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情本身已是弥足珍贵

来源 :读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ngyuan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曹卫东先生《果真爱,就不要假爱》(《读书》二0一七年第一期),我似乎体验到《读书》杂志的风格。作者以文字直抒胸臆,表达自己启迪读者。一本好书或一篇锦绣文章,总是让读者感觉意犹未尽。或许,这正是读书(以及我热爱的《读书》杂志)的魅力所在。无论谁跟谁纵然一起俯瞰生活的冷暖,他们还是会看到不同的意象,所以彼此有言说的渴望,也有无法传达的理解。借用“席勒牌”手术刀(席勒:《同情的本质与形式》),曹先生剥开了茨威格长篇小说《心灵的焦灼》中两个人物的面具,一个是比较容易识别的懦夫少尉霍夫米勒,一个是需要深度剖析的良心医生康多尔。尽管康多尔不惜以婚姻形式补偿克拉拉无法重现的光明,慧眼如炬的曹先生,穿透同情的道德迷雾,还是看出了背后的空虚。十分可惜,曹先生的全部见解到此为止,而他本可以告诉读者更多。
  生活的美总是一缕飘散,去到我们去不了的地方。遭受挫折的人们或许不能从同情中汲取足够的力量,如果我们给不出比同情更多的支援,那该怎么办?像霍夫米勒似的逃避还是效仿康多尔的慷慨赴义?如果有些人并不是看起来那样需要同情,只不过不能按照跟我们同样的方式生活,我们是否会吝啬到连有限的同情都被理性之手收回?阅读全文,我一直以为曹先生在论说同情,因为他的材料和工具全都是同情。他好像为了说爱,却未言及爱本身,因为他没有说明什么是爱,只是告诫人们,如果爱,就不能假爱。这一点,我不能不赞同。然而在我看来,爱这种东西,要么有,要么没有。爱这种能力,“要么生下来就会,要么永远都不会”(马尔克斯:《霍乱时期的爱情》,杨玲译本,南海出版公司二0一二年版,221页)。不管假爱是什么,反正它不是爱,所以曹先生不是说爱。既不是说同情,也不是说爱,到底说什么,便成为读者的困惑。
  我以为曹先生会身先士卒,带领我攀爬人类同情心的云梯,克服一路上心灵的焦灼,去到同情可以去到的最高境界。可是他没有。他长时间停留在霍夫米勒彷徨的地方,让我像艾迪特一样无助和绝望。霍夫米勒逃离之后,他又把我带到康多尔坚绝如铁的囚牢,让我感到赎罪一般的沉重,沉重到不堪承受的地步,以至于完全模糊了同情的界线。我以为曹先生能够指引我去到同一感的层面。霍夫米勒胆怯,所以去不到,可是心怀无限同情并且奋不顾身的康多尔也去不到,那么谁又能去到?或者,其实谁都去不了那个地方。如果同一感被視为真正的同情,它的意思无非是感同身受,你并不是我,也不是他(或她),你怎能了解?了解已然不能,又怎能奢望同一感?对不起,我不管席勒关于同情说了什么,我只能做出另外的结论:同情作为人类最普通的情感或情绪,根本就不存在它无法企及的那种境界。
  我以为曹先生会将手术进行到底,发现令人惋惜必须面对的赤裸真相。可是他没有。他竟然没有告诉我,善于奔跑的骑兵少尉霍夫米勒,先后三次逃离孤独无助的艾迪特,究竟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他一次次触碰到了同情的边界,当形势逼迫他必须跨越边界,将深切的同情演变为爱时,他倏然发现,像艾迪特爱他那样去爱艾迪特,他不可能做到。与看起来无私无畏的良心医生康多尔相比,我眼里的大兵霍夫米勒,鲁莽中保持了一道清醒,可耻的逃离中坚持了一条原则,不忍欺骗的背叛中恪守了一份诚实。霍夫米勒不仅比康多尔更了解同情的意义,也更懂得爱的真谛。而虚妄自负的康多尔,给同情额外添加了过多配料,他无法抗拒治愈医学的坚韧信条,在医疗手段鞭长莫及之处,把泛滥的良心无名的慈悲拘束的道德浪漫的拯救,统统混杂在掩耳盗铃的婚姻里,以掩饰自己对爱的彻底背叛和实质亵渎。
  假如我们无法去到爱的地方,那么要怎样才能保留同情的纯粹善意?那些受到命运歧视的人们,怎样才能得到同情的轻柔抚慰?我以为曹先生至少会发觉,仓皇逃离的霍夫米勒和过度沉迷的康多尔,演示出生活哲学的诡异。我不认为,他们不爱或没能爱上他们同情的人就不可饶恕。同情之所以成为毁灭的力量(艾迪特的死亡和克拉拉的绝望),恰恰因为同情背离单纯并被赋予过重的负担,导致同情者和被同情者双方心灵的焦灼。或许起点处人们流露的那种最淡薄最遥远的心灵感应,已经是人类同情能够抵达的至善境界。同情還不是爱,也不是爱的必由之路,因为你不需要为同情承担义务,不需要背负你不愿意承担的任何责任。普鲁斯特在《追忆似水年华》里提供了另一类相映成趣的例子。家仆弗朗索瓦丝“在报上读到陌生人遭难时会泪如雨下,待她一旦对那人的身世有了更为确切的了解后,她的泪水转眼便会干涸”(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第一卷,译林出版社二0一二年第一版,125页),这说明,同情本质上是某种抽象的情感。无论是未感知的内在同情还是表达出的同情,人们只有远离利益动机和价值判断,让同情心保持在人性的自发状态,才不会扭曲它的质朴、玷污它的美好。真正的同情是,当可怜之人确有可恨之处时,善良的人们啊,我希望你们仍然慈悲为怀,不失痛惜、哀婉和怜爱的心肠。仅此而已,但弥足珍贵。
其他文献
正当中国男篮备战世界杯之际,突然有人问起:前国手孙悦到哪里去了?的确,孙悦已经长期淡出人们的视野,33岁,没有宣布退役,理论上仍然是北京首钢的一员,只是这两年处于“自训”状态。问题源于2017年夏天,当时北京首鋼开启重建期,放弃了夺冠功臣马布里,闵鹿蕾从主教练变成了“总教练”。本土球员中薪水最高的孙悦在重建过程中处于有些尴尬的地位,由此形成了一系列风波。俱乐部隔空喊话要求孙悦尽快归队,孙悦方面由律
在中学时期的教学过程中老师会重复每一课里的关键内容,但进了大学以后,老师只会充当“引路人”的角色,学生必须自主学习、探索和实践。中学生在学习知识时更多地是追求“记住”知识,而大学生应当要求自己“理解”知识并善于提出问题。对专业领域涉及的知识点,应当多问“为什么”。据此,高校辅导员必须对学生做好“辅导”工作,帮助大学新生及时认识大学生活、适应大学生活、积极尽快投入大学生活,努力创建学生个  性和谐发
提 要:《酒诰》为《尚书》中的一篇,是周公针对殷人尚酒、总结殷亡经验而发布的诰辞,从中可见周公对于酒的态度和政策,亦可以看出他对于治国方略的思考和对于殷礼的基本认识。根据《酒诰》和相关文献及出土材料可知:周人饮酒礼制完备,制定饮酒礼是《酒诰》的主旨;周公在制定饮酒礼的过程中,继承了殷代礼制并有所损益;周初禁酒并非普遍政策,而是针对某些特定现象的举措。  关键词:《酒诰》 饮酒礼 殷鉴思想     
随机现象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概率是研究随机现象规律的学科,它为人们认识客观世界提供了重要的思维模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为统计学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因此,概率的基础知识已经成为一个未来公民的必备常识。    一、 本章的知识结构      二、 内容及要求    (1)在具体情境中,了解随机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频率的稳定性,进一步了解概率的意义及频率与概率的区别。(2)通过实例,了解两个互斥事
二0一六年大选后美国各地哀鸿遍野。“文化左派”(CulturalLeft)和“新左派”(NewLeft)在校园、媒体、政府机构所确立的关于多元文化主义(Multiculturalism)的“自由共识”(Liberal Consensus)似乎瞬间倾覆,致使很多践行左派理念的师生情绪失控。美国政治版图里的蓝州和红州不断互掐、愈发难以相互理解。校园里弥漫着恐惧和焦虑的气氛,校方动员各个方面的资源安慰惊
大半个世纪以来特别是世纪之交,以宋代为中心的绘画断代史形成了许多学术专著,常常是研究古代绘画史学者们的重要目标,最早问世的是滕固《唐宋绘画史》(神州国光出版社一九三三年),此后该书多次再版,半个多世纪之后,便是薛永年《晋唐宋元卷轴画史》(新华出版社一九九一年)、钟燕祥、王守志《宋代绘画史》(人民美术出版社一九九二年)、徐书城《宋代绘画史》(人民美术出版社二000年)、白巍《宋辽金西夏绘画史》(海风
〔摘要〕自创校园心理剧是以学生为主导的团体辅导方式,学生自主搜集素材,讨论主题,编写剧本,然后进行排练,最后演出和分享。教师作为服务者,不参与表演,只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笔者通过一系列实践研究,探索出“四式三步一贯穿”自创校园心理剧模式,旨在提升小学生积极心理资本水平,培养学生的积极品质和心理力量。  〔关键词〕心理剧;积极心理资本;心理成长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黄臣,字伯邻,号安压,明代山东济阳人,正德辛未科进士,官至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黄臣著述颇丰,《王无瑕先生文集》中说:“(安压黄先生)平生著述约有十余种”,可惜身后不久即遭散佚。《中国古籍总目》未著录黄臣著述,盖俱亡佚。幸赖史志、别集、政书中保留了一些诗文奏疏。  《山左明诗钞》,清乾隆间宋弼辑,共录山东省明代四百三十一位诗人的作品。卷六录黄臣诗四首:《欲登峨山经圣积寺述怀》《重阳后邢信卿过访》《游峨
蓝印花布,素雅高洁如兰花,清冷婉约如宋词。  电视剧《似水年华》里,服装设计师英小姐一爬上晒布场,被乌镇蓝印花布的气势给镇住:一匹匹从云天倾泻而下的蓝底白花、白底蓝花窄幅布,如经幡飘舞,她左右穿梭,是惊喜,是陶醉,是仰慕……那场景,仿佛看到了蓝印花布的前世今生。  蓝印花布带着地气。它的染料是一株草,名字谦卑,叫蓼蓝,现称板蓝根。《诗经》里说:“终朝采蓝,不盈一襜。”采的就是蓼蓝。  蓝印花布带有
〔摘要〕文章以广东省惠州市南坛小学实验学校为例,介绍了小学心理社团校本课程开发的模式。从“需求分析、课程资源评估、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方法”等多个方面介绍校本课程的开发。  〔关键词〕小学;心理社团;校本课程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9)22-0071-03  学校心理社团是由学生组成的优秀团队,从学生中选拔心理素质较好且有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