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苏省常熟市报慈小学创建于1941年,多次迁址、合并、更名。2015年,市政府投资2.2亿,学校实现整体搬迁。机缘巧合,在新校的西北一隅,曾经坐落有一座清代的藏书楼——旧山楼,便于2016年9月在旧址重建旧山楼,竣工后作为学校的图书馆使用,也成为学校全体师生研习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活动空间。
一、理清旧山楼历史,梳理藏书世家的文脉传承
1. 旧山楼的历史沿革。
旧山楼是晚清著名藏书楼,地处常熟北门外、虞山东麓报慈桥。楼主赵宗建(1828-1900)于1856年将曾祖同汇之总宜山房、祖父元恺之赵氏家塾、父亲奎昌之丙舍半亩园,整葺为“宝慈新居”,园内散布亭榭屋轩,旧山楼居其北,地处高爽,山光园景,一望之间。楼名寄拓新不忘祖宗旧业之意。楼主有诗谓:“高楼便初构,旧泽何敢忘。”1924年齐、卢军阀混战,此处为军队驻地,古籍散失,园居荒废。日军侵华时期,旧山楼五楹,毁去三楹,余成危楼。建国后,改作常熟林场报慈工区办公地。1982年11月,旧山楼列为“常熟市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8月,报慈小学新校区开工建设,市政府将旧山楼旧址划归新校管理。2015年3月一期工程竣工,报慈小学迁入新校, 2016年9月,重建旧山楼工程竣工。园中的红豆、香樟、银杏仍是旧山楼旧物,而诸种建筑,已是全新景象。
2. 旧山楼的藏书体系。
旧山楼主人赵宗建集三代藏书积累,加上自己广购博收,藏书日增。所藏近840余种,多珍稀稿本、抄校本,如司马光的《资治通鉴》草稿、朱熹的《大学章句》草稿、徐霞客手书游记底稿、钱曾自写藏书目录、钱牧斋日记、信稿及《红豆山庄杂记》手稿、《古今杂剧》等。
3.旧山楼的人文精神。
一座藏书楼的存世与发展,必定与楼主的品性息息相关。旧山楼楼主赵宗建“少负豪俊气,兼崇风雅,四方名士来游者,乐与款洽”。 以旧山楼为中心,依托于地缘(同乡)、学缘(同学同道)基础上而形成一种私谊网络,这在当时成为一种文化现象。
通过梳理赵宗建本人的日记、手札,师生们对他充满了钦佩之意。当家园遭受劫难时,他义无反顾,挺身而出;当功成名就封赏时,他坚辞不受,归隐旧山楼;当家族贫富悬殊时,他承继先祖,义行担当;当藏书流散遭弃时,他广收博纳,视若珍宝。赵宗建身上的优秀品格连同赵氏“刚毅清正、书香侠义”的优秀家风,深深吸引着全校师生,这是一笔弥足珍贵的人文财富。
二、挖掘旧山楼内涵 ,凝炼守心望道的学校精神
1. 确立“守望教育”的文化主题。
藏书楼,是对书籍的收藏,对知识的守护,对文化的传承,对未来的期望。学校把旧山楼作为文化象征,确立了“守望教育”的文化主题,编制了《报慈小学“守望教育”文化建设纲要》,凝炼了“守心望道”的学校精神,提出了“守护心中的半亩园”的办学理念。半亩园,实指旧山楼图书馆所在地,喻指每个人心中的一个蓝图、一种意境,是每一位教师心中的教育理想王国。学校明确了“一训三风”,以“正心”为校训,“正德慈心”为校风,“适性善教”为教风,“文心向学”为学风,培养“慈心弘志、知能行远”的旧山学子。
2. 打造“梅影书香”的校园环境。
学校启动“梅香书影”校园环境打造工程。当年楼主自比为宋之林逋,隐于市井间,在半亩园种有百株梅花,爱梅痴梅,风骨清冽志高洁,还借来王冕的《梅花手卷》刻在廊墙上,长廊命名为梅花一卷廊,园中亭子取名为抱鹤亭。旧山楼各处景致以“梅香”为主题,用旧称命名。另外还设计了“守心望道”主题文化墙,楼道布置以常熟藏书楼、书院文化、本地先贤为主题,让每一面墙都发挥教育的功能。还打造了校园“旧山八景”,有澄碧词赋、语花听雨、双潭观影、钟楼朝晖、紫藤斜阳、旧山怀古、红豆秋韵、梅花一卷廊。把《旧山楼书目》刻录制成碑林,向人诉说藏书楼的故事。把清人邵渊耀所写的《旧山楼记》镌刻上墙。找寻旧山楼原有的诗词制成楹联布置在大门、亭子、长廊上,“看山时或得佳句,开卷常如见古人”,为刘墉所题写,曾挂于旧山楼,现重新布置在虞山脚下的学校图书馆门口,应景应情。还用翁同龢赠与赵家的诗句“旧山楼里山依旧,喜有贤郎读旧书”布置学生阅览室背景墙。这样变外显的环境文化为内在的人文文化,让学生浸润在特色的文化氛围之中,让每一处都透露着学校文化的气息,每一个符号都焕发出十足的文化韵味。
3. 发挥“旧山文化”的教育功能。
藏书楼,不仅仅是一个响亮的符号,也不能只有优美的外在环境,更需要文化的深层次挖掘。学校特聘文史专家厘清旧山楼的前世今生、历史传承。委派教师北上首都,到国家图书馆寻觅国宝《古今杂剧》的踪迹,看到了六十四冊首本扉页上“常熟赵氏经籍记”的印章。派员到上海图书馆整本影印《旧山楼诗录》,到南京图书馆抄录《梦欧笔记》,委托国图古籍部工作人员制作“旧山楼书札”高仿制品。在“孔夫子旧书网”等多渠道尽力搜寻、购买相关文献书籍。
学校成立“旧山楼文化研究室”,聘请常熟文史名家钱文辉老师担任顾问;聘请历史研究专业人员编写《旧山楼三字韵歌》供学生诵读,谱曲成歌,在吟唱间了解旧山楼的历史,展望学校的未来;选择适合学生阅读的旧山楼诗歌三十首,逐一解读,供学生欣赏。青年教师们根据史料编写了二十个故事:《藏书传奇旧山楼,非昔轩内数风流》 《吴大澂与赵宗建的轶事》 《郑振铎与古今杂剧》 《“看山时或得佳句,开卷常如见故人”的由来》 《从脉望馆到旧山楼》 《从旧山楼到綵衣堂》 《一生痴绝爱梅花》……各班举行“旧山故事会”,举行讲旧山楼故事的比赛。创编《旧山谜话》情景剧,参加市文艺汇演获佳绩。从旧山楼赵家诗集中遴选30首进行解读,编印成册。学校还推出了“旧山楼”公众号,将研究成果用美文、诗歌、故事等形式及时发布,供师生、家长阅读,并按专题编纂成校本教材。
三、依托旧山楼文化,建构“旧山润心”的课程体系
1. 组织深度阅读活动,滋养学生心灵。 书籍连接着过去与未来,承载着梦想与希望。学校建立旧山楼图书馆、年级开放阅览区、班级图书角三级书库,形成阅读网络。学生定期到旧山楼图书馆借阅图书,在阅览室开展阅读活动。设立在教室附近的开放阅览区,试行班级承包、学生管理的模式,学生以书换书,形成图书漂流,根据“图书漂流卡”的记载,评比“最受欢迎的图书”,根据“旧山学子读书卡”上的阅读记录和读书笔记,定期评比“旧山小秀才”“旧山小举人”“旧山小状元”。
学校每年举办阅读节,分年级开展诗词吟诵、美文诵读、“字源其说”、诗配画、诗词手抄报、 “诗词大会”等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并隆重举行闭幕式,展示阅读活动成果。班级阅读和亲子阅读相结合,定期评选“阅读之星”“书香之班”“书香家庭”。设立“旧山读书台”,给学生提供诵读展示的舞台。
2.开展各类寻访活动,丰厚学生知识。
为知晓旧山楼历史,学生寻访各路专家:常熟文史名家钱文辉老师、常熟理工大学教授沈潜、旧山楼公众号编辑计然子……;为解读常熟虞山派藏书文化,寻访目前尚存的藏书楼:脉望馆、绛云楼、汲古阁、铁琴铜剑楼……;为解开旧山楼232年树龄的子母红豆树的秘密,到美术馆、曾赵园、白茆红豆山庄寻访常熟另外三棵百年树龄的红豆树,到无锡顾山红豆院寻访1500年的红豆古树……
旧山楼成为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重要资源:研究藏书的种类、去向和现状;研究《古今杂剧》400年的递藏流传;从旧山楼园林风格建筑探究苏州园林建筑空间的特点;从旧山楼三棵百年以上的银杏、香樟、红豆树进行江南植物的研究;从旧山楼存留的碑刻观摩到学习传统拓碑技艺;从《古今杂剧》中的曲目故事到传承非遗曲艺“莲花落”……袁建琴老师组织的“古韵旧山楼——传统文化的探寻与传承”和崔慕杰老师组织的《寻迹旧山》均获常熟市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生优秀成果展评获一等奖。
3.致力校本课程开发,健全学生人格。
旧山楼是一座富含文化素养的宝库,在这里,学校举办元宵灯会、端午诗会、中秋诗会,感受传统节日文化;成立书法、中国画、拓碑、围棋、象棋、武术、太极拳、风筝、常熟花边等多个学生社团,研习传承传统文化。旧山楼也激发着孩子们的创作灵感,他们在学校教师和校外专家的指导下,创作儿童画、版画、诗歌,用摄影、朗读、说唱、小导游等多种形式赞美、介绍、推介旧山楼,“木子版画社团”的学生把“旧山八景”制作成版画,印在自制的拎袋、笔袋、杯垫等手工布艺作品上。“旧山楼”系列手工制品成了学校的一張名片……
基于培养“慈心弘志、知能行远”的旧山学子的目标定位, “慈心课程”指向人际交往和道德品质,分设正德课程和正行课程;“弘志课程”指向理想目标和职业规划,分别有生涯规划课程、经典文化课程,知能课程指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包括基础类课程、探究类课程、拓展类课程,行远课程指向社会实践和体验提高,开设有寻迹传统课程、自然探秘课程、社会研学课程。“旧山润心”校本课程的初步构建和逐步完善,在每个学生身上烙上了旧山学子的印迹。
旧山楼文化的点点滴滴如今浸润着报慈小学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藏书、读书,传承、创新,学校将循着书香,一路前行!
一、理清旧山楼历史,梳理藏书世家的文脉传承
1. 旧山楼的历史沿革。
旧山楼是晚清著名藏书楼,地处常熟北门外、虞山东麓报慈桥。楼主赵宗建(1828-1900)于1856年将曾祖同汇之总宜山房、祖父元恺之赵氏家塾、父亲奎昌之丙舍半亩园,整葺为“宝慈新居”,园内散布亭榭屋轩,旧山楼居其北,地处高爽,山光园景,一望之间。楼名寄拓新不忘祖宗旧业之意。楼主有诗谓:“高楼便初构,旧泽何敢忘。”1924年齐、卢军阀混战,此处为军队驻地,古籍散失,园居荒废。日军侵华时期,旧山楼五楹,毁去三楹,余成危楼。建国后,改作常熟林场报慈工区办公地。1982年11月,旧山楼列为“常熟市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8月,报慈小学新校区开工建设,市政府将旧山楼旧址划归新校管理。2015年3月一期工程竣工,报慈小学迁入新校, 2016年9月,重建旧山楼工程竣工。园中的红豆、香樟、银杏仍是旧山楼旧物,而诸种建筑,已是全新景象。
2. 旧山楼的藏书体系。
旧山楼主人赵宗建集三代藏书积累,加上自己广购博收,藏书日增。所藏近840余种,多珍稀稿本、抄校本,如司马光的《资治通鉴》草稿、朱熹的《大学章句》草稿、徐霞客手书游记底稿、钱曾自写藏书目录、钱牧斋日记、信稿及《红豆山庄杂记》手稿、《古今杂剧》等。
3.旧山楼的人文精神。
一座藏书楼的存世与发展,必定与楼主的品性息息相关。旧山楼楼主赵宗建“少负豪俊气,兼崇风雅,四方名士来游者,乐与款洽”。 以旧山楼为中心,依托于地缘(同乡)、学缘(同学同道)基础上而形成一种私谊网络,这在当时成为一种文化现象。
通过梳理赵宗建本人的日记、手札,师生们对他充满了钦佩之意。当家园遭受劫难时,他义无反顾,挺身而出;当功成名就封赏时,他坚辞不受,归隐旧山楼;当家族贫富悬殊时,他承继先祖,义行担当;当藏书流散遭弃时,他广收博纳,视若珍宝。赵宗建身上的优秀品格连同赵氏“刚毅清正、书香侠义”的优秀家风,深深吸引着全校师生,这是一笔弥足珍贵的人文财富。
二、挖掘旧山楼内涵 ,凝炼守心望道的学校精神
1. 确立“守望教育”的文化主题。
藏书楼,是对书籍的收藏,对知识的守护,对文化的传承,对未来的期望。学校把旧山楼作为文化象征,确立了“守望教育”的文化主题,编制了《报慈小学“守望教育”文化建设纲要》,凝炼了“守心望道”的学校精神,提出了“守护心中的半亩园”的办学理念。半亩园,实指旧山楼图书馆所在地,喻指每个人心中的一个蓝图、一种意境,是每一位教师心中的教育理想王国。学校明确了“一训三风”,以“正心”为校训,“正德慈心”为校风,“适性善教”为教风,“文心向学”为学风,培养“慈心弘志、知能行远”的旧山学子。
2. 打造“梅影书香”的校园环境。
学校启动“梅香书影”校园环境打造工程。当年楼主自比为宋之林逋,隐于市井间,在半亩园种有百株梅花,爱梅痴梅,风骨清冽志高洁,还借来王冕的《梅花手卷》刻在廊墙上,长廊命名为梅花一卷廊,园中亭子取名为抱鹤亭。旧山楼各处景致以“梅香”为主题,用旧称命名。另外还设计了“守心望道”主题文化墙,楼道布置以常熟藏书楼、书院文化、本地先贤为主题,让每一面墙都发挥教育的功能。还打造了校园“旧山八景”,有澄碧词赋、语花听雨、双潭观影、钟楼朝晖、紫藤斜阳、旧山怀古、红豆秋韵、梅花一卷廊。把《旧山楼书目》刻录制成碑林,向人诉说藏书楼的故事。把清人邵渊耀所写的《旧山楼记》镌刻上墙。找寻旧山楼原有的诗词制成楹联布置在大门、亭子、长廊上,“看山时或得佳句,开卷常如见古人”,为刘墉所题写,曾挂于旧山楼,现重新布置在虞山脚下的学校图书馆门口,应景应情。还用翁同龢赠与赵家的诗句“旧山楼里山依旧,喜有贤郎读旧书”布置学生阅览室背景墙。这样变外显的环境文化为内在的人文文化,让学生浸润在特色的文化氛围之中,让每一处都透露着学校文化的气息,每一个符号都焕发出十足的文化韵味。
3. 发挥“旧山文化”的教育功能。
藏书楼,不仅仅是一个响亮的符号,也不能只有优美的外在环境,更需要文化的深层次挖掘。学校特聘文史专家厘清旧山楼的前世今生、历史传承。委派教师北上首都,到国家图书馆寻觅国宝《古今杂剧》的踪迹,看到了六十四冊首本扉页上“常熟赵氏经籍记”的印章。派员到上海图书馆整本影印《旧山楼诗录》,到南京图书馆抄录《梦欧笔记》,委托国图古籍部工作人员制作“旧山楼书札”高仿制品。在“孔夫子旧书网”等多渠道尽力搜寻、购买相关文献书籍。
学校成立“旧山楼文化研究室”,聘请常熟文史名家钱文辉老师担任顾问;聘请历史研究专业人员编写《旧山楼三字韵歌》供学生诵读,谱曲成歌,在吟唱间了解旧山楼的历史,展望学校的未来;选择适合学生阅读的旧山楼诗歌三十首,逐一解读,供学生欣赏。青年教师们根据史料编写了二十个故事:《藏书传奇旧山楼,非昔轩内数风流》 《吴大澂与赵宗建的轶事》 《郑振铎与古今杂剧》 《“看山时或得佳句,开卷常如见故人”的由来》 《从脉望馆到旧山楼》 《从旧山楼到綵衣堂》 《一生痴绝爱梅花》……各班举行“旧山故事会”,举行讲旧山楼故事的比赛。创编《旧山谜话》情景剧,参加市文艺汇演获佳绩。从旧山楼赵家诗集中遴选30首进行解读,编印成册。学校还推出了“旧山楼”公众号,将研究成果用美文、诗歌、故事等形式及时发布,供师生、家长阅读,并按专题编纂成校本教材。
三、依托旧山楼文化,建构“旧山润心”的课程体系
1. 组织深度阅读活动,滋养学生心灵。 书籍连接着过去与未来,承载着梦想与希望。学校建立旧山楼图书馆、年级开放阅览区、班级图书角三级书库,形成阅读网络。学生定期到旧山楼图书馆借阅图书,在阅览室开展阅读活动。设立在教室附近的开放阅览区,试行班级承包、学生管理的模式,学生以书换书,形成图书漂流,根据“图书漂流卡”的记载,评比“最受欢迎的图书”,根据“旧山学子读书卡”上的阅读记录和读书笔记,定期评比“旧山小秀才”“旧山小举人”“旧山小状元”。
学校每年举办阅读节,分年级开展诗词吟诵、美文诵读、“字源其说”、诗配画、诗词手抄报、 “诗词大会”等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并隆重举行闭幕式,展示阅读活动成果。班级阅读和亲子阅读相结合,定期评选“阅读之星”“书香之班”“书香家庭”。设立“旧山读书台”,给学生提供诵读展示的舞台。
2.开展各类寻访活动,丰厚学生知识。
为知晓旧山楼历史,学生寻访各路专家:常熟文史名家钱文辉老师、常熟理工大学教授沈潜、旧山楼公众号编辑计然子……;为解读常熟虞山派藏书文化,寻访目前尚存的藏书楼:脉望馆、绛云楼、汲古阁、铁琴铜剑楼……;为解开旧山楼232年树龄的子母红豆树的秘密,到美术馆、曾赵园、白茆红豆山庄寻访常熟另外三棵百年树龄的红豆树,到无锡顾山红豆院寻访1500年的红豆古树……
旧山楼成为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重要资源:研究藏书的种类、去向和现状;研究《古今杂剧》400年的递藏流传;从旧山楼园林风格建筑探究苏州园林建筑空间的特点;从旧山楼三棵百年以上的银杏、香樟、红豆树进行江南植物的研究;从旧山楼存留的碑刻观摩到学习传统拓碑技艺;从《古今杂剧》中的曲目故事到传承非遗曲艺“莲花落”……袁建琴老师组织的“古韵旧山楼——传统文化的探寻与传承”和崔慕杰老师组织的《寻迹旧山》均获常熟市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生优秀成果展评获一等奖。
3.致力校本课程开发,健全学生人格。
旧山楼是一座富含文化素养的宝库,在这里,学校举办元宵灯会、端午诗会、中秋诗会,感受传统节日文化;成立书法、中国画、拓碑、围棋、象棋、武术、太极拳、风筝、常熟花边等多个学生社团,研习传承传统文化。旧山楼也激发着孩子们的创作灵感,他们在学校教师和校外专家的指导下,创作儿童画、版画、诗歌,用摄影、朗读、说唱、小导游等多种形式赞美、介绍、推介旧山楼,“木子版画社团”的学生把“旧山八景”制作成版画,印在自制的拎袋、笔袋、杯垫等手工布艺作品上。“旧山楼”系列手工制品成了学校的一張名片……
基于培养“慈心弘志、知能行远”的旧山学子的目标定位, “慈心课程”指向人际交往和道德品质,分设正德课程和正行课程;“弘志课程”指向理想目标和职业规划,分别有生涯规划课程、经典文化课程,知能课程指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包括基础类课程、探究类课程、拓展类课程,行远课程指向社会实践和体验提高,开设有寻迹传统课程、自然探秘课程、社会研学课程。“旧山润心”校本课程的初步构建和逐步完善,在每个学生身上烙上了旧山学子的印迹。
旧山楼文化的点点滴滴如今浸润着报慈小学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藏书、读书,传承、创新,学校将循着书香,一路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