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的理念,课堂上学生多动多思、交流、合作。教师 的教学方法灵活多变,充分调动学生全身各个器官参与到课堂学习。让生物课堂动起来,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课堂效率 学习积极性
新课程改革在云南已有四年多,教师应积极贯彻新课程的理念,及时改变教育教学观念,不断优化生物课堂教学,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传统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是“教师讲、学生听”的一种的单线信息传递,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学生的学情教师不得而知,课堂教学效率低下,效果不佳。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在实践中大胆尝试,在教学设计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课堂上学生多动多思、相互交流、合作学习、疑难探究。让学生在课堂上调动全身各个器官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更好的实现师生间的相互交流,让生物课堂动起来,提高课堂效率。
1、动耳——“听”
传统教学是“教师讲、学生听”为主的教学模式,现代教学理念也需要听,只是听的时间和内容改变,听的效果就会大不相同。如讲到“近亲结婚的危害”时,就向学生讲述“达尔文的遗憾”这一故事:据《法制日报》1989年10月5日报道,达尔文一生中最大的遗憾莫过于和他表妹玛丽结婚。近亲结婚,祸及子孙。聪明的达尔文和美丽动人的玛丽生下十个孩子,个个体弱多病,有三个很小就夭折了,其余七个子女都不同程度的患有精神病,三个女儿一辈子都不能出嫁。有三个儿子无生育能力,终身未娶,第四个儿子,一生娶了四个妻子,也没能抱上一个孩子。学生听后,个个若有所思,兴趣盎然,课堂气氛马上活跃了起来,大家都急于想了解近亲结婚为何有危害,很快就把学生带入本节课学习的主题,同时也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我国婚姻法规定禁止近亲结婚的重要意义。
2、动眼——“看”
看就是用眼观察。看教材的内容、教师的板书、多媒体的动画、挂图、教具等等。看不同的内容对学生的思维刺激是不同的,如在“伴性遗传”一节时,教师用多媒体呈现以一幅漫画“红绿色盲者——禁驾”。漫画呈现的那一刻,同学们的脑海中不禁产生了一个问题:为什么?学生在看漫画的同时,思维就活跃起来,积极性就调动了起来,学习新知识的欲望也就产生了。
在学习《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时,探讨了单侧光照射会导致植物表现出向光生长的现象。我设制了一组练习题,让学生来判断哪些向光弯曲,哪些直立生长,哪些不生长不弯曲。一名学生提出,在胚芽鞘尖端下面右侧插入一云母片,深度为胚芽鞘横截面的一半,并从左侧给予单侧光照射,这时胚芽鞘应如何弯曲。一名学生提出应向右弯曲,并解释了原因。另一名学生又提出胚芽鞘会不会先向右弯曲,然后再向左弯曲。听到学生的这些独特见解,感到很有意思,于是我便摆了个身体后仰,头努力向上抬的姿势。全班学生都笑了,我更受鼓舞,因势利导组织学生讨论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整节课在极其活跃的气氛中完成,收到很好的课堂效果。
3、动口——“说”
课堂上说的形式很多,有学生朗读、回答问题、小组讨论、学生提出问题等等。不同方式的说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的程度也是不同的,朗读只是满足学生学习知识的第一层次了解内容,没有深层的记忆和理解;回答问题是教师设定的内容,学生被动思考后回答;小组讨论,学习小组内各成员的性格性别、学习成绩、操作能力等方面都存在差异,而合作学习恰好能弥补教师难以面向众多存在差异学生的教学的不足。
在课堂教学中把这几种说的方式结合起来,发挥各自不同作用提高课堂的效率。如必修一第五章第二节细胞的能量通货——ATP时,学生朗读:“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教师设问这一首唐诗的意境是什么?及时组织学生讨论:
(1)萤火虫发光的生物学意义是什么?
(2)萤火虫体内有特殊的发光物质吗?
(3)萤火虫发光的过程有能量的转化吗?⑥
通过以上问题的讨论,学生如身临其境,极易插上幻想的翅膀,进入知识的殿堂。教学活动顺利进展,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提高。
4、动手——“画”
生物学研究的范围是宏观世界到微观世界的事物,宏观的用肉眼能看到学生学习起来不难,但微观的肉眼看不到,学习起来就变成难题。在教学过程中把微观的事物宏观化,问题也就解决了。在学习必修一第三章第二节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时,教师首先让学生看教材上的彩图,然后学生在草稿纸上先画简笔画图。这样不仅把微观问题宏观化,也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的思维得到锻炼,兴趣得到培养,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
在高三的复习中,学生头脑中的知识是零散的,没有系统性。如果教师在复习时让学生回顾每一个知识点后,进行相关知识的归纳,寻找知识点间的异同点,教师适当的指导学生有了思路后自然就能画出来。如必修一的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让学生思考糖类、蛋白质、脂肪、核酸的元素组成、基本单位、种类、功能等问题后,再要求学生画知识结构图,这一时候学生自然有思路。通过学生自己画知识结构图,知识的系统性、归纳能力、知识的迁移能力都得到培养,解题能力提高。
5、动身——“演”
课堂教学是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活动,学生在课堂上是主体,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教师在课堂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活动,不能让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而应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在讲必修一第三章第二节细胞器——溶酶体时,如果单纯直接地宣读课本“含有水解酶,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入侵细胞的细菌和病毒。”则显得生硬单调,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影响学生学习效果。
我根据教学内容编了以下“情景剧”,安排了学生课前排练“情景剧”,上课时小组表演。不同小组表演的风格不同,大家在轻松愉快氛围中学到了知识的,心灵得到了熏陶,把知识牢牢记在脑海中。
6、动脑——“想”
在课堂上,教师的教学设计充分调动学生的各个身体器官参与,学生的脑也就动起来。把课堂上的所听到的、所看到的、所说的、所画的、所演的加以总结、归纳就是智慧。在听、看、说、画、演的过程中学生的大脑都会留下深刻的印象,知识也就在不经意的学会,学习不在是任务,学习变成一种享受。
在做巩固练习时,有的题目不直接考察教材的简单知识,而是要把知识进行转化和归纳才能做答。有的学生在学习知识的时候不思考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当然也就解决不了这类题目。因此,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要多思,找到知识间的联系和区别,才有利于知识的应用。
总之,教师要在课堂的各个环节,使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乏味的课堂生动化,充分调动学生的各个器官为教学服务。让学生动起来,学习也就不再是一种负担,课堂成为学生的才艺大展示,学生乐学、教师好教,课堂教学效率才能提高。
参考文献:
①、郑小慧和胡继飞《生物学教育心理学》
②、肖丰华《优化生物教学,培养学习兴趣》
③、《法制日报》1989后10月5日
④、魏庆光《一个肢体语言的启示》
⑤、《生物课上的“情景剧”》
⑥《分子与细胞》P88页
关键词:课堂效率 学习积极性
新课程改革在云南已有四年多,教师应积极贯彻新课程的理念,及时改变教育教学观念,不断优化生物课堂教学,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传统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是“教师讲、学生听”的一种的单线信息传递,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学生的学情教师不得而知,课堂教学效率低下,效果不佳。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在实践中大胆尝试,在教学设计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课堂上学生多动多思、相互交流、合作学习、疑难探究。让学生在课堂上调动全身各个器官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更好的实现师生间的相互交流,让生物课堂动起来,提高课堂效率。
1、动耳——“听”
传统教学是“教师讲、学生听”为主的教学模式,现代教学理念也需要听,只是听的时间和内容改变,听的效果就会大不相同。如讲到“近亲结婚的危害”时,就向学生讲述“达尔文的遗憾”这一故事:据《法制日报》1989年10月5日报道,达尔文一生中最大的遗憾莫过于和他表妹玛丽结婚。近亲结婚,祸及子孙。聪明的达尔文和美丽动人的玛丽生下十个孩子,个个体弱多病,有三个很小就夭折了,其余七个子女都不同程度的患有精神病,三个女儿一辈子都不能出嫁。有三个儿子无生育能力,终身未娶,第四个儿子,一生娶了四个妻子,也没能抱上一个孩子。学生听后,个个若有所思,兴趣盎然,课堂气氛马上活跃了起来,大家都急于想了解近亲结婚为何有危害,很快就把学生带入本节课学习的主题,同时也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我国婚姻法规定禁止近亲结婚的重要意义。
2、动眼——“看”
看就是用眼观察。看教材的内容、教师的板书、多媒体的动画、挂图、教具等等。看不同的内容对学生的思维刺激是不同的,如在“伴性遗传”一节时,教师用多媒体呈现以一幅漫画“红绿色盲者——禁驾”。漫画呈现的那一刻,同学们的脑海中不禁产生了一个问题:为什么?学生在看漫画的同时,思维就活跃起来,积极性就调动了起来,学习新知识的欲望也就产生了。
在学习《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时,探讨了单侧光照射会导致植物表现出向光生长的现象。我设制了一组练习题,让学生来判断哪些向光弯曲,哪些直立生长,哪些不生长不弯曲。一名学生提出,在胚芽鞘尖端下面右侧插入一云母片,深度为胚芽鞘横截面的一半,并从左侧给予单侧光照射,这时胚芽鞘应如何弯曲。一名学生提出应向右弯曲,并解释了原因。另一名学生又提出胚芽鞘会不会先向右弯曲,然后再向左弯曲。听到学生的这些独特见解,感到很有意思,于是我便摆了个身体后仰,头努力向上抬的姿势。全班学生都笑了,我更受鼓舞,因势利导组织学生讨论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整节课在极其活跃的气氛中完成,收到很好的课堂效果。
3、动口——“说”
课堂上说的形式很多,有学生朗读、回答问题、小组讨论、学生提出问题等等。不同方式的说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的程度也是不同的,朗读只是满足学生学习知识的第一层次了解内容,没有深层的记忆和理解;回答问题是教师设定的内容,学生被动思考后回答;小组讨论,学习小组内各成员的性格性别、学习成绩、操作能力等方面都存在差异,而合作学习恰好能弥补教师难以面向众多存在差异学生的教学的不足。
在课堂教学中把这几种说的方式结合起来,发挥各自不同作用提高课堂的效率。如必修一第五章第二节细胞的能量通货——ATP时,学生朗读:“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教师设问这一首唐诗的意境是什么?及时组织学生讨论:
(1)萤火虫发光的生物学意义是什么?
(2)萤火虫体内有特殊的发光物质吗?
(3)萤火虫发光的过程有能量的转化吗?⑥
通过以上问题的讨论,学生如身临其境,极易插上幻想的翅膀,进入知识的殿堂。教学活动顺利进展,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提高。
4、动手——“画”
生物学研究的范围是宏观世界到微观世界的事物,宏观的用肉眼能看到学生学习起来不难,但微观的肉眼看不到,学习起来就变成难题。在教学过程中把微观的事物宏观化,问题也就解决了。在学习必修一第三章第二节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时,教师首先让学生看教材上的彩图,然后学生在草稿纸上先画简笔画图。这样不仅把微观问题宏观化,也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的思维得到锻炼,兴趣得到培养,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
在高三的复习中,学生头脑中的知识是零散的,没有系统性。如果教师在复习时让学生回顾每一个知识点后,进行相关知识的归纳,寻找知识点间的异同点,教师适当的指导学生有了思路后自然就能画出来。如必修一的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让学生思考糖类、蛋白质、脂肪、核酸的元素组成、基本单位、种类、功能等问题后,再要求学生画知识结构图,这一时候学生自然有思路。通过学生自己画知识结构图,知识的系统性、归纳能力、知识的迁移能力都得到培养,解题能力提高。
5、动身——“演”
课堂教学是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活动,学生在课堂上是主体,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教师在课堂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活动,不能让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而应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在讲必修一第三章第二节细胞器——溶酶体时,如果单纯直接地宣读课本“含有水解酶,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入侵细胞的细菌和病毒。”则显得生硬单调,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影响学生学习效果。
我根据教学内容编了以下“情景剧”,安排了学生课前排练“情景剧”,上课时小组表演。不同小组表演的风格不同,大家在轻松愉快氛围中学到了知识的,心灵得到了熏陶,把知识牢牢记在脑海中。
6、动脑——“想”
在课堂上,教师的教学设计充分调动学生的各个身体器官参与,学生的脑也就动起来。把课堂上的所听到的、所看到的、所说的、所画的、所演的加以总结、归纳就是智慧。在听、看、说、画、演的过程中学生的大脑都会留下深刻的印象,知识也就在不经意的学会,学习不在是任务,学习变成一种享受。
在做巩固练习时,有的题目不直接考察教材的简单知识,而是要把知识进行转化和归纳才能做答。有的学生在学习知识的时候不思考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当然也就解决不了这类题目。因此,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要多思,找到知识间的联系和区别,才有利于知识的应用。
总之,教师要在课堂的各个环节,使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乏味的课堂生动化,充分调动学生的各个器官为教学服务。让学生动起来,学习也就不再是一种负担,课堂成为学生的才艺大展示,学生乐学、教师好教,课堂教学效率才能提高。
参考文献:
①、郑小慧和胡继飞《生物学教育心理学》
②、肖丰华《优化生物教学,培养学习兴趣》
③、《法制日报》1989后10月5日
④、魏庆光《一个肢体语言的启示》
⑤、《生物课上的“情景剧”》
⑥《分子与细胞》P8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