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的风景,似乎总在远方。
——题记
读《响水在溪》用了两天的时间,于是,在我匆忙的间刻中,便有了一段属于自己心灵的乡愿。时间很紧,笔短情长,作者笔下的一山一水,一朝一夕,让流年的回忆填满了乡情。读此书时恰逢春日,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那一片充盈的绿意。
在徐迅老师很多篇章中,我无数次听到了“绿色”的声音,森林中、树丛间、月光下,就连一缕乡村的炊烟袅袅处,都纷扬着一抹喜悦的绿色,是如此的从容和洒脱。在作者的笔下,“绿”已不是颜色,而是一曲美妙绝伦的交响曲,叩人心弦,委婉动听。这是一种繁荣昌盛的底色,更是生命的寫照。
但凡是60年代的人,记忆中的丢手娟、踢毽子、跳房子、跳皮筋等游戏留在快乐的潜意识中,美好而难忘。文字中掀起的往事,不由得让你再次回到自己的儿时,追随“绿”色,去寻找作者的足迹,而一篇篇无处可寻却又如影随形的思乡之篇,直让我潸然泪下。他父亲和我的公公相似之处是在本该颐养之年时,未及时对祖母行孝道就含泪离世的遗憾。“不一会儿,父亲就走了,祖母在床上独自哭泣了起来,尽管我们没有让她参与丧事,但祖母差不多立即陷入一种恍恍惚惚的状态”。此时作者不停地给自己打气,即便是一棵孤立无援的树,也要继续生长,他要替父尽孝,撑起这个家。在他的精神世界油然升起的是一种动力和鞭策。父亲的一把小铁锤、一句话就够他享用一生,“你莫小看这些废铁,只要用功,什么东西都能成”,我在书的扉页旁边激动地写下了“经典”二字。父亲是一个装满故事的老人,那片阳光,那里的草木,那里的铁花飞溅,会不知疲倦地把它们珍藏成回忆,从容地让他去面对人生的各种考验。“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儿子生日那天他发了这样一句话,别人看了点赞,我看后心湿了一片。
这本书中的《父亲不说话》和《半堵墙》两篇文章是亲情姊妹篇,一个“瘦细的像核桃似的小脸,身体就像一扇沉重的磨盘,不停地转着,转着”,外表柔弱而内心强大的女人,丈夫过世后,依然出了一份祖母的丧葬费。多年以后的回忆,如水一般的母爱,更是一种坚强。情商高的人,是温暖、熏染和滋养后的心灵,这让他不止善良更为优秀。而他湿润的情怀在心间挥之不去的,更是飘泊天涯海角时的一缕思念和美好,一份力量和源泉。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大自然的美在徐迅老师的笔下犹如一个个美若天仙的少女、顽皮淘气的孩童,多处用拟人的手法,使人感受到大自然无忧无虑的魅力。天地萌生万物,这些有生命的东西在我们生命中给了一种力量和陪伴,春风绽放的桃花、凌寒傲放的梅花、绿盖擎天的荷花、秋日飘香的丹桂、势不可挡的竹林,还有彩虹阳光风雨雷雪等都是作者的挚爱。无论是在天台山的路途中,还是在镜泊湖与伊春的深林里;无论是见秦淮河夜晚的灯影,还是又见梦中的桃花源,都让我跟随着徐迅老师的一文一字饱眼了一番怡静和璀燦,而这样的诗情画意,这样的乐天祥和,唤醒了原始的人寂寞中的酣梦。
读书,读人生,读自然,也就滋养了性情。社会发展飞快,现代人有太多的选择,每个人都怀揣着不同的梦想,是事业的成功还是财富的富足,已是生活中沉甸甸的抉择。在匆匆脚步里,能如作者一般质朴平淡地生活,追寻一点一滴的细节,如同微澜的水纹、氤嫣的乳雾,缓缓地渗入你的思想,深深地感动你的心灵,身边的每一点美和悠然,既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一种生命的力量。
如文所言:“想象一株梅,立于勤山劳水间,清香到永远。”岁月赠与的苦难与沧桑,恰如梅的绰约与风骨。孟子提倡颐养的浩然之气来自天地,一个人性情涵养好,才能够做一个顶天立地的真君子,“气”就如徐迅老师的亲临山水,走入自然,眼随景移,心随景动,胸襟和眼界自会不同。辛弃疾说“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这是一种境界和浪漫。
品读徐迅老师的《响水在溪》,在他独到的视角中得到向往自然的启迪。不忘已往,活在现实,珍惜当下。在红尘纷扰、人心不古之今日,我更愿是一枚“梅花”般的女子,在傲雪绽放时,迎接那股即将来临的“绿”意。
(编辑朱庭萱)
——题记
读《响水在溪》用了两天的时间,于是,在我匆忙的间刻中,便有了一段属于自己心灵的乡愿。时间很紧,笔短情长,作者笔下的一山一水,一朝一夕,让流年的回忆填满了乡情。读此书时恰逢春日,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那一片充盈的绿意。
在徐迅老师很多篇章中,我无数次听到了“绿色”的声音,森林中、树丛间、月光下,就连一缕乡村的炊烟袅袅处,都纷扬着一抹喜悦的绿色,是如此的从容和洒脱。在作者的笔下,“绿”已不是颜色,而是一曲美妙绝伦的交响曲,叩人心弦,委婉动听。这是一种繁荣昌盛的底色,更是生命的寫照。
但凡是60年代的人,记忆中的丢手娟、踢毽子、跳房子、跳皮筋等游戏留在快乐的潜意识中,美好而难忘。文字中掀起的往事,不由得让你再次回到自己的儿时,追随“绿”色,去寻找作者的足迹,而一篇篇无处可寻却又如影随形的思乡之篇,直让我潸然泪下。他父亲和我的公公相似之处是在本该颐养之年时,未及时对祖母行孝道就含泪离世的遗憾。“不一会儿,父亲就走了,祖母在床上独自哭泣了起来,尽管我们没有让她参与丧事,但祖母差不多立即陷入一种恍恍惚惚的状态”。此时作者不停地给自己打气,即便是一棵孤立无援的树,也要继续生长,他要替父尽孝,撑起这个家。在他的精神世界油然升起的是一种动力和鞭策。父亲的一把小铁锤、一句话就够他享用一生,“你莫小看这些废铁,只要用功,什么东西都能成”,我在书的扉页旁边激动地写下了“经典”二字。父亲是一个装满故事的老人,那片阳光,那里的草木,那里的铁花飞溅,会不知疲倦地把它们珍藏成回忆,从容地让他去面对人生的各种考验。“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儿子生日那天他发了这样一句话,别人看了点赞,我看后心湿了一片。
这本书中的《父亲不说话》和《半堵墙》两篇文章是亲情姊妹篇,一个“瘦细的像核桃似的小脸,身体就像一扇沉重的磨盘,不停地转着,转着”,外表柔弱而内心强大的女人,丈夫过世后,依然出了一份祖母的丧葬费。多年以后的回忆,如水一般的母爱,更是一种坚强。情商高的人,是温暖、熏染和滋养后的心灵,这让他不止善良更为优秀。而他湿润的情怀在心间挥之不去的,更是飘泊天涯海角时的一缕思念和美好,一份力量和源泉。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大自然的美在徐迅老师的笔下犹如一个个美若天仙的少女、顽皮淘气的孩童,多处用拟人的手法,使人感受到大自然无忧无虑的魅力。天地萌生万物,这些有生命的东西在我们生命中给了一种力量和陪伴,春风绽放的桃花、凌寒傲放的梅花、绿盖擎天的荷花、秋日飘香的丹桂、势不可挡的竹林,还有彩虹阳光风雨雷雪等都是作者的挚爱。无论是在天台山的路途中,还是在镜泊湖与伊春的深林里;无论是见秦淮河夜晚的灯影,还是又见梦中的桃花源,都让我跟随着徐迅老师的一文一字饱眼了一番怡静和璀燦,而这样的诗情画意,这样的乐天祥和,唤醒了原始的人寂寞中的酣梦。
读书,读人生,读自然,也就滋养了性情。社会发展飞快,现代人有太多的选择,每个人都怀揣着不同的梦想,是事业的成功还是财富的富足,已是生活中沉甸甸的抉择。在匆匆脚步里,能如作者一般质朴平淡地生活,追寻一点一滴的细节,如同微澜的水纹、氤嫣的乳雾,缓缓地渗入你的思想,深深地感动你的心灵,身边的每一点美和悠然,既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一种生命的力量。
如文所言:“想象一株梅,立于勤山劳水间,清香到永远。”岁月赠与的苦难与沧桑,恰如梅的绰约与风骨。孟子提倡颐养的浩然之气来自天地,一个人性情涵养好,才能够做一个顶天立地的真君子,“气”就如徐迅老师的亲临山水,走入自然,眼随景移,心随景动,胸襟和眼界自会不同。辛弃疾说“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这是一种境界和浪漫。
品读徐迅老师的《响水在溪》,在他独到的视角中得到向往自然的启迪。不忘已往,活在现实,珍惜当下。在红尘纷扰、人心不古之今日,我更愿是一枚“梅花”般的女子,在傲雪绽放时,迎接那股即将来临的“绿”意。
(编辑朱庭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