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7月6日,南宁市第十七中学(以下简称南宁十七中)学生钟馨怡感到异常兴奋,兴奋不是因为放暑假,而是即将要参与“温暖千万家四维家访”活动。活动中,她与妈妈还有几个同学及家长一起,到家庭贫困的同学家里家访,并送去爱心。“通过家访,我了解到了其他同学的真实生活,明白了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的道理,我以后一定要更加努力学习。”钟馨怡说。
“温暖千万家四维家访”活动,是南宁十七中开展的系列德育活动之一。多年来,该校重视培养学生的高尚品德,提出了“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办学宗旨,确立“健康人生,快乐进取,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积极打造“学会努力,就是成功”的教育品牌。
在学生心田播撒感恩的种子
6月30日,一个让南宁十七中学生谢昕桐倍感兴奋的日子。因为在这一天,她的“存折”已存满,可以到学校的“感恩超市”支取相关奖品了。“这是我这个学期最后一次支取了,取完之后,就可以开开心心地过个暑假了。”谢昕桐对记者说。
暑假前夕,南宁十七中“感恩超市”门前几乎每一天都排着一条长龙,学生人手一张“存折”,都在等待用“存折”里的“人品币”兑换自己想要的“商品”。“感恩银行”是该校推进感恩教育的一个创新尝试。
2010年,南宁十七中的感恩教育出现了瓶颈,学生对过往的教育方式渐感疲劳,该校遂产生了成立“感恩银行”的设想。不久之后,“感恩银行”正式成立。“银行”由各班自主“经营”,班主任任“董事长”,学生竞聘“行长”“副行长”。每个学生都有一张个人“存折”,存储的是日常行为、学习习惯、品德孝道、特色与特长等情况,每项内容对应相应数量的“人品币”。当“人品币”达到一定数额时,学生便可凭“存折”到“感恩超市”支取相应奖品。
如今,南宁十七中的“感恩银行”已成为一个“精神孵化器”,培养了许多具有优秀品质的学子。“初中三年,大家都争着赚‘人品币’,看似很功利,但就在这种‘争’的氛围中,我们养成了爱卫生、懂礼让、知感恩的良好品质。它们就像一颗种子在我的心田生根,成为我一生的财富。”刚从该校毕业的林华说。“感恩银行”见证了她三年的成长。
南宁十七中还开展“爱生节”、感恩大会、“感动校园十大之星”评选、给家长的一封感恩信、感恩主题班会等活动,落实“四维家访”(“四维”即受访家庭、教师以及部分学生代表、家长代表)工作,利用节假日或寒暑假组织“温暖千万家四维家访”活动等。这些活动构成了一张从校内到校外、从个人到群体的感恩教育网络。
在此基础上,南宁十七中进一步开展责任教育,成立“校长助理理事会”,聘请学生担任“校长助理”,培养学生管理能力;实行果树管理承包责任制,让各班通过竞标方式承包校园果树的养护、果实的保护任务,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感恩是情感的内化,责任是情感的外化。我们不但要让学生懂得感恩,还要让学生将这种感情外化为一种责任。”该校校长张焰说。
让每个学生都写好“人”字
在南宁十七中校园的一角,有一条独具韵味的“长河”——“书法长河”。这里以鹅卵石、青砖铺道,绿树、青草与假山、奇石相间,奇石上镌刻着用隶、楷、行、草等书体写就的古诗、名言,信步其间,令人心旷神怡。“有空时,我最喜欢约上一两个小伙伴,到这里看书法、聊学习,身心得到了愉悦,学习就更有精神了。”该校学生韦俊名说。
与“书法长河”相呼应的是“怡墨亭”,亭前经常举办师生书法沙龙等活动——摆上几张古朴的书桌,展纸、研磨、挥毫,一幅幅书法作品写就,然后进行赏析、讨论,每一次活动都会引来许多观众,很是热闹。
“书法是一项国粹。开展书法教育,不单是为了让学生能写出一手好字,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磨练心性、怡情养志,进而了解我国深厚的书法文化,从而形成文化认同感、自豪感,让每一个学生将来都能成为堂堂正正的中国人。”张焰说。
为了实现书法育人的目标,南宁十七中开设了书法课,每班每周一节,该校购买了齐全的书法教学设备,并编写了校本书法教材,为学生创设了一个优良的书法学习环境。今年刚从该校毕业的农茹岚特别喜欢书法,所以她“期待每一节书法课”,因为书法课上不仅可以学习硬笔、软笔书法,还可以欣赏各种古代书法名作,了解书法大家的种种事迹。“我觉得,学到的不仅是书法,还有许多做人的道理。”农茹岚颇为怀念地说。
加大书法教师的培养力度,是南宁十七中落实书法教育的另一项重要举措。该校现已培养出一支由书法爱好教师组成的8位专职、兼职书法教师队伍。“学校很重视书法老师的培养,只要有机会,都会让我们出去学习、参加比赛。”该校兼职书法教师蒋宗营说,“我本职教数学,书法纯粹是爱好,起初我不知道如何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书法。经过专业培训后,我的书法水平以及书法教学能力都得到了很大提高,现在已经能胜任书法教学工作了。”
举办书法展也是南宁十七中书法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每年的校艺术节、“六一”、“五四”等节日,该校都会举办书法比赛,然后从中挑选优秀书法作品进行展出,营造浓厚的教育氛围。近年来,该校有多名学生在城区级、市级、自治区级书法比赛中获奖。如今,书法教育已成为该校学生德育工作的一个“品牌”。
点燃每一个学生的生命活力
“晚饭后,你们一般都有什么活动呢?回教室看书吗?”在南宁十七中采访时,记者问道。
“不,不,不。我们活动很丰富的,比如我喜欢诗歌,就会和诗社的社员们一起读诗,谈论怎么写诗。”“我喜欢画画,经常会去画室练习。”“还可以踢足球呀,我们有足球社团的。”“也可以去音乐社团学唱歌。总之,我们的活动非常丰富,每个人都可以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参加。”……学生们纷纷抢答道。
“放晚学后到上晚自习中间有一段较长的时间,怎么利用好这段时间,是学校管理的一个难题。用得好,学生的精力可以得到充分释放,有利于促进学习;用不好,学生多余的精力无处宣泄,就容易出事。”张焰说。南宁十七中将这段时间定为社团活动时间,设置了文学、艺术、体育、科学等五大类二十多个小门类的学生社团,如书法社、天籁诗社、绘画社、舞蹈社、合唱团、篮球社等,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喜好自由选择。为了确保各社团的正常运转,该校成立了校级领导小组,制定了相关的规章制度,对社团进行规范化管理,让学生社团的育人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南宁十七中学生梁以欣爱好摄影,喜欢将自己在生活中看到的一事、一物、一景拍摄下来与他人分享,于是她加入了摄影社。“在社团里,老师除了教我们专业的摄影知识,还经常在社团活动时间,组织我们在校内或校外拍摄,特别有意思。这不仅提高了我的摄影技术,还增长了我的知识。”梁以欣一边说着,一边向记者展示自己的摄影作品,有花草、树木、昆虫、游鱼、街景等。
除了社團活动,南宁十七中还利用各种节日举办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体活动,如清明节前组织学生祭拜革命先烈,让学生感受先烈的高尚品质、革命的崇高精神;中秋节前举办游园晚会,让学生在活动中体味浓浓的民俗文化;国庆前举办校园红歌比赛,师生共唱红色歌曲,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我们还有抛绣球活动、校园足球比赛和各种文艺晚会,活动可丰富了。我很喜欢这所学校,这里的老师、同学都充满了活力。”该校学生丁昱文说。
办学四十年来,南宁十七中始终不忘“健康人生,快乐进取,和谐发展”的初衷,向办优质学校的目标不断迈进。“今后,我们将一如既往,把学生的发展放在办学的首位,开展更适合学生的教育。”张焰表示。
(责编 蒋海兰)
“温暖千万家四维家访”活动,是南宁十七中开展的系列德育活动之一。多年来,该校重视培养学生的高尚品德,提出了“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办学宗旨,确立“健康人生,快乐进取,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积极打造“学会努力,就是成功”的教育品牌。
在学生心田播撒感恩的种子
6月30日,一个让南宁十七中学生谢昕桐倍感兴奋的日子。因为在这一天,她的“存折”已存满,可以到学校的“感恩超市”支取相关奖品了。“这是我这个学期最后一次支取了,取完之后,就可以开开心心地过个暑假了。”谢昕桐对记者说。
暑假前夕,南宁十七中“感恩超市”门前几乎每一天都排着一条长龙,学生人手一张“存折”,都在等待用“存折”里的“人品币”兑换自己想要的“商品”。“感恩银行”是该校推进感恩教育的一个创新尝试。
2010年,南宁十七中的感恩教育出现了瓶颈,学生对过往的教育方式渐感疲劳,该校遂产生了成立“感恩银行”的设想。不久之后,“感恩银行”正式成立。“银行”由各班自主“经营”,班主任任“董事长”,学生竞聘“行长”“副行长”。每个学生都有一张个人“存折”,存储的是日常行为、学习习惯、品德孝道、特色与特长等情况,每项内容对应相应数量的“人品币”。当“人品币”达到一定数额时,学生便可凭“存折”到“感恩超市”支取相应奖品。
如今,南宁十七中的“感恩银行”已成为一个“精神孵化器”,培养了许多具有优秀品质的学子。“初中三年,大家都争着赚‘人品币’,看似很功利,但就在这种‘争’的氛围中,我们养成了爱卫生、懂礼让、知感恩的良好品质。它们就像一颗种子在我的心田生根,成为我一生的财富。”刚从该校毕业的林华说。“感恩银行”见证了她三年的成长。
南宁十七中还开展“爱生节”、感恩大会、“感动校园十大之星”评选、给家长的一封感恩信、感恩主题班会等活动,落实“四维家访”(“四维”即受访家庭、教师以及部分学生代表、家长代表)工作,利用节假日或寒暑假组织“温暖千万家四维家访”活动等。这些活动构成了一张从校内到校外、从个人到群体的感恩教育网络。
在此基础上,南宁十七中进一步开展责任教育,成立“校长助理理事会”,聘请学生担任“校长助理”,培养学生管理能力;实行果树管理承包责任制,让各班通过竞标方式承包校园果树的养护、果实的保护任务,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感恩是情感的内化,责任是情感的外化。我们不但要让学生懂得感恩,还要让学生将这种感情外化为一种责任。”该校校长张焰说。
让每个学生都写好“人”字
在南宁十七中校园的一角,有一条独具韵味的“长河”——“书法长河”。这里以鹅卵石、青砖铺道,绿树、青草与假山、奇石相间,奇石上镌刻着用隶、楷、行、草等书体写就的古诗、名言,信步其间,令人心旷神怡。“有空时,我最喜欢约上一两个小伙伴,到这里看书法、聊学习,身心得到了愉悦,学习就更有精神了。”该校学生韦俊名说。
与“书法长河”相呼应的是“怡墨亭”,亭前经常举办师生书法沙龙等活动——摆上几张古朴的书桌,展纸、研磨、挥毫,一幅幅书法作品写就,然后进行赏析、讨论,每一次活动都会引来许多观众,很是热闹。
“书法是一项国粹。开展书法教育,不单是为了让学生能写出一手好字,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磨练心性、怡情养志,进而了解我国深厚的书法文化,从而形成文化认同感、自豪感,让每一个学生将来都能成为堂堂正正的中国人。”张焰说。
为了实现书法育人的目标,南宁十七中开设了书法课,每班每周一节,该校购买了齐全的书法教学设备,并编写了校本书法教材,为学生创设了一个优良的书法学习环境。今年刚从该校毕业的农茹岚特别喜欢书法,所以她“期待每一节书法课”,因为书法课上不仅可以学习硬笔、软笔书法,还可以欣赏各种古代书法名作,了解书法大家的种种事迹。“我觉得,学到的不仅是书法,还有许多做人的道理。”农茹岚颇为怀念地说。
加大书法教师的培养力度,是南宁十七中落实书法教育的另一项重要举措。该校现已培养出一支由书法爱好教师组成的8位专职、兼职书法教师队伍。“学校很重视书法老师的培养,只要有机会,都会让我们出去学习、参加比赛。”该校兼职书法教师蒋宗营说,“我本职教数学,书法纯粹是爱好,起初我不知道如何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书法。经过专业培训后,我的书法水平以及书法教学能力都得到了很大提高,现在已经能胜任书法教学工作了。”
举办书法展也是南宁十七中书法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每年的校艺术节、“六一”、“五四”等节日,该校都会举办书法比赛,然后从中挑选优秀书法作品进行展出,营造浓厚的教育氛围。近年来,该校有多名学生在城区级、市级、自治区级书法比赛中获奖。如今,书法教育已成为该校学生德育工作的一个“品牌”。
点燃每一个学生的生命活力
“晚饭后,你们一般都有什么活动呢?回教室看书吗?”在南宁十七中采访时,记者问道。
“不,不,不。我们活动很丰富的,比如我喜欢诗歌,就会和诗社的社员们一起读诗,谈论怎么写诗。”“我喜欢画画,经常会去画室练习。”“还可以踢足球呀,我们有足球社团的。”“也可以去音乐社团学唱歌。总之,我们的活动非常丰富,每个人都可以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参加。”……学生们纷纷抢答道。
“放晚学后到上晚自习中间有一段较长的时间,怎么利用好这段时间,是学校管理的一个难题。用得好,学生的精力可以得到充分释放,有利于促进学习;用不好,学生多余的精力无处宣泄,就容易出事。”张焰说。南宁十七中将这段时间定为社团活动时间,设置了文学、艺术、体育、科学等五大类二十多个小门类的学生社团,如书法社、天籁诗社、绘画社、舞蹈社、合唱团、篮球社等,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喜好自由选择。为了确保各社团的正常运转,该校成立了校级领导小组,制定了相关的规章制度,对社团进行规范化管理,让学生社团的育人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南宁十七中学生梁以欣爱好摄影,喜欢将自己在生活中看到的一事、一物、一景拍摄下来与他人分享,于是她加入了摄影社。“在社团里,老师除了教我们专业的摄影知识,还经常在社团活动时间,组织我们在校内或校外拍摄,特别有意思。这不仅提高了我的摄影技术,还增长了我的知识。”梁以欣一边说着,一边向记者展示自己的摄影作品,有花草、树木、昆虫、游鱼、街景等。
除了社團活动,南宁十七中还利用各种节日举办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体活动,如清明节前组织学生祭拜革命先烈,让学生感受先烈的高尚品质、革命的崇高精神;中秋节前举办游园晚会,让学生在活动中体味浓浓的民俗文化;国庆前举办校园红歌比赛,师生共唱红色歌曲,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我们还有抛绣球活动、校园足球比赛和各种文艺晚会,活动可丰富了。我很喜欢这所学校,这里的老师、同学都充满了活力。”该校学生丁昱文说。
办学四十年来,南宁十七中始终不忘“健康人生,快乐进取,和谐发展”的初衷,向办优质学校的目标不断迈进。“今后,我们将一如既往,把学生的发展放在办学的首位,开展更适合学生的教育。”张焰表示。
(责编 蒋海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