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长课文的讲解时,应该注意提问的方式,尽可能做到随机应变,达到提升教学效率的目的。教师可以从问题之间的联系、问题与文本的联系、问题与学生阅读进度之间的联系三个方面入手,拓展学生思维。
【关键词】长课文;阅读教学;探究;提问
在如今的小学课堂中,新课标理念逐渐被贯彻其中,而课堂主体也逐渐向着学生转变。因此,在开展长课文的教学时,教师也需要将课堂还给学生,重在鼓励与引导,而不是灌输,要从学生的阅读需要出发,合理运用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此外,提问水平的不同对学生回答的质量影响巨大,如何根据学生的需要、教学的需要进行合理的提问是目前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下文是针对长课文阅读中提问技巧的相关研究。
一、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现状
(一)被标准答案支配
很多语文教师可能都会有这样一个论断,即语文没有标准答案。是的,这句话并没有错,语文本就是一门“各自为政”的学科,对于同一篇课文,每一个学生都可以拥有他们自己的看法。但是,尽管如此,很多语文教师依旧“迷失”在语文答案中,口不对心,状况频出。一方面,有的教师习惯性地在讲解完一个问题或者是在听完学生的回答之后就说出正确答案,或者是美其名曰“综合一下各位同学的答案”,但是事实却是将标准答案念一遍。另一方面,还有一些教师则会以“同学们说得都很不错”为由,笼统地结束问题讲解,或者是在听完一个学生的想法之后直接就让下一个学生补充,二者之间无缝连接。这两种情况其实都体现了一个问题—被标准答案支配,前者過于追求答案的标准性,而后者则徘徊在标准答案附近,才会不断地让学生回答,直到标准答案被完全回答出来。在这样的教学下,学生可能对于教师的提问逐渐失去兴趣,甚至是感到厌恶。而语文长课文的学习要求学生对文章有足够的耐心与兴趣,所以,如果这一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学生的语文学习自然就会出现更多的障碍。
(二)师生互动少,问答时间开始尴尬
语文课期间,教师提出问题却很长时间得不到回答的现象也较为严重,这一点最主要还是因为教师与学生互动不足。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应当要充当好引导者的角色,因此在提问期间如果出现学生沉默的情况,教师就应该尝试着换一个问题,或者是与学生进行简单的沟通,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如此,才能够发挥出课堂提问的作用。另外,有的教师在提出问题之后只给出了很短的时间让学生思考,这样的做法也很容易导致课堂出现“相顾无言”的尴尬。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灌输知识的做法比较常见,很多教师其实并没有真正掌握课堂的提问技巧,教学方式依旧停留于“教师讲解学生听”。在这样的方式下,教师讲得枯燥无味,而学生听得昏昏欲睡,最终导致教学效率低下。在长课文的教学中最忌讳讲课枯燥,因为长课文本身就较难理解,需要很长的时间厘清思路,如果教师在讲解的时候还十分枯燥,那么学生自然不会有学习的兴趣,对长课文也容易产生畏惧心理。因此,讲解长课文时,师生之间互动过少对课堂提问的效率也存在较大的消极影响。
(三)缺少针对性,提问低效率
语文是一门发散性较强的科目,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对于语文学习并没有很大的影响,三年级的学生也可以去看四年级学生的文章,尽管理解上可能存在一些困难,但是在解决具体问题时影响不大。由此可见,语文学习中,课文的选择并不是最重要的,课堂讲解对学生而言也是如此,而语文教师要想在语文课堂中开拓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就需要从语文的新式教学方法入手。“提问”是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具备的能力,而事实上,很多语文教师对这一教学方式的理解存在很大的错误。有的教师只知道要提问,但是提出来的问题总是比较宽泛或者是可以从文章中直接找出答案,并不需要学生多加思考。这样的话,学生的想法往往很难表述出来,久而久之,学生就容易失去表达的欲望。再者,这样的宽泛的问题对语文课文的讲解有害无利,不仅不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进行深入的探究,还有可能让学生养成泛泛而谈的习惯,对学生未来的语文学习产生消极影响。因此,在语文提问中,如果提问缺少针对性,那么提问的效率与质量必然也不会如人意。
二、掌握长课文文本解读期间的提问技巧
(一)层层递进,注重引导
提问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人在遇到问题时的正常反应是,只有在尝到一些甜头后才会愿意步步深入。语文教学也是如此,只有从简单的问题问起,让学生觉得语文并不难,层层深入,学生研究的兴趣才会被勾起,最终沉浸在语文长课文的阅读与理解中。
例如《赵州桥》一课,对于小学生而言,这样的课文也属于长课文,字数多,但是只要学生认真研究,就可以体会到文章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因此,教师在进行课文讲解的时候,就要注意到这篇文章是说明文,讲解时会比较枯燥,而如果能够采用提问的方式活跃课堂气氛,教学效果必然会更好。但是,提问不是直入主题,而是要在迂回中激发学生的思考。所以,首先,教师可以提一些较基础的问题,例如有关于字词的问题:“请同学们说出设、部、横、栏、跨、县、参、举、坚分别是什么结构的汉字。”解决这一类问题相对而言比较简单,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有裨益。随后教师则可以让学生在文章中找出节约、珍贵、精美、牢固的近义词,或者是找一些反义词,如此,学生也可以借此机会再次熟悉课文,为接下来的深入解读做好准备。然后,再进行理解性较强的提问:“文章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赵州桥风光?”让学生对文章有进一步了解。最后再让学生解决探究性较强的问题:“赵州桥独特,但是它的独特之处体现在什么地方?举例说明。”由于学生在之前已经对赵州桥有了较为深刻的了解,因此在解决这一问题的时候也就不会感到手足无措,而是兴致勃勃。
因此,在语文长课文的教学中,教师首先需要做到的就是化大为小、层层递进,先让学生感受到凭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的乐趣,再将问题的难度加大,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对课文有了深层的理解。 (二)分层讲解,尊重个性
在进行文本解读时,分层讲解也是一个不错的方式。小学生的思维相对而言比较活跃,古灵精怪一词用在他们身上也绝不违和。但是,小学生的这种活跃的思维如果不得到保护,他们很可能就会成长为沉默寡言的书生。因此,在开展小学语文教育时,教师理应时刻谨记,尊重学生的个性才能让他们将语文学得更好。有句话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语文的世界里并不存在所谓的标准答案,所以,在长课文的讲解中,教师完全可以将自己定位为倾听者,先将学生想法储存在自己的脑子里,再加以整合,在尊重学生想法的同时深入了解文本,最后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更加完整而深刻的认识。
三、在课堂讲解长课文时的提问技巧
在课堂讲解期间的提问首先需要注意的就是时间安排,要留出充足的時间给学生思考,而在学生回答问题时也要把握好时间,避免出现一个问题用了半节课甚至大半节课解决的情况。小学生活泼好动,所以教师在提出问题之后到回答问题这段时间内,课堂纪律容易被打乱,如果此时教师无法用自己的方式维持好课堂纪律,那么教学进度以及教学效率必然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其次,在课堂讲解中提出的问题应该与教学内容相符合。语文虽然是开放性较强的学科,但是在上课期间也应该以教材为基本,先吃透教材再进行有目的性的拓展,如此,教学才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讲解《鲁滨逊漂流记》这篇长课文的时候,教师就应该要意识到梳理课文脉络是讲解中必须要涉及的知识点。由于这篇课文长且故事性强,所以教师就可以以“鲁宾逊掉落荒岛后做了什么事情?”为题,让学生再次深入阅读课文。在进行课文的深入解读时,教师也可以花一些时间开展课堂讨论,让学生总结归纳课文内容,最后教师再将鲁宾逊的事迹用更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给学生参考。
在这样的讲解中,引导式教学是主要的教学方式,教师在学生回答了问题之后就可以将自己的想法融入教学中,对学生加以适当的引导,让学生朝着自己引导的方向思考,最终得出更加合理的答案。鲁宾逊的经历有脉络可寻,而这也给了教师的引导以极大的便利,为后期对课文主题的深入讲解奠定基础。
总而言之,在开展长课文教学期间,教师既需要从文章本身出发,看到课文“长”的特点,在提问时层层递进,帮助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内部的联系,也需要从学生的需要入手,尊重学生的意见与看法,注重提问的有效性。小学生的思想往往比较活跃,在阅读时遇到的问题也会较多,因此,身为教师,更应该从实际出发,在提问环节中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让提问更加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这样的创新提问的教学中,小学生语文长课文的深入学习必然可以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赵海红.“问”为上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问”设计的优化策略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9(26):107-108.
[2]王世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问设计优化策略分析[J].学周刊,2020(07):47-48.
[3]邱紫英.层级提问引导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拾级而上[J].基础教育论坛,2020(01):31-32.
【关键词】长课文;阅读教学;探究;提问
在如今的小学课堂中,新课标理念逐渐被贯彻其中,而课堂主体也逐渐向着学生转变。因此,在开展长课文的教学时,教师也需要将课堂还给学生,重在鼓励与引导,而不是灌输,要从学生的阅读需要出发,合理运用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此外,提问水平的不同对学生回答的质量影响巨大,如何根据学生的需要、教学的需要进行合理的提问是目前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下文是针对长课文阅读中提问技巧的相关研究。
一、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现状
(一)被标准答案支配
很多语文教师可能都会有这样一个论断,即语文没有标准答案。是的,这句话并没有错,语文本就是一门“各自为政”的学科,对于同一篇课文,每一个学生都可以拥有他们自己的看法。但是,尽管如此,很多语文教师依旧“迷失”在语文答案中,口不对心,状况频出。一方面,有的教师习惯性地在讲解完一个问题或者是在听完学生的回答之后就说出正确答案,或者是美其名曰“综合一下各位同学的答案”,但是事实却是将标准答案念一遍。另一方面,还有一些教师则会以“同学们说得都很不错”为由,笼统地结束问题讲解,或者是在听完一个学生的想法之后直接就让下一个学生补充,二者之间无缝连接。这两种情况其实都体现了一个问题—被标准答案支配,前者過于追求答案的标准性,而后者则徘徊在标准答案附近,才会不断地让学生回答,直到标准答案被完全回答出来。在这样的教学下,学生可能对于教师的提问逐渐失去兴趣,甚至是感到厌恶。而语文长课文的学习要求学生对文章有足够的耐心与兴趣,所以,如果这一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学生的语文学习自然就会出现更多的障碍。
(二)师生互动少,问答时间开始尴尬
语文课期间,教师提出问题却很长时间得不到回答的现象也较为严重,这一点最主要还是因为教师与学生互动不足。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应当要充当好引导者的角色,因此在提问期间如果出现学生沉默的情况,教师就应该尝试着换一个问题,或者是与学生进行简单的沟通,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如此,才能够发挥出课堂提问的作用。另外,有的教师在提出问题之后只给出了很短的时间让学生思考,这样的做法也很容易导致课堂出现“相顾无言”的尴尬。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灌输知识的做法比较常见,很多教师其实并没有真正掌握课堂的提问技巧,教学方式依旧停留于“教师讲解学生听”。在这样的方式下,教师讲得枯燥无味,而学生听得昏昏欲睡,最终导致教学效率低下。在长课文的教学中最忌讳讲课枯燥,因为长课文本身就较难理解,需要很长的时间厘清思路,如果教师在讲解的时候还十分枯燥,那么学生自然不会有学习的兴趣,对长课文也容易产生畏惧心理。因此,讲解长课文时,师生之间互动过少对课堂提问的效率也存在较大的消极影响。
(三)缺少针对性,提问低效率
语文是一门发散性较强的科目,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对于语文学习并没有很大的影响,三年级的学生也可以去看四年级学生的文章,尽管理解上可能存在一些困难,但是在解决具体问题时影响不大。由此可见,语文学习中,课文的选择并不是最重要的,课堂讲解对学生而言也是如此,而语文教师要想在语文课堂中开拓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就需要从语文的新式教学方法入手。“提问”是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具备的能力,而事实上,很多语文教师对这一教学方式的理解存在很大的错误。有的教师只知道要提问,但是提出来的问题总是比较宽泛或者是可以从文章中直接找出答案,并不需要学生多加思考。这样的话,学生的想法往往很难表述出来,久而久之,学生就容易失去表达的欲望。再者,这样的宽泛的问题对语文课文的讲解有害无利,不仅不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进行深入的探究,还有可能让学生养成泛泛而谈的习惯,对学生未来的语文学习产生消极影响。因此,在语文提问中,如果提问缺少针对性,那么提问的效率与质量必然也不会如人意。
二、掌握长课文文本解读期间的提问技巧
(一)层层递进,注重引导
提问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人在遇到问题时的正常反应是,只有在尝到一些甜头后才会愿意步步深入。语文教学也是如此,只有从简单的问题问起,让学生觉得语文并不难,层层深入,学生研究的兴趣才会被勾起,最终沉浸在语文长课文的阅读与理解中。
例如《赵州桥》一课,对于小学生而言,这样的课文也属于长课文,字数多,但是只要学生认真研究,就可以体会到文章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因此,教师在进行课文讲解的时候,就要注意到这篇文章是说明文,讲解时会比较枯燥,而如果能够采用提问的方式活跃课堂气氛,教学效果必然会更好。但是,提问不是直入主题,而是要在迂回中激发学生的思考。所以,首先,教师可以提一些较基础的问题,例如有关于字词的问题:“请同学们说出设、部、横、栏、跨、县、参、举、坚分别是什么结构的汉字。”解决这一类问题相对而言比较简单,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有裨益。随后教师则可以让学生在文章中找出节约、珍贵、精美、牢固的近义词,或者是找一些反义词,如此,学生也可以借此机会再次熟悉课文,为接下来的深入解读做好准备。然后,再进行理解性较强的提问:“文章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赵州桥风光?”让学生对文章有进一步了解。最后再让学生解决探究性较强的问题:“赵州桥独特,但是它的独特之处体现在什么地方?举例说明。”由于学生在之前已经对赵州桥有了较为深刻的了解,因此在解决这一问题的时候也就不会感到手足无措,而是兴致勃勃。
因此,在语文长课文的教学中,教师首先需要做到的就是化大为小、层层递进,先让学生感受到凭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的乐趣,再将问题的难度加大,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对课文有了深层的理解。 (二)分层讲解,尊重个性
在进行文本解读时,分层讲解也是一个不错的方式。小学生的思维相对而言比较活跃,古灵精怪一词用在他们身上也绝不违和。但是,小学生的这种活跃的思维如果不得到保护,他们很可能就会成长为沉默寡言的书生。因此,在开展小学语文教育时,教师理应时刻谨记,尊重学生的个性才能让他们将语文学得更好。有句话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语文的世界里并不存在所谓的标准答案,所以,在长课文的讲解中,教师完全可以将自己定位为倾听者,先将学生想法储存在自己的脑子里,再加以整合,在尊重学生想法的同时深入了解文本,最后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更加完整而深刻的认识。
三、在课堂讲解长课文时的提问技巧
在课堂讲解期间的提问首先需要注意的就是时间安排,要留出充足的時间给学生思考,而在学生回答问题时也要把握好时间,避免出现一个问题用了半节课甚至大半节课解决的情况。小学生活泼好动,所以教师在提出问题之后到回答问题这段时间内,课堂纪律容易被打乱,如果此时教师无法用自己的方式维持好课堂纪律,那么教学进度以及教学效率必然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其次,在课堂讲解中提出的问题应该与教学内容相符合。语文虽然是开放性较强的学科,但是在上课期间也应该以教材为基本,先吃透教材再进行有目的性的拓展,如此,教学才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讲解《鲁滨逊漂流记》这篇长课文的时候,教师就应该要意识到梳理课文脉络是讲解中必须要涉及的知识点。由于这篇课文长且故事性强,所以教师就可以以“鲁宾逊掉落荒岛后做了什么事情?”为题,让学生再次深入阅读课文。在进行课文的深入解读时,教师也可以花一些时间开展课堂讨论,让学生总结归纳课文内容,最后教师再将鲁宾逊的事迹用更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给学生参考。
在这样的讲解中,引导式教学是主要的教学方式,教师在学生回答了问题之后就可以将自己的想法融入教学中,对学生加以适当的引导,让学生朝着自己引导的方向思考,最终得出更加合理的答案。鲁宾逊的经历有脉络可寻,而这也给了教师的引导以极大的便利,为后期对课文主题的深入讲解奠定基础。
总而言之,在开展长课文教学期间,教师既需要从文章本身出发,看到课文“长”的特点,在提问时层层递进,帮助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内部的联系,也需要从学生的需要入手,尊重学生的意见与看法,注重提问的有效性。小学生的思想往往比较活跃,在阅读时遇到的问题也会较多,因此,身为教师,更应该从实际出发,在提问环节中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让提问更加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这样的创新提问的教学中,小学生语文长课文的深入学习必然可以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赵海红.“问”为上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问”设计的优化策略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9(26):107-108.
[2]王世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问设计优化策略分析[J].学周刊,2020(07):47-48.
[3]邱紫英.层级提问引导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拾级而上[J].基础教育论坛,2020(01):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