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最有趣的看点是,分属完全对立学派的学者分享了同一年的奖项,这在诺奖历史上尚属首例。大部分观点认为,评委会之所以撮合这个组合,旨在体现新的价值取向,既不要信奉市场至上,也不要让市场受缚于个人情绪。
2013年10月14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公布了2013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名单,尤金·法马、拉尔斯·彼得·汉森和罗伯特·席勒三位美国经济学家因建立对金融市场中资产价格的新研究方法而共同获此殊荣。然而,这一结果却令经济学界倍感意外。有媒体分析,在欧美债务危机暂缓、金融市场相对稳定的当下,今年的诺奖不应该会倾向资本市场领域,另外,尽管三位获奖者重点关注的领域都是金融市场,他们的研究却基本没有交集,按照以往的惯例,组合式诺奖得主几乎都是互补型的,像今年这样的平行组合实属罕见。
再次垂青资本市场
都说每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最难预测,今年果不其然再爆冷门,但这偶然之中也存在必然之处。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经济学逐渐从理论范式转向政策实践研究,诺贝尔经济学奖也转而重视经济领域的现实问题分析,而201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尤为凸显这一点。评奖委员会表示,“可预期性”是今年获奖成就的核心。人们无法预测股票、债券短期内的价格,却可预测未来三五年内的长期走势,这些发现正是当前分析股票、债券等金融资产价格走势的标准工具,为职业投资行为提供理论指导。
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世界经济研究室副研究员张茉楠分析,今年获奖的三位经济学家皆属于行为金融非主流经济学派,与主流经济学主张以理性建模来解释一切投资活动不同的是,他们在投资领域中发现了大量非理性的投资行为,强调把投资活动中人的行为和心理整合到市场定价中。罗伯特·席勒曾说过,“金融危机往往产生于投资者们对于金融资产的疯狂投机,以及因此产生的金融投机泡沫。这对股市、房地产市场都具有重要的现实启示意义。”
诺贝尔经济学奖并非首次垂青金融理论的开拓者,继1990年、1997年,今年的诺奖再次眷顾资本市场,足以说明资本市场在现代经济的核心地位。尽管在2008年次贷危机爆发后,全球各国均普遍加强了对金融市场的监管力度,但今年以来,新兴经济体股票市场频现断崖式行情、全球金银等贵金属价格屡屡急速暴跌等负面事件却时时在提醒市场潜在的不稳定暗流。
张茉楠认为,长期极度宽松货币政策造成了市场的货币幻觉,资产价格上涨的预期让乐观情绪蔓延,进一步加剧资产价格脱离价值的上涨,为未来埋下金融危机的种子。此外,在货币发行无锚的全球货币体系下,实体经济必然会进一步加速金融化,故而,对金融市场的“资产价格实证分析”研究是极其有必要和重要的。
席勒:中国房地产泡沫严重
在今年获得诺奖的三位经济学家中,罗伯特-席勒与中国关系密切,曾多次到访中国,并多次提及对中国房地产的看法。曾经作为席勒学生的上海交通大学高级金融学院副院长朱宁表示,当自己进入耶鲁大学学习时,席勒已经接近60岁,但他一直对中国包括房地产、资本市场在内的话题保持着非常强的关注度。
在2009年由上海交大举办的EMBA论坛上,席勒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对上海的房价比较担忧。“上海的房价基本上是一个普通人年收入的100倍,等于说他要工作100年才能用他的全部收入买一套房子。纵使如此,为什么仍有那么多人对买房趋之若骛?答案是人是有投机心理的,预期房价肯定还会涨,但是我觉得这是非理性的。”
在世界经济论坛2011年年会上,席勒再次谈到房地产问题,并直言中国房地产存在泡沫。他说:“美国房价仍在下跌,家庭负债率仍然非常高,很多人失去自己的房屋。中国房地产现在泡沫严重,如果和美国一样泡沫破裂的话,这将会对中国经济产生打击。”
朱宁认为,对于非理性的中国房地产市场,席勒的观点很有借鉴意义。“就去年12月,席勒再次来访中国之际,我们就中国房价进行了讨论,他的观点是,资产价值严重偏离基本面一定会产生大泡沫,中国房价显然是高估了,但是资产价格过高和泡沫并不是一个等同的概念,很可能高估的资产价格可以维持一段时间,但并不能保证泡沫在短时间内就会破灭。”朱宁说。
获奖者理论值得中国借鉴
在三位获奖的经济学家中,罗伯特·席勒因曾准确预言互联网股票和房地产泡沫破裂而为人所称道。2000年,他在出版的书中预言股市泡沫,与此同时,纽约股市出现暴跌。从2003年开始,在每个人都认为美国房价还会飙升的时候,席勒就放言美国房地产市场处于泡沫之中,可能出现硬着陆的问题。就在雷曼兄弟公司破产的前一年,席勒撰文称,美国即将出现房地产崩盘并将带来严重金融恐慌,并预计美国房价可能会在一代人的时间内下跌40%,而这场泡沫的终结将是美国经济在一定程度上的衰退。
“房价在数年之内持续上涨,随后开始步入衰退,然后一路下跌,阴霾将持续上十年左右,但很多人不以为然,他们都认为即使房价跌40%,也会是一次软着陆。”席勒在当时表示。
同时,作为“凯斯一席勒指数”的创始人之一,席勒的名字也因标准普尔定期发布的凯斯-席勒房价指数的广泛使用而家喻户晓。这一指数是反映美国居住房价格的重要指标,包括全美房屋价格指数、20城综合指数和10城综合指数等,在美国房地产市场当中起到非常好的预警和预测作用。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杜丽群表示,三名获奖者的理论贡献将对中国金融市场的改革、资产的定价机制以及金融不良资产的处置等方面提供有价值的启示,特别是席勒的“凯斯-席勒指数”,对中国房地产市场有很强的借鉴意义,中国也可以发布全国平均房价指数、超大城市指数、一线城市指数以及二三线城市指数等。
链接
诺贝尔经济学奖
诺贝尔经济学奖并非诺贝尔遗嘱中提到的五大奖励领域之一,是由瑞典银行在1968年为纪念诺贝尔而增设的,全称应为“纪念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瑞典银行经济学奖”,通常称为诺贝尔经济学奖,也称瑞典银行经济学奖。
尤金·法玛,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专长于现代投资组合理论与资产定价理论,因提出“有效市场假说”闻名。该假说认为,相关的信息如果不受扭曲且在证券价格中得到充分反映,市场就是有效的。有效市场假说最主要的推论就是,任何战胜市场的企图都是徒劳的,因为股票的价格已经充分反映了所有可能的信息。
彼得·汉森,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最主要的贡献在于发现了在经济和金融研究中极为重要的广义矩方法。目前,汉森正利用稳定控制理论和递归经济学理论研究风险在定价和决策中的作用。
罗伯特·席勒,美国经济学家,学者,畅销书作家,代表作有:《动物精神》和《非理性繁荣》。希勒教授是行为金融学领域的奠基人之一,有别于传统金融学研究中“理性人”假设,行为金融学研究侧重于从人们的心理、行为出发,来研究和解释现实金融市场中的现象。
2013年10月14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公布了2013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名单,尤金·法马、拉尔斯·彼得·汉森和罗伯特·席勒三位美国经济学家因建立对金融市场中资产价格的新研究方法而共同获此殊荣。然而,这一结果却令经济学界倍感意外。有媒体分析,在欧美债务危机暂缓、金融市场相对稳定的当下,今年的诺奖不应该会倾向资本市场领域,另外,尽管三位获奖者重点关注的领域都是金融市场,他们的研究却基本没有交集,按照以往的惯例,组合式诺奖得主几乎都是互补型的,像今年这样的平行组合实属罕见。
再次垂青资本市场
都说每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最难预测,今年果不其然再爆冷门,但这偶然之中也存在必然之处。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经济学逐渐从理论范式转向政策实践研究,诺贝尔经济学奖也转而重视经济领域的现实问题分析,而201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尤为凸显这一点。评奖委员会表示,“可预期性”是今年获奖成就的核心。人们无法预测股票、债券短期内的价格,却可预测未来三五年内的长期走势,这些发现正是当前分析股票、债券等金融资产价格走势的标准工具,为职业投资行为提供理论指导。
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世界经济研究室副研究员张茉楠分析,今年获奖的三位经济学家皆属于行为金融非主流经济学派,与主流经济学主张以理性建模来解释一切投资活动不同的是,他们在投资领域中发现了大量非理性的投资行为,强调把投资活动中人的行为和心理整合到市场定价中。罗伯特·席勒曾说过,“金融危机往往产生于投资者们对于金融资产的疯狂投机,以及因此产生的金融投机泡沫。这对股市、房地产市场都具有重要的现实启示意义。”
诺贝尔经济学奖并非首次垂青金融理论的开拓者,继1990年、1997年,今年的诺奖再次眷顾资本市场,足以说明资本市场在现代经济的核心地位。尽管在2008年次贷危机爆发后,全球各国均普遍加强了对金融市场的监管力度,但今年以来,新兴经济体股票市场频现断崖式行情、全球金银等贵金属价格屡屡急速暴跌等负面事件却时时在提醒市场潜在的不稳定暗流。
张茉楠认为,长期极度宽松货币政策造成了市场的货币幻觉,资产价格上涨的预期让乐观情绪蔓延,进一步加剧资产价格脱离价值的上涨,为未来埋下金融危机的种子。此外,在货币发行无锚的全球货币体系下,实体经济必然会进一步加速金融化,故而,对金融市场的“资产价格实证分析”研究是极其有必要和重要的。
席勒:中国房地产泡沫严重
在今年获得诺奖的三位经济学家中,罗伯特-席勒与中国关系密切,曾多次到访中国,并多次提及对中国房地产的看法。曾经作为席勒学生的上海交通大学高级金融学院副院长朱宁表示,当自己进入耶鲁大学学习时,席勒已经接近60岁,但他一直对中国包括房地产、资本市场在内的话题保持着非常强的关注度。
在2009年由上海交大举办的EMBA论坛上,席勒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对上海的房价比较担忧。“上海的房价基本上是一个普通人年收入的100倍,等于说他要工作100年才能用他的全部收入买一套房子。纵使如此,为什么仍有那么多人对买房趋之若骛?答案是人是有投机心理的,预期房价肯定还会涨,但是我觉得这是非理性的。”
在世界经济论坛2011年年会上,席勒再次谈到房地产问题,并直言中国房地产存在泡沫。他说:“美国房价仍在下跌,家庭负债率仍然非常高,很多人失去自己的房屋。中国房地产现在泡沫严重,如果和美国一样泡沫破裂的话,这将会对中国经济产生打击。”
朱宁认为,对于非理性的中国房地产市场,席勒的观点很有借鉴意义。“就去年12月,席勒再次来访中国之际,我们就中国房价进行了讨论,他的观点是,资产价值严重偏离基本面一定会产生大泡沫,中国房价显然是高估了,但是资产价格过高和泡沫并不是一个等同的概念,很可能高估的资产价格可以维持一段时间,但并不能保证泡沫在短时间内就会破灭。”朱宁说。
获奖者理论值得中国借鉴
在三位获奖的经济学家中,罗伯特·席勒因曾准确预言互联网股票和房地产泡沫破裂而为人所称道。2000年,他在出版的书中预言股市泡沫,与此同时,纽约股市出现暴跌。从2003年开始,在每个人都认为美国房价还会飙升的时候,席勒就放言美国房地产市场处于泡沫之中,可能出现硬着陆的问题。就在雷曼兄弟公司破产的前一年,席勒撰文称,美国即将出现房地产崩盘并将带来严重金融恐慌,并预计美国房价可能会在一代人的时间内下跌40%,而这场泡沫的终结将是美国经济在一定程度上的衰退。
“房价在数年之内持续上涨,随后开始步入衰退,然后一路下跌,阴霾将持续上十年左右,但很多人不以为然,他们都认为即使房价跌40%,也会是一次软着陆。”席勒在当时表示。
同时,作为“凯斯一席勒指数”的创始人之一,席勒的名字也因标准普尔定期发布的凯斯-席勒房价指数的广泛使用而家喻户晓。这一指数是反映美国居住房价格的重要指标,包括全美房屋价格指数、20城综合指数和10城综合指数等,在美国房地产市场当中起到非常好的预警和预测作用。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杜丽群表示,三名获奖者的理论贡献将对中国金融市场的改革、资产的定价机制以及金融不良资产的处置等方面提供有价值的启示,特别是席勒的“凯斯-席勒指数”,对中国房地产市场有很强的借鉴意义,中国也可以发布全国平均房价指数、超大城市指数、一线城市指数以及二三线城市指数等。
链接
诺贝尔经济学奖
诺贝尔经济学奖并非诺贝尔遗嘱中提到的五大奖励领域之一,是由瑞典银行在1968年为纪念诺贝尔而增设的,全称应为“纪念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瑞典银行经济学奖”,通常称为诺贝尔经济学奖,也称瑞典银行经济学奖。
尤金·法玛,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专长于现代投资组合理论与资产定价理论,因提出“有效市场假说”闻名。该假说认为,相关的信息如果不受扭曲且在证券价格中得到充分反映,市场就是有效的。有效市场假说最主要的推论就是,任何战胜市场的企图都是徒劳的,因为股票的价格已经充分反映了所有可能的信息。
彼得·汉森,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最主要的贡献在于发现了在经济和金融研究中极为重要的广义矩方法。目前,汉森正利用稳定控制理论和递归经济学理论研究风险在定价和决策中的作用。
罗伯特·席勒,美国经济学家,学者,畅销书作家,代表作有:《动物精神》和《非理性繁荣》。希勒教授是行为金融学领域的奠基人之一,有别于传统金融学研究中“理性人”假设,行为金融学研究侧重于从人们的心理、行为出发,来研究和解释现实金融市场中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