丘田的入口,继续往下丘田流去。远远看去,一道道蜿蜒曲折的田塍,总是高低相间,横亘在山沟里,就像五线谱上的音符。   我一路欣赏着山路弯弯、梯田层层、山峦蜿蜒,阳光从前山(也叫南山)的
中国最富有诗意的地名,网上有很多提名,诸如栖霞、仙居、兰陵、姑苏,而无论哪一种版本,都少不了“云梦”。如今湖北孝感市有个云梦县,算是对历史的纪念。  “楚王云梦泽, 汉帝长杨宫。”唐太宗李世民一首《出猎》诗,道出了古往今来人们对云梦的赞慕。如云似梦的大泽,烟雨迷离,烟云弥漫,确实极富诗情画意。然而,对“云梦泽”的这一诗意的想象与解释,其实是错得离谱。因为追根溯源便会发现,它也许既非云,也无梦。  
听母亲讲,她小时候姥姥家每年都种甜瓜。  到了夏天,姥爷在瓜田里搭一个窝棚,晚上就睡在窝棚里看瓜。甜瓜地里经常有刺猬出没。  姥爷把刺猬逮住,第二天吃刺猬肉。  刚开始吃刺猬时,不懂怎么去做熟,姥爷就用刀如殺猪一般先剥刺猬皮。刺猬的哭声酷似婴儿,让人听了不寒而粟。姥姥跪在地上给刺猬求救,姥爷看杀不了刺猬,就用泥巴糊了放灶膛内烧着吃。他吃刺猬肉上了瘾,隔几天就逮一只来烧着吃。  后来,一群刺猬爬到他
那年,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公示,我忝列其中,电话里听别人说祝贺祝贺,我也附和着祝贺,好像祝贺的不是自己,是身边的张三李四。电话之后,很长一段时间,才认同自己的另一个身份:我是一位作家。   我生于皖西南,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小山村。如果没有天柱山,如果没有张恨水,那个叫黄土岭的地名不会让人想起或者记住。1971年春,那是上学的年纪,我不记得是不是大人送我报的名,但记得每天上学,都要约上邻家的发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