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诗歌与“冠裳佩玉”

来源 :今古文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MP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人们常认为王维之诗朴素淡远,然而在诗歌批评史上,却有人持不同的意见。清人乔亿在《剑溪说诗》中评王维的应制诗道:“或问酬应之作宜何师?曰:王维冠裳佩玉,而丰容绝世也。”“冠裳佩玉”引申到诗论中,指的是诗句丰富而华丽。王维的诗中,不仅应制诗有这个特点,山水田园诗也有这个特点。
  【关键词】 王维;诗歌;冠裳佩玉;应制诗;山水田园诗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22-0043-02
  唐代诗人王维的诗歌常给人留下朴素淡远的印象,但在诗歌批评史上,却有人对此持有不同的意见,近代学者郑振铎先生认为王维的诗:“若凡庸实峻厚,若平淡实丰腴的,千百年间仅得数人而已。”[1]清人乔亿也在《剑溪说诗》中评价王维的应制诗道:“或问酬应之作宜何师?曰:王维冠裳佩玉,而丰容绝世也。”
  何谓“冠裳佩玉”?表面上看,当指衣帽佩戴玉饰,对打扮十分讲究。引申到诗论中,自然指的是诗句丰富而华丽。
  一、应制诗中的“冠裳佩玉”
  既然乔亿以“冠裳佩玉”来形容王维的应制诗,那不妨便先从应制诗说起,先看五律《从岐王夜宴卫家山池应教》:
  座客香貂满,宫娃绮幔张。涧花轻粉色,山月少灯光。
  积翠纱窗暗,飞泉绣户凉。还将歌舞出,归路莫愁长。
  此诗重在描写赴宴的经历和感受。诗中不仅仅写出了“香貂”“宫娃”“绮幔”“涧花”“山月”“积翠”“飞泉”“歌舞”等视觉感受,还有“香貂”带来的嗅觉感受、“飞泉”“歌舞”带来的听觉感受,以及“绣户凉”带来的触觉感受。即使单就视觉感受来说,也有“座客”“宫娃”这样的人物,“山月”“飞泉”这样的景物,甚至还包括“少灯光”“纱窗暗”这样的光影效果。这些丰富多彩的意象和场景,共同构筑了诗中的“佩玉”之美。
  再如七律《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
  渭水自萦秦塞曲,黄山旧绕汉宫斜。銮舆迥出千门柳,阁道回看上苑花。
  云里帝城双凤阙,雨中春树万人家。为乘阳气行时令,不是宸游重物华。
  诗中仍以铺陈皇家排场为主,自然景观采用“渭水”“秦塞”“黄山”等壮丽山河。纵有“柳”和“花”者,亦以“千门”与“上苑”来修饰,加之以“高贵”的内涵。人物建筑等,采用的是“汉宫”“銮舆”“阁道”“帝城”“凤阙”“宸游”等与帝王相关的事物。
  读罢此诗,读者的眼前仿佛先看到了壮观的山河宫殿,接着又看到了络绎不绝的宫门杨柳依依以及帝苑芳华,其后又看到云中高耸之城阙,雨中万户之人家。整首诗可谓移步换形,令读者目不暇接。
  同上一首诗一样,这首诗景物繁多且场景变换,既不乏丰富性又神采飞扬,也是典型的“冠裳佩玉”。
  又如五言排律《奉和圣制暮春送朝集使归郡应制》
  万国仰宗周,衣冠拜冕旒。玉乘迎大客,金节送诸侯。
  祖席倾三省,褰帷向九州。杨花飞上路,槐色荫通沟。
  来预钧天乐,归分汉主忧。宸章类河汉,垂象满中州。
  此诗以颂圣为中心,其中的景物、人物、器物纷至沓来。从“大”处说,有“万国”“三省”“九州”“河汉”“中州”;而从“贵”处来说,则有“衣冠”“冕旒”“玉乘”“大客”“金节”“诸侯”“祖席”“褰帷”“天乐”“汉主”“宸章”。
  诗人将这些意象排列组合在一起,造成了“冠裳佩玉”的审美效果。具体说来,一方面,众多的景观本身给人以丰富的视觉感受。另一方面,这些景观通过相互间的组合,形成了众多不同的场景,这些场景也给读者更多的丰富多彩的体验。
  值得注意的是,王维诗中的“冠裳佩玉”虽富贵华丽,但并不包括“奢靡”。虽然王维的应制诗中有大量富丽堂皇的景物,但诗人并不渲染君臣之间的寻欢作乐,故诗歌华腴却不奢靡。诗人几乎还在每首应制诗中都加入自然美景,以淡化豪奢之气。明朝茶陵派代表人物李东阳在其《怀麓堂诗话》中评价道:“王诗丰缛而不华靡。”原因正在于此。
  二、山水田园诗中的“冠裳佩玉”
  王维诗中的“冠裳佩玉”不仅体现于应制诗中,在其山水田园诗中亦有所体现。陈贻焮先生在《王维诗选》中曾将王维与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进行比较:“素以王孟并称,但也存在着风格上的差异。王诗显得丰润而富有生趣一些,孟诗则显得清秀而意趣淡远一些。”[2]此处陈先生所说的“丰润而富有生趣”说的便是“冠裳佩玉”之感。
  “冠裳佩玉”首先表现于色彩丰富。王维山水田园诗中的色彩比较丰富,尚定先生曾經指出:“(王维)或运用两种色彩的反差形成醒目的视觉形象”“或采用三种或更多种色彩进行对比,展示自然界丰富的色感。” [3]此说不虚,如“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春烟”(《田园乐》其六)、“开畦分白水,间柳发红桃”(《春园即事》)、“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山居即事》)、“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送刑桂州》)、“湖上一回首,山青卷白云”(《欹湖》)等名句都体现出王维在颜色搭配上的别出心裁。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中不仅色彩丰富,色彩的形态也多。“秋山敛余照”(《木兰柴》)、“落日照秋草”(《赠祖三咏》)描绘的是光照下的草木之色,“色静深松里”(《青溪》)、“日色冷青松”(《过香积寺》)描绘的是树荫遮蔽下的光影之色,“渡头余落日”(《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描绘的是夕阳照水之色,“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汉江临眺》)描绘的是水汽蒸腾弥漫中的山水之色,“清溪一道穿桃李,演漾绿蒲涵白芷”(《寒食城东即事》)描绘的是水中植物与岸上花木倒影融合的色彩,“彩翠时分明,夕岚无处所”(《木兰柴》)写出了颜色的变化流动,“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终南山》)写出了移步换形下的颜色变换。   “冠裳佩玉”还表现于声音多样。王维山水田园诗中有各种的声音,既有“啼莺绿树深,语燕雕梁晚”(《闺人赠远》其三)、“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春种田园作》)中的春树啼鸟之声,亦不乏“谷静秋泉响,岩深青霭残”(《东溪玩月》)、“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山居秋暝》)中的深谷流泉之声;也有“月幌花虚馥,风窗竹暗喧”(《冬夜寓直麟阁》)、“草色摇霞上,松声泛月边”(《游悟真寺》)中的竹响松声,还有“夜静群动息,蟪蛄声悠悠”(《秋夜独坐》)、“萧蛸挂虚牖,蟋蟀鸣前除”(《赠祖三咏》)中的静夜虫鸣。不难看出,王维山水田园诗中的声音既丰富又有无穷的神韵,可谓妙哉!
  “冠裳佩玉”更表现于景物的构成。王维山水田园诗中的景物密度比其他诗人要大,这也是“冠裳佩玉”的表现之一。宋征璧《抱真堂诗话》曾说:“王摩诘‘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魏文帝‘俯视清水波,仰看明月光’,俱自然妙境。”葛兆光先生却认为:“王维这两句比曹丕的两句色彩层次更丰富。”[4]原因何在?显然,曹丕的诗是从一个观察点出发,写同一个场景中的水波和月光这两种景物,王维的诗却是从两个观察点出发,写两个场景中的明月、松叶、清泉、石头四种景物,而这四种景物相互组合,又可令人想到透过松针照到地上的斑驳月影和清泉撞击石头发出的声音。读者得到的视觉感受和听觉感受比曹丕的诗句多了数倍。
  “景物密度大”这个特点在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中广泛存在,基于这个特点,读者可以通过各种景物的组合得到更丰富的审美感受。张福庆先生分析“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积雨辋川庄作》)两句道:“‘漠漠’是大片的,占据了主要的画面, 而‘阴阴’是一角,是画面的局部。这样,大片的明绿与局部的暗绿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又互相呼应。夏木的存在,更衬托出水田的明媚;水田的明亮,更衬托出夏木的深幽……但在水田这一部分当中,又有嫩绿秧苗与白鹭色彩对比;在夏木这个局部景象中,又有浓绿树荫与黄鹏的色彩对比。而就整个画面说,白鹭飞起的动态,与黄鹂鸣啭的声音,又形成了另外一种动静对比。这两句诗的审美内涵可谓是十分丰富的。” [5]正是此处我们看到了由景物构成而产生的“冠裳佩玉”之美。
  三、结语
  实际上,“冠裳佩玉”的实质是一种丰腴之美。王维与陶渊明有一定的相似性,苏轼曾评价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与苏辙书》)第一次提到了陶诗中“腴”的特点。清人沈德潜在《说诗晬语》中则将这个特点与王维联系了起来:“陶诗胸次浩然,其中有一段渊深朴茂不可到处。唐人祖述者,王右丞有其清腴,孟山人有其闲远……”指出王维继承了陶诗之“腴”。直至近代学者郑振铎先生,再次指出王诗与陶诗一样,有“腴”的特点。“腴”为何意?《说文解字》解其为“腹下也”,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注曰:“腹下肥者。”即腹部下方的肥肉,后世由此引申出“丰富(或丰满)而有神采”的意义。这也正与乔亿“冠裳佩玉”的评价相合。
  參考文献:
  [1]郑振铎.插图本中国文学史[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2:246.
  [2]陈贻焮.王维诗选[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26.
  [3]尚定.走向盛唐[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299.
  [4]葛兆光.中国古典诗歌基础文库·唐诗卷[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96:99.
  [5]张福庆.唐诗美学探索[M].北京:华文出版社,2000:110.
  作者简介:
  焦健,男,广西桂林人,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副教授,主要从事古典文学的教学与研究。
其他文献
【摘要】 紫金陈是国内新生代推理作家,由于其创作风格与日本著名推理作家东野圭吾类似,而被人们称为“中国的东野圭吾”。随着其小说改编的影视剧《隐秘的角落》和《沉默的真相》在去年的热播,更是把紫金陈的名气推向了顶峰。虽然紫金陈的小说受到了众多读者的热捧,但是其小说内容和创作方式上都存在着一些缺陷。本文从接受美学的角度,围绕着“作者——作品——读者”三者间的关系,分析紫金陈小说的得与失,并对推理文学今后
期刊
【摘要】 《棉被》是日本自然主义作家田山花袋創作的中篇小说,被誉为私小说的开山之作。小说中女学生芳子的形象是当时“新”女性形象的一个缩影,但所谓“新”女性也不过是看似已经成长为时代的“新”女性,但实际上依旧是受男性支配的“旧”女性。  【关键词】 《棉被》;芳子;新女性;田山花袋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22-0019-
期刊
【摘要】 本文从拟人修辞的特征出发,分析其构成的超现实效果,探寻拟人修辞手法背后的文化心理发生机制及拟人修辞手法和移情入物意识的语用结合。  【关键词】 六链条模型;拟人;移情入物意识;语用;超现实效果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22-0030-02  在通常的研究中,修辞研究主要是对日常生活常见的语用现象做分析。而根据修
期刊
【摘要】 李锐、蒋韵合著的《人间:重述白蛇传》是当代关于白蛇传说改编的具有代表性的文本之一。文章对以往的白蛇传说进行了极大的改编,主要通过讲述四代人的故事来反映文章的主题。身份认同的困境和对于“异类”的排斥,对人性的拷问充斥在文章的字字句句中。  【关键词】 《人间》;蛇妖;身份认同;异态人性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2
期刊
【摘要】 在《浮世画家》中,石黑一雄以日记体的形式记录了从1948年10月到1950年6月这段时间里,画家小野进行的回忆和反思。这段回忆基本上覆盖了小野从年少到年老的经历,因而也可以看作作家的成长经历。本文拟用文学伦理学批评理论和方法,通过文本细读,对《浮世画家》这本小说里的伦理思想内涵进行挖掘和诠释,分析主人公面临的伦理困境,并发现新的伦理价值。  【关键词】 《浮世画家》;石黑一雄;伦理困境;
期刊
【摘要】 道德价值观作为文化的核心,是理解一种文化的敲门砖。不同民族和国家有着不同的道德价值观,反映在人们的日常生活行为中,促成了不同的文化现象。在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应该了解不同文化的道德价值观,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交流。本文主要阐释和对比了中、西方的传统思想道德教育价值观,并探究其差异形成的原因,旨在为学生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际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 跨文化交际;道德价值观;中西差异  【中
期刊
【摘要】 “伯道无儿”缘于邓伯道弃儿保侄,又因南渡后小妾实为外甥女,不再纳妾,遂绝嗣。《世说新语》的记载目的在于赞扬邓伯道的义举,放弃儿子而选择保留侄子,实在是为常人所不能为之事。这样的义举当然加上传奇的“天地无知,使伯道无儿”也就引发了人们的讨论欲——邓伯道的这个义举以及它所带来的后果是如何让人惋惜以及招致不满的。  【关键词】 伯道无儿;邓攸;弃儿保侄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
期刊
【摘要】 《围城》《青春之歌》《人生》《三城记》作为新文学中探讨知识分子成长道路的四个关键坐标,分别代表在中西文化冲突、革命话语影响、城乡交叉地带、都市走向民间的成长。通过解读这四部作品可以勾勒出新文学史中知识分子的生活图景和精神面貌。  【关键词】 新文学;知识分子;成长叙事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22-0023-0
期刊
【摘要】 《前锋报》是抗日战争时期河南地区影响最大的报纸之一,该报纸时刻关注着国事民生,及时进行报道评论,其新闻报道具有真实性、揭露性、全面性的特点,深受读者的喜爱。尤其是1942-1943年河南大灾荒时期,《前锋报》不畏惧各种势力,对受灾严重地区进行了深入地考察,全面、系统地跟踪报道,为钩沉历史,探究河南大灾荒的真相提供了真实的史料记载。这对研究1942年河南大灾荒提供了史料来源,具有独特的史料
期刊
【摘要】 周作人与中国儿童文学发展史有着重要的渊源,他的儿童文学观与当代儿童文学教育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儿童杂事诗》作为周作人儿童文学创作的相关重要组成部分,对当今透析他的儿童文学观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将从《儿童杂事诗》入手,分析周作人的短暂金色童年,通过儿童视角、“赤子之心”、儿童本位论三个方面管窥周作人的儿童文学观。  【关键词】 周作人;《儿童杂事诗》;儿童文学观  【中图分类号】I207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