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语文学科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受应试教育影响,教师往往偏重于工具性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如何使科学与人文相结合,作者就此谈了几点体会。
关键词: 素质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 人文素养
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因为语文是生命之声,是文化之根,是人的精神家园。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在充分肯定了现行语文教学大纲对于语文性质认识的基础上,又提出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就充分肯定了现代语文教学人文精神培养的重要性。然而人文素养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在语文教学中要通过对优秀作品的耳濡目染,对学生的精神领域产生影响,以情感人,以美育人,使学生受到感动,升华人格,以此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一、提高小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性
人文素养追求人生和社会的美好境界,推崇人的感性和情感,看重人的想象性和生活的多样化。个人的人文素养是个人健康发展的结果,是提高社会的人文素养的第一个台阶,是衡量社会文明的尺度,也是社会文明的标志。人文素养甚至关系到整个人类社会的进步,试想,如果文明进步的发展和人文精神相违背、相脱离,那么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的发展、军事力量的发展、社团组织的发展都会成为压制、残害甚至毁灭人类的野蛮力量。基于人文素养的重要性,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先是在高等教育中加强了人文素养教育,近年来人文素养的培养更是从小学生就开始抓起,主要是为了提高小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人文精神。在当今时代,以优秀的人文文化武装学生的头脑、陶冶学生的身心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人文素养教育能够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精神力量。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全社会共同培育民族精神,这种精神的培养要从民族的下一代抓起,以情感教育和优秀文化的传播保证学生拥有强大的精神竞争力。
二、小学语文人文素养培养的目标
一般认为人文素养包括人文知识的修养和人文精神的修养。人文知识的修养通过学习文史哲和艺术等人文学科而获得,人文精神的修养是在获得人文知识的过程中形成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等。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素养应体现中华五千年光辉灿烂的文明史和世界各国的多元文化,反映主体意识、创造思想、责任感等方面的内容,包括文化的精华、生命的价值、人间的真情、做人的真谛、生活的激情等。由此,我们可以这样拓展人文素养的外延,即人文素养应包括审美素养、心理素养、礼仪素养、人格素养等。目的是使小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形成较强的语文能力、高尚的道德情操、坚定的理想信念、良好的行为习惯、合作的意识、健全的人格等。
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措施
1.充分挖掘教材,全面揭示其中的人文内涵。
小学语文教材里的文章涵盖历史、地理、天文、哲学、美学等相关内容,浓缩了古今中外社会的、历史的文明精华。它们或揭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或闪耀着真理的光芒,或渗透着美好的人性,或弥漫着温馨的至爱亲情。实行人文教育,首先就是要深入钻研教材,准确把握教材,准确把握教材中的人文思想和人文品格。在低段语文教材中韵文、儿歌、童话占有相当的比例,这些文章内容浅显,无需进行过多的讲解、分析。这一阶段,可以将侧重点放在挖掘教材蕴含的美学因素上,让学生感受美、表达美,继而提升到创造美的层面上。教会学生学会用审美的眼光对待生活,他们的一生将更快乐。中高段语文教材内容涉猎范围广,语言相对含蓄深沉,情节相对曲折复杂。这一阶段,应该立足课本,放眼课外,为学生提供历史的、文化的智慧,展示高尚的情操、人生的哲理,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人文陶冶和培育。
2.培育优秀的校园文化精神是丰厚小学校园文化底蕴的有效途径。
校园文化精神的提炼是校园建设的一项软工程,也是一所学校具有标志性意义的软实力。小学语文教师的文化水平在提炼校园文化精神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校方面,要根据学校的办学定位、办学特色和办学水平树立相应的校园文化精神;要组织文化底蕴深厚、文学功底扎实的教师全面考察学校的办学历程,摸清学校的办学精髓,提炼出适合学校发展的思路,用言简意赅的文字加以表述。让小学生在平时语文教学生活中,沉醉在高雅的校园文化中,尽情感受学习生活的无穷乐趣,这对于他们的人文素养培养来说无疑增添了许多新的感受。小学校园文化是学校语文教学的延伸,就这点来说,会得到许多从事多年小学语文教学同仁的认可,它会对小学生产生持久的影响,让他们的心灵接受浓厚人文素养的涤荡,培养健康高雅的人文品味。
3.鼓励学生课外阅读和体验生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我们应该构建开放的语文学习体系,树立语文教学观,拓宽学习渠道,开发和利用生活中丰富的课外资源。
(1)引导和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语文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阅读教学要建立一个开放的环境,以语文课本为扩散点,开展扩展性阅读,让学生阅读更新、更活的大教材。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同时要加强课外阅读的组织与指导,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和鉴赏能力,引导学生用心欣赏语言文字运用之妙,丰富知识。在扩展性阅读中,学生的视野不断扩大,探索能力不断增强,与此相伴随相统一的是语言的感受能力、人文精神也必将厚积而薄发。比如学完《丑小鸭》后阅读《安徒生童话》,这样的学习既是语文课堂的延伸,又是学生培养阅读习惯、感受文学魅力的契机,与此同时,学生的语言能力也在大量阅读中获得了发展。
(2)鼓励学生体验生活,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教师要鼓励学生多到实际活动中亲身体验,亲密接触课文以外的世界,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发现、描写生活中的人与事,抒发自己的情与感。如编演课本剧,续写故事,开展辩论演讲比赛,进行诗文配乐、演唱,等等。通过这些活动,激活学生思维,张扬学生个性,增强学生的创造力,让他们的才能和创造性在活动中得到充分的发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各种不同的荣誉中发现自己的价值,找到自尊和自信,让他们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忻娟.小学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和提高.中国校外教育,2010.6.
[2]苏佳会.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学周刊,2011.2.
[3]王洪.论小学语文教育与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老区建设,2009.18.
关键词: 素质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 人文素养
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因为语文是生命之声,是文化之根,是人的精神家园。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在充分肯定了现行语文教学大纲对于语文性质认识的基础上,又提出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就充分肯定了现代语文教学人文精神培养的重要性。然而人文素养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在语文教学中要通过对优秀作品的耳濡目染,对学生的精神领域产生影响,以情感人,以美育人,使学生受到感动,升华人格,以此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一、提高小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性
人文素养追求人生和社会的美好境界,推崇人的感性和情感,看重人的想象性和生活的多样化。个人的人文素养是个人健康发展的结果,是提高社会的人文素养的第一个台阶,是衡量社会文明的尺度,也是社会文明的标志。人文素养甚至关系到整个人类社会的进步,试想,如果文明进步的发展和人文精神相违背、相脱离,那么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的发展、军事力量的发展、社团组织的发展都会成为压制、残害甚至毁灭人类的野蛮力量。基于人文素养的重要性,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先是在高等教育中加强了人文素养教育,近年来人文素养的培养更是从小学生就开始抓起,主要是为了提高小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人文精神。在当今时代,以优秀的人文文化武装学生的头脑、陶冶学生的身心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人文素养教育能够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精神力量。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全社会共同培育民族精神,这种精神的培养要从民族的下一代抓起,以情感教育和优秀文化的传播保证学生拥有强大的精神竞争力。
二、小学语文人文素养培养的目标
一般认为人文素养包括人文知识的修养和人文精神的修养。人文知识的修养通过学习文史哲和艺术等人文学科而获得,人文精神的修养是在获得人文知识的过程中形成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等。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素养应体现中华五千年光辉灿烂的文明史和世界各国的多元文化,反映主体意识、创造思想、责任感等方面的内容,包括文化的精华、生命的价值、人间的真情、做人的真谛、生活的激情等。由此,我们可以这样拓展人文素养的外延,即人文素养应包括审美素养、心理素养、礼仪素养、人格素养等。目的是使小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形成较强的语文能力、高尚的道德情操、坚定的理想信念、良好的行为习惯、合作的意识、健全的人格等。
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措施
1.充分挖掘教材,全面揭示其中的人文内涵。
小学语文教材里的文章涵盖历史、地理、天文、哲学、美学等相关内容,浓缩了古今中外社会的、历史的文明精华。它们或揭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或闪耀着真理的光芒,或渗透着美好的人性,或弥漫着温馨的至爱亲情。实行人文教育,首先就是要深入钻研教材,准确把握教材,准确把握教材中的人文思想和人文品格。在低段语文教材中韵文、儿歌、童话占有相当的比例,这些文章内容浅显,无需进行过多的讲解、分析。这一阶段,可以将侧重点放在挖掘教材蕴含的美学因素上,让学生感受美、表达美,继而提升到创造美的层面上。教会学生学会用审美的眼光对待生活,他们的一生将更快乐。中高段语文教材内容涉猎范围广,语言相对含蓄深沉,情节相对曲折复杂。这一阶段,应该立足课本,放眼课外,为学生提供历史的、文化的智慧,展示高尚的情操、人生的哲理,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人文陶冶和培育。
2.培育优秀的校园文化精神是丰厚小学校园文化底蕴的有效途径。
校园文化精神的提炼是校园建设的一项软工程,也是一所学校具有标志性意义的软实力。小学语文教师的文化水平在提炼校园文化精神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校方面,要根据学校的办学定位、办学特色和办学水平树立相应的校园文化精神;要组织文化底蕴深厚、文学功底扎实的教师全面考察学校的办学历程,摸清学校的办学精髓,提炼出适合学校发展的思路,用言简意赅的文字加以表述。让小学生在平时语文教学生活中,沉醉在高雅的校园文化中,尽情感受学习生活的无穷乐趣,这对于他们的人文素养培养来说无疑增添了许多新的感受。小学校园文化是学校语文教学的延伸,就这点来说,会得到许多从事多年小学语文教学同仁的认可,它会对小学生产生持久的影响,让他们的心灵接受浓厚人文素养的涤荡,培养健康高雅的人文品味。
3.鼓励学生课外阅读和体验生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我们应该构建开放的语文学习体系,树立语文教学观,拓宽学习渠道,开发和利用生活中丰富的课外资源。
(1)引导和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语文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阅读教学要建立一个开放的环境,以语文课本为扩散点,开展扩展性阅读,让学生阅读更新、更活的大教材。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同时要加强课外阅读的组织与指导,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和鉴赏能力,引导学生用心欣赏语言文字运用之妙,丰富知识。在扩展性阅读中,学生的视野不断扩大,探索能力不断增强,与此相伴随相统一的是语言的感受能力、人文精神也必将厚积而薄发。比如学完《丑小鸭》后阅读《安徒生童话》,这样的学习既是语文课堂的延伸,又是学生培养阅读习惯、感受文学魅力的契机,与此同时,学生的语言能力也在大量阅读中获得了发展。
(2)鼓励学生体验生活,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教师要鼓励学生多到实际活动中亲身体验,亲密接触课文以外的世界,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发现、描写生活中的人与事,抒发自己的情与感。如编演课本剧,续写故事,开展辩论演讲比赛,进行诗文配乐、演唱,等等。通过这些活动,激活学生思维,张扬学生个性,增强学生的创造力,让他们的才能和创造性在活动中得到充分的发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各种不同的荣誉中发现自己的价值,找到自尊和自信,让他们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忻娟.小学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和提高.中国校外教育,2010.6.
[2]苏佳会.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学周刊,2011.2.
[3]王洪.论小学语文教育与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老区建设,20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