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田诗的语言探索

来源 :文学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haoy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雨田诗的语言探索石天河雨田的诗,按照他自己的说法,有其精神向往与艺术追求的两个主要方面。关于诗的精神内涵,他说:"诗人的生命意识是诗的艺术生命的总根子。""诗人的特别任务除维护语言纯洁外,还应当充当人民的代言人和历史的见证人。"关于诗的艺术方式,他说...
其他文献
茅盾先生在《<呼兰河传>序》中认为该作品是寂寞的萧红的寂寞之作这个多年来被奉为经典的论断,实际上是历史的误读,《呼兰河传》的艺术特质是喜剧性的幽默讽刺,寂寞是作品的艺术表象。此时和端木在港的萧红,迎来了她创作最辉煌的年代,并无寂寞可言。有关由此派生的萧红性格、感情、经历寂寞的传闻和对有关作家的贬损,都来自人事的纠葛和男权的偏见。
期刊
期刊
期刊
一般地说,古典审美一艺术观念(包括现代之“古典”审美一艺术观念)多强调艺术与生活的距离,看重艺术与生活的区别,认为艺术之所以是艺术,就在于它的不平常性;古典美学批评,总是千方百计寻找艺术之巧夺天工的特异、艺术家之非同寻常的“绝活”。而大约从20世纪开始,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这种观念发生了变化,在整个世界范围里出现了所谓“审美生活化”(艺术生活化)和“生活审美化”(生活艺术化)的趋向,对此,不但有美学理论家和艺术批评家在鼓吹,且有创作家在实践。艺术与生活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不清。
2005年是《新青年》创刊90周年,6月11日至12日,由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北京大学和暨南大学现代文学研究中心主办的“《新青年》暨现代文学高层论坛”大型学术研讨会,在广州暨南大学召开,全国各地40余所高校、研究机构的70余位资深专家学者与会,就会议主题展开了热烈而严肃的学术研讨。广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蒋斌先生、暨南大学党委书记蒋述卓教授、暨南大学文艺学学科创始人、著名文艺理论家饶艽子教授分别致辞。
为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中国抗日战争胜利暨台湾光复60周年,来自中国大陆、香港、台湾地区以及日本、韩国的70余位学者于2005年8月24日至26日汇聚北京香山饭店,参加了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主办的“东亚现代文学中的战争与历史记忆国际学术研讨会”。此次研讨会旨在以文学研究者的历史责任感和独到视角,对中国大陆地区的抗战文学、台港地区的殖民与反殖民文学和日本、韩国的反战文学进行深刻回顾和深入探讨,从历史记忆和文学经验的层面反思战争的根源、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8月10日至8月12日,安徽省文化厅、安徽省社科联、安庆市人民政府、安徽省文联、潜山县人民政府及安徽省张恨水研究会在张恨水先生故乡、安徽省城合肥联合举办了纪念抗日战争60周年暨张恨水抗战作品学术研讨会。来自北京、河南、山西、江苏、广东、贵州、安徽及韩国的专家、学者,张恨水亲属共80余人参加了研讨会。与会专家学者在对张恨水抗战小说、诗词、杂文、散文等进行纵深、多元研讨后认为,张恨水先生是我国创作抗战作品最早、最多的作家,在其三千万字作品中,
由西北大学文学院承办的“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第14届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5年6月18—21日在西安鸿业大酒店宾馆召开。来自海内外的10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会。大会收到论文70余篇,围绕相关论题,举行了两场大会报告和多场小组讨论,内容涉及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诸多前沿问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