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来源 :中国教研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rry_007_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是知识经济的核心,是基础教育的灵魂。江泽民同志也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思维能力是创新能力的核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素质教育的两个基本点之一。小学语文是素质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它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使学生不仅体会祖国文字的美及各种事物的内在联系,而且可以产生新颖的独特的想法和观念。创新思维是一种主动分析问题、探索新知识的思维。在小学语文中培养创新思维有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
  基础教育学科的语文,应如何实施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呢?
  
  一、让学生发挥主体作用,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语文教学中要有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创新教育就是鼓励学生敢想、善想。首先要鼓励学生敢于和善于质疑。在有问题的情景中学习,会激起学生对知识的好奇,从而积极主动地去思、去想,同中见异,异中见同。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内容,采用多种形式的课堂导入,运用直观形象的具体材料,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好奇。教学必须打破教师“填鸭式”的传统模式,建立师生平等的和谐关系。如:在教学《我要的是葫芦》时,先让学生讨论课文的内容和情节,学生在此感知的基础上,教师提出了“为什么那个人不治蚜虫”、“葫芦为什么会掉下来”、“如何评价种葫芦人的做法,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做”等问题,让学生充分准备后各抒己见。这样,既开阔了学生的思维,又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性、活跃了课堂氛围。
  
  二、营造民主氛围,激发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一种渴望用新思维、新方法、新途径,超常规地解决问题的态度和愿望,它是创新思维能力的基础和动力,是创新能力形成的前提。教育家陶行知曾明确指出:“创造思维最能发展的条件是民主。”教学中要注意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把激励的词语、和谐的微笑带入课堂,对学生以诚相待,把学生当成朋友,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使他们能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而不是成为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对学生在课堂上发表的独特见解要及时给予肯定、鼓励和诱导,让智慧的火花在撞击中发出绚丽的光彩,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如:教学《蓝色的树叶》时,教师出示制作好了的树叶,黄色的、红色的、绿色的、蓝色的,并提问:“有谁见过这些颜色的树叶,在什么地方和时间?”学生根据自己的经历回答:“在春天见过绿色的,在秋天见过黄色的,枫树的叶子是红色的,可蓝色的没有见过。”“那课题为什么叫《蓝色的树叶》呢?”老师接着问。学生们开始纷纷议论,各有各的说法,教师及时肯定学生的发言,接着说:“我们都有自己的看法,我们看看这树叶到底为什么会是蓝色的。”由于学生想早点知道答案,对课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样就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索的欲望。
  
  三、在语文教学中,提倡质疑求知,鼓励学生大胆创新
  
  创造思维强调思维的发散、辐射和求异,要求思维探寻的多样性。语文学科的教学尤其适宜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善于从“确信无疑”中看出问题。例如:在教学《纸船和风筝》时,有个学生发现:“小松鼠把纸船放在屋顶,会被风吹跑的,因为纸船很轻。小松鼠又怎么会有一只纸船呢?”我就针对这个学生的问题,让全班学生讨论,最后猜想:可能小松鼠是用盒子装在屋顶上的,这样纸船才没有被风吹跑。通过探幽寻微,激发了学生的质疑兴趣,培养了质疑思维能力。
  
  四、培养创新思维,发展学生创新能力
  
  俗话说:“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益无穷。”传授科学的思维方法是教人终身受益无穷的“渔”,是培养创作性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在教学的设计中要有一定的难度,具有开放性、发展性,有利于打破思维定式,激发创新思维、开拓创造能力。如:教学《日记两则》时,读到妈妈不给“我”买裙子时,首先想到的是妈妈小气,舍不得给“我”买,可是后来的发展却让我们意想不到,不是妈妈不给“我”买,而是要把钱拿去资助贵州贫困山区的孩子上学。有的学生还说:“也许她的妈妈给她买了,可是要等到她过生日的时候才送给她,想给她一个惊喜。”“也许她妈妈要她考试必须考到90分以上,才买给她呢。”在听学生各抒己见的时候,我又发问了:“如果是你,妈妈没有给你买你喜欢的东西,你会怎样想?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通过现实的说法,学生们的创新精神得到了肯定,进一步激发了创造性学习的动力和欲望。久而久之,就能养成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随之创新思维得到了培养,创新思维也得到了发展。
  
  五、在语文课外活动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语文课外活动很多,可以有作文竞赛、诗歌朗读、辩论赛等主题活动。如:在教学《从现在开始》时,制作动物头饰,让学生把课文编成课本剧,扮演文中的角色,激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同时,要求学生从现在开始,每人自制一本《手抄集》,收集文章当中的优美词句,对做得好的同学给予表扬,对优美的词句让其在班上传阅,使他们努力收集对写作有帮助的文字并进行阅读理解。
  通过这些活动,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和阅读能力,又可以充分发挥其想象力和创造力。
  总之,在新世纪的今天,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应注重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但只要教师能正确导航,给学生一个良好的思维空间,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就能主动去发现、探索、创新,以便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和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适应新时代的人才。
其他文献
从客观上而言,每一所学校、每一个班级都存在“后进生”这个群体。“后进生”指的是那些学习成绩差、思想品德有严重缺点的学生。在教育教学中,“后进生”一直是令教师们很头疼的问题:由于基础差,他们不能很快地接受新知识,从而学习成绩不理想;随着教学内容的增多和难度的加深,他们所欠缺的知识越来越多,成绩越来越差,从而对学习丧失了信心和兴趣;大部分“后进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也欠佳,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自控能
期刊
班主任工作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工作,不仅需要关注学科知识的传授,更要关注对孩子健全人格的培养。本学期,我继续担任二(4)班的班主任工作。能担任班主任工作,我在感到光荣的同时,也觉得身上的担子不轻。我时刻牢记“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的职业道德宗旨,在实际工作中不辞劳苦地主动开展班级管理和德育建设,班主任工作有了点滴收效。概括地说有以下三点:    一、形成良好的班风,提高教育效果    本学期,学校
期刊
进入初中,有的学生上数学课没多久,兴趣就慢慢消失,这几乎成了七年级数学教学的普遍性问题,长期以来,教师们为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不懈努力。但师生双方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教材,左右着教学改革和教学进程,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而新教材内容安排新颖合理、生动活泼,对学生很有吸引力。只要教师教法得当,就比较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经过不断探索和实践
期刊
“风箫箫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荆轲,千百年来激励着多少人仁志士前赴后继、视死如归、英勇献身,书写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英雄篇章。荆轲悲剧成为了历史上最悲壮的一幕,透过历史的尘埃我们依然感受到英雄的无奈与悲哀。  新的教育教学观念提倡“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学生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应用语文的能力”。作为教师,更应该具备这种能力,在教学实际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
期刊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身心素质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个性特长得到充分的培育。学校教育是我国主要的教学形式,班级授课制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形式。因此,作为“班集体灵魂”的班主任应该充分认识到自己所承担的历史重任。  小学班主任面对6、7岁-11、12岁的儿童,工作更加繁重。我相信,任何一位班主任都希望胜任这项工作并把自己从繁重的工作中尽量解脱出来。这样,如何
期刊
摘要 留守儿童已经成为倍受关注的重要课题,我国留守儿童存在学习差、性格缺陷、亲情缺失、心理障碍等问题。本人利用假期对城厢镇几个自然村就留守儿童问题进行调查,分析、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 留守儿童 教育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经济的流通交融,在我国社会的转型过程中,人口迁移流动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背井离乡外出打工。有些农民工把子女扔给老人监护或寄养他人,于是在农村出现了一个特有的群
期刊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教育者、组织者和领导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是联系任课教师的纽带,是沟通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桥梁,在教书育人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班主任的文化修养、管理理念、工作方法和作风等势必会影响到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对班级管理工作的成败起到不容质疑的作用,也直接反映了一个学校的管理水平。那么,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怎样做好班主任工作呢?下面就本人多年的实践谈几点体会:   
期刊
“儿童品德的形成来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指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而非教师给予现成的结论去获得道德知识。    一、让求知欲望在情景中得到焕发    1、创设生活情景  儿童是在真实的生活实际中感受、体验、领悟并得到各方面发展的,因此要重视教学与儿童生活世界的联系,让教学变得对儿童有意义。如:在教学《春天在哪里》时,教师组织学生来到教室外面,让学生自己去寻找春天的身影
期刊
摘要 儿童的阅读活动与语言习得不可分开。童话在儿童语言世界的构建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转喻作为一种认知工具和表现手法,在童话故事中广泛使用。本文以《小红帽》和《蓝胡子的故事》为例,试图探究童话中的转喻在儿童阅读和语言习得中的作用。  关键词 语言习得 童话 转喻 逻辑思维    童话故事伴随着每个人的成长,不仅给儿童带来了无尽的快乐,就连成年人也难以忘记童话曾经给他们童年带来的快乐和难以泯灭的
期刊
小学低年级教学承担着识字这一艰巨任务,而识字量大又是现在小学语文教学让师生都头疼的现实,靠单一的教学方法,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我在教学中常选以下方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现简介如下:  1、读一读:(1)读你认识了的生字。(2)齐读生字。(3)分组读生字(可分为男女生组、同桌组、师生组、自由组合的组……)。(4)指名读。(5)开火车读。(6)领读。  2、找一找:(1)找声母相同的字。(2)找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