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古建筑文物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其本身历史悠久,蕴涵深厚的内涵,对我国古代历史文化、经济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古建筑文物具有较高的社会价值、经济价值,并具有不可再生性。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利用科学、先进的技术手段对古建筑文物进行修缮与保护,能够有效实现中华民族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文章就江西景德镇浮梁县古建筑文物的修缮与保护工作做出一系列分析讨论。
关键词:古建筑;修缮;保护
古建筑文物是现代人们了解认识古代社会的重要途径,是学习古人智慧的重要方式,对新时期社会文明发展影响深远。经过长时间的沉淀,古建筑文物由于受到自然和人为等多种因素影响,出现多处损坏。古建筑文物修缮与保护工作逐渐受到国家和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相关工作人员需做好相关工作,加强修缮保护力度,通过不断提高大众古建筑文物修缮与保护意识,形成良好古建筑文物保护环境。①
1 浮梁县古建筑的基本情况
江西省景德镇市浮梁县古建筑浮梁古县衙(图1)有“中国第一县衙”“江南第一衙”之美称,始建于公元816年,是江西省一座具有千年历史的古建筑,坐北朝南,主体建筑在东、中、西轴上建造。该建筑在清代经历最后一次大修,最终形成如今规模。②现存的浮梁县衙,修复后中轴线上的六组古建筑、衙院和六房等多种形式古建筑都保存相对完好。我国目前保存完整的古县衙较少,该座古县衙作为江南唯一保存较完整的清代县衙,曾堪称是中国品位最高的县衙,被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得到一定程度的保护。其本身具备较大的文化潜力和较高的历史地位,是具有文化内涵的人文景观,已经成为现今江西省受欢迎的人文风景区。古县衙建筑使人们认识到古建筑保护的意义,古建筑有鲜明的地域特色,能够有效推动当地经济发展,为人们提供源源不断的文化源泉。同时,古建筑文物具有较高发展价值和文化吸引力。
2 浮梁县古建筑文物修缮与保护
新时期背景下,人们对于“现代化”没有正确认识理解,一味地将保留古建筑认为是落后,只有将其完善还原才能表示出先进。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大部分城市为进行城市“更新”,出现大量旧城和旧建筑拆迁现象。这种情况被称为一种“建设性破坏”。③
有些区域政府对于古建筑的保护认识不到位,没有认识到其保护的重要性,只注重当地经济发展,没有意识到古建筑文物开发比保护更为重要。近年来,我国流行一种新的旅游形式,政府将古城开发成商业街,吸引了大量游客,这些古城旅游胜地商业化气息浓重。浮梁县古建筑文物周围,随处可见小摊,走近后给人们的第一印象不是浓厚的历史气息,而是繁华热闹的街市,民族风的工艺品店和特色小吃店各具特色,打破了庄重肃穆的氛围,鲜少有古建筑保存下的文化气息,给人的感觉更像是商业化旅游中心,失去了本该有的文化特色,放眼望去繁华处大都是重新装修后的商铺以及各种各样的网红店。
一些地区受生活条件和经济水平影响,人们的文化素质不高、古建筑文物保护意识不强,尤其是一些偏远农村地区最为突出。浮梁县的古建筑文物没有得到妥善保存,一些偏远地区的古建筑文物经常会发生由于管理不到位遭到人为破坏,甚至被偷盗,当地人认识不到这些古建筑文物的重要性和历史价值。
古建筑文物修缮与保护缺乏科学性。大部分人不能很好地对古建筑文物进行保护,不能使其充分发挥作用,政府和当地人没有认识到保护与利用两者间的关系,只是单纯地将古建筑保护认为是将其保留放在那里供人欣赏。实际古建筑文物保护中,可通过修缮古屋,改善内部设施(主要是厨房和浴室设施),使人们与现代生活接轨。浮梁县大多古建筑文物修缮保护过程中,相关人员不能运用现代化先进技术进行文物修缮保护。许多古建筑和文物大多是民居,这些常常由于设施简陋当地政府不愿保护,遭到遗弃。
浮梁县一些农村地区人口逐年减少,中青年进城务工,农村老房子无人精心照料打理,逐渐被遗弃,出现荒废现象。其中包括大量具有历史价值的房屋,甚至整个古村落都属于古建筑文物,都被空置和遗弃。这是现代社会无法避免的现象,我国相关专家学者曾提到此类问题。
3 在古建筑文物修缮与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3.1 人们的保护意识薄弱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受不同地区人们生活水平和质量的影响,人们的文化水平、观念认知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旅游业发展中,古建筑文物人为破坏事件不断增加,社会大众古建筑文物保护意识严重缺乏。①浮梁县古建筑文物保护宣传工作开展过程中,宣传效果不佳,大众不能积极主动参与其中,使宣传工作不能达到预期目标。除此之外,一些古建筑文物经营者对古建筑文物过度开发,导致古建筑及周边环境遭到破坏。
3.2 保护方法落后
政府在保护古建筑文物时,虽有部分地区积极对受损古建筑文物进行修缮和保护,但保护方法具有明显的滞后性,缺乏科学性,不能很好地与古建筑文物的修缮保护规律和初衷相适应。浮梁县古县衙的大部分采用木制或砖制的材料,修缮保护过程中必然面临古建筑风化或者材质受损等带来的保护困难,有的修缮后失去原本风貌,历史价值遭到破坏。
3.3 文物整体性破坏严重
随着社会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部分地区出现盲目开发现象,在开发中没有对古建筑文物修缮保护进行全面分析,没有将其特征和该地区发展相结合,而是将城市进行彻底、全面的改造,给古建筑文物造成不可挽回的损毁和破坏。除此之外,未被破坏的古建筑文物受周边环境改造影响,整体性遭到彻底破坏,直接影响到古建筑文物的整体性、和谐性。近年来,浮梁县飞速发展,为挖掘其旅游资源,开发旅游业,政府不顾古建筑文物价值,将其摒弃一旁,修建現代化都市。
3.4 古建筑文物保护观念不科学
近年来,我国关于古建筑文物修缮与保护方式各学者专家在长期的研究中各持己见,其中,常见的有两种观念:一种是“整旧如新”,另一种是“整旧如旧”。这两种修缮保护方式存在很大分歧和冲突。“整旧如新”是古建筑修缮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的思想应与时俱进,以发展的眼光对古建筑文物进行重新全面翻新。“整旧如旧”则是保持古建筑文物原本风貌,只对其中需修缮部分进行修整处理,不改变其原始形态和特征。前一观念会将古建筑文物蕴含的历史印记全部抹掉,文物的特点和韵味丧失,破坏其历史研究和教学价值。形成这种观念是由于部分人员对古建筑文物的意义及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对相关工作不够重视,使得古建筑文物失去原有的价值。古县衙修缮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没有针对古县衙现阶段整体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只着重对县衙大门进行修缮,未能从整体角度出发,修缮观念缺乏整体性,同时忽略周边建筑的治理,重视打造商业步行街和旅游业发展,使古县衙保护工作不到位、不全面。 4 古建筑文物修缮与保护的应对措施
4.1 提高大众保护意识
古建筑文物作为我国历史文化遺产,是一笔珍贵财富,需不断提高社会大众古建筑文物保护意识,使其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古建筑修缮与保护。因此,需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树立全民参与意识,创新宣传方式手段,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人们对古建筑文物价值和重要性的认识,引导其保护古建筑文物,树立开发保护利用新理念,构建积极的古建筑文物保护氛围。与此同时,利用互联网和各大媒体进行宣传,加强宣传针对性。围绕古建筑文物主题开展多样活动,充分调动大众的参与热情,使人们接触到更多古建筑文物背后的故事,激发人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保护意识,使人们在旅游中能够自觉遵守相关保护法规。①例如,在浮梁古县衙的修缮保护过程中,通过加强当地人对其保护意义的理解,使人们对于其重要性充分了解,充分体会古县衙记载的特定历史时期人们的生活风貌和社会意识形态,使人们能够自觉保护具有时代历史特征的古建筑,充分认识到古建筑文物不仅是一种建筑和物料,其所蕴涵的艺术性、文化性等都是重要的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是对古代社会物质基础进行探究的唯一途径。
4.2 加强保护方法的科学性
在古建筑文物修缮与保护中,需采用合理科学的修复方法和手段。针对古建筑文物实际修缮保护工作,在确保不改变其整体性和原始性的基础上,以及古建筑文物不被破坏的前提下,制定可靠的、具有可行性的修缮保护方案。摒弃“整旧如新”观念,正确认识古建筑文物价值,对其充分理解和尊重。除此之外,针对旅游群体和商业开发,相关部门应进行隔离规划以及保护整治,立足古建筑文物的系统性、整体性,深入认识理解古建筑文物的历史性和重要性,平衡好古建筑文物保护和经济价值间的关系。在浮梁古县衙修缮保护中,穿过魁星阁能够看见一座红砖建筑的宝塔,该塔是江西省乡村最古老的塔,被称为“红塔”。塔共有七层,大约有40米高。入门处有一副与东坡佛印有关的对联。一般情况下,古代的建筑物均以青砖呈现,该塔则通过使用石灰、糯米以及红泥混合成浆建造而成,经历长期的风吹雨淋,其表面逐渐由青色变成了红色。在红塔的修缮过程中,修缮人员坚持“不改变文物原状、最少干预”原则,对红塔的宝顶、屋面、外柱等部位运用现代化技术进行细节修缮,不改变红塔原本塔身,只进行细微修整。
4.3 加大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
为有效提高古建筑文物的保护水平和质量,需不断加强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提升其专业技能和修复水平,保证在不破坏古建筑文物原始风貌前提下,革新修缮与保护的方式方法,有效提升古建筑文物修缮与保护水平和质量。目前,我国古建筑文物修缮和保护工作专业人员严重不足,因此,需加强在职人员的培训力度。同时,相关人员应不断实践,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对不足之处及时进行反思,不断提高自身技能和专业素养,提高修缮和保护水平。
4.4 加强现代化古建筑文物修复技术的应用
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为古建筑文物修缮与保护提供新的保障。通过科学、合理应用现代化技术,有效提升古建筑文物修缮保护水平,确保古建筑修缮保护的有效性。实际修缮保护中,部分单位为节约成本,只修缮古建筑外观,内部结构损坏等问题常常被忽视,或做简单处理,导致古建筑文物破损现象越发严重。通过利用现代化先进技术手段修复古建筑文物,在不改变其原始形态和风貌的情况下,对其进行修缮,保留其历史文化价值。②浮梁县古县衙景区积极采取措施,防止古建筑在大雨冲刷下遭白蚁侵蚀。浮梁县古县衙主要建筑均是木质结构,极容易遭受白蚁侵蚀。当地汛期过后,便及时组织人员对古县衙景区白蚁侵蚀情况进行全面排查分析,重点对古建筑的梁、柱、屋面及古树名木利用现代化技术进行全方位“清剿”,对景区进行防白蚁处理,有效清除和控制景区汛后白蚁侵害。
总而言之,做好古建筑文物修缮与保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其工作开展流程较复杂,且涉及内容广泛。因此,古建筑文物修缮与保护需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提高保护意识,为古建筑文物的保护提供有力保障,对其进行修缮和保护,使其能够长久留存于世。③
关键词:古建筑;修缮;保护
古建筑文物是现代人们了解认识古代社会的重要途径,是学习古人智慧的重要方式,对新时期社会文明发展影响深远。经过长时间的沉淀,古建筑文物由于受到自然和人为等多种因素影响,出现多处损坏。古建筑文物修缮与保护工作逐渐受到国家和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相关工作人员需做好相关工作,加强修缮保护力度,通过不断提高大众古建筑文物修缮与保护意识,形成良好古建筑文物保护环境。①
1 浮梁县古建筑的基本情况
江西省景德镇市浮梁县古建筑浮梁古县衙(图1)有“中国第一县衙”“江南第一衙”之美称,始建于公元816年,是江西省一座具有千年历史的古建筑,坐北朝南,主体建筑在东、中、西轴上建造。该建筑在清代经历最后一次大修,最终形成如今规模。②现存的浮梁县衙,修复后中轴线上的六组古建筑、衙院和六房等多种形式古建筑都保存相对完好。我国目前保存完整的古县衙较少,该座古县衙作为江南唯一保存较完整的清代县衙,曾堪称是中国品位最高的县衙,被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得到一定程度的保护。其本身具备较大的文化潜力和较高的历史地位,是具有文化内涵的人文景观,已经成为现今江西省受欢迎的人文风景区。古县衙建筑使人们认识到古建筑保护的意义,古建筑有鲜明的地域特色,能够有效推动当地经济发展,为人们提供源源不断的文化源泉。同时,古建筑文物具有较高发展价值和文化吸引力。
2 浮梁县古建筑文物修缮与保护
新时期背景下,人们对于“现代化”没有正确认识理解,一味地将保留古建筑认为是落后,只有将其完善还原才能表示出先进。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大部分城市为进行城市“更新”,出现大量旧城和旧建筑拆迁现象。这种情况被称为一种“建设性破坏”。③
有些区域政府对于古建筑的保护认识不到位,没有认识到其保护的重要性,只注重当地经济发展,没有意识到古建筑文物开发比保护更为重要。近年来,我国流行一种新的旅游形式,政府将古城开发成商业街,吸引了大量游客,这些古城旅游胜地商业化气息浓重。浮梁县古建筑文物周围,随处可见小摊,走近后给人们的第一印象不是浓厚的历史气息,而是繁华热闹的街市,民族风的工艺品店和特色小吃店各具特色,打破了庄重肃穆的氛围,鲜少有古建筑保存下的文化气息,给人的感觉更像是商业化旅游中心,失去了本该有的文化特色,放眼望去繁华处大都是重新装修后的商铺以及各种各样的网红店。
一些地区受生活条件和经济水平影响,人们的文化素质不高、古建筑文物保护意识不强,尤其是一些偏远农村地区最为突出。浮梁县的古建筑文物没有得到妥善保存,一些偏远地区的古建筑文物经常会发生由于管理不到位遭到人为破坏,甚至被偷盗,当地人认识不到这些古建筑文物的重要性和历史价值。
古建筑文物修缮与保护缺乏科学性。大部分人不能很好地对古建筑文物进行保护,不能使其充分发挥作用,政府和当地人没有认识到保护与利用两者间的关系,只是单纯地将古建筑保护认为是将其保留放在那里供人欣赏。实际古建筑文物保护中,可通过修缮古屋,改善内部设施(主要是厨房和浴室设施),使人们与现代生活接轨。浮梁县大多古建筑文物修缮保护过程中,相关人员不能运用现代化先进技术进行文物修缮保护。许多古建筑和文物大多是民居,这些常常由于设施简陋当地政府不愿保护,遭到遗弃。
浮梁县一些农村地区人口逐年减少,中青年进城务工,农村老房子无人精心照料打理,逐渐被遗弃,出现荒废现象。其中包括大量具有历史价值的房屋,甚至整个古村落都属于古建筑文物,都被空置和遗弃。这是现代社会无法避免的现象,我国相关专家学者曾提到此类问题。
3 在古建筑文物修缮与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3.1 人们的保护意识薄弱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受不同地区人们生活水平和质量的影响,人们的文化水平、观念认知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旅游业发展中,古建筑文物人为破坏事件不断增加,社会大众古建筑文物保护意识严重缺乏。①浮梁县古建筑文物保护宣传工作开展过程中,宣传效果不佳,大众不能积极主动参与其中,使宣传工作不能达到预期目标。除此之外,一些古建筑文物经营者对古建筑文物过度开发,导致古建筑及周边环境遭到破坏。
3.2 保护方法落后
政府在保护古建筑文物时,虽有部分地区积极对受损古建筑文物进行修缮和保护,但保护方法具有明显的滞后性,缺乏科学性,不能很好地与古建筑文物的修缮保护规律和初衷相适应。浮梁县古县衙的大部分采用木制或砖制的材料,修缮保护过程中必然面临古建筑风化或者材质受损等带来的保护困难,有的修缮后失去原本风貌,历史价值遭到破坏。
3.3 文物整体性破坏严重
随着社会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部分地区出现盲目开发现象,在开发中没有对古建筑文物修缮保护进行全面分析,没有将其特征和该地区发展相结合,而是将城市进行彻底、全面的改造,给古建筑文物造成不可挽回的损毁和破坏。除此之外,未被破坏的古建筑文物受周边环境改造影响,整体性遭到彻底破坏,直接影响到古建筑文物的整体性、和谐性。近年来,浮梁县飞速发展,为挖掘其旅游资源,开发旅游业,政府不顾古建筑文物价值,将其摒弃一旁,修建現代化都市。
3.4 古建筑文物保护观念不科学
近年来,我国关于古建筑文物修缮与保护方式各学者专家在长期的研究中各持己见,其中,常见的有两种观念:一种是“整旧如新”,另一种是“整旧如旧”。这两种修缮保护方式存在很大分歧和冲突。“整旧如新”是古建筑修缮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的思想应与时俱进,以发展的眼光对古建筑文物进行重新全面翻新。“整旧如旧”则是保持古建筑文物原本风貌,只对其中需修缮部分进行修整处理,不改变其原始形态和特征。前一观念会将古建筑文物蕴含的历史印记全部抹掉,文物的特点和韵味丧失,破坏其历史研究和教学价值。形成这种观念是由于部分人员对古建筑文物的意义及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对相关工作不够重视,使得古建筑文物失去原有的价值。古县衙修缮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没有针对古县衙现阶段整体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只着重对县衙大门进行修缮,未能从整体角度出发,修缮观念缺乏整体性,同时忽略周边建筑的治理,重视打造商业步行街和旅游业发展,使古县衙保护工作不到位、不全面。 4 古建筑文物修缮与保护的应对措施
4.1 提高大众保护意识
古建筑文物作为我国历史文化遺产,是一笔珍贵财富,需不断提高社会大众古建筑文物保护意识,使其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古建筑修缮与保护。因此,需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树立全民参与意识,创新宣传方式手段,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人们对古建筑文物价值和重要性的认识,引导其保护古建筑文物,树立开发保护利用新理念,构建积极的古建筑文物保护氛围。与此同时,利用互联网和各大媒体进行宣传,加强宣传针对性。围绕古建筑文物主题开展多样活动,充分调动大众的参与热情,使人们接触到更多古建筑文物背后的故事,激发人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保护意识,使人们在旅游中能够自觉遵守相关保护法规。①例如,在浮梁古县衙的修缮保护过程中,通过加强当地人对其保护意义的理解,使人们对于其重要性充分了解,充分体会古县衙记载的特定历史时期人们的生活风貌和社会意识形态,使人们能够自觉保护具有时代历史特征的古建筑,充分认识到古建筑文物不仅是一种建筑和物料,其所蕴涵的艺术性、文化性等都是重要的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是对古代社会物质基础进行探究的唯一途径。
4.2 加强保护方法的科学性
在古建筑文物修缮与保护中,需采用合理科学的修复方法和手段。针对古建筑文物实际修缮保护工作,在确保不改变其整体性和原始性的基础上,以及古建筑文物不被破坏的前提下,制定可靠的、具有可行性的修缮保护方案。摒弃“整旧如新”观念,正确认识古建筑文物价值,对其充分理解和尊重。除此之外,针对旅游群体和商业开发,相关部门应进行隔离规划以及保护整治,立足古建筑文物的系统性、整体性,深入认识理解古建筑文物的历史性和重要性,平衡好古建筑文物保护和经济价值间的关系。在浮梁古县衙修缮保护中,穿过魁星阁能够看见一座红砖建筑的宝塔,该塔是江西省乡村最古老的塔,被称为“红塔”。塔共有七层,大约有40米高。入门处有一副与东坡佛印有关的对联。一般情况下,古代的建筑物均以青砖呈现,该塔则通过使用石灰、糯米以及红泥混合成浆建造而成,经历长期的风吹雨淋,其表面逐渐由青色变成了红色。在红塔的修缮过程中,修缮人员坚持“不改变文物原状、最少干预”原则,对红塔的宝顶、屋面、外柱等部位运用现代化技术进行细节修缮,不改变红塔原本塔身,只进行细微修整。
4.3 加大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
为有效提高古建筑文物的保护水平和质量,需不断加强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提升其专业技能和修复水平,保证在不破坏古建筑文物原始风貌前提下,革新修缮与保护的方式方法,有效提升古建筑文物修缮与保护水平和质量。目前,我国古建筑文物修缮和保护工作专业人员严重不足,因此,需加强在职人员的培训力度。同时,相关人员应不断实践,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对不足之处及时进行反思,不断提高自身技能和专业素养,提高修缮和保护水平。
4.4 加强现代化古建筑文物修复技术的应用
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为古建筑文物修缮与保护提供新的保障。通过科学、合理应用现代化技术,有效提升古建筑文物修缮保护水平,确保古建筑修缮保护的有效性。实际修缮保护中,部分单位为节约成本,只修缮古建筑外观,内部结构损坏等问题常常被忽视,或做简单处理,导致古建筑文物破损现象越发严重。通过利用现代化先进技术手段修复古建筑文物,在不改变其原始形态和风貌的情况下,对其进行修缮,保留其历史文化价值。②浮梁县古县衙景区积极采取措施,防止古建筑在大雨冲刷下遭白蚁侵蚀。浮梁县古县衙主要建筑均是木质结构,极容易遭受白蚁侵蚀。当地汛期过后,便及时组织人员对古县衙景区白蚁侵蚀情况进行全面排查分析,重点对古建筑的梁、柱、屋面及古树名木利用现代化技术进行全方位“清剿”,对景区进行防白蚁处理,有效清除和控制景区汛后白蚁侵害。
总而言之,做好古建筑文物修缮与保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其工作开展流程较复杂,且涉及内容广泛。因此,古建筑文物修缮与保护需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提高保护意识,为古建筑文物的保护提供有力保障,对其进行修缮和保护,使其能够长久留存于世。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