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A内曼超喜欢打鼓——架子鼓,喜欢爵士乐的家伙都懂得:鼓,在乐队中的灵魂作用。
他和父亲生活,母亲在他很小时就走了。父子俩一起捧着爆米花看电影,关系很不错。
父亲告诉他:你可以走的路多着呢,到了我这个年纪你就不会钻牛角尖了。内曼的回答是:我就是愿意钻牛角尖。
在他上学的谢尔佛音乐学校(据说是很拽的),有一个神一般的人物叫弗莱彻,他组织的一支爵士乐队培养出了林肯乐队的好几个首席,都是美国爵士乐的顶尖人物。
这个乐队需要一位鼓手,内曼为弗莱彻打了“双倍摇摆”,还没一分钟弗莱彻就闪人了。
B内曼继续在苦逼的班上让老师和同学折磨。
弗莱彻来到班上,他要为爵士乐队选一个候补,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内曼被选中,弗莱彻要他第二天6点去参加排练。
6点,内曼到了,空无一人(一个小伏笔:为什么让他早到3小时呢?新人啊。)
快9点,乐队的贝斯手和号手才有说有笑地陆续来了。
9点整,墙上的时钟,分针指到12——门开了,弗莱彻来了。
顿时鸦雀无声。
内曼看到弗莱彻疯子般地、纳粹般地大爆粗口,小号手低着头大气不敢出,哭着让他扇耳光最后还是给赶走了。
内曼的任务是为核心鼓手翻乐谱。休息时,鼓手让内曼拿着乐谱,内曼喝咖啡的工夫,放到椅子上的乐谱不见了(第二个伏笔:谁拿走的乐谱?),回到排练室,背不下乐谱跟不上节奏的鼓手被弗莱彻破口大骂。
内曼在一旁说:“我能背下来。”于是,在大家复杂的目光注视下,内曼上位了,成了核心鼓手。
这个被称为“鸡血励志”的电影,看到这里,给出的故事都是传统励志的桥段——“机会总是给那些准备好了的人”。谁没听过?
但是,好故事一定是不落俗套的,一个从学校出发的少年向爵士乐巅峰高歌猛进的历程哪能如此简单?全球90%的爵士乐手集中在内曼生活的纽约,竞争之惨烈是难以想象的。
C回到家,父亲的兄弟姐妹聚餐,一家子理科生,问内曼有朋友吗?说没有。内曼说朋友有什么用!
说到爵士乐,家里人很不以为意,那个圈子的人酗酒加上吸毒,可谓声名狼藉,叔叔说:在我看来34岁就家破人亡可不是什么成功。
内曼告诉家人:“我宁愿酗酒吸毒在34岁就死去成为人们晚餐桌上的谈资,也不愿腰缠万贯满面红光活到90岁。”
太鸡血了是不是?
太偏执了是不是?
内曼和电影院卖爆米花的好女孩交了朋友,骄傲地说:“我是乐团最小的乐手。”
然而等他回到乐队,吃惊地发现,弗莱彻又领来了一个更小的会打“双倍摇摆”的男孩。转眼间,那家伙就成了核心鼓手。
有权就是这么任性。
弗莱彻目光炯炯地瞪着内曼说:“你要真想当核心鼓手,靠本事挣去!”
难道内曼不是靠本事挣的吗?恐怕不是,先不说那个乐谱是如何诡异地丢掉的,毕竟他的上位是因为他弄丢了乐谱。
D内曼先自废了恋爱,和好女孩宣布分手。
好女孩泪眼婆娑地说:“你还不够优秀吗?”内曼说:“我想成为最伟大的人之一。”
内曼回到自己的房间疯狂地练习,蛮拼是不够的,虎口颠裂了,一打创可贴备用,架子鼓上全是溅上去的血。他把血淋淋的手伸到冰桶里,降下温来继续练。
多令人崩溃的真相,就像芭蕾舞女要想跳上台,就得跳掉几次脚指甲一样,总有一堆血肉模糊的舞鞋。
在排练厅,魔鬼一般的弗莱彻完全无视架子鼓上的斑斑血迹,疯狂地吼叫:“快点再快点!”整个乐团的人彻夜不眠,陪着3个鼓手轮流上去击打,弗莱彻围着架子鼓咆哮,快点再快点!踢翻了所有的椅子。
我在视频上看过,世界上最好的鼓手,60秒内可以连续击打不可思议的1203下。蝴蝶的翅膀能在60秒内拍打1203下么?我不知道。真是不疯魔不成活啊!
内曼终于坐回了核心鼓手。
比赛日到了,他坐的公汽让人扎了胎,飞奔去租车又把鼓槌丢了,到了场才发现又飞车回去拿鼓槌,遇了车祸。
从翻了的车里爬出来满脸是血上了台,手伤了拿不住鼓槌,弗莱彻冲他喊:“你完啦!”
任什么人此时都会冲上去把对方打翻在地吧。
内曼就这么做了。
内曼完了。
他在家里休养,有人告发了弗莱彻,学校来调查弗莱彻是否虐待了他,因为林肯乐队的首席患抑郁症自杀了。人人都认为他的死与弗莱彻的摧残有关。弗莱彻的乐队解散了。
内曼微笑了。思议深长呢。
E夏天的傍晚,内曼漫无目的地在街上溜达,看到一则酒吧的小广告,演奏者是弗莱彻。
他走进酒吧,远远地看到那个熟悉的秃头在弹钢琴,一曲终了,弗莱彻看到内曼并叫住了他。
他说:“人们根本不知道我为谢尔佛做了什么,我所做的就是鞭打着你们突破极限,我努力过了,我永远也不会为我的努力道歉。”
他说:“再没有比‘不错’更害人的了。”
这些话内曼是认同的。说到底他们是同一类人。
分手时弗莱彻仿佛不经意地说他还是乐队指挥,将参加本年度音乐节的开幕演出。他盯着内曼的眼睛说:“我带的这个乐队,鼓手还差一口气。”
内曼吃惊地:“那个代替我的会双倍摇摆的男孩呢?”
“我只是用他激励你……还有,丢了乐谱你才能上位。”
内曼:……
卡内基剧院。内曼从舞台帷幕的缝隙看到,父亲来了。
弗莱彻告诉他的乐手们:“今晚,可以改变你们的命运,下面坐着的重要人物一个电话就可以使你成为签约乐手。”
这是内曼梦寐以求的时刻。
幸福来得太突然。
F这是一个反励志的故事。在各种不同作料的鸡汤泛滥的年代里,人们需要一点点不同的声音。
舞台的大幕拉开,弗莱彻一说出曲目的名字,内曼就傻了,跟排练完全不同啊!他没带那个曲目的乐谱。命运就像一个大循环,转了一个大圈,内曼又回到了原点。
内曼手忙脚乱跟不上节奏,弗莱彻过来狠狠地小声说:“我知道就是你!”是指当时告发他的那件事。
然后换了种口气,用大家都能听到的声音说:“看来你没有天分!”
这次,内曼被彻底玩死了。
他的父亲飞快跑到幕后抱住儿子说:“咱们回家吧。”
内曼突然挣脱父亲的拥抱回到台上。
真正的亮点在这里——
他在乐手莫名惊诧的目光中起鼓,是最考验鼓手的Caravan(流浪客),大量的对拍,复杂的合奏。
弗莱彻冲过来:“我他妈的把你眼珠子挖出来!”
内曼完全沉浸在他的鼓里,反正也是完蛋了,谁他妈还在意弗莱彻呢!他要放肆地在舞台上撒个野。
血从他震裂的手上飞溅出来,这段鼓把我看得血脉偾张,一身大汗,酣畅淋漓。
整个乐队跟着他的节奏澎湃起来,弗莱彻转怒为喜,手舞足蹈地开始指挥。
内曼的脸上渐渐有了泪水。
G《爆裂鼓手》是那种一千个人看,就会看出一千个故事的影片。全片一个悬念跟着一个悬念,犹如Caravan的节奏,一点儿也不拖沓。那些和内曼一样终生以追求成功为唯一目的的人,对内曼甚至对魔鬼般的弗莱彻是欣赏的。怎么着也是一股子正能量吧,他们要人生如飞蛾扑火般瞬间辉煌,为此,可以不择手段。
也有反思的声音,60秒打到1000次就是优秀吗?“可以更快一点更快一点。”艺术家真的需要这么快吗?
内曼在去卡内基打鼓前给前女友打电话,请她听音乐会,好女孩说:“那我得问问我男友——他不喜欢爵士乐。”
之前,他说过朋友有什么用!
之前,他宿舍的墙上写着“少壮不努力,长大干摇滚。”
只有一点得到了人们的认同:成功的背后是人们看不到的血泪。
(此片获87届奥斯卡最佳剪辑、最佳音效及最佳男配角三项大奖。)
他和父亲生活,母亲在他很小时就走了。父子俩一起捧着爆米花看电影,关系很不错。
父亲告诉他:你可以走的路多着呢,到了我这个年纪你就不会钻牛角尖了。内曼的回答是:我就是愿意钻牛角尖。
在他上学的谢尔佛音乐学校(据说是很拽的),有一个神一般的人物叫弗莱彻,他组织的一支爵士乐队培养出了林肯乐队的好几个首席,都是美国爵士乐的顶尖人物。
这个乐队需要一位鼓手,内曼为弗莱彻打了“双倍摇摆”,还没一分钟弗莱彻就闪人了。
B内曼继续在苦逼的班上让老师和同学折磨。
弗莱彻来到班上,他要为爵士乐队选一个候补,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内曼被选中,弗莱彻要他第二天6点去参加排练。
6点,内曼到了,空无一人(一个小伏笔:为什么让他早到3小时呢?新人啊。)
快9点,乐队的贝斯手和号手才有说有笑地陆续来了。
9点整,墙上的时钟,分针指到12——门开了,弗莱彻来了。
顿时鸦雀无声。
内曼看到弗莱彻疯子般地、纳粹般地大爆粗口,小号手低着头大气不敢出,哭着让他扇耳光最后还是给赶走了。
内曼的任务是为核心鼓手翻乐谱。休息时,鼓手让内曼拿着乐谱,内曼喝咖啡的工夫,放到椅子上的乐谱不见了(第二个伏笔:谁拿走的乐谱?),回到排练室,背不下乐谱跟不上节奏的鼓手被弗莱彻破口大骂。
内曼在一旁说:“我能背下来。”于是,在大家复杂的目光注视下,内曼上位了,成了核心鼓手。
这个被称为“鸡血励志”的电影,看到这里,给出的故事都是传统励志的桥段——“机会总是给那些准备好了的人”。谁没听过?
但是,好故事一定是不落俗套的,一个从学校出发的少年向爵士乐巅峰高歌猛进的历程哪能如此简单?全球90%的爵士乐手集中在内曼生活的纽约,竞争之惨烈是难以想象的。
C回到家,父亲的兄弟姐妹聚餐,一家子理科生,问内曼有朋友吗?说没有。内曼说朋友有什么用!
说到爵士乐,家里人很不以为意,那个圈子的人酗酒加上吸毒,可谓声名狼藉,叔叔说:在我看来34岁就家破人亡可不是什么成功。
内曼告诉家人:“我宁愿酗酒吸毒在34岁就死去成为人们晚餐桌上的谈资,也不愿腰缠万贯满面红光活到90岁。”
太鸡血了是不是?
太偏执了是不是?
内曼和电影院卖爆米花的好女孩交了朋友,骄傲地说:“我是乐团最小的乐手。”
然而等他回到乐队,吃惊地发现,弗莱彻又领来了一个更小的会打“双倍摇摆”的男孩。转眼间,那家伙就成了核心鼓手。
有权就是这么任性。
弗莱彻目光炯炯地瞪着内曼说:“你要真想当核心鼓手,靠本事挣去!”
难道内曼不是靠本事挣的吗?恐怕不是,先不说那个乐谱是如何诡异地丢掉的,毕竟他的上位是因为他弄丢了乐谱。
D内曼先自废了恋爱,和好女孩宣布分手。
好女孩泪眼婆娑地说:“你还不够优秀吗?”内曼说:“我想成为最伟大的人之一。”
内曼回到自己的房间疯狂地练习,蛮拼是不够的,虎口颠裂了,一打创可贴备用,架子鼓上全是溅上去的血。他把血淋淋的手伸到冰桶里,降下温来继续练。
多令人崩溃的真相,就像芭蕾舞女要想跳上台,就得跳掉几次脚指甲一样,总有一堆血肉模糊的舞鞋。
在排练厅,魔鬼一般的弗莱彻完全无视架子鼓上的斑斑血迹,疯狂地吼叫:“快点再快点!”整个乐团的人彻夜不眠,陪着3个鼓手轮流上去击打,弗莱彻围着架子鼓咆哮,快点再快点!踢翻了所有的椅子。
我在视频上看过,世界上最好的鼓手,60秒内可以连续击打不可思议的1203下。蝴蝶的翅膀能在60秒内拍打1203下么?我不知道。真是不疯魔不成活啊!
内曼终于坐回了核心鼓手。
比赛日到了,他坐的公汽让人扎了胎,飞奔去租车又把鼓槌丢了,到了场才发现又飞车回去拿鼓槌,遇了车祸。
从翻了的车里爬出来满脸是血上了台,手伤了拿不住鼓槌,弗莱彻冲他喊:“你完啦!”
任什么人此时都会冲上去把对方打翻在地吧。
内曼就这么做了。
内曼完了。
他在家里休养,有人告发了弗莱彻,学校来调查弗莱彻是否虐待了他,因为林肯乐队的首席患抑郁症自杀了。人人都认为他的死与弗莱彻的摧残有关。弗莱彻的乐队解散了。
内曼微笑了。思议深长呢。
E夏天的傍晚,内曼漫无目的地在街上溜达,看到一则酒吧的小广告,演奏者是弗莱彻。
他走进酒吧,远远地看到那个熟悉的秃头在弹钢琴,一曲终了,弗莱彻看到内曼并叫住了他。
他说:“人们根本不知道我为谢尔佛做了什么,我所做的就是鞭打着你们突破极限,我努力过了,我永远也不会为我的努力道歉。”
他说:“再没有比‘不错’更害人的了。”
这些话内曼是认同的。说到底他们是同一类人。
分手时弗莱彻仿佛不经意地说他还是乐队指挥,将参加本年度音乐节的开幕演出。他盯着内曼的眼睛说:“我带的这个乐队,鼓手还差一口气。”
内曼吃惊地:“那个代替我的会双倍摇摆的男孩呢?”
“我只是用他激励你……还有,丢了乐谱你才能上位。”
内曼:……
卡内基剧院。内曼从舞台帷幕的缝隙看到,父亲来了。
弗莱彻告诉他的乐手们:“今晚,可以改变你们的命运,下面坐着的重要人物一个电话就可以使你成为签约乐手。”
这是内曼梦寐以求的时刻。
幸福来得太突然。
F这是一个反励志的故事。在各种不同作料的鸡汤泛滥的年代里,人们需要一点点不同的声音。
舞台的大幕拉开,弗莱彻一说出曲目的名字,内曼就傻了,跟排练完全不同啊!他没带那个曲目的乐谱。命运就像一个大循环,转了一个大圈,内曼又回到了原点。
内曼手忙脚乱跟不上节奏,弗莱彻过来狠狠地小声说:“我知道就是你!”是指当时告发他的那件事。
然后换了种口气,用大家都能听到的声音说:“看来你没有天分!”
这次,内曼被彻底玩死了。
他的父亲飞快跑到幕后抱住儿子说:“咱们回家吧。”
内曼突然挣脱父亲的拥抱回到台上。
真正的亮点在这里——
他在乐手莫名惊诧的目光中起鼓,是最考验鼓手的Caravan(流浪客),大量的对拍,复杂的合奏。
弗莱彻冲过来:“我他妈的把你眼珠子挖出来!”
内曼完全沉浸在他的鼓里,反正也是完蛋了,谁他妈还在意弗莱彻呢!他要放肆地在舞台上撒个野。
血从他震裂的手上飞溅出来,这段鼓把我看得血脉偾张,一身大汗,酣畅淋漓。
整个乐队跟着他的节奏澎湃起来,弗莱彻转怒为喜,手舞足蹈地开始指挥。
内曼的脸上渐渐有了泪水。
G《爆裂鼓手》是那种一千个人看,就会看出一千个故事的影片。全片一个悬念跟着一个悬念,犹如Caravan的节奏,一点儿也不拖沓。那些和内曼一样终生以追求成功为唯一目的的人,对内曼甚至对魔鬼般的弗莱彻是欣赏的。怎么着也是一股子正能量吧,他们要人生如飞蛾扑火般瞬间辉煌,为此,可以不择手段。
也有反思的声音,60秒打到1000次就是优秀吗?“可以更快一点更快一点。”艺术家真的需要这么快吗?
内曼在去卡内基打鼓前给前女友打电话,请她听音乐会,好女孩说:“那我得问问我男友——他不喜欢爵士乐。”
之前,他说过朋友有什么用!
之前,他宿舍的墙上写着“少壮不努力,长大干摇滚。”
只有一点得到了人们的认同:成功的背后是人们看不到的血泪。
(此片获87届奥斯卡最佳剪辑、最佳音效及最佳男配角三项大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