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
三千年历史名城、国际人才口岸,高新技术孵化园区……当诸多的地域元素与文化向度加诸到一所小学,经过濡染、碰撞、融合、裂变、沉淀,她会呈现出怎样的一种迷人风貌?也许,我们从苏州工业园区翰林小学驻足华夏根基、观瞻国际视野的书法教育探究中能发现答案。
【摘 要】苏州工业园区翰林小学以“华夏根基、国际视野、领袖胸襟、平民情怀”育人目标为主线,致力于依托区位优势打造“儿童深度”书法文化的实践研究。基于区域文化,让翰林书韵更具书卷质态;基于校园文化,让翰林书韵更具书香韵律;基于墨彩文化,让翰林书韵更具书法志趣。学校以具有“儿童深度”的书法文化为支点,期许儿童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关键词】翰林书韵;儿童深度;书法文化
【中图分类号】J292.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21-0045-03
【作者简介】冯凌燕,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翰林小学(江苏苏州,215123)校长,高级教师,苏州市学科带头人。
一、区域文化:让翰林书韵更具书卷质态
苏州工业园区翰林小学创建于2009年9月,地处苏州工业园区独墅湖科教创新区核心地带。苏州工业园区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签署协议兴办的国际合作项目,独墅湖科教创新区大力推进“科技领军人才创业工程”和“人才强区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园区。区域内引进了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乔治·华盛顿大学、加拿大滑铁卢大学、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一批世界名校资源,26所高等院校和职业院校入驻;区域内汇聚了来自国内外科技、文化、教育等领域的大批国际化、高层次、创新型人才。
基于学校的区位优势,来自美国、加拿大、新加坡、德国、俄罗斯、韩国、日本等多个国家地区的外籍引进人才子女纷纷入读,翰林小学成为名副其实的多元文化聚集地、办在大学城内的国际校园。
学校着力立足本土文化、圆融国际视野,依托区位优势、深化教学研究。在“为培养具有国际化素养的人才而奠基”的办学理念指引下,以“华夏根基、国际视野、领袖胸襟、平民情怀”育人目标为主线,以本土文化为主导,以书法文化为主打,建构“墨彩课程”体系,致力于依托历史名城、科教新城区位优势开展“儿童深度”书法文化的实践研究。
二、校园文化:让翰林书韵更具书香韵律
1.静谧之韵,一步一韵律。漫步翰林小学,浓浓的书卷气、翰林韵让人印象深刻。古朴的拱形木门、错落的御窑金砖、恢宏的碑帖长卷,勾勒出延展开阔的墨趣书法天台;雍容大气的楷书立轴、飘逸灵动的隶书小品、酣畅淋漓的行草条屏、书法长廊尽显“翰林人”涉足翰墨的芳香之旅;厚重的《字体嬗变》印迹书法、童真的“三百千弟”拼贴书法、奇趣的《浓墨重彩——当书法遇见年画》创意书法,记录着“小翰林”在书法天地砥砺求学、互学互进的成长足迹……翰林小学无处不彰显出静谧之美。
2.思慧之韵,一园一芳华。学校在筹建过程中就融入了书法文化理念,在书法环境布置上设计了古朴典雅又极具实用功能的书法专用教室,将传统书法教育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一的御窑金砖有机结合,开创了书法教育的户外活动场所,活化了书法教育形式。两个书法专用教室、一个书法户外练习平台的设计,《翰林小学书法校本课程》的编制,《翰林小学书法教学五年规划》《校内考级制度》的制定,“墨趣”书法特色网站的建设,《墨彩摇漾》书法文化教育专题片的拍摄制作,软硬件环境的打造,为学校书法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双书之韵,一咏一描摹。翰林小学践行“双书叠韵”特色方略——其中一书为经典阅读书目、一书为传统书法艺术——书法艺术全面铺开,教师在“三字日课”中提升,学生于“习字时光”中规范,书法(写字)课堂教学、校本教材、分级考核、训练序列等卓有成效;经典诵读全员投入,《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论语》等在翰林小学蔓延经典魅力,每周一节的“阅读课”成为“小翰林”的必修、每学期一届的“读书节”成为“小翰林”的舞台、每年一次的“推普周”成为“小翰林”的使命……这些都不断夯实着师生作字行文的习性、熔铸着师生的国学底蕴。
三、墨彩文化:让翰林书韵更具书法志趣
1.书道之趣,一横长城长。众所周知,周王官学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囊括了礼、乐、射、御、书、数,书法自古以来便是饱学之士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寓思于书,让儿童学会读帖、学会观察、学会布局、学会思考,可以说是多线并行、多管齐下,让儿童通过学习书法能够举一反三、由此及彼,培养儿童良好的思维品质。在学书过程中,学生了解到学习书法就像做人,要做好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养成自身的每一个习惯;他们一步一个脚印,在快乐学书中成为最棒的自己;他们追摩点画用笔、玩味结体取势,乘着汉字的羽翼不断将做“大写的人”“国际小公民”的理念根植在自己的心中。
2.技法之趣,一竖字铿锵。汉字书法本身的点画线条具有无限的表现力,它本身抽象,所构成的书法形象也无所确指,但却能把全部美的特质包容其中。这对书法的点画线条就提出了特殊的要求,要求具有力量感、节奏感和立体感。亦如《礼记·学记》中所提:“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翰林小学独有的“墨彩课程”体系之《翰林小学书法校本课程》遵循汉字书法技法特点,让学生由课堂上的“走马观花式浏览”转变为“反复琢磨式探究”,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由“外行看客”转变为“行家里手”,从而将自己的观摩所得、思考所得带到课堂、融入实践,将书法技法循序渐进地逐一掌握。
3.课程之趣,一钩游江南。学生书法课程丰富多彩,既有每日一次的“墨香一刻”硬笔书法课程,又有每周一节的“墨彩书法”软笔书法课程;既有每月一评的“墨趣晋级”书法评价课程,又有每学期一届的“墨意飞扬”书法节日课程。“小翰林”在一笔一画的学书体验中收获成长,在一横一竖的反复追摩中涵养品性。与此同时,我们知道书法文化的打造必须培养一支具有书法教育能力的专业教师队伍(学校拥有专职教师两名、自主培养兼职教师多名),教师书法课程也在每周四的下午时分如期进行,翰林小学的教师们都会准时聚集在书法教室,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开启属于自己的墨彩时光,看汉字的韵律在指尖流淌,在长期临池不辍的过程中得到长足的进步。
4.鉴赏之趣,一点茉莉香。在做实传统书法课程与评价的同时,学校于2013年率先成为园区“翻转课堂”实验学校,将“翻转课堂”教学理念引进书法课程与评价。“翻转课堂”引发师生角色、课程模式、管理模式、鉴赏评价等一系列变革,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基于书法“翻转课堂”,指引学生追寻自主中“翻”发展——变“评价我”为“我评价”,合作中“翻”多元——变“要我评”为“我要评”,探究中“翻”全面——变“单一评”为“全纳评”,最终实现学生的全纳鉴赏、审美评价。
翰林小学传承翰林精神,用人格的涵养,蕴满园的馨香。翰墨凝志、桃李成林,翰林的墨彩浸润着翰林学子的心灵;弘真、弘毅、弘智,更弘扬华夏民族仁、义、礼、智、信的品格。走笔描摹书写民族情怀,合璧中西共贏世界胸襟。
依托区位优势打造“儿童深度”书法文化的实践研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翰林将继续秉持“融古今中外之神韵,攀现代特色之巅峰”的办学目标,基于区域文化、校园文化、墨彩文化,让翰林书韵更具丰富的文化向度,为打造具有翰林文化的书法品牌,让儿童在具有“儿童深度”的书法文化中成人、成长、成才,为培养具有“华夏根基、国际视野、领袖胸襟、平民情怀”的国际小公民守望前行。
【参考文献】
[1]黄惇,李昌集,庄熙祖.书法篆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2]景舜逸.书法礼仪学[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2012.
[3]启功.启功给你讲书法[M].北京:中华书局.2005.
[4]历代书法论文选[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6.
[5]启功.启功论书绝句百首[M].北京:荣宝斋出版社,2003.
[6]王一川.从游问津:在文与艺之间[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7]张波.蔡元培教育名篇[M].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9.
[8]翁文艳.国际理解教育课程的构建[J].课程.教材.教法,2004(11).
三千年历史名城、国际人才口岸,高新技术孵化园区……当诸多的地域元素与文化向度加诸到一所小学,经过濡染、碰撞、融合、裂变、沉淀,她会呈现出怎样的一种迷人风貌?也许,我们从苏州工业园区翰林小学驻足华夏根基、观瞻国际视野的书法教育探究中能发现答案。
【摘 要】苏州工业园区翰林小学以“华夏根基、国际视野、领袖胸襟、平民情怀”育人目标为主线,致力于依托区位优势打造“儿童深度”书法文化的实践研究。基于区域文化,让翰林书韵更具书卷质态;基于校园文化,让翰林书韵更具书香韵律;基于墨彩文化,让翰林书韵更具书法志趣。学校以具有“儿童深度”的书法文化为支点,期许儿童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关键词】翰林书韵;儿童深度;书法文化
【中图分类号】J292.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21-0045-03
【作者简介】冯凌燕,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翰林小学(江苏苏州,215123)校长,高级教师,苏州市学科带头人。
一、区域文化:让翰林书韵更具书卷质态
苏州工业园区翰林小学创建于2009年9月,地处苏州工业园区独墅湖科教创新区核心地带。苏州工业园区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签署协议兴办的国际合作项目,独墅湖科教创新区大力推进“科技领军人才创业工程”和“人才强区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园区。区域内引进了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乔治·华盛顿大学、加拿大滑铁卢大学、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一批世界名校资源,26所高等院校和职业院校入驻;区域内汇聚了来自国内外科技、文化、教育等领域的大批国际化、高层次、创新型人才。
基于学校的区位优势,来自美国、加拿大、新加坡、德国、俄罗斯、韩国、日本等多个国家地区的外籍引进人才子女纷纷入读,翰林小学成为名副其实的多元文化聚集地、办在大学城内的国际校园。
学校着力立足本土文化、圆融国际视野,依托区位优势、深化教学研究。在“为培养具有国际化素养的人才而奠基”的办学理念指引下,以“华夏根基、国际视野、领袖胸襟、平民情怀”育人目标为主线,以本土文化为主导,以书法文化为主打,建构“墨彩课程”体系,致力于依托历史名城、科教新城区位优势开展“儿童深度”书法文化的实践研究。
二、校园文化:让翰林书韵更具书香韵律
1.静谧之韵,一步一韵律。漫步翰林小学,浓浓的书卷气、翰林韵让人印象深刻。古朴的拱形木门、错落的御窑金砖、恢宏的碑帖长卷,勾勒出延展开阔的墨趣书法天台;雍容大气的楷书立轴、飘逸灵动的隶书小品、酣畅淋漓的行草条屏、书法长廊尽显“翰林人”涉足翰墨的芳香之旅;厚重的《字体嬗变》印迹书法、童真的“三百千弟”拼贴书法、奇趣的《浓墨重彩——当书法遇见年画》创意书法,记录着“小翰林”在书法天地砥砺求学、互学互进的成长足迹……翰林小学无处不彰显出静谧之美。
2.思慧之韵,一园一芳华。学校在筹建过程中就融入了书法文化理念,在书法环境布置上设计了古朴典雅又极具实用功能的书法专用教室,将传统书法教育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一的御窑金砖有机结合,开创了书法教育的户外活动场所,活化了书法教育形式。两个书法专用教室、一个书法户外练习平台的设计,《翰林小学书法校本课程》的编制,《翰林小学书法教学五年规划》《校内考级制度》的制定,“墨趣”书法特色网站的建设,《墨彩摇漾》书法文化教育专题片的拍摄制作,软硬件环境的打造,为学校书法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双书之韵,一咏一描摹。翰林小学践行“双书叠韵”特色方略——其中一书为经典阅读书目、一书为传统书法艺术——书法艺术全面铺开,教师在“三字日课”中提升,学生于“习字时光”中规范,书法(写字)课堂教学、校本教材、分级考核、训练序列等卓有成效;经典诵读全员投入,《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论语》等在翰林小学蔓延经典魅力,每周一节的“阅读课”成为“小翰林”的必修、每学期一届的“读书节”成为“小翰林”的舞台、每年一次的“推普周”成为“小翰林”的使命……这些都不断夯实着师生作字行文的习性、熔铸着师生的国学底蕴。
三、墨彩文化:让翰林书韵更具书法志趣
1.书道之趣,一横长城长。众所周知,周王官学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囊括了礼、乐、射、御、书、数,书法自古以来便是饱学之士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寓思于书,让儿童学会读帖、学会观察、学会布局、学会思考,可以说是多线并行、多管齐下,让儿童通过学习书法能够举一反三、由此及彼,培养儿童良好的思维品质。在学书过程中,学生了解到学习书法就像做人,要做好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养成自身的每一个习惯;他们一步一个脚印,在快乐学书中成为最棒的自己;他们追摩点画用笔、玩味结体取势,乘着汉字的羽翼不断将做“大写的人”“国际小公民”的理念根植在自己的心中。
2.技法之趣,一竖字铿锵。汉字书法本身的点画线条具有无限的表现力,它本身抽象,所构成的书法形象也无所确指,但却能把全部美的特质包容其中。这对书法的点画线条就提出了特殊的要求,要求具有力量感、节奏感和立体感。亦如《礼记·学记》中所提:“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翰林小学独有的“墨彩课程”体系之《翰林小学书法校本课程》遵循汉字书法技法特点,让学生由课堂上的“走马观花式浏览”转变为“反复琢磨式探究”,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由“外行看客”转变为“行家里手”,从而将自己的观摩所得、思考所得带到课堂、融入实践,将书法技法循序渐进地逐一掌握。
3.课程之趣,一钩游江南。学生书法课程丰富多彩,既有每日一次的“墨香一刻”硬笔书法课程,又有每周一节的“墨彩书法”软笔书法课程;既有每月一评的“墨趣晋级”书法评价课程,又有每学期一届的“墨意飞扬”书法节日课程。“小翰林”在一笔一画的学书体验中收获成长,在一横一竖的反复追摩中涵养品性。与此同时,我们知道书法文化的打造必须培养一支具有书法教育能力的专业教师队伍(学校拥有专职教师两名、自主培养兼职教师多名),教师书法课程也在每周四的下午时分如期进行,翰林小学的教师们都会准时聚集在书法教室,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开启属于自己的墨彩时光,看汉字的韵律在指尖流淌,在长期临池不辍的过程中得到长足的进步。
4.鉴赏之趣,一点茉莉香。在做实传统书法课程与评价的同时,学校于2013年率先成为园区“翻转课堂”实验学校,将“翻转课堂”教学理念引进书法课程与评价。“翻转课堂”引发师生角色、课程模式、管理模式、鉴赏评价等一系列变革,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基于书法“翻转课堂”,指引学生追寻自主中“翻”发展——变“评价我”为“我评价”,合作中“翻”多元——变“要我评”为“我要评”,探究中“翻”全面——变“单一评”为“全纳评”,最终实现学生的全纳鉴赏、审美评价。
翰林小学传承翰林精神,用人格的涵养,蕴满园的馨香。翰墨凝志、桃李成林,翰林的墨彩浸润着翰林学子的心灵;弘真、弘毅、弘智,更弘扬华夏民族仁、义、礼、智、信的品格。走笔描摹书写民族情怀,合璧中西共贏世界胸襟。
依托区位优势打造“儿童深度”书法文化的实践研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翰林将继续秉持“融古今中外之神韵,攀现代特色之巅峰”的办学目标,基于区域文化、校园文化、墨彩文化,让翰林书韵更具丰富的文化向度,为打造具有翰林文化的书法品牌,让儿童在具有“儿童深度”的书法文化中成人、成长、成才,为培养具有“华夏根基、国际视野、领袖胸襟、平民情怀”的国际小公民守望前行。
【参考文献】
[1]黄惇,李昌集,庄熙祖.书法篆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2]景舜逸.书法礼仪学[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2012.
[3]启功.启功给你讲书法[M].北京:中华书局.2005.
[4]历代书法论文选[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6.
[5]启功.启功论书绝句百首[M].北京:荣宝斋出版社,2003.
[6]王一川.从游问津:在文与艺之间[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7]张波.蔡元培教育名篇[M].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9.
[8]翁文艳.国际理解教育课程的构建[J].课程.教材.教法,20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