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不断加快,国家对培养全体公民法律意识的重视程度逐渐加深,培养公民法律意识是促进法治社会生成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构建法治社会模式的重要思想基础,可直接反映出国家的整体法治状态与法治水平。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与生活都得到了显著提升,中国的法制社会建设取得了重要成就。因此,只有全体公民具备较强的法律意识才能促进我国法治社会体系的不断完善。综上所述,本文将以高中生视角对公民法律意识的培养策略与法治社会的生成办法展开探讨,以期促进我国法治社会的完善。
[关键词]法律意识;培养;法治社会;生成
中图分类号:D920.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06-0256-01
1 公民法律意识与法治社会的意义
1.1 公民法律意识的意义
公民意识是指以公民存在为基础,在我国宪法中明确规定,在法律面前,中国公民享有相同的平等权利,该权利包含了宪法与其他众多法律所规定的具体范畴。而公民的主体意识是指公民意识存在的基本性意识,这种意识代表公民个人对自我在国家中地位的认识,是一种自我意识的表现。而公民要想获得一定权利,首先需要履行自己应尽的各种义务。法律意识作为公民意识的关键点,主要是指公民应认可并自觉遵守国家现行的法律法规,应具备良好的法律意识与素养,主要依托于我国社会主义特色背景下的经济制度与法律制度。
1.2 法治社会的意义
法治是国家治理社会的主要表现形式,主要以民主为基础,将依法办事作为国家的指导方针,利用法治约束对国家进行有效的治理。民主与法治之间存在良好的互补关系,因此,民主为法治前提,法治为民主提供相应的法律保障,从而在社会中形成完整、具有约束力的政治基础。在我国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我国开启了法治社会建设的宏伟蓝图,并受到国家领导人的极度重视。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越来越快,法治社会的构建也在迅速的完善、优化。从现阶段来看,我国的治国核心依据便是宪法,而与之相关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也正在不断完善补充,从而为形成健全的法治社会奠定法律基础。
2 实现公民法律意识培养的措施探究
2.1 制定完善的教育培养体制机制
虽然当前的教育政策当中已经制定了多项法制教育政策,但却没有就高中阶段的学生的公民法律意识培养制定针对性的教育政策与文件,导致实际的教育培养工作缺乏理论指导与支撑。所以,首先应当积极构建科学的法治教育机制,并在相关机制中就法律意识培养做出明确的规定,将培养具有宪法意识、依法维权意识以及自觉履行法律义务的现代人才作为重点的培養目标,让高中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养成良好的法律思维。其次,在学校范围之内,学生应当充分意识到,其对自身的公民法律意识培养的主要作用,在实际的培养过程当中积极结合学校现有的多种教学设备与教学资源进行培养,同时还应当自觉的组织建立相应的微信、微博交流平台等,切实提升培养的全面性。此外,在相关的体制机制当中还应当制定相应的教育实现资金预算,以此作为物质基础,推动公民法律意识培养工作的切实开展。
2.2 优化普法宣传教育机制
要加强高中学生的公民法律意识,还应当不断地进行普法教育机制的优化。首先,在该机制中应当明确普法责任制,并将具体的责任落实到人头,这是相关的普法工作落实的重要前提。另外,学生可以自发地组织并参与到法庭案件审讯、调解工作当中,直观的吸收法律知识,或者也可利用多媒体进行法律节目的播出,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识。此外,也可倡导学校内对法制宣传教育有兴趣的同学自发的组成普法团队与志愿者,自主的在学校内开展法律意识宣传工作。而志愿者团队也可邀请高校中的法律专业学生或教师来校,就高中生的公民法律意识进行讲座。
2.3 加强法律知识课在高中教育中的开展
学校是学生的公民法律意识培养的重要基础平台,学生除了在政治课程等的学习过程中自觉地进行法律意识的吸收,同时还应当向学校与教师提出建议,要求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当加强对自身的法律教育理念的应用,并在实际培养过程中实现法律教育理念的不断创新与优化。这需要积极实现法律知识的学习,从提升自身的公民法律意识的角度出发,完成自主教育任务,建立正确的法律意识观念。而尤其是在思想政治课程中,学生在学习时应当就课程中可以与公民法律意识建立联系的内容进行挖掘,全面的提升自身公民法律意识。
3 法治社会生成的条件
想要加快我国法治社会的建设速度,首先便要进行民主意识的建设,要让公民在参与政治的过程中,充分认识到自身的权利及义务的法律要求。这便会激发公民的参政责任感与热情。因此,需要加强民主政治建设的力度。同时,构建和谐社会也是形成法治社会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要大力提升公民的社会责任感,要依靠真实、广泛的民主制度。和谐社会的构建可以帮助公民对民主与法治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以便促进法治社会的快速生成。要生成完善的法治社会,便要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而以我们在校学生的视角来看,要加强在校园对学生的法治教育力度,将法制意识灌输到下一代人的自我意识之中。同时还要构建健全的法律制度,为法治社会提供坚实的法律保障基础。相信在全体公民以及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公民的法律意识可以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并为加快法治社会的加油鼓劲,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快速发展添砖加瓦。
4 结束语
中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阶段,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该阶段对社会发展做出的要求如下:一、公民法律意识的培养和健全以及法治社会的形成与健全。我国现阶段公民法律意识淡薄、国家存在着制度空缺和制度之间的冲突、现存制度的无用性和低效性都是我们要集中解决的问题与矛盾。人们的法律意识形态是受其物质生活条件和社会意识制约和影响,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也必然会引起法律意识的变化。当前,我国处在一个高速发展的关键时期,人们的法律意识和观念需要更加详细和复杂,在这种背景下,对于公民法律意识的提高和法治社会的健全就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 王梓闻.关于当代高中生法律意识的调查分析[J].法制与社会,2017,(26):195-196.
[2] 蒋莉娟.法是治国之本——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政治教学中法律意识的渗透[J].新课程(下),2017,(08):232.
[3] 张心悦.试论公民法律意识的培养与法治社会的生成[J].法制与社会,2017,(08):160-161.
[4] 冯曼.公民法律意识培养机制问题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5.
[5] 陈丽莉.法治国家建设中公民法律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J].法制博览,2015,(31):46+45.
[6] 张莹.我国公民法律意识培养的策略探析[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5,(08):104.
[关键词]法律意识;培养;法治社会;生成
中图分类号:D920.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06-0256-01
1 公民法律意识与法治社会的意义
1.1 公民法律意识的意义
公民意识是指以公民存在为基础,在我国宪法中明确规定,在法律面前,中国公民享有相同的平等权利,该权利包含了宪法与其他众多法律所规定的具体范畴。而公民的主体意识是指公民意识存在的基本性意识,这种意识代表公民个人对自我在国家中地位的认识,是一种自我意识的表现。而公民要想获得一定权利,首先需要履行自己应尽的各种义务。法律意识作为公民意识的关键点,主要是指公民应认可并自觉遵守国家现行的法律法规,应具备良好的法律意识与素养,主要依托于我国社会主义特色背景下的经济制度与法律制度。
1.2 法治社会的意义
法治是国家治理社会的主要表现形式,主要以民主为基础,将依法办事作为国家的指导方针,利用法治约束对国家进行有效的治理。民主与法治之间存在良好的互补关系,因此,民主为法治前提,法治为民主提供相应的法律保障,从而在社会中形成完整、具有约束力的政治基础。在我国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我国开启了法治社会建设的宏伟蓝图,并受到国家领导人的极度重视。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越来越快,法治社会的构建也在迅速的完善、优化。从现阶段来看,我国的治国核心依据便是宪法,而与之相关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也正在不断完善补充,从而为形成健全的法治社会奠定法律基础。
2 实现公民法律意识培养的措施探究
2.1 制定完善的教育培养体制机制
虽然当前的教育政策当中已经制定了多项法制教育政策,但却没有就高中阶段的学生的公民法律意识培养制定针对性的教育政策与文件,导致实际的教育培养工作缺乏理论指导与支撑。所以,首先应当积极构建科学的法治教育机制,并在相关机制中就法律意识培养做出明确的规定,将培养具有宪法意识、依法维权意识以及自觉履行法律义务的现代人才作为重点的培養目标,让高中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养成良好的法律思维。其次,在学校范围之内,学生应当充分意识到,其对自身的公民法律意识培养的主要作用,在实际的培养过程当中积极结合学校现有的多种教学设备与教学资源进行培养,同时还应当自觉的组织建立相应的微信、微博交流平台等,切实提升培养的全面性。此外,在相关的体制机制当中还应当制定相应的教育实现资金预算,以此作为物质基础,推动公民法律意识培养工作的切实开展。
2.2 优化普法宣传教育机制
要加强高中学生的公民法律意识,还应当不断地进行普法教育机制的优化。首先,在该机制中应当明确普法责任制,并将具体的责任落实到人头,这是相关的普法工作落实的重要前提。另外,学生可以自发地组织并参与到法庭案件审讯、调解工作当中,直观的吸收法律知识,或者也可利用多媒体进行法律节目的播出,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识。此外,也可倡导学校内对法制宣传教育有兴趣的同学自发的组成普法团队与志愿者,自主的在学校内开展法律意识宣传工作。而志愿者团队也可邀请高校中的法律专业学生或教师来校,就高中生的公民法律意识进行讲座。
2.3 加强法律知识课在高中教育中的开展
学校是学生的公民法律意识培养的重要基础平台,学生除了在政治课程等的学习过程中自觉地进行法律意识的吸收,同时还应当向学校与教师提出建议,要求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当加强对自身的法律教育理念的应用,并在实际培养过程中实现法律教育理念的不断创新与优化。这需要积极实现法律知识的学习,从提升自身的公民法律意识的角度出发,完成自主教育任务,建立正确的法律意识观念。而尤其是在思想政治课程中,学生在学习时应当就课程中可以与公民法律意识建立联系的内容进行挖掘,全面的提升自身公民法律意识。
3 法治社会生成的条件
想要加快我国法治社会的建设速度,首先便要进行民主意识的建设,要让公民在参与政治的过程中,充分认识到自身的权利及义务的法律要求。这便会激发公民的参政责任感与热情。因此,需要加强民主政治建设的力度。同时,构建和谐社会也是形成法治社会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要大力提升公民的社会责任感,要依靠真实、广泛的民主制度。和谐社会的构建可以帮助公民对民主与法治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以便促进法治社会的快速生成。要生成完善的法治社会,便要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而以我们在校学生的视角来看,要加强在校园对学生的法治教育力度,将法制意识灌输到下一代人的自我意识之中。同时还要构建健全的法律制度,为法治社会提供坚实的法律保障基础。相信在全体公民以及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公民的法律意识可以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并为加快法治社会的加油鼓劲,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快速发展添砖加瓦。
4 结束语
中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阶段,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该阶段对社会发展做出的要求如下:一、公民法律意识的培养和健全以及法治社会的形成与健全。我国现阶段公民法律意识淡薄、国家存在着制度空缺和制度之间的冲突、现存制度的无用性和低效性都是我们要集中解决的问题与矛盾。人们的法律意识形态是受其物质生活条件和社会意识制约和影响,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也必然会引起法律意识的变化。当前,我国处在一个高速发展的关键时期,人们的法律意识和观念需要更加详细和复杂,在这种背景下,对于公民法律意识的提高和法治社会的健全就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 王梓闻.关于当代高中生法律意识的调查分析[J].法制与社会,2017,(26):195-196.
[2] 蒋莉娟.法是治国之本——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政治教学中法律意识的渗透[J].新课程(下),2017,(08):232.
[3] 张心悦.试论公民法律意识的培养与法治社会的生成[J].法制与社会,2017,(08):160-161.
[4] 冯曼.公民法律意识培养机制问题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5.
[5] 陈丽莉.法治国家建设中公民法律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J].法制博览,2015,(31):46+45.
[6] 张莹.我国公民法律意识培养的策略探析[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5,(08):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