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高考考生作文的主要弊病

来源 :第二课堂(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ffyzero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高考全国各地共有18道作文题,其中话题作文4道,命题作文9道,材料作文4道,漫画作文1道。从整体上看,2007年高考作文的命题特别重体验(比如上海卷的“必须跨过这道坎”、重庆卷的“酸甜苦辣说高考”、天津卷的“有句话常挂嘴边”等),特别重思辨(比如浙江卷的“行走在消逝中”、四川卷的“一步与一生”)。阅卷中发现,不少考生落笔后出现了种种问题。概括起来,各卷考场作文的主要弊病有以下几点。
  
  一、审题不严,偏离题意
  
  有些考生审题意识薄弱,不注意把握试题的要求和内涵。像山东卷的话题是“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很诗意也比较明确的一句话,应该说立意是相对容易的,但偏题现象仍不少。比如有的考生只谈“记忆”重要,不提“时间不会使”其“风化”;或者只谈“时间”,完全抛开了“记忆”。这两类作文一般得分都在36分以下(如果文笔不好,只能得十几分)。而浙江省的阅卷中也发现,有些考生审题不准、偷换话题,写“责任”,写“信心”,写“希望”,写“诚信”,写“得与失”……同样导致严重失分。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是近年来一直宣传‘降低审题难度’,在某种程度上误导了考生;二是这部分考生素质很差,认识水平低下”(南京师大文学院院长何永康教授语)。
  
  二、心存侥幸,套用范文
  
  少数考生考前背了不少范文(包括历年高考优秀作文),预备一上考场就把它们搬出来,以为这是“锦囊妙计”,于是出现了一些与试题不相干的作文。比如,上海一位阅卷老师读到一篇很眼熟的文章,原来是去年某篇高分作文的“克隆版”,只是主题稍作调整——去年的试题为“我想握住你的手”——不禁让人哭笑不得。“聪明”一点的考生,会“穿靴戴帽”,先把作文材料或提示语抄一遍,然后不管所背范文跟试题有没有关系,套上去再说。但火眼金睛的阅卷老师一眼就能看出来,便毫不客气地将其打入四类卷、五类卷。
  更有甚者,个别考生连“背”的功夫也没有,而是直接抄录试卷中的现代文阅读材料。比如广东卷阅读部分选用了迟子建的散文《泥泞》和访谈记《访钢琴演奏家傅聪》,有的考生写作时就将它们挪用过来,甚至整段照抄。这些同学如果老老实实地写,不一定写不出较好的作文,为什么非要移花接木、生搬硬套呢?如此一来,“聪明反被聪明误”,活生生把自己送上了“绝路”。
  
  三、选材雷同,内容浅薄
  
  高考作文选材撞车的现象年年有,今年依然突出。浙江省评卷组负责人指出:在作文题中“可讲述你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情实感,也可阐明你的思想观点”三句话非常重要,它强调“你的”,也就是要求有真情实感,而很多考生仍大写特写“套话”作文。比如写成:行走在消逝中,李白如何如何;行走在消逝中,苏轼如何如何……前言不搭后语,而且“李白如何如何”与话题没有关系(一般写李白就是贵妃磨墨、力士脱鞋——“靴”字往往不会写)。又如:司马迁消逝了肉体,毅然写出了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陶渊明消逝了五斗米,毅然归园田居;苏轼消逝了官场,写出了《赤壁赋》;周恩来消逝了童年,毅然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套话”作文使用的大多是老生常谈的材料,评卷组特别为此明确了评分档次——最高不超过50分;如果语言比较流畅、思路清晰,可给43~44分;表达能力差的,可以判40分以下。另外,重庆市阅卷中也发现,我们反复看到“屈原跳下水”又“爬上来”,我们反复看到“司马迁遭受宫刑”“王昭君多少次翘首东望”“李清照很多次‘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这类作文开头一组排比,中间一串名句连起一个或几个人物、故事,结尾又一组排比,整篇文章结构模式化,刻意追求文言化,纯属“新八股文”“新骈体文”;如果删掉事例,作者自己的思想情感一点也没有的,在评分中毫无优势可言。事实上,临场作文关键是看对文题的解读是否深刻。
  还有部分作文,呈现出“幼儿化”“平面化”的倾向。例如写“行走在消逝中”,只会记叙一些童年趣事,毫无深度可言;写“传递”,就写自己怎么怎么娇气,父母亲朋怎么怎么关爱“我”——其实,换个角度写父母“传递”某种精神,进而形成良好家风的传承,一定能写出一篇不错的文章。又如写“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许多考生喜欢编故事,特别是爱情故事。说到爱情,这的确是让人难以忘怀的,但高中生在考场作文中动不动就说“初恋”“男女挚爱”,是不是太早熟了?这样写的同学,其体验并不真实,文笔也不见得精彩。
  
  四、思维混乱,中心不明
  
  有些考场作文语言华丽,但内容松散,思维混乱。比如写“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想到什么是什么,有如蜻蜓点水,浅尝辄止。一会儿是唐朝,一会儿又是春秋战国,时序杂乱;前面还是南京大屠杀,后面就飞到奥斯维辛……罗列了一大堆材料,看起来包罗万象,但都是简单的堆砌,缺少内在的逻辑关系,成了人物记、大事记。又如写“必须跨过这道坎”,很多考生张冠李戴,把不同的史实混为一体(出现了唐代的王昭君出使西域、司马迁说“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等知识性错误);扯得太开、太泛,结果是杂乱无章。阅卷专家感慨:“这是一个通病,考生想让谁‘跨坎’就‘跨坎’,把文章写成了‘我熟悉的几个人’,但这是远远不够的。”还有的作文篇幅很长,主旨非常不明确,容易被判为“不着边际的跑题文章”。
  
  五、盲目求新,文体混杂
  
  部分考生不是首先考虑内容,而是刻意“创新”,借各种文体胡乱阐发,在作文写法上变形夸张,不伦不类,被专家戏称为“不像作文像游戏”。比如有的考生把作文写成一份试卷,有的写成了一道数学证明题,有的写成了一份实验报告,有的写成了一份寻人启事,还有的写成忏悔书、药品说明、病历分析、采访手记,等等。如果形式和内容相符合,这样写确实可以锦上添花,让人眼前一亮。但实际上不少考生是弄巧成拙,形式和内容完全脱离。比如某些书信体作文,没有称谓、问候语,没有写信人和时间,造成不必要的失分;某些“诗歌”,甚至连分行的散文都称不上。其实,一定的文体总是为相应的内容服务的,文体需要创新,那也是为了更好地表达内容,决不能光在文体上打转转,为了创新而创新。作为中学生,还是要好好打基础,熟练地掌握几种常用的文体,这才是正道。
  高考作文的“要求”或“注意”中一般注明“文体自选”,那么“选”定了一种文体,就要“写什么是什么”,至少要“写什么像什么”,不能搞大杂烩。有些考生自作聪明,将日记和演讲稿混在一起写;有些考生错将文体混杂当作夹叙夹议,作文一半是议论,一半是叙述,犯了文体不能统一的错误;有些考生叙述与议论完全割裂,叙述的事件不能说明论点,议论部分不是从叙述中引申出来,而是另起炉灶,造成两种表达的分离。
  
  六、字数可怜,不成文章
  
  高考作文要求考生写800字以上。一般来讲,如果考生写到700来字,结构完整,主题基本清楚,主要毛病还只是“内容不够充实”,扣的分不会很多。但只写四五百字,甚至是两三百字,哪里还能算得上一篇完整的作文?还有少数作文虽然写够了800字,但是全文没有结尾,故事没有说完,这也不成为文章。不成文章,有的是因为时间不够,有的是因为语言贫乏,写到最后竟无话可说了,有的则是开头没想好,后面收不拢了。
  此外,还有很多表述上的问题:有些考生选材不错(例如上海考生谈自己生长在贫困家庭,要“跨过贫困这道坎”;或是父母离异后重新组织家庭,对自己是道“坎”),但写得淡如白开水,没有起、承、转、合,根本不成为故事,“选”写了记叙文却写不像记叙文;有些考生大话、空话连篇,把本该发表自己看法的议论文,写成了决心书,让人难以卒读;不少作文词汇贫乏,句子不通顺,错别字多(比如“屈辱”写成“曲辱”,“努力”写成“驽力”,“残暴”写成“惨暴”,“再一次”写成“在一次”),标点不正确(如全文一“逗”或一“句”到底),甚至没有标题;还有的考生字迹潦草,卷面不洁,严重影响了“宣传效果”,当然也使作文得分大受影响。(编辑 文 墨)
其他文献
美国著名女演员索尼亚斯米茨是在加拿大渥太华郊外的一个奶牛农场里长大的。  那时候她在农场附近的一所小学里读书。有一天她回家后很委屈地哭了,父亲问她为什么哭泣,她断断续续地说道:“我们班里一个女生说我长得很丑,还说我跑步的姿势难看。”父亲听完她的哭诉后,没有安慰她,只是微笑地看着她,忽然他说了一句:“我够得着咱们家的天花板。”正在哭泣的索尼亚听到父亲的话,觉得很惊奇,她不知道父亲想要表达什么意思,就
苏格兰皮特洛赫里山谷的晚秋景色最美好。十月的太阳,将满眼的山野和树林照得暖洋洋的,人们起卧于其中。十月的太阳把山谷静谧的空气包蕴在半空中,没有直接落到地面上来。虽说如此,也没有逃向山那面去。无风的村子上头,萦绕着迷离烟霞,一派宁静,纹丝不动。这当儿,山野和树林的颜色次第改变。正如酸的不知不觉变成甜的一样,整个山谷进入全盛时代。皮特洛赫里山谷此时回到了一百年前的往昔、二百年前的往昔,变得老成持重了。
1. “May I borrow your paper?” “____.”  A. By all means B. Never mind  C. You are welcomeD. Don’t mention it  2. _____, Timmy, act like a big boy now.  A. Come on B. Pardon me  C. You are rightD. Don’t
我生长在佛蒙特州南部的一个小镇上。在我看来,它是一个典型的小镇——不多的住宅,很多树和一个由十几家店铺、两家餐馆、三个加油站和一间诊所组成的商业区。和佛蒙特的大多数乡镇一样,以诺士伯格是一个民风淳朴的小镇,邻居们彼此称名道姓。就是在现在,虽然我已经离开家乡将近20年,但以诺士伯格的居民们仍然用微笑来欢迎我。“艾卜利医生的儿子回来了。”他们说。  我的父母在我还是婴儿的时候就搬到佛蒙特来了。我父亲是
Rohan Vos 是南非著名奢华列车品牌“非洲之傲”的创始人。在本期杂志的报道“南非:彩虹之国的缤纷之旅”中,我们的作者安缘从Vos太太的自述中找到了“非洲之傲”创业之旅的起点。Vos原本是经营汽车零部件生意的成功商人。一次,他们夫妇二人受供应商款待,乘火车旅行,没想到Vos先生却好像在途中找到了新玩具——他在大部分时间都把太太抛在车厢里,自己钻进火车车头,跟列车司机聊了个尽兴。经过这次旅行,原
10月12日,俄罗斯联邦旅游署“参观俄罗斯”北京办事处的成立仪式在北京俄罗斯文化中心举办。  “参观俄罗斯”项目的成立旨在推动国外市场了解俄罗斯的旅游资源。这也符合2015年8月17日在克里米亚举办的“国务委员会主席团会议” 的会议精神,在会上俄罗斯总统普京还强调:“要在国内外积极推广俄罗斯旅游、休闲度假的方式,并且利用广大媒体的力量和现代信息科学技术不断推介俄罗斯的旅游产品,并且在国外设立旅游办
应该如何理解 these trousers 呢?是指这些裤子,还是这条裤子?许多同学对此没有把握。笔者通过查阅有关资料,并进行归纳和整理,发现 these trousers (以及类似的 those trousers)主要有以下用法。  一、理解为“这条裤”“那条裤”。如:  These trousers are two inches too long. 这条裤子长出两英寸。  Do you wa
2016年3月10日,由加拿大旅游局自制的网络周播视频节目《周游加拿大》在中国地区播出,开启新一年的加拿大探索之旅。继2015年亚洲超模高以翔和萌爸夏克力倾情加盟,节目点击率再创新高后,今年加拿大旅游局邀请到著名人文地理摄影师张千里、《我们始终牵手旅行》作者左手、加拿大籍探险家Ryan Pyle(白锐匀)及摩德威骑行创始人吕飞,全年围绕“在路上”(On the Road)的主题,为观众带来自驾畅游
新西兰是南十字星照耀下的一片美丽土地,南岛上的蒂卡普、格林诺奇、达尼丁和奥乌鲁4个知名小镇,也像是4颗明亮的星星,点缀于山川湖泊之间,在大地上连成一个漂亮的十字。  独树一帜的网红景点  夜空中最亮的3颗星.闪着蓝白色的光,排列在地平线上,稍高一点的位置还有一颗暗红色的星星,在这4颗星之间从上到下、扎左至右各拉出一条线.就形成了一个清晰的十字架,即便没有观星经验也能轻易辫识,我其实是一个“星盲”,
看完本期杂志清样我们才有点儿意外地发现,在《修补时光的人》专题报道中,“层”字居然出现了37次之多。这篇报道的主人公是一群特殊的“旅行者”,他们的专长均在于发掘、修复留存至今的过往遗迹:壁画、古代甲胄乃至更加远古的恐龙化石。在他们的讲述中,“层”似乎是个关键概念:骨骼化石表面很不起眼的一层麻点,很可能就是许多古生物学家都在探寻的恐龙皮肤;而壁画则不僅有颜料层、地丈层、载体层等结构层次,不同朝代绘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