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学结合、工商融和”的数控专业课程体系研究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blanseyou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服务地方经济是高职教育的使命。苏州地区的制造业由单纯制造向服务制造转型,并大力发展营销经济,立足于地区经济经济的发展需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专业学习领域,以期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以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数控加工技术方向为例研究了基于“工学结合、工商融和”的课程体系建设,分析了实施效果、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建议。
  关键词:工学结合;工商融和;综合职业能力
  作者简介:周曲珠(1966-),女,湖南攸县人,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教授。(江苏 苏州 215009)
  基金项目:本文系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重点教改课题(项目编号:JY1211)、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一般教改课题(项目编号:JY1128)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08-0057-03
  机电一体化产业已成为新世纪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企业对机电一体化技能型人才的大量需求讓各职业院校不断扩大招生规模,每年这方面培养的毕业生也在逐年增加。各个学校在专业培养目标上虽然也在不断进行研究与调整,但企业仍然招不到合适人才,就业形势“喜中带忧”。
  一、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服务地方经济是高职教育的使命和高职教育改革的源动力。苏州“十二五”期间全市工业发展的核心是全面加快结构转型,制造业也由单纯制造向服务制造升级,并且苏州要大力发展营销经济,这给学院的机电一体化专业改革提供了契机。这些年来大家一直都在致力于改革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向着既具有专业技能又具备营销素质的方向改革,走工学结合的道路,同时依托行业和紧密合作性企业,根据企业的产品和工作任务需求优化学习领域,从而为企业培养出具有“工商融和”素质的高端技能型机电专业人才。
  1.依托合作企业,分析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及能力要求
  苏州经贸学院的机电一体化专业是具有机电一体化技术方向、数控加工技术方向、自动化技术与设备营销方向、模具设计与制造方向的专业群,是省级特色专业和重点建设专业。根据该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主要面向苏州地区的企业生产和服务两大领域,并根据对紧密型合作企业的职业岗位进行分析,分析企业对机电专业人才能力和知识结构需求及对本专业人才的实践能力、素质的要求,分析专业的职业能力架构要求和知识架构要求以及本校学生的学习能力,总结出该专业的学生应该具备的专业能力(以其中的数控加工技术方向为例)如图1所示。
  2.确定“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苏州经贸学院的数控加工技术专业明确了主要面向苏州制造业,学生能在生产、服务第一线从事数控机床操作、编程、安装调试、设备维修、质量控制、产品营销及售前售后的服务工作,从而要培养学生“既懂工艺、会编程、精操作、善维护,又要能管理、能销售、可提升”,即具备数控技术素质又具备营销贸易素质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因此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根据职业技术教育以及企业需要采用了“1.5+0.5+0.5+0.5”的模式,学生1.5学年在学校学习前期专业必需的具备专业素质和专业技能的职业知识,0.5个学期是校内数控考工考证和企业工学交替,0.5年回校学习相关职业能力课程,0.5个学期在企业进行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进程安排中会考虑合作企业的生产特点、生产任务和兼职教师工作时间的具体情况给予动态调整,可以实行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分段组织、分组教学、机动授课等灵活、弹性的教学组织形式,使学生的学习过程与企业工作过程对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
  3.建立合理的学习领域和课程体系
  学习领域是经过整体化的职业分析得到的一个课程系统。[1]当企业由传统的以泰勒分工为基础的科层管理向以人为中心的精益生产模式转变,企业要求生产一线的技术与管理人员不仅要具有单独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要具备“跨越边界”与人交流的团队合作精神。[2]因此,培养基于“工学结合、工商融和”的人才需要改革学习领域,从单一技能培养向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多面手”方向转变,为此本专业将课程体系由原来的“老三段”改革为现在的“新四类”:职业素质课程、职业知识课程、职业能力课程和职业拓展课程。设置实用合理的课程体系,使人才培养规格与职业岗位任职要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使培养的毕业生更加符合行业企业的需要。本专业的课程体系如图2所示。
  二、实践效果分析
  基于“工学结合、工商融和”的机电专业(数控加工技术方向)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是毋庸置疑的:学生既具有专业技能又具备营销素质,就业面广;让学生通过在校学习期间的工学交替体验到企业文化,缩短学生与企业用人要求之间的差距;通过工学交替、毕业顶岗实习不仅培养学生尽快适应工作的各种实际能力,包括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能力,而且能让学生清楚自己的职业兴趣、企业要求与自己以后的努力方向。
  近几年来,企业对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这种实际能力的培养单靠校内的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工学结合可以使得培养的学生更加贴近企业岗位的需求,是学校帮助学生走向社会、了解社会的重要举措。近几年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毕业生供不应求,一次性就业率都是100%,而且企业、学生的满意度、就业质量都在逐年提高,常常有企业通过已经在岗的学生来向学校要人。
  三、存在的问题
  工学结合这种模式使企业、学生及学校达到了多赢的局面,值得提倡。但也有不少问题是值得大家重视的。
  1.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需要政府的支持,希望劳动部门和教育管理部门能通过立法给予制度管理和保障
  目前学校让学生进行工学交替都是靠学校、老师依靠人情去与企业联系,企业大多是不愿意的。因为企业都是自负盈亏的,尤其是对于科技含量较高的企业不愿接收学生来实习锻炼。如果政府能给合作培养人才的企业给予政策上的支持和优惠,使企业把职业教育的育人功能融入企业价值链中,在创造经济利益的同时主动承担为社会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任务,[3]相信会有很多企业乐于帮助学校进行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这方面在国外已经做得很好,值得借鉴如德国、新加坡等政府在政策层面上给予的支持。
  2.希望社会及媒体给予积极引导与支持
  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一直是坐在教室里听课、写作业,突然让他们根据企业的要求干一天活就会觉得太累了,更别说迎合企业的需要进行8小时以外的加班了。这个时候有些学生吃不消叫苦叫累本也很正常,电视媒体不合适的评点反向会助长这些学生的负面情绪,把本可以疏导好的事情弄复杂了。现在这些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现在他们成人了,国家及社会的有序发展要靠这一代独生子女的茁壮成长才能支撑起来。所以让他们吃点苦,小到个人、家庭,大到国家都是有好处的,希望媒体在舆论上给予正面的疏导,这必将会更有利于他们的成长。
  3.加快完善校企合作机制的各项规章制度
  企业的基本目标是盈利,学校在校企结合实践中基本上都实行“零成本”运作,从而产生了工学结合在质量和数量上的问题。[3]如何保障学校教学组织实施有章可循,保障学生的双重角色,需要政府的支持,不仅需要学校与企业在工学交替的时节、内容上进行沟通和安排;更需要制度的保障、机制的完善,以提高企业参与工学结合的积极性,引导企业在创造经济利益的同时主动承担为社会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责任,使得工学结合是在政府主导下的企业与学校共同进行的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赵志群.对工学结合课程一些基本概念的认识[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33).
  [2]王炜波.工学结合课程建设的内涵与着力点[J].职业技术教育,
  2011,(34).
  [3]潘春胜.高职教育“工学结合”的难点解析及对策[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6).
  (责任编辑:王祝萍)
其他文献
摘要:在教学过程中,信息传导根据信息流向不同而具有不同的模式,据此把信息传导分为线性模式和网络模式两种,并针对每一模式的情况作了具体分析,阐明了教学过程中的信息传播过程和不同模式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为更好地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指导。  关键词:信息传导;传导模式;教育模式  作者简介:范如永(1974-),男,河南南阳人,河南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教授。(河南 焦作 454003)  基金项目
期刊
摘要:将教育心理学中的学习迁移理论应用到电机学的教学实践中,具体指出了电机学教学过程中的各种学习迁移现象。在此基础上,从宏观角度提出了学习迁移在电机学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同时指出了学习迁移的影响因素。  关键词:教育心理学;学习迁移;电机学;实践;现象  作者简介:聂晶(1979-),男,甘肃民勤人,石河子大学机械电气工程学院,讲师;王洪坤(1975-),男,辽宁建平人,石河子大学机械电气工程学院,
期刊
摘要:就目前高校电路课程教学的现状,从课程内容的整合分类以及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方面进行了探讨。重点对教学方法中的理论联系实际、重难点强化和归纳总结三方面进行探讨,并给出教学实例。最后对目前的多媒体教学方式进行探讨。  关键词:电路教学;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  作者简介:单小琴(1986-),女,江苏大丰人,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电子工程与光电技术系,助教。(江苏 南京 210046)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要: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是一项复杂的综合协同的系统工程,涉及的因素众多,根据系统学、协同学、管理学、教育学、统计学等理论,从整体、系统、综合和协同视角审视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出了一种考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具有整体性、系统性、综合性和协同性特点的,对影响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各种因素进行全方位思考的探究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方法。该方法具有动态性、系统性、综合性特点。  关键词:研究生;创新能
期刊
摘要:针对本科学生学习“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的困难,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以及教学手段和考核方式等方面提出了教学改革思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改善该课程的整体教学效果,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打下基础。  关键词: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创新型人才;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薛明(1971-),女,江苏泰兴人,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讲师。(江苏 南京 210023)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
期刊
摘要:“数字信号处理器”是一门工程性、技术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旨在培养电类本科学生掌握基本的DSP工程应用开發能力。分析了当前本科“数字信号处理器”相关课程的教学特点及现状,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评价考核几个环节进行教学研究、改革探索实践,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数字信号处理器;教学方法;课程改革  作者简介:谭飚(1970-),男,江苏连云港人,宁波工程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讲
期刊
摘要:以真实工作过程为主线,以实际电力设备为载体,参照中、高级维修电工职业标准,以电气自动化专业核心课程“工厂变配电设备安装与调试”为例,研究专业课程说课思路、方法和内容,旨在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课程定位;学习情境;教学方法;课程实施;评价考核  作者简介:耿凡娜(1978-),女,陕西渭南人,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陕西 咸阳 712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1
期刊
摘要:分析了当代物理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阐述了教学改革的重要性。通过提高绪论课质量、营造多元化的教学环境、优化课堂内容、展示演示实验、强化物理学史等方面,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和发挥其学习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大学物理教学质量,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和人文素养。  关键词:大学物理;教学模式;能力培养  作者简介:吴杰(1977-),女,河南郑州人,郑州轻工业学院技术物理系,讲师;蒋逢春(1964-
期刊
摘要:分析了“电工学”課程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剖析“基于问题的教学法(PBL)”的特点及其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的基础上提出了融合PBL教学思想、优化“电工学”课程教学的思路,并详细阐述了该教学改革的具体做法及其成效。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总结反馈意见,提出了该教学改革存在的难点和缺陷,为进一步完善“电工学”课程的教学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电工学;PBL;教学改革;教学模式;教学体系  作者简介:
期刊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过程管理的内涵是指对课程运行全过程进行科学设计、合理实施、全面监控和及时改进,它以服务性、系统性、开放性和实效性等原则为指导,通过在教学实践中优化管理环境、确立管理目标、构建管理主体、拓展管理客体来增强课程实效,实现育人目标。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过程管理;理念;实践  作者简介:鲁春霞(1975-),女,安徽黄山人,北京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北京 100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