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赋

来源 :东方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qig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与无
  原有无有,不有之有。不无之无,即是无无。无中,有生;有在,无成。太初元气,正负相冲,归无。一化阴阳,阴阳相衡,归元。阴阳互,天地动,阴阳合,万物生。万物归元,由一化去,聚而为象,散而为气。万物互动万道显;一本天下一世成。万道归原,原道至大,大道至无;一世宇宙,终将覆没,复必重生。
  物道并行,纵横太空。时空相转,化生万事。时因动生,时由变显,时由化展。瞬是永恒,逝即永远,此成永固。时空无极,容纳万方,宇宙不息,化成天下。
  正与反
  正反相对、相争、相斥、相无。正反相合、相化、相协、相补。正反相转,物极必反;正反相承,周而复始。正反相随,主导从承;正反相依,有此必彼。正反相动,源源不断;正反相生,生生不已。
  正反相变:由失而得,失此得彼;由得而得,得此得彼;由失而得再或失或得,由得而得再或得或失。是可非,非或是;是中非,非中是;是其所是,非其所非;是之连是又成非,是之为非终成是。正正反:是如正反两物,正反两理,正反两世界。反正反:世之正反,皆为相对,谁对相对之相对,自有绝对,此见正反之外的反。正反之反,与世同化,不可尽数。
  一生正反,正反共生。二对正反,正反互成。三承正反,相化万千。正反之内有正反,正反之上有统一,正反统一更高层次合,演化更深层次分。反因正确立,正因反发展,相对处加固,否定中升华。天下有正必有反,天下之反亦可正,正与反共成世界。
  物与本
  万物并行,生、长、衰、灭。万物交错,空、散、连、成。万物互动,分、合、化、变。物分三,实有,具形,幻象。物映生幻,物化成虚。物换其形,易其态,变其本。原物没,新物出,化而不逝,逝而不灭,灭而不消,物物互转,转转相生,生生不息,息息无止。
  用本持中,连接万物。万物各有其用,以其用显,因其用毁。用是待发之功。功是效果之用。万物因用而往,因能而用。万事因功而成,因能而功。作用于它使之变化谓之能,其能各异,各有神通。能主沉浮,力及一切。能是性之体现,于外为能,为之用;性是能之表达,于内为性,以此向。性能合一,统称为本。
  本,物之本质,物本合一。本依物在,随物显,附物化;物因本变,以本用,由本导。物之向,时时无拘,物之境,处处有限。物物相应,作用几何,源于性能,决于力场。万物归本,本决一切。万物所向,众本相应,交互作用,推动世界。
  物与道
  道,天轨,物规,事律。无中生有,物之生,有中还无,道之化。物道并行,相动,互应。物非显物有其源,道非定道有其变。一化万物,运行宇内,万道归一,屹立天外。世本无物,周而不复;世本无道,万法自成。象似果重物之同;规法律定道之轨。因此规律因此结果,道之同规范物之变;如此物动如此象生,物之共化成道之同。
  道在物内,亦在物外。道在物内,因物而化,任之物变随物展,道在物外,独立万物,不以物灭而道灭。道因物演,有形以显,物灭,显道逝;道本自在,无形以存,物亡,隐道存。道是变之轨,因物生变,物是化之成,有道可循。道任物往,物不遁道。道不依物而附物,物不受道而有道。
  物极,任之自由,无不可去;道终,任之变化,有至皆在。物极道易,创造之。道溯物显,推理至。物物相应生于道,物道相合化于繁,道道相容归于简,大道至简并为一。
  本与道
  本分性能,性至道,能至物。物自因本,本自连道,道自通神。性同能同道,三者同一。本成实有为物,化抽象为道,物道分向,合二为一。天下万有:因物而存,因道而循,因本而化。物前有物,道外有道,本内有本。
  万物同始,起始必一道,道本合一,本本相和,化生万物。万道同源,发端须一物,物本合一,本本相应,化生万道。物变道化,由本而发,若无其本,即无其变,纵化万千,纵归于本。道本不道,因物而道;物本不物,因本而物;本本不本,天賦其本。
  事与法
  一物相变,两物互应,诸物交错,皆生成于事。事因物生,行道轨,以法应,依能成。象变用其法,果转依其能,事成以其道。物动成果,道化生象。万物互动万事成,万事形成万象生,万象生起万道显,万道显现万法应。
  法义有二,一为道,二为术。道无术是空虚道,术无道是拙劣术。道无时不在,千变;法层出不穷,万化。道,具体之理,顺其自然以道,道有恒道,以法应道,功始成;法,相应之为,应其自然以法,法无常法,依道用法,果可定。
  顺道,用道,驭道。此有此规此象似,彼有彼律彼象重,另有另法另象合。物不由道事由道,道不制物物制物。万道隐事蕴物,复杂有定;万物向性依能,变幻无常。法其变皆因其道,道其变皆因其物,物其变皆因其本,本其变皆因本然而然。
  象与因
  事异,非异,非非异;己分,无分,无无分。广视,横纵浑然一体,象事无分,高观,上下皆内之动,物己同一;然回视,事自有别皆为异,物自有细不同一。象实,不实,不不实;物在,否在,否否在。深看,小内有小,无以全己何有己;远望,变后有变,无以不变怎持原。然回视,组合之物终是物,恰因聚合,才成自我。刹那之真亦是真,皆因此真,才有彼变。
  此无彼---斥决;彼有此---依决。此未彼,彼未它---可变;此或彼,此或它---或变。此关彼,此关它,此关彼且它---横连;此则彼,彼则它,此连彼至它---纵连。有此必有彼(无彼则无此),无此彼亦可,有此未必只有彼---因必;无此则无彼(有彼必有此),有此未必彼,有彼不止只因此---果必。
  相生相化,生生相应,化化相通。相因相果,因因相承,果果相连。相用相成,用用相互,成成相关。万物至万果,万道生万象。物自天成,本应而应;道化自然,自其而其。物分以深,上成因下质,道化以远,下象源上因。万物万果成之以偶,万道万象生之以必。因缘成果,物道决事。因缘以同,其象如其生;道法以必,其果如其成。万物固有特性之力量与万象恒在变化之规律主宰宇宙。   主与客
  心照于世,有界无边。物本无名,象本非象;事或可知,道或可言。人之所信,唯己之思,然己识不足知世。知可拓不可终。人之所知,是知之,非是之。清空既识,忘却前念,突破惯思;得入新境,始见真相,显明世理。真实的世界---认识的世界---个人经验的世界。
  一感识,六感各感。二理识,融会贯通。三潜识,蕴知涵见。四通识,连宇通宙。感识闭,理识出;理识恍,潜识起;潜识开,通识连。人之所识,心物合一。物之所往,主客相应。物因己视,己因物感;无那般物无那般见,非如此己非如此物。神游天地无出其心,闭目遐思不离其物,心欲非心终靠心,见与不见无关见。客万象丛生,主提纲挈领。物繁杂交错识以知,道深化演绎法以对。知其本质,应其规律,可达终极。
  修与悟
  任向,正面,反转,中解,实证,精要;一波六折,磨砺,淬炼,重生。道在凡尘中,何求云山外,置身幽僻处,只为暂修身。自由,沉寂,孤独,深触,灵悟,方近道。天赋灵光,目及苍穹,孤心旷境,非世可知。思极问始,万物洞悉;正本清源,与天共舞。心空,容纳世界;意阔,念及苍生;思纵,连接万物。
  无己正意,无欲清心,无执明见。正不居,诸邪浸染,智不明,众昧滋生。语言有限,概念有障,思維有缺,清界明境无以言,唯以想象思辨至。新见非既有识可解,原知须新创见得更。放下执念,忘己成我。纵思天外,终归凡尘。心无所不欲,世无处不限。宏观以视一粒尘,微观以察一群埃,中观以观尔还尔。己不同,世不同,一重实力,一重境界。
  原与化
  此道非道,不道之道,此无非无,未启之无。初道无道,无道任道,任变似无,似无实有。道法由任自然行,无边散去一纲收。道自天成,天行自然,然其何以,以自物动,动动以应,应应以互,互互以用,用自生变,变自有理,理自由任,任自无拘,无拘散去,去化无边,边极万法,万法纲一,一自源无。道法自然,道法互然,道法由然,道法极然,道法无然。
  原演生化,化成显原。原道简,统于一,化道繁,不可尽。原道似无而有,未展,自在;化道似有而无,终化,常易。原道独立道外,无生无灭,无空不恒,无所不容;化道蕴在道中,无形无缚,无时不变,无往不至。
  理与律
  道化为三:一原道,道,自然。二具道,理,物化。三定道,律,恒常。定道分三:一自道,自物变化,特定之轨。二共道,多物共性,普遍之律。三互道,诸物相应,恒固之法。
  自道转,共道固。物中之道,性自性,物外之道,道之道。道,理,律,一以贯之,绝对道演化具体理,具体理蕴含相对律。理,万事万物,自然自化,具事具理,随物赋形,无处不在。律,几素几数,原此如此,普事普律,与物自立,无时不彰。物无定性,质非而变,世无固道,能极而转。万物时时流转,万道时时生成,万象时时变幻。理变且亦恒。质异即变,因同即恒。物有动,动则变;动有同,同则恒。律恒且亦变。事同即恒,境异则变。物事同,律如一,情景异,律易律。
  时空以限,条件以定,一统之内,物据其本,本作以用,用行之轨,成其互道。各物彼此联系,关系之恒;物物相互作用,效能之固;诸物交错影响,规则之法。各统各系,各系各物,各物各素,各素各性,各性各数;数数以法,性性以应,素素以连,物物以用,系系以关。
  恒与变
  道之生成,亘古如一,有化无拘;道之演化,变幻无穷,无形有法。此是此彼是彼,恒恒不易,是为恒;此易彼彼易它,恒成它恒,是为变。易中有恒,恒中有易,易中恒易,易中易易;易之易易,易之不易,不易之易,易易之易。恒在变中化生万物,变在恒中固常一法。变理非变,非道之道,定律不定,不律之律。
  大道之行,由其自然,化自无始,以致无穷。精深浩大,不可尽数,繁而有序,任而自成,亘古不移,无限演化。变化至极,化生万法,固常有律,随意无形,时开时合,随隐随显,因定而循,因化而展,无所不显,无所不入。与物相合,万象生起,性之所起,事之所成,皆是道之所至。道之为道,变中有道,道内道,道连道,既道逝,新道生,另道待,彼此相连,此彼相变。是此非彼、有此无彼、因此必彼;可此可彼、或此或彼、既此既彼皆为道。宇宙覆,道不以灭,万物消,道无以显。道始无道,动则有道,所以,万物唯一共性,是动,宇宙终极至理,为无。昊晟罔极,以逞万物自由,物自行道,无道之道。
其他文献
摘要:中国古典诗词声乐作品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深远的意境和独特的韵味,是具有独特艺术魅力的声乐风格,正是由于它的这一特点和独特风格在演唱上面具有一定的难度,本文将以古诗词声乐作品的审美,内涵,咬字吐字,韵味把握以及演唱技巧方面演唱进行剖析并阐述观点。并以几首典型的古诗词声乐作品进行实例分析。通过分析代表作品的音乐风格,艺术内涵,情感表达,演唱技巧处理等方面,以实现听众,歌曲以及歌者的共鸣,达到完美的
期刊
摘要:邓丽君在扎实的演唱技术基础上,通过对装饰音、音色、力度的变化与处理以达到对不同风格作品的诠释。通过这些对邓丽君演唱风格的浅析,结合自身学习法,浅析提高流行音乐演唱技巧的方法。  关键词:邓丽君;演唱风格;技巧特征  演唱技巧是一个桥梁,歌手借此把自己对音乐的诠释完整地传达给听众。流行歌曲由于诞生时间相对较短,演唱上并未形成专业体系,对演唱技巧也无统一的要求,相比显得随意自由,但无统一技巧并不
期刊
摘要:风景油画和中国画山水在东西方美术史上各自有着自己悠久的历史,辉煌的成就。从油画传入伊始便有许许多多的中国油画家前仆后继的尝试融合风景画与中国画,从而达到“油画民族化”的远大目标。而油画风景同时受画家所处地域环境影响较重,自然也就存在着油画风景的样式风格上有着南北各自的风貌。而本文所提的南方风景油画主要针对的研究对象是当代中国画坛有这么一类专注于描绘南方景色,并且画面富有中国画趣味,注重笔墨,
期刊
《植树问题》课堂实录  一、教学目标:  1、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通过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发现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关系。  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使学生能理解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规律。  3、通过实践活动激发热爱数学的情感,感受日常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  二、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在观察、操作和交流中探索并发现间隔数与棵数的规律,并能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期刊
前交叉籾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ACL)断裂是体育运动中最常见的严重运动损伤之一。挪威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每年每10万人中有34个。研究表明31%的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会出现步行障碍,44%的患者会影响日常生活中的功能性活动,而77%的患者不可能再具有原有运动竞技水平。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罹患膝关节炎的时间要远远早于无前交叉韧带损伤病患的人。72%的ACL损伤发生在与其
期刊
摘要:在进行声乐表演艺术活动时,钢琴伴奏在其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钢琴伴奏在衬托音乐作品情怀,突出音乐氛围甚至表达音乐作品的深刻内涵等方面,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作者通过钢琴伴奏在声乐表演当中的重要应用,通过衬托音乐作品的深刻情感、和演奏者的默契配合,一同表达音乐的深刻内涵。本文将从两个方向对声乐表演时的钢琴伴奏的重要意义进行描述。希望可以为钢琴伴奏事业在声乐表演中的发展增添一波助力。  关键词:
期刊
摘要:数学与艺术的结合,是图形创意的理性需要,抽象在是设计思维中的一个高级分支点,在理性思维与数学严密逻辑中,会与灵感不期而至创作出艺术作品,莫比乌斯圈是个神奇的纽带,这个神奇的纽带在艺术领域更是多有应用。本文以莫比乌斯圈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为研究对象,探索和分析莫比乌斯圈的艺术价值。同时,也为现代图形创意设计的发展提供一些方向与思考。  关键词:莫比乌斯圈;图形创意;哲学意蕴  1莫比乌斯圈的概念
期刊
摘要:《诗经》摇曳着她聘婷的步伐,携着采也采不尽的卷耳,和着关关相应的雎鸠,伴着黄鸟交交,从杳远的周时,向我们走来。  《诗经·国风》涉及范围横贯整个周朝疆域,虽大多处在黄河沿岸,但其所跨经度仍是可观的——这导致其中必然有不同的风土人情;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古今的风物是否会有一些名称甚至物种方面的变化?本文以名物为切入点,研究《国风》中名物溯源明流之妙。  关键词:诗经;国风;名物  《诗经》摇
期刊
摘要:插画是运用图案表现形象的艺术手段,已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本篇论文通过研究水彩插画创作的过程,前期的确定主题和搜集素材,中期的画面构思和绘画技法研究,到后期绘制正稿时情感表达等多个方面进行探讨水彩运用于插画创作中的过程。  关键词:水彩;插画;水味;色彩;肌理;留白;光线  一、水彩插画的概念  水彩画与其他画种相比原理一样,唯一不同的就是水彩画是透明的,是使用颜料和水分的结合,再通过对时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对学校会计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由于有些学校没有及时适应会计工作机制出现的一些新变化,所以在会计工作实践中还存在很多问题,未能为学校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及其发展提供相应的财务保障。对此,本文结合学校会计工作的实践,在分析当前学校会计工作中存在主要问题的基础上,就学校会计工作的有效改进措施进行分析和讨论,以推动学校会计工作与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  随着我国教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