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就当前教育界普遍关注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缺失问题,从有效沟通的基本策略着手,从目标、对象、表达、反馈和态度等方面阐述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现有效沟通,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教学;有效沟通;策略
当前课堂教学中有效性缺失的问题引起了教育界的普遍关注。现代教育理论认为,课堂教学内容应当适应学生的需要,与学生的生活经历和认识水平相吻合,尽可能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的现实意义。所以,课堂教学应当致力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所讲授的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历有效地联系起来,通过课堂教学内容自身的趣味性和意义促进学生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减少他们的自我抑制因素,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教学过程是一个教师与学生双向沟通的过程。课堂上的有效沟通就是教师通过课堂形式和媒介将知识传递给学生,并寻求反馈以达到理解、掌握的过程;是一个双向、互动的反馈和理解的过程。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在向学生传递知识的同时,还要注意学生反馈的信息。
课堂教学的有效沟通,就是将所要表达的知识和思想以及培养目标,经过师生的互动,达到思想上的共鸣。但是,教师与学生在知识、经验、态度、情绪和感情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而且一个教师面向一个学生群体进行沟通,不是简单的一对一沟通,所以要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沟通,教师就必须讲究课堂教学中有效沟通的基本策略。
目标策略
明确的目标,是有效沟通最重要的前提。上课前,教师对于一节课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和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必须进行恰当的设计。教学目标应与学生的求知动机一致,要全面考虑到学生的知识面、兴趣、能力与情感等因素。因此,要做到目标明确、切合实际,就需要在目标策略上下工夫:
目标策略包括两部分,一是总体目标,也就是教学中的目标设计,是一种概括性的陈述,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目标。二是具体目标,就是根据总体目标的要求,在把握教材难易程度的基础上,结合专业特点和班级实际,确定所要达到的比较个性化的目标。但问题是,不同地区、不同专业、不同群体总有一些特定的差异,所以,应该在总体目标的框架内,实事求是地制定各自的具体目标。
比如有的教师在汽车维修专业班讲授《职业伴随人生》这门课程时,将总体目标设计为“掌握职业的含义及其作用,了解职业教育与职业的关系,增强学习职业技能、提高职业素质的自觉性”,具体目标设计为“适当讲授当今汽车维修业的概况和前景,让学生了解汽车维修的地位与作用,帮助学生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培养自己的职业兴趣与理想”。这样的目标策略,既符合教学大纲的规定,又考虑到本专业的具体特点,与学生的基本情况相吻合,符合学生的生活和情感体验,课堂教学的沟通也因此能够有效地进行。
对象策略
教师在备课时,首先要对学生进行分析,这似乎是比较简单的问题,但事实上却并不那么容易。因为教师与学生在年龄、知识、理解能力和经历、体会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也就是所谓的代沟。真正的有效沟通,必须在充分了解、分析学生的基础上进行,同时还要考虑到学生的层次、专业、年龄、性别、记忆、兴趣爱好等。在对象策略上,教师还要把握好教学内容的深度与宽度,即教师在基于目标和综合对象特征的基础上,对于教材上的一些材料进行适当的重新组织与整合。在教学中,有些教师无限制地扩展教学内容,不断增加、扩大知识的深度与广度,结果事倍功半。比如在讲授《当代国际社会》时,有的教师增加了“我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这部分内容,结果在男生班反响热烈,女生班的学生因为不太关注国际问题,而普遍对这部分内容不感兴趣,沟通也就难以进行。反之,在讲授《学会购买物美价廉的商品》时,女生班学生兴趣高涨,课堂气氛相当活跃。由此可见,教师在备课的时候,一定要充分考虑到作为接收主体——学生的兴趣爱好、知识背景和接受能力。只有当学生对所学内容充满好奇心和兴趣的时候,课堂沟通才能变得容易,才能实现有效的沟通,并且最终达到教学目的。
表达策略
课堂教学过程就是知识的传递过程。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知识的传递、学生接受知识情况的反馈、师生间的情感交流等,大都依靠语言的表达来实现。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中脑力劳动的效率。”因此,教师的表达策略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情况。
在确定目标和对象的基础上,必须确定怎样讲授,即如何表达。首先要做到表达的准确性和精炼性,如有的教师在讲授《经济生活离不开货币》时,提出“什么是货币?货币有什么职能?生活中为什么不能离开货币?”这样的问题,既准确又精炼,学生很容易接受。作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把自己所要传授的知识信息化难为易、以简驭繁,用最符合学生思维方式的语言,准确地传达出去,让学生接受。教师还应该借助赞美的话语、令人兴奋的事实或者名言警句等,并以适中的语速、流畅的表达,使学生明确教师所想、所求或所希望达到的目的。同时,在表达中要注意启发性,如在讲授《正确看待事物》的过程中,在谈论对“人生价值的看法”时,可以这样表达:“他的观点很有道理,谁还能补充?”、“相信大家都有自己的价值观,可以说出来,让我们一起分享你的智慧”等等,这些言语能够充分发挥启发作用。此外,合理运用肢体语言有助于课堂秩序的建立。教师在调控课堂行为的过程中,应尽可能利用身体姿势和面部表情辅佐说话,通过丰富的表情等肢体语言简单准确地将所要表达的意思传达给学生,从而达到有效沟通的目的。
反馈策略
课堂教学的过程是一个完整的师生双向沟通的过程,即教师要把所传授的知识或技术,通过语言发送给学生,学生接受到知识或技术以后,提出一些问题或发出一些信息反馈给教师,这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双向沟通的过程。有效的沟通取决于“这一知识是否在学生的接收能力范围之内,他能否收得到,他如何理解”。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学生的反馈情况,以达到最好的沟通效果。在讲授《基层民主自治》时,学生缺乏亲身经历,因而,教师就要更加注意学生的反馈情况,如观察学生的眼神和表情、注意学生情绪的流露等。通过这些,往往可以发觉学生对基层民主自治的了解和关心程度,从而合理调整传授的内容或话题,并且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关注并积极参与基层的民主自治,达到教学目的。
反馈的一个关键环节就是倾听。教育家卡耐基说:“做个听众往往比做一个演讲者更重要。”对于课堂教学来讲,倾听是教师在课堂中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情况的最直接、最便捷的途径,能够使师生之间的沟通更彻底、顺畅、真实,并建立与维持良好的师生教学关系。所以,教师的沟通行为就要从“讲多听少”向“讲听结合、适当倾听”转变,同时还要鼓励学生提出质疑,这样才能使沟通有效地进行下去。当然,也可以通过课堂测试或作业的形式来了解学生对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内容的掌握情况,目的是建立起一种“学生说——教师听”的新型师生关系,有意识地将学生视做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主体,使课堂教学能够进行有效地沟通。
态度策略
教师的态度将直接影响到沟通的有效性。课堂教学有效沟通态度策略的要件是真诚。真诚,即师生之间的沟通坦诚直率,彼此都尽情地表露瞬间的感情和态度。这种态度直接体现在教学氛围的营造和教学方法的运用上。意味着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出自内心真实的感受,所表达的一切都是从心灵深处流露出来的,而不是高高在上、盛气凌人的。这种真诚最简单的表现,就是在“请,谢谢,对不起”这些文明语言的使用上。真诚的态度有利于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和谐、愉悦的氛围,给学生以友爱、平等、快乐和成功的享受。只有充满真诚的教学,才能有亲和力,实现有效沟通。实践证明,如果教师真诚地对待学生、坦率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承认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学生就会向教师敞开心扉,与教师沟通和交流。这样,教师的教学才会在学生的内心产生震撼和触及心灵的影响,课堂的有效沟通才能得到保证。也只有这种真诚,才能把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集中到与教师的思想和情感的沟通上,给学生以广博的文化浸染;教师也才能切入学生的经验系统,课堂生活才能成为师生共同的生活。
课堂教学要为学生提供有效沟通的机会而不是枯燥知识的硬性接受体验。如果缺少目标方向,不考虑学生因素,不讲究表达技巧,不注重反馈,欠缺真诚的态度,是不可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沟通效果的,最终也将会导致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缺失。
参考文献:
[1]甘华鸣,李湘华.沟通[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1.
[2]肖川.教育的理想和信念[M].长沙:岳麓书社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
谭癸华(1973—),男,广东韶关人,政治讲师,主要从事政治课教学工作。
关键词:教学;有效沟通;策略
当前课堂教学中有效性缺失的问题引起了教育界的普遍关注。现代教育理论认为,课堂教学内容应当适应学生的需要,与学生的生活经历和认识水平相吻合,尽可能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的现实意义。所以,课堂教学应当致力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所讲授的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历有效地联系起来,通过课堂教学内容自身的趣味性和意义促进学生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减少他们的自我抑制因素,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教学过程是一个教师与学生双向沟通的过程。课堂上的有效沟通就是教师通过课堂形式和媒介将知识传递给学生,并寻求反馈以达到理解、掌握的过程;是一个双向、互动的反馈和理解的过程。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在向学生传递知识的同时,还要注意学生反馈的信息。
课堂教学的有效沟通,就是将所要表达的知识和思想以及培养目标,经过师生的互动,达到思想上的共鸣。但是,教师与学生在知识、经验、态度、情绪和感情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而且一个教师面向一个学生群体进行沟通,不是简单的一对一沟通,所以要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沟通,教师就必须讲究课堂教学中有效沟通的基本策略。
目标策略
明确的目标,是有效沟通最重要的前提。上课前,教师对于一节课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和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必须进行恰当的设计。教学目标应与学生的求知动机一致,要全面考虑到学生的知识面、兴趣、能力与情感等因素。因此,要做到目标明确、切合实际,就需要在目标策略上下工夫:
目标策略包括两部分,一是总体目标,也就是教学中的目标设计,是一种概括性的陈述,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目标。二是具体目标,就是根据总体目标的要求,在把握教材难易程度的基础上,结合专业特点和班级实际,确定所要达到的比较个性化的目标。但问题是,不同地区、不同专业、不同群体总有一些特定的差异,所以,应该在总体目标的框架内,实事求是地制定各自的具体目标。
比如有的教师在汽车维修专业班讲授《职业伴随人生》这门课程时,将总体目标设计为“掌握职业的含义及其作用,了解职业教育与职业的关系,增强学习职业技能、提高职业素质的自觉性”,具体目标设计为“适当讲授当今汽车维修业的概况和前景,让学生了解汽车维修的地位与作用,帮助学生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培养自己的职业兴趣与理想”。这样的目标策略,既符合教学大纲的规定,又考虑到本专业的具体特点,与学生的基本情况相吻合,符合学生的生活和情感体验,课堂教学的沟通也因此能够有效地进行。
对象策略
教师在备课时,首先要对学生进行分析,这似乎是比较简单的问题,但事实上却并不那么容易。因为教师与学生在年龄、知识、理解能力和经历、体会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也就是所谓的代沟。真正的有效沟通,必须在充分了解、分析学生的基础上进行,同时还要考虑到学生的层次、专业、年龄、性别、记忆、兴趣爱好等。在对象策略上,教师还要把握好教学内容的深度与宽度,即教师在基于目标和综合对象特征的基础上,对于教材上的一些材料进行适当的重新组织与整合。在教学中,有些教师无限制地扩展教学内容,不断增加、扩大知识的深度与广度,结果事倍功半。比如在讲授《当代国际社会》时,有的教师增加了“我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这部分内容,结果在男生班反响热烈,女生班的学生因为不太关注国际问题,而普遍对这部分内容不感兴趣,沟通也就难以进行。反之,在讲授《学会购买物美价廉的商品》时,女生班学生兴趣高涨,课堂气氛相当活跃。由此可见,教师在备课的时候,一定要充分考虑到作为接收主体——学生的兴趣爱好、知识背景和接受能力。只有当学生对所学内容充满好奇心和兴趣的时候,课堂沟通才能变得容易,才能实现有效的沟通,并且最终达到教学目的。
表达策略
课堂教学过程就是知识的传递过程。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知识的传递、学生接受知识情况的反馈、师生间的情感交流等,大都依靠语言的表达来实现。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中脑力劳动的效率。”因此,教师的表达策略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情况。
在确定目标和对象的基础上,必须确定怎样讲授,即如何表达。首先要做到表达的准确性和精炼性,如有的教师在讲授《经济生活离不开货币》时,提出“什么是货币?货币有什么职能?生活中为什么不能离开货币?”这样的问题,既准确又精炼,学生很容易接受。作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把自己所要传授的知识信息化难为易、以简驭繁,用最符合学生思维方式的语言,准确地传达出去,让学生接受。教师还应该借助赞美的话语、令人兴奋的事实或者名言警句等,并以适中的语速、流畅的表达,使学生明确教师所想、所求或所希望达到的目的。同时,在表达中要注意启发性,如在讲授《正确看待事物》的过程中,在谈论对“人生价值的看法”时,可以这样表达:“他的观点很有道理,谁还能补充?”、“相信大家都有自己的价值观,可以说出来,让我们一起分享你的智慧”等等,这些言语能够充分发挥启发作用。此外,合理运用肢体语言有助于课堂秩序的建立。教师在调控课堂行为的过程中,应尽可能利用身体姿势和面部表情辅佐说话,通过丰富的表情等肢体语言简单准确地将所要表达的意思传达给学生,从而达到有效沟通的目的。
反馈策略
课堂教学的过程是一个完整的师生双向沟通的过程,即教师要把所传授的知识或技术,通过语言发送给学生,学生接受到知识或技术以后,提出一些问题或发出一些信息反馈给教师,这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双向沟通的过程。有效的沟通取决于“这一知识是否在学生的接收能力范围之内,他能否收得到,他如何理解”。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学生的反馈情况,以达到最好的沟通效果。在讲授《基层民主自治》时,学生缺乏亲身经历,因而,教师就要更加注意学生的反馈情况,如观察学生的眼神和表情、注意学生情绪的流露等。通过这些,往往可以发觉学生对基层民主自治的了解和关心程度,从而合理调整传授的内容或话题,并且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关注并积极参与基层的民主自治,达到教学目的。
反馈的一个关键环节就是倾听。教育家卡耐基说:“做个听众往往比做一个演讲者更重要。”对于课堂教学来讲,倾听是教师在课堂中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情况的最直接、最便捷的途径,能够使师生之间的沟通更彻底、顺畅、真实,并建立与维持良好的师生教学关系。所以,教师的沟通行为就要从“讲多听少”向“讲听结合、适当倾听”转变,同时还要鼓励学生提出质疑,这样才能使沟通有效地进行下去。当然,也可以通过课堂测试或作业的形式来了解学生对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内容的掌握情况,目的是建立起一种“学生说——教师听”的新型师生关系,有意识地将学生视做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主体,使课堂教学能够进行有效地沟通。
态度策略
教师的态度将直接影响到沟通的有效性。课堂教学有效沟通态度策略的要件是真诚。真诚,即师生之间的沟通坦诚直率,彼此都尽情地表露瞬间的感情和态度。这种态度直接体现在教学氛围的营造和教学方法的运用上。意味着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出自内心真实的感受,所表达的一切都是从心灵深处流露出来的,而不是高高在上、盛气凌人的。这种真诚最简单的表现,就是在“请,谢谢,对不起”这些文明语言的使用上。真诚的态度有利于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和谐、愉悦的氛围,给学生以友爱、平等、快乐和成功的享受。只有充满真诚的教学,才能有亲和力,实现有效沟通。实践证明,如果教师真诚地对待学生、坦率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承认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学生就会向教师敞开心扉,与教师沟通和交流。这样,教师的教学才会在学生的内心产生震撼和触及心灵的影响,课堂的有效沟通才能得到保证。也只有这种真诚,才能把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集中到与教师的思想和情感的沟通上,给学生以广博的文化浸染;教师也才能切入学生的经验系统,课堂生活才能成为师生共同的生活。
课堂教学要为学生提供有效沟通的机会而不是枯燥知识的硬性接受体验。如果缺少目标方向,不考虑学生因素,不讲究表达技巧,不注重反馈,欠缺真诚的态度,是不可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沟通效果的,最终也将会导致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缺失。
参考文献:
[1]甘华鸣,李湘华.沟通[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1.
[2]肖川.教育的理想和信念[M].长沙:岳麓书社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
谭癸华(1973—),男,广东韶关人,政治讲师,主要从事政治课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