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对“三农”、绿色食品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关注,农产品流通中的问题成了矛盾的焦点,农产品流通中物流中心的作用和地位日渐突出。如何适应新的形势,办好农产品物流中心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就对农产品物流中心的认识,农产品物流中心的功能定位、模式和农产品物流中心建设中的政府行为这几个方面的问题,谈点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关键词:农产品物流中心;功能定位;模式;政府行为
一、农村生产发展和城乡生活改善需要农产品物流中心
目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出现了各种新矛盾、新问题,突出表现在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有待提高、千家万户分散的小生产难以适应千变万化的大市场,生产风险加大。
有了农产品物流中心的带动,农户可以根据农产品购销合同和专业分工进行生产,按照合同确定的时间、品种、质量、数量、规格等要求将农产品销售给物流中心,不必承担直接与千变万化的市场打交道可能带来的巨大风险。这不仅使得优质农副产品的销路有保障,有助于大面积发展优质高效农业,而且也有利于形成区域规模经营和区域分工。
农产品物流中心的发展,会带动商业、运输、旅游、服务等第三产业的发展和集中,这些产业又都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从而可以吸引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该产业,为周边的农民群众提供就业机会,繁荣当地经济,致富一方群众。
随着城乡居民收入增加和生活水平提高,对农产品加工产品和绿色农产品需求日益增加,人们对农产品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净化“菜篮子”、“果盘子”和“鱼池子”, 做大质量,是农产品的唯一出路。农产品物流中心是一条精心打造的各类无公害农副产品和绿色食品进入千万家的绿色通道。作为农产品经营流通的主渠道,物流中心优质的服务管理、齐全的农副产品种类、严格的无公害检测制度,可以保证和丰富人民群众日益提高的生活需求
二、农产品物流中心的功能定位
农产品物流中心是坚持以农产品经营为主体,以净菜加工、冷藏保鲜、无公害检测、信息服务、物流配送为特色,通过会员制、代理制等新型市场组织形式,采取直销、期货、拍卖、网上交易等经营方式,为农产品生产者、经营者和需求者提供经营场所和一流服务的农业企业。农产品物流中心的理念是“绿色、安全、健康、无公害”,充当生产者的推销员、消费者的导购员这一角色。
信息服务功能:建立农业语音信息平台和“中心农业信息网”网站平台,建设语音数据库和信息数据库,建立电话语音系统、信息自动采编发系统、视频点播系统、远程专家咨询系统;建立农业信息服务网络,实现与国内外主要农业网站、批发市场的互联和资源共享,有效解决信息传递最后一公里的难题,农户可以通过电话、电视、电脑获取农业信息,为广大农民开辟一条便捷的获取信息的渠道;搜集国内外最新行业信息及国家宏观产业政策,及时予以发布,指导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同时还把市场、销售终端的有关信息直接反馈给基地、加工企业。在此基础上,加强农产品市场预警系统建设,对主销产品的生产、需求、进出口和市场行情进行监测、分析,为政府部门、生产者、经营者提供决策参考。
仓储配送功能:对于鲜活农产品而言,它对于物流设施的要求特别高,包括用于保鲜、冷藏和防疫等的物流设备;经过加工处理过的延长了保存期限的农产品,若需保持原有的属性和口味一般还要进行科学的技术处理。物流中心应有保鲜库、冷藏库等设施内的温控设备和防潮设备。只要这样,物流中心才能为会员企业、采购商等提供更好的第三方物流服务;为经销商、消费者提供优质高效的配送服务。
质量检测功能:为中国农产品与国际接轨,遵守执行国家制定的农产品产前、产中、产后及流通标准,并将标准贯彻于种植、生产、交易的每个环节,提升产品附加值,增强核心竞争力,从源头上解决食品的安全问题。为保证交易的农产品符合食品安全,中心采取产地检测和进场准入检测的双道把关。这也正是农产品物流中心与农产品批发市场的根本区别所在。
此外,农产品物流中心最好还能具有如下功能。
展示交易功能:对所有会员企业实行标准化、信息化、一体化管理,全程化服务,具有质量终端奖罚追索功能,使之成为食品生产企业及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的直面交易平台,农副产品的集散中心,也是各农业企业和消费者及中间商的一站式采购中心。
包装加工功能:采用先进的科技,通过标准化的生产、加工、包装、储运和一体化管理,对农产品特别是出口产品进行精深加工,确保质量和信誉,提升中国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使中国农产品全面与国际接轨。
技术研发功能:与国内及国际尖端、权威的科研机构形成战略联盟,建立技术先进、管理一流的研发中心。为中国的农产品生产商提供技术支持,解决种子、种苗、种植技术、生鲜保鲜及深加工工艺技术以及技术培训等相关问题。
协会协调功能:建立各类产品的行业协会,制定相关的、严格的规章制度,构建信誉平台,形成行业自律。解决中国农产品生产群体庞大、个体弱小、无序的恶性竞争,促进中国农产品、食品行业的良性健康发展。
三、农产品物流中心的模式
农产品物流中心的基本框架是“三配送一储藏二连接”,三配送即对农产品、技术、信息实行双向配送;一储藏,就是建立自己的冷库和仓储中心,增强保鲜储藏功能;二连接,就是一头连接会员(包括农户、各农民专业合作社、各优质农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另一头连接需求者(包括产销地批发商、城区各大企业的食堂、超市、酒店和农贸市场),实现农产品快速流通。
物流中心主要有三种模式:
一是以大型采购集团为依托,以组织货源为主的物流中心。如浙江农华优质农副产品配送中心依托杭州联华华商集团各大超市门店,建立蔬菜、禽蛋、水果等基地,上联市场、下联基地和市、县配送中心、农民专业合作社,对杭州联华华商集团在杭的40余家门店进行生鲜农产品配送,还对其他200余家超市门店开展冷配食品配送服务。2005年配送额超过1亿元,带动1万多农户。
二是以促销本地农产品为主的物流中心。如浙江湖州名特优新农产品配送中心与该市92家名特优新农产品加工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以上海为主要目标市场,在上海7个区15条商贸街建立网络经销点,销售湖州精选名特优新农产品,今年前5个月销售额达5000万元。浙江丽水市金达农副产品配送有限公司以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方式,集水果、蔬菜、茶叶、食用菌、畜产品、干制蔬菜等农产品的生产、销售和配送为一体开展物流配送。
三是以本地团体客户为主的物流中心。如浙江舟山市农业局成立的配送中心和拥有4个专业合作社的舟丰农产品服务有限公司,与26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建立了长期稳定的配送业务,并开设“舟丰”系列农产品专卖店展示展销特色农产品。宁波新通茂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与140余家企事业单位、学校、机关、部队等团体客户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并在宁波市区开设15家新通贸绿色农产品连锁超市,2005年营业额超1亿元。上虞市优质农产品配送中心先后与全市60多家企事业单位及学校食堂建立配送关系,日均配送额近10万元。
四、农产品物流中心建设中的政府行为
国家、省、市政府部门应对农产品物流中心进行统一布局,总量控制,规范管理,采取有效的支持措施促进农产品物流中心的建设和发展。
组建促进现代农产品物流业发展的指导委员会。建议站在“全国物流一盘棋”的高度,由相关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及有关专家学者组建旨在促进现代农产品物流发展的协调性组织,研究、制定产业政策和总体规划,做好物流中心规划和可行性研究工作,并使之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
为农产品物流中心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面对投资主体的多元化,政府的相关职能部门应根据市场经济发展和WTO规则的要求,建立和完善国内的市场准入、市场竞争、市场秩序等法律法规体系;进一步简化物流企业立项审批程序,同时通过一些政策性法规,扶持企业的发展,例如政府在征地、税收等方面给予企业一些优惠政策等;通过物流行业协会和有关评估机构,对农产品物流各主体进行信用等级评估,积极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产品物流业服务信用体系。
加大对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一是加快物流基础建设。由于物流基础设施投资大、回收期长,借鉴国外的经验,政府理应肩负起物流设施建设的重任;二是加大农产品物流技术的研究和开发的投入力度。鼓励科研单位与物流中心有机结合,在农产品加工包装、储运保鲜、信息通讯等技术上不断有新的突破,促进新一轮农产品物流技术的改造创新、升级换代。三是加大投资力度,完善市场的农药残留检验检测设备、信息处理、电子结算以及污水垃圾处理设备设施的建设;四是着力加快乡村道路建设,实施村村通公路工程,提高通达率和道路等级,确保农产品的运输道路畅通无阻,物畅其流;五是加速农村电信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提高电话普及率,特别是增加农民移动电话的拥有量;六是加快网络基础建设,解决终端入户难问题,努力推进多网合用,将邮电网、金融系统网、有线电视网等合并,使有限的设施得到最大化利用。
加强农产品物流中心的支持体系建设。首先是完善税费征管政策体系。消除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现象,协调好各方利益关系。其次是建立农产品市场行情预测预报体系。成立由气象、贸易、供销、统计等部门参与的农产品市场预测预报体系,对有关情况及时分析预测和发布,为市场提供服务。第三是要抓好农产品物流的标准化体系建设。不仅要结合WTO规则,而且要强化应用。第四是建立农产品质量监测监督体系。专门负责标准制定、管理和监督,强化农产品质量标准的实施与示范,保证消费安全。同时,加强国际农产品质量标准研究,为农产品出口的市场准入创造条件。
此外,抓紧培育代表农民利益的农产品物流中介组织。以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实现农产品运销规模化、系列化、集约化,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促进中外合作,大力加强引进外资和技术力度。通过引进、吸收、转化国外先进物流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我国农产品物流业的发展水平,使我国农产品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走上快速、协调、健康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作者单位:中州大学经济贸易学院
(编辑 雨露)
参考文献:
【1】高伟.我国商业物流配送中心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 北京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4(4): 18–20.
【2】刘文敏,余菊生.上海农产品现代物流模式研究[J]. 上海经济, 2002(5):19–21.
关键词:农产品物流中心;功能定位;模式;政府行为
一、农村生产发展和城乡生活改善需要农产品物流中心
目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出现了各种新矛盾、新问题,突出表现在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有待提高、千家万户分散的小生产难以适应千变万化的大市场,生产风险加大。
有了农产品物流中心的带动,农户可以根据农产品购销合同和专业分工进行生产,按照合同确定的时间、品种、质量、数量、规格等要求将农产品销售给物流中心,不必承担直接与千变万化的市场打交道可能带来的巨大风险。这不仅使得优质农副产品的销路有保障,有助于大面积发展优质高效农业,而且也有利于形成区域规模经营和区域分工。
农产品物流中心的发展,会带动商业、运输、旅游、服务等第三产业的发展和集中,这些产业又都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从而可以吸引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该产业,为周边的农民群众提供就业机会,繁荣当地经济,致富一方群众。
随着城乡居民收入增加和生活水平提高,对农产品加工产品和绿色农产品需求日益增加,人们对农产品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净化“菜篮子”、“果盘子”和“鱼池子”, 做大质量,是农产品的唯一出路。农产品物流中心是一条精心打造的各类无公害农副产品和绿色食品进入千万家的绿色通道。作为农产品经营流通的主渠道,物流中心优质的服务管理、齐全的农副产品种类、严格的无公害检测制度,可以保证和丰富人民群众日益提高的生活需求
二、农产品物流中心的功能定位
农产品物流中心是坚持以农产品经营为主体,以净菜加工、冷藏保鲜、无公害检测、信息服务、物流配送为特色,通过会员制、代理制等新型市场组织形式,采取直销、期货、拍卖、网上交易等经营方式,为农产品生产者、经营者和需求者提供经营场所和一流服务的农业企业。农产品物流中心的理念是“绿色、安全、健康、无公害”,充当生产者的推销员、消费者的导购员这一角色。
信息服务功能:建立农业语音信息平台和“中心农业信息网”网站平台,建设语音数据库和信息数据库,建立电话语音系统、信息自动采编发系统、视频点播系统、远程专家咨询系统;建立农业信息服务网络,实现与国内外主要农业网站、批发市场的互联和资源共享,有效解决信息传递最后一公里的难题,农户可以通过电话、电视、电脑获取农业信息,为广大农民开辟一条便捷的获取信息的渠道;搜集国内外最新行业信息及国家宏观产业政策,及时予以发布,指导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同时还把市场、销售终端的有关信息直接反馈给基地、加工企业。在此基础上,加强农产品市场预警系统建设,对主销产品的生产、需求、进出口和市场行情进行监测、分析,为政府部门、生产者、经营者提供决策参考。
仓储配送功能:对于鲜活农产品而言,它对于物流设施的要求特别高,包括用于保鲜、冷藏和防疫等的物流设备;经过加工处理过的延长了保存期限的农产品,若需保持原有的属性和口味一般还要进行科学的技术处理。物流中心应有保鲜库、冷藏库等设施内的温控设备和防潮设备。只要这样,物流中心才能为会员企业、采购商等提供更好的第三方物流服务;为经销商、消费者提供优质高效的配送服务。
质量检测功能:为中国农产品与国际接轨,遵守执行国家制定的农产品产前、产中、产后及流通标准,并将标准贯彻于种植、生产、交易的每个环节,提升产品附加值,增强核心竞争力,从源头上解决食品的安全问题。为保证交易的农产品符合食品安全,中心采取产地检测和进场准入检测的双道把关。这也正是农产品物流中心与农产品批发市场的根本区别所在。
此外,农产品物流中心最好还能具有如下功能。
展示交易功能:对所有会员企业实行标准化、信息化、一体化管理,全程化服务,具有质量终端奖罚追索功能,使之成为食品生产企业及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的直面交易平台,农副产品的集散中心,也是各农业企业和消费者及中间商的一站式采购中心。
包装加工功能:采用先进的科技,通过标准化的生产、加工、包装、储运和一体化管理,对农产品特别是出口产品进行精深加工,确保质量和信誉,提升中国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使中国农产品全面与国际接轨。
技术研发功能:与国内及国际尖端、权威的科研机构形成战略联盟,建立技术先进、管理一流的研发中心。为中国的农产品生产商提供技术支持,解决种子、种苗、种植技术、生鲜保鲜及深加工工艺技术以及技术培训等相关问题。
协会协调功能:建立各类产品的行业协会,制定相关的、严格的规章制度,构建信誉平台,形成行业自律。解决中国农产品生产群体庞大、个体弱小、无序的恶性竞争,促进中国农产品、食品行业的良性健康发展。
三、农产品物流中心的模式
农产品物流中心的基本框架是“三配送一储藏二连接”,三配送即对农产品、技术、信息实行双向配送;一储藏,就是建立自己的冷库和仓储中心,增强保鲜储藏功能;二连接,就是一头连接会员(包括农户、各农民专业合作社、各优质农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另一头连接需求者(包括产销地批发商、城区各大企业的食堂、超市、酒店和农贸市场),实现农产品快速流通。
物流中心主要有三种模式:
一是以大型采购集团为依托,以组织货源为主的物流中心。如浙江农华优质农副产品配送中心依托杭州联华华商集团各大超市门店,建立蔬菜、禽蛋、水果等基地,上联市场、下联基地和市、县配送中心、农民专业合作社,对杭州联华华商集团在杭的40余家门店进行生鲜农产品配送,还对其他200余家超市门店开展冷配食品配送服务。2005年配送额超过1亿元,带动1万多农户。
二是以促销本地农产品为主的物流中心。如浙江湖州名特优新农产品配送中心与该市92家名特优新农产品加工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以上海为主要目标市场,在上海7个区15条商贸街建立网络经销点,销售湖州精选名特优新农产品,今年前5个月销售额达5000万元。浙江丽水市金达农副产品配送有限公司以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方式,集水果、蔬菜、茶叶、食用菌、畜产品、干制蔬菜等农产品的生产、销售和配送为一体开展物流配送。
三是以本地团体客户为主的物流中心。如浙江舟山市农业局成立的配送中心和拥有4个专业合作社的舟丰农产品服务有限公司,与26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建立了长期稳定的配送业务,并开设“舟丰”系列农产品专卖店展示展销特色农产品。宁波新通茂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与140余家企事业单位、学校、机关、部队等团体客户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并在宁波市区开设15家新通贸绿色农产品连锁超市,2005年营业额超1亿元。上虞市优质农产品配送中心先后与全市60多家企事业单位及学校食堂建立配送关系,日均配送额近10万元。
四、农产品物流中心建设中的政府行为
国家、省、市政府部门应对农产品物流中心进行统一布局,总量控制,规范管理,采取有效的支持措施促进农产品物流中心的建设和发展。
组建促进现代农产品物流业发展的指导委员会。建议站在“全国物流一盘棋”的高度,由相关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及有关专家学者组建旨在促进现代农产品物流发展的协调性组织,研究、制定产业政策和总体规划,做好物流中心规划和可行性研究工作,并使之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
为农产品物流中心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面对投资主体的多元化,政府的相关职能部门应根据市场经济发展和WTO规则的要求,建立和完善国内的市场准入、市场竞争、市场秩序等法律法规体系;进一步简化物流企业立项审批程序,同时通过一些政策性法规,扶持企业的发展,例如政府在征地、税收等方面给予企业一些优惠政策等;通过物流行业协会和有关评估机构,对农产品物流各主体进行信用等级评估,积极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产品物流业服务信用体系。
加大对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一是加快物流基础建设。由于物流基础设施投资大、回收期长,借鉴国外的经验,政府理应肩负起物流设施建设的重任;二是加大农产品物流技术的研究和开发的投入力度。鼓励科研单位与物流中心有机结合,在农产品加工包装、储运保鲜、信息通讯等技术上不断有新的突破,促进新一轮农产品物流技术的改造创新、升级换代。三是加大投资力度,完善市场的农药残留检验检测设备、信息处理、电子结算以及污水垃圾处理设备设施的建设;四是着力加快乡村道路建设,实施村村通公路工程,提高通达率和道路等级,确保农产品的运输道路畅通无阻,物畅其流;五是加速农村电信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提高电话普及率,特别是增加农民移动电话的拥有量;六是加快网络基础建设,解决终端入户难问题,努力推进多网合用,将邮电网、金融系统网、有线电视网等合并,使有限的设施得到最大化利用。
加强农产品物流中心的支持体系建设。首先是完善税费征管政策体系。消除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现象,协调好各方利益关系。其次是建立农产品市场行情预测预报体系。成立由气象、贸易、供销、统计等部门参与的农产品市场预测预报体系,对有关情况及时分析预测和发布,为市场提供服务。第三是要抓好农产品物流的标准化体系建设。不仅要结合WTO规则,而且要强化应用。第四是建立农产品质量监测监督体系。专门负责标准制定、管理和监督,强化农产品质量标准的实施与示范,保证消费安全。同时,加强国际农产品质量标准研究,为农产品出口的市场准入创造条件。
此外,抓紧培育代表农民利益的农产品物流中介组织。以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实现农产品运销规模化、系列化、集约化,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促进中外合作,大力加强引进外资和技术力度。通过引进、吸收、转化国外先进物流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我国农产品物流业的发展水平,使我国农产品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走上快速、协调、健康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作者单位:中州大学经济贸易学院
(编辑 雨露)
参考文献:
【1】高伟.我国商业物流配送中心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 北京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4(4): 18–20.
【2】刘文敏,余菊生.上海农产品现代物流模式研究[J]. 上海经济, 2002(5):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