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高中生物课,学校安排的课时较少,而新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内容比较多,针对这一个情况,本文主要阐述了一些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高中生物;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7-0054-02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高中生物教学的目标和要求,因此在实际的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使课堂教学的效果达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就必须设法提高生物课堂的教学效率。下面主要从这几个方面进行设计。
一、教学方案的充分设计
教师在备教学方案时,要将一节课的总体思想备好,这是实现课堂有效的必要前提,因此,在备课时不仅要认真研读教学大纲和教学目的,而且要对学生的现有的认知水平进行初步的了解,把教材中的内容和知识点吃透,并且要提前设想好在课堂中要出现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1,2]。由于生物这门学科知识点很多,在实际的学习当中,学生会感觉学起来很吃力,因此,教师在设计教案时,要给学生建构知识网络,将知识点列成树状,便于学生的学习和理解。
二、巧设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人曾说:“学习任何东西最好的途径是自己发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多多提问,采取设问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让学生的思维向着发现的方向前进,这样不断锻炼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积极主动的去学习,获得成功的体验和情感,转被动学习为主动。再者,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快节奏的方式进行教学,这样学生有一种紧迫感,注意力能够更加的集中,从而引起学生的高度参与,不失为一种教学策略,让不学习的学生也能尽可能的参与到课堂中来。当然也不能一味的求快,还要结合合理的教学手段,增强学生的互动,这样的课堂才能有的放矢。当学生遇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时,大脑接受到的信息印象非常深刻,此时掌握知识的能力最强,所以这时候教师应该多举一些实例来激发学生的大脑神经系统,比如《体液调节》一节中几乎每一种激素都有对应的分泌失调疾病,如巨人症,甲亢等;《呼吸作用》的知识就是酸菜和酸奶的制作原理……学生对这些话题很感兴趣,很自然会产生很强的学习动机[3]。
在课堂上,教师要恰当的提出问题,这样可以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提出的问题必须具有一定的启发性,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才行,有争论的问题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断增强他们求知的欲望。尤其是对于那些不学习的学困生,怎么才能调动这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也参与到课堂中来,经过思考,我采用提问梯度式的方式,进行问题的“分层式”,让学困生来回答比较简单的问题,优等生回答难度较大的问题,这样每一个学生在课上都不会闲着,最终调动了整体的参与度。
三、将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形象化
对于高中生物教材中那些抽象的概念,以及一些特别难懂的知识点,如染色体这块内容,学生学习起来非常得吃力,这时候就需要教师要善于将这些抽象的内容进行形象化处理,如在讲述染色体组的概念时,可以将之比喻成一副扑克牌去掉大小王后,剩下的五十二张牌看作一个细胞中的五十二条染色体,同一数字的四张牌看作同源染色体的话,所有的红桃、黑桃、方片和梅花分别相当于一个染色体组;进行这样的类比,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以生活中常见的物质进行代替,学生对此很熟悉,理解起来自然而然地就好懂了。学完相关知识后,进行相应的练习很有必要,反馈练习是检验本堂课内容掌握程度的重要手段。很多教师觉得在课堂上进行练习,有点浪费宝贵的时间,有的认为应该在课后进行习题作业,但是大部分学生认为生物不重要,很多都是相互抄袭作业,导致生物题不会。因此,在教学中,练习题应该放在课堂上进行,这样可以进行当堂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针对不会的内容进行细致的讲解,让学生能够及时解决不会的问题。
四、多种教学手段巧妙结合
以前上生物课的模式都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只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把学生当成一个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学生所学到的知识是教师教的死知识,学生掌握的技能是没有创新的技能。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才是学习的主要参与者,是我们教学的主体,不能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尤其生物这门课,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课程,更是需要学生的主动参与才能教好,通过创设各种问题情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式的教学方式进行学习。
因此,随着新课改的提出,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改变“满堂灌”、“一言堂”的授课方式,教师的教学地位不再是教学的主角。以及教学设备的先进,教师的教学模式也必须发生改变。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在教学中,多运用实物、挂图、模型、多媒体、网络技术等多种教学工具,不断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利用这些教学手段,我们在课堂上多展示一些图片、动画之类的信息,这样可以把难以说清楚的知识进行多媒体展示,学生直观形象的掌握了知识。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扩充了学生的知识面,获取更多的收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目的对学生进行教学,从小处激发学生潜在的能力,包括创新能力,思维能力和解答问题方式能力。对于要设计的实验,应该多鼓励学生进行自己设计,老师不要参与,这样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然后教师对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分析,与学生一起探讨、比较那种方案更好,最后通过交流得出最佳的方案,对于不好的方案指出不足。
综上所述,通过这些教学手段和方式,生物教学一定会向着好的方向发展,当然教师还要不断地提高个人的教学素质,多媒体技术的熟练掌握,以及个人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与学生的关系等方面都要着重培养,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中学习,不断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1]杨兆山.教育学[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邓卫民.论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生物教学[D].郑州:河南大学,2007.
[3]母云光.浅谈如何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效率[J].读与写杂志,2007,(8).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高中生物;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7-0054-02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高中生物教学的目标和要求,因此在实际的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使课堂教学的效果达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就必须设法提高生物课堂的教学效率。下面主要从这几个方面进行设计。
一、教学方案的充分设计
教师在备教学方案时,要将一节课的总体思想备好,这是实现课堂有效的必要前提,因此,在备课时不仅要认真研读教学大纲和教学目的,而且要对学生的现有的认知水平进行初步的了解,把教材中的内容和知识点吃透,并且要提前设想好在课堂中要出现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1,2]。由于生物这门学科知识点很多,在实际的学习当中,学生会感觉学起来很吃力,因此,教师在设计教案时,要给学生建构知识网络,将知识点列成树状,便于学生的学习和理解。
二、巧设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人曾说:“学习任何东西最好的途径是自己发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多多提问,采取设问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让学生的思维向着发现的方向前进,这样不断锻炼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积极主动的去学习,获得成功的体验和情感,转被动学习为主动。再者,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快节奏的方式进行教学,这样学生有一种紧迫感,注意力能够更加的集中,从而引起学生的高度参与,不失为一种教学策略,让不学习的学生也能尽可能的参与到课堂中来。当然也不能一味的求快,还要结合合理的教学手段,增强学生的互动,这样的课堂才能有的放矢。当学生遇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时,大脑接受到的信息印象非常深刻,此时掌握知识的能力最强,所以这时候教师应该多举一些实例来激发学生的大脑神经系统,比如《体液调节》一节中几乎每一种激素都有对应的分泌失调疾病,如巨人症,甲亢等;《呼吸作用》的知识就是酸菜和酸奶的制作原理……学生对这些话题很感兴趣,很自然会产生很强的学习动机[3]。
在课堂上,教师要恰当的提出问题,这样可以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提出的问题必须具有一定的启发性,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才行,有争论的问题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断增强他们求知的欲望。尤其是对于那些不学习的学困生,怎么才能调动这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也参与到课堂中来,经过思考,我采用提问梯度式的方式,进行问题的“分层式”,让学困生来回答比较简单的问题,优等生回答难度较大的问题,这样每一个学生在课上都不会闲着,最终调动了整体的参与度。
三、将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形象化
对于高中生物教材中那些抽象的概念,以及一些特别难懂的知识点,如染色体这块内容,学生学习起来非常得吃力,这时候就需要教师要善于将这些抽象的内容进行形象化处理,如在讲述染色体组的概念时,可以将之比喻成一副扑克牌去掉大小王后,剩下的五十二张牌看作一个细胞中的五十二条染色体,同一数字的四张牌看作同源染色体的话,所有的红桃、黑桃、方片和梅花分别相当于一个染色体组;进行这样的类比,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以生活中常见的物质进行代替,学生对此很熟悉,理解起来自然而然地就好懂了。学完相关知识后,进行相应的练习很有必要,反馈练习是检验本堂课内容掌握程度的重要手段。很多教师觉得在课堂上进行练习,有点浪费宝贵的时间,有的认为应该在课后进行习题作业,但是大部分学生认为生物不重要,很多都是相互抄袭作业,导致生物题不会。因此,在教学中,练习题应该放在课堂上进行,这样可以进行当堂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针对不会的内容进行细致的讲解,让学生能够及时解决不会的问题。
四、多种教学手段巧妙结合
以前上生物课的模式都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只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把学生当成一个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学生所学到的知识是教师教的死知识,学生掌握的技能是没有创新的技能。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才是学习的主要参与者,是我们教学的主体,不能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尤其生物这门课,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课程,更是需要学生的主动参与才能教好,通过创设各种问题情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式的教学方式进行学习。
因此,随着新课改的提出,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改变“满堂灌”、“一言堂”的授课方式,教师的教学地位不再是教学的主角。以及教学设备的先进,教师的教学模式也必须发生改变。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在教学中,多运用实物、挂图、模型、多媒体、网络技术等多种教学工具,不断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利用这些教学手段,我们在课堂上多展示一些图片、动画之类的信息,这样可以把难以说清楚的知识进行多媒体展示,学生直观形象的掌握了知识。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扩充了学生的知识面,获取更多的收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目的对学生进行教学,从小处激发学生潜在的能力,包括创新能力,思维能力和解答问题方式能力。对于要设计的实验,应该多鼓励学生进行自己设计,老师不要参与,这样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然后教师对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分析,与学生一起探讨、比较那种方案更好,最后通过交流得出最佳的方案,对于不好的方案指出不足。
综上所述,通过这些教学手段和方式,生物教学一定会向着好的方向发展,当然教师还要不断地提高个人的教学素质,多媒体技术的熟练掌握,以及个人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与学生的关系等方面都要着重培养,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中学习,不断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1]杨兆山.教育学[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邓卫民.论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生物教学[D].郑州:河南大学,2007.
[3]母云光.浅谈如何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效率[J].读与写杂志,20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