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里是古郑国的发祥地,这里是中国钼业之都,这里是国家无公害蔬菜基地,这里是中国皮影之乡,这里还有少华山国家森林公园。
“十一五”期间是华县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平凡的五年。在这五年中,华县凭借自己的地域优势和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正在从一个“农业小县”逐步向“富民强县”迈进,取得了一项又一项的辉煌成就。
大跨越创造新纪录
“十一五”期间, 是华县县域经济发展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5年。在省、市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围绕建设陕西经济强县的奋斗目标,积极实施“以钼、精细化工为重点的工业强县、以少华山开发为重点的三产兴县、以菜果畜为主导产业的农民增收、以县城重心南移和小城镇建设为重点的城镇化”的“四轮驱动”战略,精心描绘“中国钼业之都、国家无公害蔬菜基地、中国少华山、中国皮影艺术之乡”四张名片,着力做大做强钼、精细化工、石板材、菜畜果、生态旅游、现代服务业六大产业,提前超额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的各项目标任务——这是华县县委书记杨森明在十四届十一次全委(扩大)会上的汇报赢得阵阵掌声。
2010年底,该县国民生产总值实现77亿元,人均达到2.17万元,“十一·五”期间年均递增16 %;地方财政收入去年底已达到4.88亿元,较05年净增加了3.78 亿元;城镇居民人均支配收入可达到16800元,超过陕西省平均水平4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320 元,超过陕西省平均水平320元。“十一五”期间,该县06、07、08连续三年跻身全国县域经济增速最快的百县之列;获得“国家无公害蔬菜基地、中国钼业之都、少华山国家森林公园、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华县皮影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渭华起义纪念馆成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佳县、信访先进集体、中国西部最具投资潜力县、中国果菜标准化建设十强县”11项国家级荣誉;获得“扩权强县、招商引资先进县、通村公路先进县、计生优质服务县、双拥模范县、省级卫生县城”等十余项省级荣誉;促成了全市第一个上市公司和渭南市第二个产值过百亿元的企业——金堆城钼业集团有限公司,在上证交易所成功上市。
大民生诠释新理念
县长朱福俊在华县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这样说道:“十二五” 期间政府将一如既往地以人为本,以发展为己任,加大投入,改善民生,把群众疾苦作为第一信号,尽心竭力解民忧,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把增加收入作为第一要务,农村、城镇居民收入以每年20%的速度递增;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上一个大台阶,使全县群众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民有所乐,切实提高群众幸福指数。
近几年,华县把地方财政主要向民生领域倾斜,把蔬菜产业定位为富民战略,制定了许多优惠政策。对集中连片50亩100棚的大拱棚,每棚补贴1000元;对集中连片30棚以上的日光温室大棚,每棚补贴2000元;还成立了50个蔬菜专业合作社,10多个蔬菜协会,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为客商菜农架起产销桥梁;实施品牌战略,像番茄、山药、马铃薯、大葱被国家农业部认定为无公害产品;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建立蔬菜深加工企业,形成产供销加工服务体系,辐射带动蔬菜产业迅速崛起,全县农民人均蔬菜收入1393元,占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8.7%。
从2009年开始,该县县委、县政府抽调了一批乡镇党委班子成员和优秀的中青年后备干部,到全县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村子,担任“第一书记”,帮助农民调整产业结构,培植新型的致富产业。县上还在涉农部门中抽调了熟悉农村工作、有一定农业专业技术知识的干部,到村上任职,用竞争机制引导激励大家多为农民增收想办法。金融危机后,县上有大量返乡农民工,针对这些人,建立3个返乡农民工创业示范园,鼓励返乡农民工创业,实行县财政贴息,为返乡农民工提供2-5万元创业贷款和税费减免。2010年,该县县委、县政府积极为年轻人创造条件,通过与西安各大境外务工中介公司长期合作,积极配合办理出国手续,为务工人员搭建外出平台,鼓励他们到境外打工,增加农民收入。同时,还把畜牧产业作为农民增收的一条重要途径来抓,加大对畜牧产业的扶持力度,实行以奖代补,目前,该县畜牧业也占到农民收入近三分之一。
该县还采取输血和造血的办法,改善山塬区群众生产生活。输血就是在实施村村通工程、两免一补和蛋奶工程、改善医疗条件、安居工程、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新农村建设等基础设施工程中,山塬区优先实施,政策、资金大力倾斜;造血就是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奶牛、肉猪、干杂果和猕猴桃等种养产业,培训并组织农民工外出务工,增加收入;对生产生活特别艰难的群众实施搬迁。
让财政增收的阳光惠及到每一个群众,一直是华县的宗旨。5年来,该县县委、县政府投资4亿多元用于全县各个方面的民生工程建设,群众得到更多实惠。连续3年,华县用财政总支出的30%改善民生;连续3年,华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以25%的速度递增。
大思路绘就新蓝图
放眼十二五,华县仍处于经济发展周期的快速上升阶段,蓄积的发展潜能将得到进一步释放。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关中天水经济区中的特殊战略地位将更加明显,"高速公路交通圈"交通便捷,经济社会发展基础将更加坚实。更为重要的是,县委、县政府实施的各项政策举措重民生、顺民意、合民心,全县上下心齐气顺、风正劲足,全县人民满怀求发展、奔小康的强烈愿望,展现出积极向上、开拓创新的精神面貌,这些都将为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十二五华县将以科学发展、富民强县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重点项目招商引资为抓手,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为动力,依托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和华山旅游特区,实施“三个一体化--渭(南)华(县)一体化、(少华)山(县)城一体化、二山(少华山、华山)一体化)”区域融合,壮大钼深加工、精细化工、现代农业、文化旅游、农产品加工等传统产业,培育节能环保、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和城乡一体化进程,建设新型工业强县、文化旅游名县、西部蔬菜大县、生态人居佳县、和谐文明新县。
今后五年,华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到2015年,在2010年基础上主要经济指标翻一番以上,进入全省发达县行列,统筹城乡取得重大进展,民生改善成效显著,经济综合实力上台阶、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上台阶、生态环境保护上台阶。2020年建成陕西强县,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走过的五年是奋斗的五年,跨越的五年。展开这幅精彩的答卷,“黄金五年”是华县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科学发展最好最快的时期,是经济总量提升最快、发展质量最好的时期,是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生活水平提高最快的时期,下一个五年华县必将描绘出更加精彩的蓝图。
“十一五”期间是华县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平凡的五年。在这五年中,华县凭借自己的地域优势和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正在从一个“农业小县”逐步向“富民强县”迈进,取得了一项又一项的辉煌成就。
大跨越创造新纪录
“十一五”期间, 是华县县域经济发展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5年。在省、市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围绕建设陕西经济强县的奋斗目标,积极实施“以钼、精细化工为重点的工业强县、以少华山开发为重点的三产兴县、以菜果畜为主导产业的农民增收、以县城重心南移和小城镇建设为重点的城镇化”的“四轮驱动”战略,精心描绘“中国钼业之都、国家无公害蔬菜基地、中国少华山、中国皮影艺术之乡”四张名片,着力做大做强钼、精细化工、石板材、菜畜果、生态旅游、现代服务业六大产业,提前超额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的各项目标任务——这是华县县委书记杨森明在十四届十一次全委(扩大)会上的汇报赢得阵阵掌声。
2010年底,该县国民生产总值实现77亿元,人均达到2.17万元,“十一·五”期间年均递增16 %;地方财政收入去年底已达到4.88亿元,较05年净增加了3.78 亿元;城镇居民人均支配收入可达到16800元,超过陕西省平均水平4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320 元,超过陕西省平均水平320元。“十一五”期间,该县06、07、08连续三年跻身全国县域经济增速最快的百县之列;获得“国家无公害蔬菜基地、中国钼业之都、少华山国家森林公园、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华县皮影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渭华起义纪念馆成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佳县、信访先进集体、中国西部最具投资潜力县、中国果菜标准化建设十强县”11项国家级荣誉;获得“扩权强县、招商引资先进县、通村公路先进县、计生优质服务县、双拥模范县、省级卫生县城”等十余项省级荣誉;促成了全市第一个上市公司和渭南市第二个产值过百亿元的企业——金堆城钼业集团有限公司,在上证交易所成功上市。
大民生诠释新理念
县长朱福俊在华县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这样说道:“十二五” 期间政府将一如既往地以人为本,以发展为己任,加大投入,改善民生,把群众疾苦作为第一信号,尽心竭力解民忧,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把增加收入作为第一要务,农村、城镇居民收入以每年20%的速度递增;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上一个大台阶,使全县群众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民有所乐,切实提高群众幸福指数。
近几年,华县把地方财政主要向民生领域倾斜,把蔬菜产业定位为富民战略,制定了许多优惠政策。对集中连片50亩100棚的大拱棚,每棚补贴1000元;对集中连片30棚以上的日光温室大棚,每棚补贴2000元;还成立了50个蔬菜专业合作社,10多个蔬菜协会,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为客商菜农架起产销桥梁;实施品牌战略,像番茄、山药、马铃薯、大葱被国家农业部认定为无公害产品;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建立蔬菜深加工企业,形成产供销加工服务体系,辐射带动蔬菜产业迅速崛起,全县农民人均蔬菜收入1393元,占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8.7%。
从2009年开始,该县县委、县政府抽调了一批乡镇党委班子成员和优秀的中青年后备干部,到全县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村子,担任“第一书记”,帮助农民调整产业结构,培植新型的致富产业。县上还在涉农部门中抽调了熟悉农村工作、有一定农业专业技术知识的干部,到村上任职,用竞争机制引导激励大家多为农民增收想办法。金融危机后,县上有大量返乡农民工,针对这些人,建立3个返乡农民工创业示范园,鼓励返乡农民工创业,实行县财政贴息,为返乡农民工提供2-5万元创业贷款和税费减免。2010年,该县县委、县政府积极为年轻人创造条件,通过与西安各大境外务工中介公司长期合作,积极配合办理出国手续,为务工人员搭建外出平台,鼓励他们到境外打工,增加农民收入。同时,还把畜牧产业作为农民增收的一条重要途径来抓,加大对畜牧产业的扶持力度,实行以奖代补,目前,该县畜牧业也占到农民收入近三分之一。
该县还采取输血和造血的办法,改善山塬区群众生产生活。输血就是在实施村村通工程、两免一补和蛋奶工程、改善医疗条件、安居工程、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新农村建设等基础设施工程中,山塬区优先实施,政策、资金大力倾斜;造血就是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奶牛、肉猪、干杂果和猕猴桃等种养产业,培训并组织农民工外出务工,增加收入;对生产生活特别艰难的群众实施搬迁。
让财政增收的阳光惠及到每一个群众,一直是华县的宗旨。5年来,该县县委、县政府投资4亿多元用于全县各个方面的民生工程建设,群众得到更多实惠。连续3年,华县用财政总支出的30%改善民生;连续3年,华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以25%的速度递增。
大思路绘就新蓝图
放眼十二五,华县仍处于经济发展周期的快速上升阶段,蓄积的发展潜能将得到进一步释放。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关中天水经济区中的特殊战略地位将更加明显,"高速公路交通圈"交通便捷,经济社会发展基础将更加坚实。更为重要的是,县委、县政府实施的各项政策举措重民生、顺民意、合民心,全县上下心齐气顺、风正劲足,全县人民满怀求发展、奔小康的强烈愿望,展现出积极向上、开拓创新的精神面貌,这些都将为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十二五华县将以科学发展、富民强县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重点项目招商引资为抓手,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为动力,依托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和华山旅游特区,实施“三个一体化--渭(南)华(县)一体化、(少华)山(县)城一体化、二山(少华山、华山)一体化)”区域融合,壮大钼深加工、精细化工、现代农业、文化旅游、农产品加工等传统产业,培育节能环保、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和城乡一体化进程,建设新型工业强县、文化旅游名县、西部蔬菜大县、生态人居佳县、和谐文明新县。
今后五年,华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到2015年,在2010年基础上主要经济指标翻一番以上,进入全省发达县行列,统筹城乡取得重大进展,民生改善成效显著,经济综合实力上台阶、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上台阶、生态环境保护上台阶。2020年建成陕西强县,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走过的五年是奋斗的五年,跨越的五年。展开这幅精彩的答卷,“黄金五年”是华县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科学发展最好最快的时期,是经济总量提升最快、发展质量最好的时期,是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生活水平提高最快的时期,下一个五年华县必将描绘出更加精彩的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