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军校与部队联合培养信息化人才的四个机制

来源 :教育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2633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培养信息化人才是目前我军人才建设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传统的封闭式的院校教育已不能适应信息化时代人才培养的要求,必须以院校为主,疏通院校与部队联合培养的渠道,建立资源共享、多方交流、参与互动、跟踪反馈等有效机制,造就大批信息化人才。
  关键词 信息化人才 机制
  
  four mechanisms of training the information-based talented person by military schools and troops
  Ma Hong-yan Li Li-dong
  Abstract Training the information-based talented person is an urgent mission which currently our army the talented person's construction is facing. The college education of the traditional closing type has already can't adapt the request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formation-based ages. It is necessary to regard college as principle, to dredge the outlet that the college and troops, to establish valid mechanisms,such as shareing,communicating,interaction and feedbacking.Through those ways, a large quantity of information-based talented persons can be trained.
  Key words Information-based talented person;Mechanism
  
  军队要发展,人才是根本。建立大规模的高素质的信息化人才队伍是打赢信息化战争的必要前提。信息化人才是指复合型、综合型的现代军事人才,既具备一般专业素质,又通晓信息技术、信息作战、信息指挥控制等信息化知识和技能。其培养需要长期、复杂的过程,传统的单纯的院校教育已不能适应信息化人才培养的需要。必须疏通院校与部队联合培养的渠道,建立资源共享、多方交流、参与互动、跟踪反馈等有效机制,走联合培养之路。
  
  一、加大投入力度,在硬件基础上形成互联共享机制
  
  (一)建立统一的协调部门、统一的对口衔接机构,实现组织体制互通
  建立院校与部队联合培养信息化人才的机制,必须有统一的组织机构作为保障。总参军训和兵种部是全军信息化建设的主管部门。应在各军种、大军区级建立专门的信息化办公室,与院校保持固定的对口联系。对全军院校要采取横向与纵向两种模式进行整合优化。纵向是对教育等级不同但专业相同的院校合并,横向是对同类同等级教育的院校合并,组建大型训练教学综合体,实现训练与教学一体化,基地训练与院校教学一体化;对各军种、大军区要打破条块分割状态,加强横向联系,形成更有效的、适应信息化的管理体制。通过总部的统一领导,整合资源,协调关系,实现规模化、集约化和综合化的联合培养体系。
  (二)构建互联的基础网络平台,营造信息化共育环境,实现信息资源互通
  实现信息互通,院校信息化基础建设是重点。要充分运用现代技术对现有校园网络进行优化整合,对基础网络设施和终端设备进行升级改造,进一步拓展其功能,使之既可进行异地一体化联合教学训练,又可实现教学网络化、可视化和远程化,为信息化教学提供优良的信息网络平台。
  实现信息互通,构建院校与部队的远程信息共享网络是难点。要打破院校与部队的交流壁垒,依托宽带综合业务信息网、全军三期网、军事信息数据库、电子图书阅览室,建立安全通畅的信息传输通信网络,营造自由共享信息资源的培养环境,实现教学资源最大化、最优化、最新化。
  (三)建设集中的信息化训练基地,大力开展基地化训练,实现训练场地共享
  基地化训练可以充分运用各种新技术,着力构建以未来信息化作战环境为背景的虚拟化作战训练环境,能够随时生成各种作战条件,满足单兵技能训练、敌我对抗训练、集群演练等各种要求,是集约化、标准化培养信息化人才的捷径。走联合培养之路,要从两面入手,推进基地化建设。一方面将信息化试点部队建设建成全军部队建设的训练、试验基地。另一方面应依托院校、专设机构和具有专业优势的台站,建立和完善相对稳定的三级训练基地,实行统一规划、分级组训、区域协作的集约式基地化训练。
  
  二、拓宽人才渠道,在人才引进上建立双向交流机制
  
  (一)面向“一线”招生,加强实习指导,把好“学员关”
  信息化人才培养对象应向“一线”人员转变。克服以往院校人才培养中“不从基层中来”、“不为基层所用”的问题,以作战部队一线指挥人员为主,招生政策要向作战部队倾斜,重点招收在作战部队或机关指挥岗位工作的人员,使具备基层工作经验的人员,成为信息化人才的主体。在学员的培养过程中要安排固定的时间组织下部队实习,结合部队实际,指导学员进行针对性的课题研究。同时与部队经验丰富的专家、领导加强交流学习,增强感性认识。
  (二)组织换岗代职,聘请专家授课,把好“教员关”
  单一岗位任职改变为多种岗位任职,有利于全面提高军事人才的综合素质。院校应通过有计划地组织教员到部队代职,进行换岗煅炼,了解部队实际,为信息化人才培养积累经验。同时,部队应通过选派经验丰富、素质高的优秀干部到院校、科研机构介绍部队情况或任教,输送优秀业务骨干,充实教员队伍和科研人才队伍,将人员岗位任职情况、对人才的需求及意见反馈给院校,以促进教学改革。
  (三)采取多种教育方式,搞好岗位轮训,把好“在职干部关”
  信息化人才的培养是一个全程培养的过程。应该发挥好院校在人才培养主渠道作用,建立良好的继续教育机制,采取学历教育、任职教育、在职学习、远程教学、业务轮训等多种方式对部队在职干部进行广泛教育,普遍提升部队干部信息化素质。同时部队还应强化岗位练兵机制,发挥在职训练的主课堂作用。由院校派出教员、专家组等方式对部队进行指导,强化人才的在职训练,逐步形成与院校培训相配套的教导机构轮训、部队集训的组训机制,完成人才培养的终身教育。
  
  三、紧贴部队实际,在培养实践上建立参与互动机制
  
  (一)组织联合演习、网上模拟对抗,实现联合组训
  院校是军事人才的摇篮,部队是军事人才的土壤。培养信息化人才,院校必须打破旧的组训格局,尽量提供与部队信息化训练相一致的新型组训环境。院校与部队应积极组织联合演习、模拟对抗,加大一体化联合作战为主要样式的信息化训练力度,强化信息化武器装备的训练,网上推演和实战磨炼相结合,实现组训模式信息化、联合化。
  (二)试行院校、部队“双导师”指导,实现联合培养
  信息化人才应该是理论与实践能力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为同时提高信息化人才理论和实践能力,可以试行“双导师”制,实行以院校一名导师为主、辅以作战部队一名导师的双导师培养方式。院校导师主要负责学术上的指导,帮助他们提高理论研究能力;部队导师负责实际能力传授,解决学生的实际能力问题;院校导师与部队导师优势互补,共同负责人才的培养。
  (三)开展远程教学、网络教学,实现联合教学
  为顺应信息化建设需求,目前基层部队大力开展各种信息化集训,但由于没有院校指导,效果十分有限。院校应充分利用宽带综合业务信息网、全军三期网等网络平台,积极开展远程教学,建立虚拟课堂,开设专题讲座,使广大部队官兵能通过网络教学获取知识,开阔眼界,提高素质。同时加强网络信息资源建设、编制有关教育训练软件以方便部队使用。
  
  四、注重培养实效,在人才评估上建立调研反馈机制
  
  (一)全程跟踪调查,调整培养计划
  在人才培养的评估上,院校要发挥好主导作用,主动跟踪调查。对信息化人才回部队后的去向要进行登记、存档,并定期进行调查,了解人才在部队的发展情况。采取分层抽样,按军兵种、军区、专业等层级对有代表性的学员要进行跟踪调查,全面掌握情况。针对人才在使用中暴露的问题,院校要找出对策,并及时对人才培养计划作出调整和完善,努力形成院校教育与部队训练衔接、共同培养人才的格局。
  (二)放手使用人才,及时反馈需求
  实践是检验信息化人才最好的试金石。为此,部队要放开思路,大胆放手,积极使用信息化人才。敢于给他们交任务、压担子,让他们在关键岗位、重大活动中挑大梁、唱主角、展才华。要尽快让信息化人才投入使用,产生效益,尽早让信息化人才的优缺点暴露出来,通过部队对口衔接机构向院校进行反馈,以便于人才全面评估,改进教学,缩短培养周期。
  (三)建立三级评估机制,实现科学评估
  对信息化人才的评估,要树立全面、长期、多维的评估理念,不能单纯由一次毕业考核就定论。而应根据军委总部确定的方针原则,按照上级规定的信息化人才培养任务和培养目标,从上级机关评估、院校自评、用人单位评估三个不同层面进行评估。通过三层评估,建立一套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监控评估体系,改进和加强宏观管理、指导和监督,实现信息化人才培养的系统化和科学化。
  
  参考文献
  [1]王雪平.顺应趋势改变我军军事指挥研究生培养模式.解放军报,2007-3.
  [2]张训才.深刻领会新军事变革的精神实质 加速培养我军新型信息人才,2004-1.
  作者简介:马红艳(1981— ),女,湖北荆州人,中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从事高等教育管理研究;
  李立东(1977— ),男,湖南郴州人,云南77266部队宣传干事。
其他文献
摘要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策略是示范引路、渐进有序、精当点拨,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善于品悟课文的情意点,找准课文的形象点,紧敲课文的韵律点,悟本理义、入境入色去读,让学生在朗读中获得愉乐,实现由课内教师导读,延伸到课外自我思考悟读,将大大拓展学生朗读能力提高的时空效率。  关键词 新课程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学生能力提高    几年来,我在下乡送课或听课过程中,亲身所感、亲耳聆听,感到基层农村小学
期刊
提要 数学思维具有自己独特的特点。个人思维能力的发展,既服从于一般的规律性,又反映出个性的差异,这种个性差异体现在思维的智力特征方面就是思维的智力品质,它决定着思维的质量。本文探讨了设计开放型习题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共有如下几点:1.运用不定型开放题,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2. 运用多向型开放题,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3. 运用隐藏型开放题,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4. 运用多余型开放题,培养学生思维
期刊
园本教研是幼儿园立足于本园实际,结合本地区的特点去洞察实际工作的共性问题与薄弱环节,通过日常教研去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以园为本”的教研模式,已有效地提高幼儿园自身发现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幼儿园的自我成长。这里,我以一次“科学  活动探讨”主题教研活动为例,谈谈我园园本教研活动的开展。    一.以解决实际困难为目的,寻找园本教研的落脚点。    园本教研的开展在于解决本园、本地区实际存在的问
期刊
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怎样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中学习数学知识,提高他们学习的学习兴趣,是我们探讨的主要问题,现就这个话题谈谈我自己的看法,以供大家参考。    一 、课堂结构    新课标下,通常采用目标教学法的模式,一般有以下这几个步骤。  1 前提诊测:前提诊测的目的,一是通过对前面知识的复习、巩固,为学习后面的知识扫清知识上的障碍;二是设置凝问,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产生对新知识的渴
期刊
摘要 信息时代,网络的迅速发展,给我们带来了时空的变化、经济的腾飞。网络游戏更是异军突起,发展迅猛。许多在校学生经不住网络游戏的诱惑,沉浸在游戏中,不能自拔,成为网络的牺牲品。带着这一问题,探讨了网络游戏的特点,以利在教学中得以借鉴。  关键词 网络游戏 特点 借鉴学生 教学    络游戏近几年非常盛行,网络游戏这么大的诱惑力究竟来自哪里?网络游戏的特点能不能被我们所利用?带着这个疑问,我加入到网
期刊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大量的研究表明,数学学习兴趣是一种自觉的动机,具有追求探索的倾向,是数学学习中具有创造性态度的重要条件;数学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动力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也是数学教学的一个关键内容。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转化成学习的动力,是我们广大数学教师必须十分重视的一个问题,下面就兴趣的培养和激发来谈谈我近几年在教学中的体会。    一、 提
期刊
提要 在学校管理工作中,校长必须注意教师的接受心理以及感情因素的影响,灵活运用人事管理中的“罗森塔尔效应”、“鲶鱼效应”、“即时效应 ”、“海潮效应”、“马太效应”、“手表效应”、“蚂蚁效应”、“非零和效应” “自己人效应”、“首因效应”、“齐加尼克效应”、“超限效应”、“链状效应 ”“十三”心理效应,才能使“教师尽其才,才尽其能”,从而使学校工作效能达到最优。  关键词 校长管理;心理效应   
期刊
摘要 在开课之时,首先搞一些适应时代需求的讲座。随着教学的推进,借助报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在教学中改革原有的教学模式,以归纳教学法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创新能力。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还可以设计多种课型。在布置作业上采取丰富多彩的形式来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健词 教改 培养 创新 能力    创新,是不断发展的条件
期刊
摘要 教学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所谓的教学艺术就是教师有意识地通过声音、文字、图片、表演或活动等一系列能使学生感受到美和体会到满足的教学手段去设计教学的全过程,去诱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一节英语课成功与否,导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导入是教师引导学生做好学习新知识的心理准备、认知准备,并让学生明确教学内容、学习目的、学习方式以及产生学习期待、参与需要的一种教学行为。它是整个教学活动的开始,直接影
期刊
摘要 本文从实际出发,分析了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并对如何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效性进行了初步的探索,提出了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的六个主要途径。  关键词 心理健康教育 加强 有效途径     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环节,是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心理健康教育是将特定的目标内容渗透到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