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作业中评语也重要

来源 :中国教研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windj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常,我们习惯于用“√”、“×”来评判正误,但是学生的解题思路、方法、习惯、能力、品质等各方面的能力并不能从作业的评判中体现出来,而且这种方法枯燥乏味,缺乏激励性,评价结果带有一定的片面性。对学生作业的评改,不能只停留在判断正误的基础上,还要注意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评价。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基础。因此,我认为数学老师也应该要多运用评语。
  【关键词】培养 交流 创新 鼓励
  
  作业批改是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通常,我们习惯于用“√”、“×”来评判正误,但是学生的解题思路、方法、习惯、能力、品质等并不能从作业的评判中体现出来,而且这种方法枯燥乏味,缺乏激励性,评价结果带有一定的片面性。因此,在实施新课改的今天,数学作业中引入评语,便于学生各方面和谐统一地进步。将评语引入数学作业的批改中,指出其不足,肯定其成绩,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业不仅是作业,更应成为师生间的一次书面对语,成为课堂教学一个自然延伸。以下有几种方法是我在工作中总结出来的,供大家参考。
  
  一、用心交流,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
  
  当学生作业不够认真时,教师可以利用评语进行方法性指导,让他感觉到老师是很关心他的。我从不责骂作业写得特别差的学生;相反,我总是尽量地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以鼓励的语气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你的进步很大,字也写得比以前漂亮多了。”“老师知道只要你认真去做,再大的困难都能克服。”“你的进步很大,因为你付出了劳动。”“看到你在进步,我万分高兴,希望你更上一层楼。”“再认真一些,我相信你能行!”“认真想一想这节课所讲的内容,你一定能做对的,老师相信你。”……这种带感情色彩的评语使学生感受到了老师对他的关爱,充满了希望,从而会使学生逐渐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积极引导,自主创新
  
  恰当的评语,不仅能给学生指导学习方法,而且还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强化学习动机。如:对一些作业完成较好的作业本,不妨写上:“方法太好了,可要细心!”、“真聪明!你肯定还有高招,因为你是老师的骄傲!”……这种带感情色彩的评语,使学生感到了老师对他的关心,充满了希望,从而逐步产生浓厚的兴趣。上班不久,我班上有一位学习不认真的学生,他的作业本上很难看到全对,每天被我追着改错。一次,我在他的作业本上写下了这样几句话:“你看,这次的作业列式全对了,你真棒,如果在计算上能够认真一些,你也能写出优秀的作业,相信自己,你一定行!”没想到,短短几句话竟发挥了意想不到的作用。第二天,他捧着一份干净、整洁的作业拿给我看,我又趁热打铁激励他。从此以后,他作业有很大的变化,对数学表现出很浓的兴趣。
  
  三、利用评语,拓宽思路,自主创新
  
  数学老师在批改作业时,如果能在留意学生解题正误的同时,注意发现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闪光点,适时地以精妙之语给学生以点拔,就更能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启发学生拓展思路,发挥潜能。特别是“一题多解”的应用题,可以利用评语“解法多,方法妙”,肯定其见解的独特性;对“一题多解”中有的同学只用一种方法的,可以写上“还有其它的解法吗”、“爱动脑筋的你肯定还有高招”。批改作业时,我在“勾”的旁边写上简捷的评语:“你还有更巧妙的解法吗?”通过评语启发,学生思若泉涌。这时,我写上“你真棒,有创造性”的评语,学生看了高兴,还对前几种方法进行分析,比较找出规律。这样,学生的创新精神得到了肯定,真正激起了创造性学习的动力。
  
  四、利用評语,严格要求,积极鼓励,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对学生作业的评改,不能只停留在判断正误的基础上,还要注意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评价,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基础。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外在体现主要表现在对作业的书写、格式、算理及过程上,及时运用评语指出作业中的不足之处,能让学生很快地加以改正。如:对书写糊涂的作业本写上“你很聪明,假如字写得端正一些,那就更好了”;对书写格式不合规范的作业本写上“结果正确,但格式正确吗”……
  对于由于粗心而引起的错误,首先要肯定其长处,增强自信,再提出殷切的希望,改正缺点:“你的字写得很漂亮,假如再提高正确率那就最好不过了!”一方面不打击其自信,另一方面使其纠正不良倾向,培养严谨治学的态度。特别是一些素质检测的时候,让学生自己给自己打分,对达到自己理想分数的学生,给红花以鼓励,以此培养他们细心解题的良好习惯。
  亲切而温暖的评语,不仅使学生充满了学习的兴趣,而且自然而然地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使学习数学的优势得到顺势迁移。当然,写评语本身要简洁、明了、自然、亲切、实事求是、充满希望、富有启发性,这样才能得到良好的效果。
  数学评语是师生交流的好平台。有一位学生,在假期作业后面写了一段话:“老师,我因为在开学前将腿摔断了,医生要我在家休息2个月,我不想上课了。”看到这,我有点心疼,但还是硬下心来给他回了一段话:“×××同学,你以前是班上一位很好的学生,学习很刻苦的,你的病痛我可以理解,但我相信你可以通过自学跟上的,我会每天期待你的作业交上来。”后来,他的作业通过同学每天按时交上来,而且做得很好。不到2个月,这位同学回到了班上,学习还是很好,成为班级学习的榜样。
  数学作业批改中,使用评语,可以弥补“对”、“错”判断方法的不足,还能从学生解题思路、能力、习惯、情感、品质多方面综合评价学生,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思维,更有利于沟通师生之间的情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我认为数学老师也应该多运用评语。
  (作者单位:新疆哈密火箭农场学校)
其他文献
随着新课程的推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观察、操作、猜测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已成为小学数学教育界的共识。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在这里,我想结合自己的实践与探索,就实践活动课谈几点认识:    一、实践活动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了主动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阶段的儿童对
期刊
近日,收到一封学生來信。信中说,他在公司里搞的一项小发明被应用于生产,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受到了领导的肯定和嘉奖……读着来信,十年前在课堂上发生的一幕便浮现眼前:  那天上课,我引用杜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诗句来比较分析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的社会处境,我解释道:“大户人家的酒肉多得发臭,而路上却有贫穷人被冻死的尸骨……”还未说完,发现单联辉同学举起了手。  “请问,你有什么问题?”  “
期刊
在大多数文科学生的心目中,数学是种让人害怕的科目,是极其难学的,只有聪明的人才可以真正学懂数学。再加上有些家长本身就不喜爱数学,无形中给孩子们头脑中形成数学难学等一些消极的观念,但数学技能对于将来从事各种职业并取得成功是非常关键的,可以说,在当今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数学无处不在。由于各种压力,许多人在学习数学,特别是在做题时变得异常紧张,总想逃避,于是便产生了一批害怕数学却又不得不学数学的人。他们
期刊
在我国源远流长的文学史上,古诗文是五彩缤纷的文学殿堂里一颗耀眼的明珠,是灿烂的中华文明的象征之一。纵观小学教材选编的古诗,均集思想美、语言美、艺术美、形式美于一体,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载体。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古诗的体裁特点,采用自然、活泼、形象的教学方式,充分挖掘古诗中的美育因素,融阅读与审美、感性与理性、赏识与情感于一炉,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尽情地感知、领略和欣赏美的情愫,从而培
期刊
兴趣是学习的火种,是学生获得知识、开拓视野、丰富心理活动的重要推动力。学生只要对学习的内容感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对学习充满热情和信心,并勇于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从而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加强目的教育,启发学生的学习需要  为什么要学习这一门课程,这是我们在学习之前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只有
期刊
古诗文是我国语言、文化的精髓,已植根于民族的潜意识中。古诗文韵律优美、语言精练、对仗工整、节奏感强、富有想像力和创造力,适合孩子认知特点,能充分刺激孩子右脑,训练孩子的语言、音乐、空间能力,增强孩子记忆力、创造力,并促进人格的健全形成。新的课程改革,要在几个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其中一方面“加强对新时期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强调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对学生道德、
期刊
【摘要】北宋苏轼是继柳永之后的著名词人,然而他的一生是坎坷不平的:青年时期参加进士考试,获第二名,雄心勃勃,要求变法;中年时期出任杭州、密州等地方官,主张温和改革,与王安石政见不同,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担任有名无实的团练副使;中老年时期返京任翰林学士等职,因反对司马光全面废除新法,再次出任杭州、扬州等地方官;晚年时期被贬惠州、儋州等地,生活十分艰苦。苏轼这起伏曲折的人生经历,使他有更多机会接触
期刊
新一轮课程改革给小学数学教学带来了生机,同时也向我们教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教师经历着换脑、充电、反思的过程,教师在课堂上的行为也必须重新定位、重新认识。    一、真正体验“以学定教”,“教”为“学”服务    我从教20余年来,回顾以往的教学,往往注重“以教定学”,见“教材”不见人。现在,在新课程理念下,我将教学思考放在“学生怎样学”上,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服务。  在小学一年级数学课
期刊
一篇好的文章扣人心弦,发人深思,催人奋进,写是关键,改又是写作成功的关键。“美文不厌千回改”道出了改的重要性。作为语文教师应注重对学生“改”作文能力的培养。    一、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改    通过教师讲古代文人修改文章的佳话,引导学生认识修改文章的重要性。如:宋朝诗人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中的“绿”字,起初为“到”又改为“过”,又删掉而改作“入”,随后又改作“满”,总共选用了十多个字,
期刊
新诗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文字浅显、明白,形象鲜明,意境深邃。由于文字上没有障碍,因而往往深入不下去,对诗歌的理解浮在表面上,学生反过来要埋怨新诗“没劲”。又由于我们的学生个体的差异,对诗歌的感悟大有不同。因此,我们老师要帮助学生走出认识的误区,更要摸索出一条适合诗歌教学、学生适应的教学路子来。我经过这些年的教学实践,有了一些粗浅的认识,尝试了“读——悟——诵”的教学思路,下面,谈谈本人的一些粗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