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色之城

来源 :美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6346060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木垒的仲夏之夜,是欢攘中犹带矜重,好像黑暗中情意茂密的繁花,必有晚风从中吹拂而过——表面再艳,骨子里却是素净沉寂的。漫街灯光,浮霓碎虹,木垒河广场上乐舞闹热,人影喧杂。在这样夜里,最宜穿旗袍。
  何等女子,旗袍长至脚踝,紫蓝的绣花缠藤绕枝开满全身。头发盘的高而精致,露出洁白额头,衬得那对柳眉好似玫瑰茎,且必得踩着一双纤细的高跟鞋。美色如刺。要你屏气,要你端重地抬头,却不准细看,只能讶异地垂下眼。这一垂首,却是对那推心置腹的艳的无限溺爱了。
  穿旗袍的女子,烟视媚行,在闹月清风的夜色中斜斜站着,月色如水,将她悠悠荡成观音瓶中的一支净草。她像是偏倚云上,睥睨着人间的歌舞升平。木垒城的红灯酒绿,仿佛天河的一波碎霓,孔裳间破下的一朵夜来香,逗弄着这天外仙宾。她要跳舞,要簪花,要一场眸波潋滟,且把众人艳惊魂飞,钗光槟影晃来回。
  旗袍,是女儿国中一袭最隆重的风情。因穿的是旗袍,故而夜行。穿旗袍的女子,走进繁花深处,把自己开成最烈的那一朵。她的心痴绝不悔,步履华贵,却不是不庄重,那缓慢中竟透出磊磊的英气。这样的女子,爱便是爱,恨便是恨,容不得一点生分隔忌。那样的明朗清白,那样的缠绵浓郁,到那般,岂是一个“美”字可言!
  在木垒,暮春的清晨,光线清亮,草木峥嵘。此时的山河亦如岁月,既有欣荣的新意,也有绵荡的深情,好像一本意蕴鲜活的诗经,但拿在手里,是线装版。这样亦新亦旧的好时节,应当穿丝绒,最好是长裙,将及腰乌发编作一束轻淡的麻花辫,垂至身后如心事缓曳。
  丝绒是喑哑的,是幽咽的,是藏锋的,甚而有股神秘感,隐隐嗅出那绰约的风姿,可凭心去捉摸,却不可轻慢地确认,因它太过的沉静内敛,只暗里教君销魂。丝绒代表明亮的反面,与典雅相近,仿若情欲的克制。因而一般年轻女子穿不来丝绒,心有畏惧,丝绒象征着时光沉淀的优雅。另一方面,丝绒气质诡谲,似邪亦正,与寻常物大不相同。
  春天与清晨,都是明澈的,力量清晰的,太阳照射的方向、光的强度与万物茁发的欢愉气力,一切皆明白如画。而丝绒的阴柔,填补了那些在春天里依旧幽微、寂寞的事物的空白。大众的审美向来是势利的,即便是春天,人们也只为那气势盎然的生命力而喝彩。而穿丝绒的女人,她的感官精神超脱了世俗的意识形态,抵达了古典主义的纤密与圆融。她吐露着独有的深邃情绪,与亢奋激烈的时代恰好相反。她不轻易赞美,吝于歌颂宏大与辉煌。比起张胆名目地对春天趋炎附势,她宁愿静候阴影之中,小隐隐于丝绒。
  木垒的黄昏,在深秋时节最稠,如蜜,又似极情,流自肺腑的绵厚与深远,仿佛女子置之死地不求后生的痴缠。那样金黄明丽的好颜色,滂沱着、轰然的,恨不得把三界九天的诸佛群魔都揪来问一问,问什么,自然是问情。千古未绝之情,独怆而涕之情,在那以后,再问世间儿女私情。
  也正是在秋日的黄昏,在木垒,如此有情天,女人须穿亚麻长衫,以一身素意,参悟人间禅。任光线怎样铺张纵容地缭绕于怀,穿亚麻长衫的女人始终恬淡,如陶瓷般谧静,现世安好的模样。她慢慢地走,心底默念着古诗十九首里的句子:“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在那寥落幽暗的语言里,她仿佛闻到了远路上的浮云,恍惚看见那人快快走向天际的背影,以及他身上溅起的暮霭,这景况是那些穿普通布料的女人想象不到的,唯独亚麻能够收容一些古代的愁念,连同女儿家凝重、清怨的相思。
  穿亚麻长衫的女人,是豁朗通透的女人。她活在世上,讲求一种仪态的洁净,恰如与世无争的莲。这不争里有她的冷傲与意气,而非卑微。因她自觉删减了身上的浮光掠影,主动避开红尘里的虚色乱相,选择了最清旷孤寂的亚麻。她在亚麻中明白了世事,却不把这明白说出口,只静静等待秋日,黄昏的降临,像是等待恋人的归来。
  穿亚麻长衫的女人,任她倚着黄昏想到些什么,终归是可留作来日之望的。而在来日,世上的花依旧开得这样相思,如亚麻般单纯、明婉的女人,亦能从秋日中寻着亮烈的慰藉,且因这慰藉,她必不至止于感伤,却是像亚麻那样,继续地太平安宁下去。
  木壘初冬的正午,阳光璨金似水,照得冰雪小城一片烁闪。如暗器横飞,风从脸上划过,那冷光乍亮的恐吓,不单来自严寒,更像是冬日阳光的跃动。走在晴朗空寂的雪地中,女人绝不能没有一条暖厚明艳的大红披肩。
  披肩是女儿家的赤情,没有半分遮掩,哪怕是羞赧,亦要明耀地晃人。宋朝诗人释绍昙有偈颂曰:“光境俱忘,瞎乾坤眼。”竟真是那样的炽烈激荡,在霜雪世间也不示弱,自顾自地神采奕然,顾盼生姿,却叫天地惊心。因是红色啊,声色泼辣的红,更加显出美的凌厉,刚正与霸道。讨好人,尽使人愉悦的美是贫贱而脆弱的,人觉得唾手可得,便以狭亵的眼光看待它;而真正的美不必故作姿态,本身即有威仪,会唤起人的崇敬心,只敢远观,忌于过近。
  是初冬,又是正午,宽广无际的暖阳漫天而来。大雪覆盖的人世,多么明亮。每粒雪都熠熠发光,此时的木垒,就像是天下所有浪游人极力追觅的远方。那大红的披肩跃然出现在一片皑皑雪色中,刺痛了每双风尘仆仆的眼睛:那可是怒马鲜衣的红?是新婚燕尔的红,是朱颜乌发的红,是彼时年少风流、如今永不可重来的红啊。而那披着披肩的女子,是求之不得,到老时夜夜入梦的女子啊。
  身披大红披肩的女人,无声无息地走过木垒的冬日正午。雪簌簌从枝头抖索飘下,铺在那空旷冷寂的道路上。这座明亮静寂的小城,她已对它如此地熟悉,好像多年以前,抑或在梦中,早已走过千万遍。突然一阵风起,将地面积雪纷扬散撒,她站在那急旋的雪中,裹紧了披肩,慢慢回首望向苍茫尘世——洁白透顶的木垒啊,这无数人离开继又归来的地方。如若你能安放一抹至情至性的红,那么你便是我的故乡。
其他文献
一  我们的环美自驾三人行之公路狂奔版,准确说是从加州的圣地亚哥开始的。我们这趟的出发地点是洛杉矶,但我们想先逛一下美墨边境上的墨西哥小城提华纳,就从洛杉矶附近的圣地亚哥出境,去那边兜了一天,然后返回。从圣地亚哥往西北开了一截后,我们的领队兼司机兼翻译、艺术家何工老师对我们说,上40号公路了哈。  这就开始有点激动了。也就是說,我们踏上了非常著名的66号公路。约翰·斯坦贝克在《愤怒的葡萄》里,把这
期刊
我懂你,不解释  以前读鲍叔牙和管仲的故事,除了脑补鲍叔牙有一副暴牙之外,是佩服他的无私。我想任何人都想要这么个朋友:他和管仲合作做生意,管仲出资少,最后拿的分红却比鲍叔牙多,鲍叔牙说:“管仲家里穷,他比我更需要钱。”他和管仲一起去打仗,管仲冲锋时跑在最后面,撤退时却第一个跑,鲍叔牙说:“管仲他爸死得早,他怕他自己死了之后,老妈没人养。”  鲍叔牙,真的很像王尔德童话《忠实的朋友》里的小汉斯。小汉
期刊
张华文学博士,北京语言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全国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教指委委员、《中美比较文学》杂志主编、《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杂志副主编。曾出版《阅读哈佛》《全球伦理读本》《跨学科研究与跨文化诠释》等多部专著。  撰写这篇文稿时,离中国农历新年——春节的到来已不足半个月,而读者读到它时,应已是春节之后半个多月了。春节被视为中国人最为重要的传统节日,通过中国政府和人民持续不断
期刊
这期聊聊《洛神赋图》的绘者顾恺之的趣事。  顾恺之,字长庚,小字“虎头”。晋陵无锡(今江苏无锡)人。生于东晋穆帝司马聃永和四年,卒于东晋安帝司马德宗义熙五年(348-409年)。出身江东土著世家大族,累世高官,其父顾悦之,官至尚书右丞。所以顾恺之少年时就以工诗赋,善丹青闻名。其一生虽做过参军、散骑常侍等官职,却不曾有过什么军功或政绩,是魏晋重清谈,论风度那个时代的名士。顾恺之生平事迹散见于《世说新
期刊
“传统戏曲能不能生存下去?能,但得动‘大手术’”  2017年10月18日南昌县某茶馆  采访南昌县采茶剧团团长、县文化局局长周天兵  在采访了数位南昌县采茶剧团的老中青演员后,我发现要全面了解剧团的运营情况及未来发展,有一个人是绕不过去的——剧团现任团长周天兵。  周团长兼任南昌县文化局局长,平时事务繁忙,县里但凡有大型文艺演出活动,总是由他担任导演、总策划,因而约了几次,才得以在秋将尽时见面细
期刊
一  前天晚上,收音机发布的天气预报简短而不利:为北拉布拉多海发出大风预警。然而,我们忧惧的不仅仅是狂风巨浪。前方有许多冰山,而我们将要在黑暗中驶向前方海域,径直进人像哨兵一样整齐、如教堂一般大的巨冰块中,这些冰块随加拿大洋流缓緩南移。这是来自格陵兰岛西部人海冰川的一些漂浮冰山。具体地说,是从格陵兰西海岸萨维细微克(Savissivik)、托苏卡塔克(Torsukattak)和乌佩纳维克一带高耸的
期刊
“普通”的深意  没想到汪曾祺对当时的文学批评这么有意见。  他对汤显祖评点本《董西厢》大为欣赏,觉得评点深刻、生动,语言也极富才华,单是读评点文章,就是享受。表扬得还不够,再立个参照物,打趣一下当时的评论文字:“现在的评论家的文章特点,几乎无一例外:噜嗦!”  为什么“噜嗦”?因为见识少。  一句话的事,偏偏要掰成八瓣来说。  告诉你这是个杯子,你也懂了。偏要再说上个好几遍,“这是个杯子”“这是
期刊
大山里的高贵  隆冬的陕北,汽车在大山的夹缝中蜿蜒北上。  车拐进延川通往清涧袁家沟的一条峡谷,两边是一片片依山而建的原生态窑洞群落,沧桑、凝重、拙朴、端庄,宛若一幅幅黄土风情画,随着车的行进流动着、绵延着……  突然,路对面挂满红辣椒的一排窑洞映入我的眼帘,一幅绝美的怀旧风情照!停车,拿起相机,下坡,穿过一条结了冰的小河,走进这座没有围墙的院落。院子已很是沧桑了,老旧的窑洞、剥蚀的窑面、残破的门
期刊
我不在咖啡馆,就在去咖啡馆的路上  有人说:“经营咖啡馆的基本上都是文艺青年,但经营老式咖啡馆的则是年轻时做过文艺青年的老大。”闻言不由一乐,想起了“文艺青年的老大”H。H开了一家“第六晚”咖啡馆,躲在百家村巷子里,是当年鹭岛文青聚集地,在这里成立过“第六晚诗社”以及诸多文学团体,厦门本土的“陆诗歌”团队也常常在咖啡馆出现。不仅是文学,“第六晚”还是小众音乐的集散地。现在已然盛名的周云蓬、小娟、李
期刊
又是严冬,又是一年终结时。  大千世界的表情,总是随着季节的更替而变化,时而温和,时而严厉;时而生动,而是僵硬;时而万紫千红,时而山川萧瑟……而此时的它,是铁青的,是模糊的,仿佛烧炉工刚刚钻出锅炉房的那张脸,多灰尘而鲜洁净,多斑驳而罕清爽。  很多人讨厌冬天,然而喜欢冬天者亦不乏其人。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此等偏颇实属常态,不足为奇。讨厌者讨厌的是冬天的单调与冰封,在他们的感觉中,冬天更像是一座隐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