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现代城市规划建设中,滨水区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资源,通过对城市滨水区域的合理设计,可以提高城市整体的环境质量,突出城市特色。本文通过对城市滨水区域概念以及国内外滨水区域的分析,强调了滨水区域景观生态研究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景观生态设计的特点与原则,为城市滨水景观生态设计提供了一些启示。
【关键词】滨水区域;景观生态;景观设计
1、城市滨水区域概念及发展概况
1.1 城市滨水区域概念
水滨(Waterfront)是存在于城市中的一种相对特殊的空间地段,从其概念上分析,主要是指“与河流、湖泊、海洋毗邻的土地或建筑,亦即城镇邻近水体的部分。”按照空间所毗邻的水体的性质划分,可以将水滨分为江、河、湖、海四种不同的形式。而城市滨水区正式相对于水滨而言,简单来讲,就是对城市中水滨以及与其相连的陆域区域的总称,通常包括了陆域、水际线和水域三个部分。城市滨水区可以说是水域的边缘,也可以说是陆域的边沿,在相关标准中,认定城市滨水区的范围包括了200-300m范围的水域空间,以及与之相邻1000-2000m的陆域空间。一般情况下,城市滨水区是城市公众的集中活动场所,具有历史文化因素丰富、导向明确以及渗透性强的特质,也因此成为了自然生态系统与人工建设系统相互交通的城市公共空间。
1.2 城市滨水区发展概况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的规模迅速扩大,其功能也随之不斷拓展。而在这样的背景下,带来的不仅仅是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更多的是各种各样的矛盾和问题,地面沉降、水体污染、城市环境质量下降等。
1.2.1 国外滨水区发展状况
在不同的社会背景、不同的思想观念、不同的认识水平条件下,人们对于城市滨水区的看法也不尽相同,但是无论如何,提到城市滨水区,总是会让人将目光放在城市环境的改善方面。从目前来看,在发达国家的部分城市,如英国的伦敦、利物浦,美国的旧金山等,对于滨水区的开发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界五十年代末到六十年代初。而从我国所处的亚洲来看,岛国日本对于滨水区的开发尤其重视,在一些著名的港口城市,如横滨、大阪等,在滨水区开发的规模、设计规划以及管理方面都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就,并且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可以为我国城市滨水区的开发和建设提供一些参考。
1.2.2 国内滨水区发展状况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工业化带来的城市问题不断凸显,许多国内城市也开始注意到了滨水区在城市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逐渐加大了对于城市滨水区域的开发力度,其中比较成功的例子,包括上海的黄浦江岸线规划、天津海河沿岸的整治以及合肥的环城公园等。实际上,在我国许多城市,都拥有着大量的滨水区域,而最近几年,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规模迅速扩大,其在经历了极其迅猛的外延式扩展后,内涵式的提高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对于城市滨水区的环境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3 城市滨水区景观生态设计的意义
从目前的发展情况看,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现代城市发展的主流方向,构建绿色生态城市,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是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而对于城市而言,滨水区的建设主要是通过相应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为人们提供一个更加优越、更加美好的生活环境。
对于我国而言,现阶段正处于城市快速发展时期,对于滨水区域的开发也开始由简单的水体利用向着更高的层次发展,城市人口、经济等逐渐向着沿海、沿江区域聚集。而资源的集中不仅给滨水区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环境,也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如过度捕捞、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等,加上商业化开发片面关注利益,使得滨水区的特色景观几乎丧失殆尽。
实际上,立足景观生态的角度,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分析滨水区的建设,发现其中比较关键的滨水空间的生态功能和游憩功能。一个相对完善的城市滨水空间,可以说是城市中一个可以实现自我维护及自主更新的天然花园,保留着城市自身的历史文化痕迹,与城市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2、城市滨水区域景观生态设计
2.1 现代城市滨水区域空间特点
(1)多样性
多样性主要是指在对城市滨水区域进行开发的过程中,在充分保证生态环境健康的前提下,滨水区域内有限的空间可以存在多样化的自然环境和功能,满足公众的个性化需求。
(2)适用性
适用性是指滨水空间的开发应该立足城市实际,在功能层面上应该可以满足城市发展以及公众的各种需求,同时对公众全年开放。
(3)开敞性
滨水空间是城市居民休闲游憩的场所,是面向公众开放的,因此在进行规划设计时,应该保证视觉上的通透性,同时能够与城市自身的景观轮廓相互融合。
(4)延续性
滨水空间的建设应该与城市自身的文化脉络以及自然环境保持相应的延续性,例如,可以将步行道或者非机动车道与滨水区连接在一起,将滨水区空间作为城市的一种延伸。
(5)可接近性
在滨水区空间靠近陆域的一侧,不应该设置相应的分隔物或者构筑物,以确保人们可以通过各种交通工具或者步行的方式,直接到达水体边缘,可以自由亲近水体。
2.2 滨水区域景观设计特征
2.2.1合理把握环境与生态
在现代城市中,对于滨水空间的设计是城市规划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其主要目标在于对城市环境进行美化,而不是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因此应该尽可能对周边的环境和生态进行分析和把握,避免掠夺式或者侵入式的开发,以生态为首要目标,对滨水空间的特色进行保留,对其生态系统进行保护。
2.2.2正确处理设计尺度
在传统园林设计中,由于针对的仅仅是特殊阶层,在设计中注重的是“小中见大,咫尺山水”。而与之相比,现代景观设计针对的是城市公众,主要目的在于为公众提供一个休闲、游憩、娱乐、观景的场所,因此在设计中应该采用超越常规的大尺度概念,坚持“人在画中以作画”的设计思想,因此,对于滨水空间而言,尺度的定量要优于局部的设计原则。 2.2.3体现地方色彩与文脉精神
滨水区是现代城市建设中一个相当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城市的一个特色景观,因此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并不能完全脱离城市自身原有的文化氛围以及审美情趣,而应该充分体现地方色彩和文脉精神。通常来讲,在对上述问题进行处理时,可以采用两种不同的设计手法,一种是在整体布局上,采用传统园林的内涵及精神,而在材料的选择以及一些细节的处理上, 则应该体现出现代工艺,具备一定的现代感;另一种则是在设计过程,仅仅保留一小部分传统园林的形势,通过“移植”的方式,使得游客能够从中感受到历史的信息与痕迹。
2.2.4大胆创新设计理念
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带动了设计行业的变革,受现代人文主义的影响,在城市滨水空间的设计中,设计人员更多的是考虑人文精神與水体的紧密结合,体现出了一种“垂直”的设计原则,与传统的设计存在着很大的差别。之所以能够如此,主要是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得人们摆脱了对于水体的畏惧心理,从而使得亲水性设计成为了一种可能。
2.3景观生态设计的主要原则
城市滨水区域通常由于自然条件较好而成为城市发源地,水陆生态系统交汇是这一地区明显的生态特征,因而具有较强的生态敏感性。城市滨水区域是一个多元的人工生态系统,一个自组织、自调节的生态系统,滨水区域的土壤、水体、植被、动物等自然生态因子以及促进滨水生态平衡的方式都将成为城市设计的重要内容。城市滨水区域设计应以生态学原理作指导,强调生态优先与整体优先原则,协调好人与滨水自然环境、人与滨水人工环境、滨水自然景观与滨水人工景观的关系。
2.3.1 系统与区域原则
江河的形成是一个自然循环和自然地理等多种自然力综合作用过程,这种过程构成了一个复杂的系统,系统中某一因素的改变都将影响到景观面貌的整体。所以在进行滨水景观规划时,首先应该对江的汇水范围,从区域的角度,以系统的观点进行全方位的考虑。
2.3.2 多目标兼顾原则
城市滨水区域的整治不单纯是解决一个防洪问题,还应包括改善水域生态环境,改进江河的可及性与亲水性,增加游憩机会,提高滨水地区土地利用价值等一系列问题。仅从某一角度出发,轻则造成资源的浪费,重则对城市生态带来不利影响。
2.3.3 自然生态原则
依据景观生态学原理,模拟自然江河岸线,以绿为主,运用天然材料,创造自然生趣,保护生物多样性,增加景观异质性,强调景观个性,促进自然循环,构架城市生境走廊,实现景观的可持续发展。
总结:
总而言之,在现代城市规划建设中,滨水区的建设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需要得到足够的重视。设计人员应该立足城市发展的实际,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对滨水区这个宝贵的资源进行重新审视,立足城市整体的生态系统和景观系统,对滨水区进行合理的景观规划,使得其能够成为城市景观中的亮点。
参考文献
[1]俞孔坚.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建设的十大景观战略.规划师,2001年第六期.
[2]王建国.城市设计.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
[3]翁奕城.论城市滨水区的可持续性城市设计.新建筑,2000. 4.
作者简介:
佘宝旺,男,工程师,注册规划师,阳新县规划局,城市规划专业。
【关键词】滨水区域;景观生态;景观设计
1、城市滨水区域概念及发展概况
1.1 城市滨水区域概念
水滨(Waterfront)是存在于城市中的一种相对特殊的空间地段,从其概念上分析,主要是指“与河流、湖泊、海洋毗邻的土地或建筑,亦即城镇邻近水体的部分。”按照空间所毗邻的水体的性质划分,可以将水滨分为江、河、湖、海四种不同的形式。而城市滨水区正式相对于水滨而言,简单来讲,就是对城市中水滨以及与其相连的陆域区域的总称,通常包括了陆域、水际线和水域三个部分。城市滨水区可以说是水域的边缘,也可以说是陆域的边沿,在相关标准中,认定城市滨水区的范围包括了200-300m范围的水域空间,以及与之相邻1000-2000m的陆域空间。一般情况下,城市滨水区是城市公众的集中活动场所,具有历史文化因素丰富、导向明确以及渗透性强的特质,也因此成为了自然生态系统与人工建设系统相互交通的城市公共空间。
1.2 城市滨水区发展概况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的规模迅速扩大,其功能也随之不斷拓展。而在这样的背景下,带来的不仅仅是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更多的是各种各样的矛盾和问题,地面沉降、水体污染、城市环境质量下降等。
1.2.1 国外滨水区发展状况
在不同的社会背景、不同的思想观念、不同的认识水平条件下,人们对于城市滨水区的看法也不尽相同,但是无论如何,提到城市滨水区,总是会让人将目光放在城市环境的改善方面。从目前来看,在发达国家的部分城市,如英国的伦敦、利物浦,美国的旧金山等,对于滨水区的开发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界五十年代末到六十年代初。而从我国所处的亚洲来看,岛国日本对于滨水区的开发尤其重视,在一些著名的港口城市,如横滨、大阪等,在滨水区开发的规模、设计规划以及管理方面都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就,并且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可以为我国城市滨水区的开发和建设提供一些参考。
1.2.2 国内滨水区发展状况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工业化带来的城市问题不断凸显,许多国内城市也开始注意到了滨水区在城市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逐渐加大了对于城市滨水区域的开发力度,其中比较成功的例子,包括上海的黄浦江岸线规划、天津海河沿岸的整治以及合肥的环城公园等。实际上,在我国许多城市,都拥有着大量的滨水区域,而最近几年,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规模迅速扩大,其在经历了极其迅猛的外延式扩展后,内涵式的提高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对于城市滨水区的环境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3 城市滨水区景观生态设计的意义
从目前的发展情况看,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现代城市发展的主流方向,构建绿色生态城市,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是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而对于城市而言,滨水区的建设主要是通过相应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为人们提供一个更加优越、更加美好的生活环境。
对于我国而言,现阶段正处于城市快速发展时期,对于滨水区域的开发也开始由简单的水体利用向着更高的层次发展,城市人口、经济等逐渐向着沿海、沿江区域聚集。而资源的集中不仅给滨水区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环境,也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如过度捕捞、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等,加上商业化开发片面关注利益,使得滨水区的特色景观几乎丧失殆尽。
实际上,立足景观生态的角度,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分析滨水区的建设,发现其中比较关键的滨水空间的生态功能和游憩功能。一个相对完善的城市滨水空间,可以说是城市中一个可以实现自我维护及自主更新的天然花园,保留着城市自身的历史文化痕迹,与城市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2、城市滨水区域景观生态设计
2.1 现代城市滨水区域空间特点
(1)多样性
多样性主要是指在对城市滨水区域进行开发的过程中,在充分保证生态环境健康的前提下,滨水区域内有限的空间可以存在多样化的自然环境和功能,满足公众的个性化需求。
(2)适用性
适用性是指滨水空间的开发应该立足城市实际,在功能层面上应该可以满足城市发展以及公众的各种需求,同时对公众全年开放。
(3)开敞性
滨水空间是城市居民休闲游憩的场所,是面向公众开放的,因此在进行规划设计时,应该保证视觉上的通透性,同时能够与城市自身的景观轮廓相互融合。
(4)延续性
滨水空间的建设应该与城市自身的文化脉络以及自然环境保持相应的延续性,例如,可以将步行道或者非机动车道与滨水区连接在一起,将滨水区空间作为城市的一种延伸。
(5)可接近性
在滨水区空间靠近陆域的一侧,不应该设置相应的分隔物或者构筑物,以确保人们可以通过各种交通工具或者步行的方式,直接到达水体边缘,可以自由亲近水体。
2.2 滨水区域景观设计特征
2.2.1合理把握环境与生态
在现代城市中,对于滨水空间的设计是城市规划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其主要目标在于对城市环境进行美化,而不是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因此应该尽可能对周边的环境和生态进行分析和把握,避免掠夺式或者侵入式的开发,以生态为首要目标,对滨水空间的特色进行保留,对其生态系统进行保护。
2.2.2正确处理设计尺度
在传统园林设计中,由于针对的仅仅是特殊阶层,在设计中注重的是“小中见大,咫尺山水”。而与之相比,现代景观设计针对的是城市公众,主要目的在于为公众提供一个休闲、游憩、娱乐、观景的场所,因此在设计中应该采用超越常规的大尺度概念,坚持“人在画中以作画”的设计思想,因此,对于滨水空间而言,尺度的定量要优于局部的设计原则。 2.2.3体现地方色彩与文脉精神
滨水区是现代城市建设中一个相当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城市的一个特色景观,因此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并不能完全脱离城市自身原有的文化氛围以及审美情趣,而应该充分体现地方色彩和文脉精神。通常来讲,在对上述问题进行处理时,可以采用两种不同的设计手法,一种是在整体布局上,采用传统园林的内涵及精神,而在材料的选择以及一些细节的处理上, 则应该体现出现代工艺,具备一定的现代感;另一种则是在设计过程,仅仅保留一小部分传统园林的形势,通过“移植”的方式,使得游客能够从中感受到历史的信息与痕迹。
2.2.4大胆创新设计理念
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带动了设计行业的变革,受现代人文主义的影响,在城市滨水空间的设计中,设计人员更多的是考虑人文精神與水体的紧密结合,体现出了一种“垂直”的设计原则,与传统的设计存在着很大的差别。之所以能够如此,主要是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得人们摆脱了对于水体的畏惧心理,从而使得亲水性设计成为了一种可能。
2.3景观生态设计的主要原则
城市滨水区域通常由于自然条件较好而成为城市发源地,水陆生态系统交汇是这一地区明显的生态特征,因而具有较强的生态敏感性。城市滨水区域是一个多元的人工生态系统,一个自组织、自调节的生态系统,滨水区域的土壤、水体、植被、动物等自然生态因子以及促进滨水生态平衡的方式都将成为城市设计的重要内容。城市滨水区域设计应以生态学原理作指导,强调生态优先与整体优先原则,协调好人与滨水自然环境、人与滨水人工环境、滨水自然景观与滨水人工景观的关系。
2.3.1 系统与区域原则
江河的形成是一个自然循环和自然地理等多种自然力综合作用过程,这种过程构成了一个复杂的系统,系统中某一因素的改变都将影响到景观面貌的整体。所以在进行滨水景观规划时,首先应该对江的汇水范围,从区域的角度,以系统的观点进行全方位的考虑。
2.3.2 多目标兼顾原则
城市滨水区域的整治不单纯是解决一个防洪问题,还应包括改善水域生态环境,改进江河的可及性与亲水性,增加游憩机会,提高滨水地区土地利用价值等一系列问题。仅从某一角度出发,轻则造成资源的浪费,重则对城市生态带来不利影响。
2.3.3 自然生态原则
依据景观生态学原理,模拟自然江河岸线,以绿为主,运用天然材料,创造自然生趣,保护生物多样性,增加景观异质性,强调景观个性,促进自然循环,构架城市生境走廊,实现景观的可持续发展。
总结:
总而言之,在现代城市规划建设中,滨水区的建设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需要得到足够的重视。设计人员应该立足城市发展的实际,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对滨水区这个宝贵的资源进行重新审视,立足城市整体的生态系统和景观系统,对滨水区进行合理的景观规划,使得其能够成为城市景观中的亮点。
参考文献
[1]俞孔坚.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建设的十大景观战略.规划师,2001年第六期.
[2]王建国.城市设计.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
[3]翁奕城.论城市滨水区的可持续性城市设计.新建筑,2000. 4.
作者简介:
佘宝旺,男,工程师,注册规划师,阳新县规划局,城市规划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