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主要通过系统的学习《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与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相关的文献著作的方法,总结各中之精华,结合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实际,进一步分析了关于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内涵,以及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几点思考,揭示了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对本文的研读,有助于广大一线教师更加深刻的理解、把握和应用数学基本活动经验,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进而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关键词:课标;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数学活动
一、什么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总体目标中明确提出关于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相关细则,这表明了学生的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既是进行数学教学的重要基础之一,更是数学教学目标之一。
结合数学活动、基本活动经验的概念,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可以理解为是学生在经历了具体的数学活动之后所形成的、具有个体特征的内容,既可以是感觉知觉的内容,也可以是经过反省之后形成的经验,它是一个由多种成分构成的、复杂的经验系统。积累丰富的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再经过不断地积淀和升华,就可以形成数学直观(直觉)能力,从而帮助学生在数学上获得更好地发展。随着“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提法的出现,往往容易让人产生一些对“数学活动经验”与“数学基本活动经验”两者之间关系的误解。关于二者之间的关系,笔者同意特级教师张天孝老师的观点,即加上“基本”,是因为《数学课程标准》把数学知识、数学技能、数学思想、数学活动都冠以“基本”,因此,“数学基本活动经验”与“数学活动经验”并无本质上的区别,只是说法不同而已。
但是笔者通过对部分教学一线教师访谈发现,尽管大部分教师已经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的动手操作,但无论是农村学校教师还是城区学校教师对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关注和了解相当缺乏。被访者对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内涵大都含含糊糊,或者答非所问,甚至干脆有的说不清楚。可见,数学基本活动经验还没有成为小学数学教师在日常教研中所关注的重点,在具体的课堂上并未有意识地围绕这一目标设计教学过程,正因为他们对于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缺乏了解,因此无法明确地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实践,进而直接导致了当前教学实践中对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关注的缺失,而学生的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对学生的数学学习以及健康、和谐地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作用,忽视学生的经验将意味着不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笔者基于以上种种情况和问题的思考,于是编写本篇文章,试图达到帮助广大一线教师明晰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概念,并且能与广大一线教师交流如何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目的。
二、如何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一)重视生活经验的迁移,丰富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作为对于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它的很多概念、原理、法则都是逻辑性很强、比较抽象的,而小学生的思维又以直观形象为主,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把数学教学与生活体验相联系。
如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学校召开小学生运动会选拔赛,选拔优秀选手参加瑞安市小学生运动会。当时正在进行60m决赛,比赛的结果第一名是7'3",第二名是7'98",成绩公布后,就听见几个高年级我自己班学生议论纷纷:“比赛的秒表是不是坏了,有问题!”;“比赛成绩怎么可能是7'98"呢?”……当时笔者就在他们旁边,了解到这一情况后,首先,笔者对他们遇事爱动脑筋抓住生活中的数学的行为给予充分地肯定,继而明确地告诉他们:“比赛用的这个秒表是没有问题的,时间单位的有时、分、秒,它们之间的进率是60,比它们大的时间单位有年、月、日等,你们已经学过他们的相关知识了,比秒小的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的进率又是多少呢?希望你们回去研究研究,或者查阅一下资料,明天告诉我。”第2天他们把研究的计时的单位还有毫秒、微秒和纳秒它们之间的进率不是60的结果向我作了汇报。关注学生生活,提炼学生生活,适时挖掘学生生活中的数学素材是培养学生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重要途径。
(二)着力已有经验的提升,重构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
儿童认知发展是呈阶段性的,处于不同认知发展阶段的儿童认识和解释事物的方式是不同的。学生在低年级时通过数学活动获得某些经验,也许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丰富,思维水平的提升,原有的经验已不能适应、不能满足或者不能解释学习中遇到的新问题,这时就需要学生将原有经验纳入到新的认知结构中,通过“同化”和“顺应”,建构新的经验体系。由于新经验建立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又不断修改完善着原有经验,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能丢弃学生的原有经验,不能另起炉灶,而应着力帮助学生提升原有的数学活动经验,将原有经验与新经验进行整合,从而重构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
以认数为例,一、二年级学生认识的数都是整数,在学生的经验体系中,也许数就是指整数,到三年级时,学生会发现,原来当平均分得的个数不满一个时,可以用分数表示,分数的学习是在整数以及平均分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对于数的认识、经验和感悟有了新的提升,随着年级的增长,学生又会逐步学习小数、百分数、正负数甚至以后会学到的有理数、无理数、实数等。在整个数的认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在不断发生扩充与重组,教师只有着力已有经验的提升,才能高质高效地完成学生对数学活动经验的重构过程。
(三)关注学科经验的融通,拓展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
数学作为现代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其他科学的密切联系,而且数学在各方面起到的巨大作用也是无庸置疑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不妨将数学的视野开阔些,在重视本学科知识学习、经验积累的同时,关注其他学科经验和数学经验之间的联系,将语文、英语、美術等学科中的活动经验融通到数学学习中,从而有效拓展学生对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
如在学习长度单位、时间单位、体积单位等单位时,不妨向学生介绍这些单位的英文单词,如“m”其实是“米”的英文单词“meter”的首字母;“h”是 “时 ”的英文单词 “hour”的首字母等;学生理解了这些字母的来历,自然就记得住,记得牢了。
总之,培养学生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是数学老师的一项重要任务,只要教师能认真研读教材和课标,在教学中不要以为学生的数学基本活动经验通过一、二次活动就能炼成,而要时刻关注学生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还要对学生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积累有坚定的信心,因为只有积累到一定的量,才会有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 中国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1.
关键词:课标;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数学活动
一、什么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总体目标中明确提出关于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相关细则,这表明了学生的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既是进行数学教学的重要基础之一,更是数学教学目标之一。
结合数学活动、基本活动经验的概念,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可以理解为是学生在经历了具体的数学活动之后所形成的、具有个体特征的内容,既可以是感觉知觉的内容,也可以是经过反省之后形成的经验,它是一个由多种成分构成的、复杂的经验系统。积累丰富的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再经过不断地积淀和升华,就可以形成数学直观(直觉)能力,从而帮助学生在数学上获得更好地发展。随着“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提法的出现,往往容易让人产生一些对“数学活动经验”与“数学基本活动经验”两者之间关系的误解。关于二者之间的关系,笔者同意特级教师张天孝老师的观点,即加上“基本”,是因为《数学课程标准》把数学知识、数学技能、数学思想、数学活动都冠以“基本”,因此,“数学基本活动经验”与“数学活动经验”并无本质上的区别,只是说法不同而已。
但是笔者通过对部分教学一线教师访谈发现,尽管大部分教师已经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的动手操作,但无论是农村学校教师还是城区学校教师对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关注和了解相当缺乏。被访者对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内涵大都含含糊糊,或者答非所问,甚至干脆有的说不清楚。可见,数学基本活动经验还没有成为小学数学教师在日常教研中所关注的重点,在具体的课堂上并未有意识地围绕这一目标设计教学过程,正因为他们对于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缺乏了解,因此无法明确地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实践,进而直接导致了当前教学实践中对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关注的缺失,而学生的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对学生的数学学习以及健康、和谐地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作用,忽视学生的经验将意味着不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笔者基于以上种种情况和问题的思考,于是编写本篇文章,试图达到帮助广大一线教师明晰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概念,并且能与广大一线教师交流如何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目的。
二、如何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一)重视生活经验的迁移,丰富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作为对于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它的很多概念、原理、法则都是逻辑性很强、比较抽象的,而小学生的思维又以直观形象为主,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把数学教学与生活体验相联系。
如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学校召开小学生运动会选拔赛,选拔优秀选手参加瑞安市小学生运动会。当时正在进行60m决赛,比赛的结果第一名是7'3",第二名是7'98",成绩公布后,就听见几个高年级我自己班学生议论纷纷:“比赛的秒表是不是坏了,有问题!”;“比赛成绩怎么可能是7'98"呢?”……当时笔者就在他们旁边,了解到这一情况后,首先,笔者对他们遇事爱动脑筋抓住生活中的数学的行为给予充分地肯定,继而明确地告诉他们:“比赛用的这个秒表是没有问题的,时间单位的有时、分、秒,它们之间的进率是60,比它们大的时间单位有年、月、日等,你们已经学过他们的相关知识了,比秒小的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的进率又是多少呢?希望你们回去研究研究,或者查阅一下资料,明天告诉我。”第2天他们把研究的计时的单位还有毫秒、微秒和纳秒它们之间的进率不是60的结果向我作了汇报。关注学生生活,提炼学生生活,适时挖掘学生生活中的数学素材是培养学生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重要途径。
(二)着力已有经验的提升,重构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
儿童认知发展是呈阶段性的,处于不同认知发展阶段的儿童认识和解释事物的方式是不同的。学生在低年级时通过数学活动获得某些经验,也许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丰富,思维水平的提升,原有的经验已不能适应、不能满足或者不能解释学习中遇到的新问题,这时就需要学生将原有经验纳入到新的认知结构中,通过“同化”和“顺应”,建构新的经验体系。由于新经验建立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又不断修改完善着原有经验,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能丢弃学生的原有经验,不能另起炉灶,而应着力帮助学生提升原有的数学活动经验,将原有经验与新经验进行整合,从而重构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
以认数为例,一、二年级学生认识的数都是整数,在学生的经验体系中,也许数就是指整数,到三年级时,学生会发现,原来当平均分得的个数不满一个时,可以用分数表示,分数的学习是在整数以及平均分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对于数的认识、经验和感悟有了新的提升,随着年级的增长,学生又会逐步学习小数、百分数、正负数甚至以后会学到的有理数、无理数、实数等。在整个数的认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在不断发生扩充与重组,教师只有着力已有经验的提升,才能高质高效地完成学生对数学活动经验的重构过程。
(三)关注学科经验的融通,拓展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
数学作为现代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其他科学的密切联系,而且数学在各方面起到的巨大作用也是无庸置疑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不妨将数学的视野开阔些,在重视本学科知识学习、经验积累的同时,关注其他学科经验和数学经验之间的联系,将语文、英语、美術等学科中的活动经验融通到数学学习中,从而有效拓展学生对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
如在学习长度单位、时间单位、体积单位等单位时,不妨向学生介绍这些单位的英文单词,如“m”其实是“米”的英文单词“meter”的首字母;“h”是 “时 ”的英文单词 “hour”的首字母等;学生理解了这些字母的来历,自然就记得住,记得牢了。
总之,培养学生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是数学老师的一项重要任务,只要教师能认真研读教材和课标,在教学中不要以为学生的数学基本活动经验通过一、二次活动就能炼成,而要时刻关注学生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还要对学生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积累有坚定的信心,因为只有积累到一定的量,才会有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 中国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