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分层教学就是把获得知识所需时间和认识发展水平大体相同的学生进行整体归类排队,分出不同层次,按共同发展的原则,确定出不同的目标进行教育的一种方法。这样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使每个学生都取得成功。
一、分组
分层教学首先要解决的是学生的分组问题。每学期开学初,都要对学生进行细致考查、分析、比较,根据平时掌握的情况,通过测试,按学习基础、学习能力、智力因素三个方面,把学生分成A、B两个组(或A、B、C三个组),将分组结果登记成册,编排座次,选好组长,原则上是分左右两部分。这样,便于教师巡视辅导,又防止因目标要求的不同相互干扰,从而保证课堂秩序的稳定。另外,为了学生的合作交流,还可以将两个组的人员分别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
二、备课
小组分好后,教师首先要确定两个组在本学期的学习中每个学生的学习目标、要求,以及提高的幅度。在此目标的指导下,教师再去研究教材,编写教案。
一般地说,备课应包括教学目标、教法学法、重点难点、板书设计、作业、小结等内容。教师备课时应根据学生具体情况,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弄清教材中哪些内容需要共同解决,哪些内容是需要分开解决。内容简易,便于掌握、易于理解的由A组完成;内容难度大,需要动脑筋、下番功夫才能解决的由B组完成。这样,设计出的A、B两类目标,是根据学生的个体状况而定的,是符合学生的个性发展规律的。在教法学法上,本着因材施教、量体裁衣的原则,对A组可采取多启发引导、多鼓励性评价的方法,促使其敢于探究,勇于交流,在教师的启发帮助下取得成功的体验;B组尽可大胆地放手,让他们在获取基础知识的同时,鼓励他们独立思考,通过分组合作、探究交流,在讨论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阅读中感悟发现,从而促使他们能力的提高。例如《记金华的双龙洞》(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教材第八册)一文,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根据两组学生的差异,作出这样的设计:A、B两组共同达到的目标是:掌握生字、词,背诵喜欢的段落;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分清文章的主次;阅读与想像结合,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而B组还需加以扩展,即通过本文,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方法,仿照作者的写法写一篇短文或写出“外洞”“内洞”及“两洞”连接处的解说词。
三、授课
授课是分层教学的关键环节,这里需要教师在设计好教案的前提下,从学生实际出发,实施分类指导,根据备课中所设计的目标要求,考虑到A、B两组学生接受能力的不同,有关基础知识方面的问题,则着重考查A组的学生。分组讨论时,教师要重点巡视A组,给A组的同学多点启发诱导,而B组的同学则给让他们通过自主、合作、探究来解决问题,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使能力得到展示的机会。能独立解决的问题,尽可能的让他们自己解决,从而使两组学生各尽所能,尽情地展示自己的才能,使个性得到张扬,使他们学得积极主动,尽己所能,汲取所需的知识,达到优等生“吃得饱”,中差生“吃得了”的教学目标,确实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的机会。
例如教学《爬天都峰》一课,在展示收集的有关资料的环节,对A组的要求是展示出资料,说说收集的方法即可;而对B组则除有上述要求外,还要说说资料的出处及从这个资料中还想到了什么。两种不同的要求,收到的是两种不同的效果。在理解课文时,A、B两组学生都要求读通全文,理解文章重点词句及主旨;对B组则要作适当拓宽,让他们通读全文,通过合作探究给出登山草图,并重点说说文中的“我”与老爷爷是怎样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的,读后明白了什么。
四、作业
学生掌握知识仅靠授课是不行的。知识的掌握有个内化吸收的过程,作业也是不可忽视的一环。作业练习的设计也如前面所述,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按不同的目标要求,精心筛选,分出不同类型。A组侧重于基础知识,练习的设计要难度小,有坡度,要求低,使他们通过努力,可以完成。而B组侧重于能力方面的提高,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练习的设计增加一些起点高、有难度、注重能力培养的练习,使他们通过努力可以独立完成,并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五、评价
“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多一批好学生。”掌握知识是评价的重要内容,但不是评价的重点,更不是评价的全部。因此,教学中要注意全面评价学生的认知、能力、态度和情感。对两组学生来说,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设计多元评价体系,评价项目多一点,使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成就感,从而有可能多出一批各有所长的好学生。
几年来的实践证明,从学生的个性出发,根据学生能力的不同,既面向全体,又促使人人成功的方法,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发展是大有益处的。
一、分组
分层教学首先要解决的是学生的分组问题。每学期开学初,都要对学生进行细致考查、分析、比较,根据平时掌握的情况,通过测试,按学习基础、学习能力、智力因素三个方面,把学生分成A、B两个组(或A、B、C三个组),将分组结果登记成册,编排座次,选好组长,原则上是分左右两部分。这样,便于教师巡视辅导,又防止因目标要求的不同相互干扰,从而保证课堂秩序的稳定。另外,为了学生的合作交流,还可以将两个组的人员分别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
二、备课
小组分好后,教师首先要确定两个组在本学期的学习中每个学生的学习目标、要求,以及提高的幅度。在此目标的指导下,教师再去研究教材,编写教案。
一般地说,备课应包括教学目标、教法学法、重点难点、板书设计、作业、小结等内容。教师备课时应根据学生具体情况,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弄清教材中哪些内容需要共同解决,哪些内容是需要分开解决。内容简易,便于掌握、易于理解的由A组完成;内容难度大,需要动脑筋、下番功夫才能解决的由B组完成。这样,设计出的A、B两类目标,是根据学生的个体状况而定的,是符合学生的个性发展规律的。在教法学法上,本着因材施教、量体裁衣的原则,对A组可采取多启发引导、多鼓励性评价的方法,促使其敢于探究,勇于交流,在教师的启发帮助下取得成功的体验;B组尽可大胆地放手,让他们在获取基础知识的同时,鼓励他们独立思考,通过分组合作、探究交流,在讨论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阅读中感悟发现,从而促使他们能力的提高。例如《记金华的双龙洞》(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教材第八册)一文,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根据两组学生的差异,作出这样的设计:A、B两组共同达到的目标是:掌握生字、词,背诵喜欢的段落;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分清文章的主次;阅读与想像结合,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而B组还需加以扩展,即通过本文,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方法,仿照作者的写法写一篇短文或写出“外洞”“内洞”及“两洞”连接处的解说词。
三、授课
授课是分层教学的关键环节,这里需要教师在设计好教案的前提下,从学生实际出发,实施分类指导,根据备课中所设计的目标要求,考虑到A、B两组学生接受能力的不同,有关基础知识方面的问题,则着重考查A组的学生。分组讨论时,教师要重点巡视A组,给A组的同学多点启发诱导,而B组的同学则给让他们通过自主、合作、探究来解决问题,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使能力得到展示的机会。能独立解决的问题,尽可能的让他们自己解决,从而使两组学生各尽所能,尽情地展示自己的才能,使个性得到张扬,使他们学得积极主动,尽己所能,汲取所需的知识,达到优等生“吃得饱”,中差生“吃得了”的教学目标,确实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的机会。
例如教学《爬天都峰》一课,在展示收集的有关资料的环节,对A组的要求是展示出资料,说说收集的方法即可;而对B组则除有上述要求外,还要说说资料的出处及从这个资料中还想到了什么。两种不同的要求,收到的是两种不同的效果。在理解课文时,A、B两组学生都要求读通全文,理解文章重点词句及主旨;对B组则要作适当拓宽,让他们通读全文,通过合作探究给出登山草图,并重点说说文中的“我”与老爷爷是怎样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的,读后明白了什么。
四、作业
学生掌握知识仅靠授课是不行的。知识的掌握有个内化吸收的过程,作业也是不可忽视的一环。作业练习的设计也如前面所述,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按不同的目标要求,精心筛选,分出不同类型。A组侧重于基础知识,练习的设计要难度小,有坡度,要求低,使他们通过努力,可以完成。而B组侧重于能力方面的提高,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练习的设计增加一些起点高、有难度、注重能力培养的练习,使他们通过努力可以独立完成,并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五、评价
“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多一批好学生。”掌握知识是评价的重要内容,但不是评价的重点,更不是评价的全部。因此,教学中要注意全面评价学生的认知、能力、态度和情感。对两组学生来说,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设计多元评价体系,评价项目多一点,使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成就感,从而有可能多出一批各有所长的好学生。
几年来的实践证明,从学生的个性出发,根据学生能力的不同,既面向全体,又促使人人成功的方法,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发展是大有益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