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要想提高历史教学的效果,将历史教学打造成有效教学的范本,关键在于通过历史教学本身去吸引学生,这就意味着历史课堂必须能够让学生产生向心力,要达到这个目的,作者以为关键在于课堂定位。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定位
历史教学是初中学科学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其中凸显出一定的矛盾性。在基础年级,历史学科的受重视程度不如毕业年级。而在毕业班的教学中,历史学科的地位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又显得不那么重要。
一、初中历史课堂定位浅述
课堂定位是评价课堂教学效果最为核心的步骤,课堂定位的主体是历史教师,历史教师对历史有什么样的认识,就会上出什么样的历史课。对每一个历史课堂而言,课堂定位决定着学生会以什么样的热情参与到历史课堂中,这是一个很容易被教师忽视,但又很重要的一个工作。
以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匈奴的兴起与汉朝的和战”的教学为例,这一节课的课堂定位是什么样的呢?这其实是一个值得深究的话题。在传统的教学中,一般课堂定位有这样两种选择:一是结合教材,让学生在教材编排的三个环节中理解当时西汉与匈奴的关系;二是让学生以“和”和“战”为主题,采用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方式理解教材内容。客观地说,这两种课堂定位作者见得都比较多,前者多在课程改革之前,而后者则多在课程改革之后。教学的结果如何呢?根据作者的观察、学习与研究,发现前者容易让学生产生学习疲劳,即在三个环节中老是重复西汉与匈奴的关系,认知上缺少递进性,不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最后教师总是不得不让学生去重复记忆;后者虽然会有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等环节,课堂进行得也比较热闹,但学生最终的掌握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关键原因就在于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其实并不能达到本课的教学要求。
二、初中历史课堂定位探究
结合上面对课堂定位的理解,作者认真研究了这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发现要想让学生学得有趣,又不至于让学生在课堂上只限于表面的热闹,就必须真正寻找到适合学生的兴奋点,而这正是课堂定位的核心要素。经过分析,作者发现本课内容的课堂定位应该在“和亲”这一关键词上。之所以做出这一判断,是因为作者发现,通过这一关键词,可以引导学生对教材中的三块内容进行自主学习,而且当以“和亲”作为一条主线时,学生在学习这三块内容时便不会有重复感;而且有了这一主线,学生的自主学习会非常有效,讨论也会非常热烈,不会出现热闹了一阵子之后其实学生对知识点还是一无所知的情形。具体教学过程摘要阐述如下:
围绕让学生了解匈奴在我国古代历史上的客观贡献这一教学目标,作者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了解单于统一蒙古草原,建立了强大的草原帝国的历史过程。而马背上的生活也让这个民族具有了勇敢剽悍、能征善战的特点。为了引导学生思考西汉前后不同历史条件下“和亲”的政策及其效果,作者让学生从卫青北击匈奴开始思考,了解匈奴与汉朝之间的种种矛盾,尤其是匈奴不断威胁汉朝,使得汉朝不得不把“和亲”作为一种隐忍的对外政策,达到稳定边疆以图对内发展的目的。在这一理解下,学生会发现有名的昭君出塞其实正是“和亲”政策的产物。在此基础上,学生进一步认识历史上的民族关系也就有了可能。
结合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作者认为本节课是成功的,因为课前预设的教学目标基本都实现了,学生能够从大一统的高度来认识西汉与匈奴的和与战,发现我国作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其历史本来就是由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因而对现在我国的民族政策尤其是民族友好就有了本质的认同。这对当下的实际是有意义的,尤其是结合当下的反恐形势,学生这样的认同无疑将是未来社会的稳定器。而这种成功显然又来自于对本节教学内容的三种定位的研究与判断,当作者发现不当的课堂定位会让学生在课堂上要么过于简单与机械,要么过于困难与形式化之后,寻找到了这一适合学生的课堂定位,让课堂教学取得了成功。
三、初中历史课堂定位反思
由以上分析和探究可以发现,课堂定位是关系到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一环,甚至可以认为是核心的环节。反思这一教学案例以及在其他的课堂教学中定位成功与失败的例子,作者发现有这样几点值得重视。
一是初中历史教学不能脱离学生的认知实际。很多时候历史教学容易成为历史知识的教学,这就意味着学生在历史课堂上只有记忆历史知识的任务,而没有结合历史知识进行思考的任务,这显然是不行的。历史教学的关键在于用历史来教学生,这是课堂定位的核心理念。
二是初中历史教学的课堂定位是建立在对学生的历史知识水平准确掌握的基础之上的。这也是针对当前历史教学的一个不足而提出的,很多时候历史教学往往忽略了学生,只有教的任务而没有学的任务,教师总觉得自己教了学生便学了,而事实并非如此。在初三阶段进行历史复习的过程中,会发现很多看起来很简单的历史知识,学生却似乎没有任何的印象。这难道只是记忆的原因吗?作者认为不能只责怪学生没有记好,只能说在基础年级的历史教学中,教师没有想办法让学生牢固地记住一些基本的历史知识。
三是初中历史的课堂定位关键在于研究学生的“学”。历史是一门深奥的学科,学生怎样才会用相应的历史观点去看待一个事件,是历史教师在定位课堂时必须思考的重要问题。忽略了这个问题,课堂定位一定会偏离正确的轨道。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定位
历史教学是初中学科学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其中凸显出一定的矛盾性。在基础年级,历史学科的受重视程度不如毕业年级。而在毕业班的教学中,历史学科的地位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又显得不那么重要。
一、初中历史课堂定位浅述
课堂定位是评价课堂教学效果最为核心的步骤,课堂定位的主体是历史教师,历史教师对历史有什么样的认识,就会上出什么样的历史课。对每一个历史课堂而言,课堂定位决定着学生会以什么样的热情参与到历史课堂中,这是一个很容易被教师忽视,但又很重要的一个工作。
以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匈奴的兴起与汉朝的和战”的教学为例,这一节课的课堂定位是什么样的呢?这其实是一个值得深究的话题。在传统的教学中,一般课堂定位有这样两种选择:一是结合教材,让学生在教材编排的三个环节中理解当时西汉与匈奴的关系;二是让学生以“和”和“战”为主题,采用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方式理解教材内容。客观地说,这两种课堂定位作者见得都比较多,前者多在课程改革之前,而后者则多在课程改革之后。教学的结果如何呢?根据作者的观察、学习与研究,发现前者容易让学生产生学习疲劳,即在三个环节中老是重复西汉与匈奴的关系,认知上缺少递进性,不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最后教师总是不得不让学生去重复记忆;后者虽然会有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等环节,课堂进行得也比较热闹,但学生最终的掌握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关键原因就在于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其实并不能达到本课的教学要求。
二、初中历史课堂定位探究
结合上面对课堂定位的理解,作者认真研究了这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发现要想让学生学得有趣,又不至于让学生在课堂上只限于表面的热闹,就必须真正寻找到适合学生的兴奋点,而这正是课堂定位的核心要素。经过分析,作者发现本课内容的课堂定位应该在“和亲”这一关键词上。之所以做出这一判断,是因为作者发现,通过这一关键词,可以引导学生对教材中的三块内容进行自主学习,而且当以“和亲”作为一条主线时,学生在学习这三块内容时便不会有重复感;而且有了这一主线,学生的自主学习会非常有效,讨论也会非常热烈,不会出现热闹了一阵子之后其实学生对知识点还是一无所知的情形。具体教学过程摘要阐述如下:
围绕让学生了解匈奴在我国古代历史上的客观贡献这一教学目标,作者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了解单于统一蒙古草原,建立了强大的草原帝国的历史过程。而马背上的生活也让这个民族具有了勇敢剽悍、能征善战的特点。为了引导学生思考西汉前后不同历史条件下“和亲”的政策及其效果,作者让学生从卫青北击匈奴开始思考,了解匈奴与汉朝之间的种种矛盾,尤其是匈奴不断威胁汉朝,使得汉朝不得不把“和亲”作为一种隐忍的对外政策,达到稳定边疆以图对内发展的目的。在这一理解下,学生会发现有名的昭君出塞其实正是“和亲”政策的产物。在此基础上,学生进一步认识历史上的民族关系也就有了可能。
结合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作者认为本节课是成功的,因为课前预设的教学目标基本都实现了,学生能够从大一统的高度来认识西汉与匈奴的和与战,发现我国作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其历史本来就是由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因而对现在我国的民族政策尤其是民族友好就有了本质的认同。这对当下的实际是有意义的,尤其是结合当下的反恐形势,学生这样的认同无疑将是未来社会的稳定器。而这种成功显然又来自于对本节教学内容的三种定位的研究与判断,当作者发现不当的课堂定位会让学生在课堂上要么过于简单与机械,要么过于困难与形式化之后,寻找到了这一适合学生的课堂定位,让课堂教学取得了成功。
三、初中历史课堂定位反思
由以上分析和探究可以发现,课堂定位是关系到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一环,甚至可以认为是核心的环节。反思这一教学案例以及在其他的课堂教学中定位成功与失败的例子,作者发现有这样几点值得重视。
一是初中历史教学不能脱离学生的认知实际。很多时候历史教学容易成为历史知识的教学,这就意味着学生在历史课堂上只有记忆历史知识的任务,而没有结合历史知识进行思考的任务,这显然是不行的。历史教学的关键在于用历史来教学生,这是课堂定位的核心理念。
二是初中历史教学的课堂定位是建立在对学生的历史知识水平准确掌握的基础之上的。这也是针对当前历史教学的一个不足而提出的,很多时候历史教学往往忽略了学生,只有教的任务而没有学的任务,教师总觉得自己教了学生便学了,而事实并非如此。在初三阶段进行历史复习的过程中,会发现很多看起来很简单的历史知识,学生却似乎没有任何的印象。这难道只是记忆的原因吗?作者认为不能只责怪学生没有记好,只能说在基础年级的历史教学中,教师没有想办法让学生牢固地记住一些基本的历史知识。
三是初中历史的课堂定位关键在于研究学生的“学”。历史是一门深奥的学科,学生怎样才会用相应的历史观点去看待一个事件,是历史教师在定位课堂时必须思考的重要问题。忽略了这个问题,课堂定位一定会偏离正确的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