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1964年首次提出“四个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的建设目标,到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把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之一,现代化建设一直是中国发展的总线和目标之一。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与之伴随的是中国经济的快速崛起。
现代化的科学内涵
所谓现代化,个人理解,就是跟得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也就是与时俱进,但由于时代在不断发展和进步,现代化的要求和标准也在不断随之改变。例如,20年前,一些在当时十分先进、现代化的生产线工艺和流程,到了今天,就不能称之为现代化了;反之,当今我们觉得走在时代前列的现代化手段,十年后可能就会变成“老古董”。这也就是为什么几十年来很多东西都变了,但建设现代化的目标没有变,为了在以后的发展中,持续保持或提升竞争力,每个发展阶段对现代化都有不同的要求。
现代化的建设目标,是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提出的。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不论在工业、农业,还是科研等方面,与发达国家均存在巨大差距。因此,实现现代化、跟上时代的发展自然成了我们的努力方向。几十年过去了,随着现代化进程不断深化,多个现代化大都市在中国拔地而起,众多现代化企业在中国孕育而生,可以说,在现代化进程中,我们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已经被大大缩小。
但是,正如前面所讲,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化的进程还远远没有结束,而国家也把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上升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这样的高度,这标志着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将进入一个新的时期。
现代化步入新阶段
既然说是新的时期,那么其发展就一定与之前的发展有所不同,而进入新时期也一定需要一系列的基础和条件。
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进入新时期的基础就是,中国现代化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现代化管理理念得到很好的推广和普及。不论是在政府管理,还是在企业管理、科研管理等领域,现代化的管理理论和方法被广泛应用。特别是在企业管理方面,目前国内许多先进企业的管理模式即便在全球范围来看,都是走在时代前列的。
第二,现代化技术得以广泛应用。从城市建设、管理,到工业、农业,再到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各种国际上主流的现代化技术被广泛应用,大量富有科技含量的现代化产品也快速普及。此外,信息化在中国快速发展,移动通信、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也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可以说,现代化技术的应用和普及,让中国的城市更现代化,工业、农业更现代化,老百姓的生活也更加现代化。
第三,随着中国进入WTO,中国在全球经济和贸易中扮演了更重要角色,经济全球化也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可见,中国现代化建设已经取得初步成果,这也为我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打下坚实基础。那么,今后为了使中国在未来10年能持续增强自身竞争力,缩小与发达国家差距,达到时代先进水平,我们应如何推进现代化建设呢?
“再现代化”与社会主义现代化
今天,在“IBM论坛2013”上,IBM提出了企业“再现代化”的理念,这给了我很多启示。认真思考一下,企业的所谓“再现代化”,正好可以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阶段相呼应。
说到现代化发展的新阶段,其目标必然是瞄准未来几年的现代化标准和要求,对于企业来说,目标就是打造符合国家未来发展需要的现代化企业。从中国未来几年的发展方向看,企业的发展目标可以归纳为“转型升级”四个字,而这也是中国企业未来现代化建设所要服务的新目标。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新四化”(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把其中的“新四化”和社会主义现代化联系起来,我们可以理解为:新阶段的企业现代化目标,就是为我国实现新四化服务,而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我们可以称之为企业的“再现代化”。
那么,对于企业来说,服务于实现“新四化”的“再现代化”进程,与之前的现代化有哪些不同呢?这还要从“新四化”的要求来看。
以新型工业化为例,所谓新型工业化,就是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化。从这个定义来看,它是充分融合了信息化的工业化,与之前的工业化相比,新型工业化除了强调经济效益好以外,更加注重科技含量、资源消耗、环保指标。此外,还要转变长期以来的劳动力密集型发展道路。
很多人说,在全球范围内,一场将对世界经济和产业产生深远影响的变革正在拉开序幕。为了在未来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内,持续增强中国经济、产业的竞争力,追赶甚至赶超发达国家,我们必须持续深化现代化进程,用顺应未来发展的现代化标准来要求自己,而这也正是“新四化”或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要求。
对企业来说,这是摆在大家面前的一个新课题、新挑战,因此,他们需要新思维、新思路、新方法,去开展新的现代化,而这一过程与IBM提出的企业“再现代化”不谋而合。
企业“再现代化”正当时
那么,我们为什么说企业现在就要开始“再现代化”了呢?这要从企业“再现代化”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说起。
先说可行性。企业“再现代化”的可行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中国企业现代化已取得初步成果。正如上面提到的,中国企业在企业管理、现代化技术应用、现代化生产线建设与管理及全球化等方面,已经取得重大突破,具备相当的现代化基础,这就为“再现代化”创造了条件。
第二,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企业“再现代化”提供更多手段。与之前相比,近几年,全球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特别是软件产品,各种综合了国际国内不同行业成熟经验的信息化产品,成为企业提高效率、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抓手;综合了众多新技术的云计算、大数据等应用,为企业技术、应用、模式创新提供了更多可能。 第三,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为企业“再现代化”提供了有力支撑。近几年,材料技术、能源技术、生物技术、环保技术等新技术不断涌现,“再现代化”进程中,企业可以通过合理运用相关技术,迎合“新四化”的发展要求。
再说必要性。企业“再现代化”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再现代化”是企业践行党的十八大精神的重要体现。企业开展“再现代化”,用新技术、新思维武装自己,求新、求变,不断提升自身竞争力,实现转型升级,这本身就是践行“新四化”和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体现。
第二,“再现代化”是企业把握全球变革新机遇的重要抓手。新思想、新技术的出现,会推动产业发生巨大变革,而变革本身对企业来说便是一种挑战,在变革中,许多原本的优势有可能转变成劣势,原本的资源可能转变为负担。这样的大背景就要求企业必须调整思路,不断创新,才能把产业变革带来的巨大挑战转化成机遇。
第三,“再现代化”是企业转变传统发展模式的必然选择。之前,许多中国企业都采取比较粗犷的发展模式,这种模式适用于当时特殊的环境,但在新一轮的发展中,企业必须兼顾能耗、环保等因素,采取更现代化的发展模式。
综上所述,企业“再现代化”已经具备了充分的可行性,且具备必要性甚至紧迫性,所以说,中国企业“再现代化”进程正当时。
“再现代化”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除了企业之外,“新四化”中还有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要求,而在这两个领域,同样有开展“再现代化”的必要性。
经过几十年的城镇化发展,中国已经有多座现代化大都市,二、三级城市,甚至四、五级城市的现代化建设也在不断提速,但中国仍然存在城市发展不均衡,各类公共服务资源分布不均匀,甚至不合理的情况。此外,在农业现代化方面,也存在自动化、机械化水平低、管理水平差、劳动力密集等情况。要解决上述问题,在以上两个领域,也有开展“再现代化”的必要。
总之,各领域开展“再现代化”可全面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科技是“再现代化”的核心动力
多年来,许多产业变革,都是伴随某些重要的科技进步出现的,如蒸汽机、计算机、互联网等。
近几年,全球技术创新出现一个新高潮,新技术、新概念不断涌现,特别是在IT领域,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为“再现代化”提供了重要抓手。
以信息技术为例,从企业角度看,在推进两化深度融合的过程中,合理运用各类IT手段,进行技术、应用及模式创新;从城镇化发展角度看,可以利用多种新技术,推动城镇化进程,打造智慧城市,提升政府的服务能力和水平,改善人民生活环境;从农业角度看,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手段。
小结
IBM提出企业“再现代化”的理念,结合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要求,发现二者之间可以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而且企业“再现代化”也可以扩展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个领域。如果我们很好抓住这次“再现代化”的机遇,一定能推动中国产业转型提升,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并最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一宏伟目标。
现代化的科学内涵
所谓现代化,个人理解,就是跟得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也就是与时俱进,但由于时代在不断发展和进步,现代化的要求和标准也在不断随之改变。例如,20年前,一些在当时十分先进、现代化的生产线工艺和流程,到了今天,就不能称之为现代化了;反之,当今我们觉得走在时代前列的现代化手段,十年后可能就会变成“老古董”。这也就是为什么几十年来很多东西都变了,但建设现代化的目标没有变,为了在以后的发展中,持续保持或提升竞争力,每个发展阶段对现代化都有不同的要求。
现代化的建设目标,是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提出的。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不论在工业、农业,还是科研等方面,与发达国家均存在巨大差距。因此,实现现代化、跟上时代的发展自然成了我们的努力方向。几十年过去了,随着现代化进程不断深化,多个现代化大都市在中国拔地而起,众多现代化企业在中国孕育而生,可以说,在现代化进程中,我们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已经被大大缩小。
但是,正如前面所讲,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化的进程还远远没有结束,而国家也把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上升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这样的高度,这标志着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将进入一个新的时期。
现代化步入新阶段
既然说是新的时期,那么其发展就一定与之前的发展有所不同,而进入新时期也一定需要一系列的基础和条件。
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进入新时期的基础就是,中国现代化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现代化管理理念得到很好的推广和普及。不论是在政府管理,还是在企业管理、科研管理等领域,现代化的管理理论和方法被广泛应用。特别是在企业管理方面,目前国内许多先进企业的管理模式即便在全球范围来看,都是走在时代前列的。
第二,现代化技术得以广泛应用。从城市建设、管理,到工业、农业,再到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各种国际上主流的现代化技术被广泛应用,大量富有科技含量的现代化产品也快速普及。此外,信息化在中国快速发展,移动通信、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也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可以说,现代化技术的应用和普及,让中国的城市更现代化,工业、农业更现代化,老百姓的生活也更加现代化。
第三,随着中国进入WTO,中国在全球经济和贸易中扮演了更重要角色,经济全球化也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可见,中国现代化建设已经取得初步成果,这也为我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打下坚实基础。那么,今后为了使中国在未来10年能持续增强自身竞争力,缩小与发达国家差距,达到时代先进水平,我们应如何推进现代化建设呢?
“再现代化”与社会主义现代化
今天,在“IBM论坛2013”上,IBM提出了企业“再现代化”的理念,这给了我很多启示。认真思考一下,企业的所谓“再现代化”,正好可以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阶段相呼应。
说到现代化发展的新阶段,其目标必然是瞄准未来几年的现代化标准和要求,对于企业来说,目标就是打造符合国家未来发展需要的现代化企业。从中国未来几年的发展方向看,企业的发展目标可以归纳为“转型升级”四个字,而这也是中国企业未来现代化建设所要服务的新目标。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新四化”(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把其中的“新四化”和社会主义现代化联系起来,我们可以理解为:新阶段的企业现代化目标,就是为我国实现新四化服务,而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我们可以称之为企业的“再现代化”。
那么,对于企业来说,服务于实现“新四化”的“再现代化”进程,与之前的现代化有哪些不同呢?这还要从“新四化”的要求来看。
以新型工业化为例,所谓新型工业化,就是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化。从这个定义来看,它是充分融合了信息化的工业化,与之前的工业化相比,新型工业化除了强调经济效益好以外,更加注重科技含量、资源消耗、环保指标。此外,还要转变长期以来的劳动力密集型发展道路。
很多人说,在全球范围内,一场将对世界经济和产业产生深远影响的变革正在拉开序幕。为了在未来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内,持续增强中国经济、产业的竞争力,追赶甚至赶超发达国家,我们必须持续深化现代化进程,用顺应未来发展的现代化标准来要求自己,而这也正是“新四化”或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要求。
对企业来说,这是摆在大家面前的一个新课题、新挑战,因此,他们需要新思维、新思路、新方法,去开展新的现代化,而这一过程与IBM提出的企业“再现代化”不谋而合。
企业“再现代化”正当时
那么,我们为什么说企业现在就要开始“再现代化”了呢?这要从企业“再现代化”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说起。
先说可行性。企业“再现代化”的可行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中国企业现代化已取得初步成果。正如上面提到的,中国企业在企业管理、现代化技术应用、现代化生产线建设与管理及全球化等方面,已经取得重大突破,具备相当的现代化基础,这就为“再现代化”创造了条件。
第二,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企业“再现代化”提供更多手段。与之前相比,近几年,全球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特别是软件产品,各种综合了国际国内不同行业成熟经验的信息化产品,成为企业提高效率、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抓手;综合了众多新技术的云计算、大数据等应用,为企业技术、应用、模式创新提供了更多可能。 第三,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为企业“再现代化”提供了有力支撑。近几年,材料技术、能源技术、生物技术、环保技术等新技术不断涌现,“再现代化”进程中,企业可以通过合理运用相关技术,迎合“新四化”的发展要求。
再说必要性。企业“再现代化”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再现代化”是企业践行党的十八大精神的重要体现。企业开展“再现代化”,用新技术、新思维武装自己,求新、求变,不断提升自身竞争力,实现转型升级,这本身就是践行“新四化”和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体现。
第二,“再现代化”是企业把握全球变革新机遇的重要抓手。新思想、新技术的出现,会推动产业发生巨大变革,而变革本身对企业来说便是一种挑战,在变革中,许多原本的优势有可能转变成劣势,原本的资源可能转变为负担。这样的大背景就要求企业必须调整思路,不断创新,才能把产业变革带来的巨大挑战转化成机遇。
第三,“再现代化”是企业转变传统发展模式的必然选择。之前,许多中国企业都采取比较粗犷的发展模式,这种模式适用于当时特殊的环境,但在新一轮的发展中,企业必须兼顾能耗、环保等因素,采取更现代化的发展模式。
综上所述,企业“再现代化”已经具备了充分的可行性,且具备必要性甚至紧迫性,所以说,中国企业“再现代化”进程正当时。
“再现代化”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除了企业之外,“新四化”中还有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要求,而在这两个领域,同样有开展“再现代化”的必要性。
经过几十年的城镇化发展,中国已经有多座现代化大都市,二、三级城市,甚至四、五级城市的现代化建设也在不断提速,但中国仍然存在城市发展不均衡,各类公共服务资源分布不均匀,甚至不合理的情况。此外,在农业现代化方面,也存在自动化、机械化水平低、管理水平差、劳动力密集等情况。要解决上述问题,在以上两个领域,也有开展“再现代化”的必要。
总之,各领域开展“再现代化”可全面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科技是“再现代化”的核心动力
多年来,许多产业变革,都是伴随某些重要的科技进步出现的,如蒸汽机、计算机、互联网等。
近几年,全球技术创新出现一个新高潮,新技术、新概念不断涌现,特别是在IT领域,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为“再现代化”提供了重要抓手。
以信息技术为例,从企业角度看,在推进两化深度融合的过程中,合理运用各类IT手段,进行技术、应用及模式创新;从城镇化发展角度看,可以利用多种新技术,推动城镇化进程,打造智慧城市,提升政府的服务能力和水平,改善人民生活环境;从农业角度看,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手段。
小结
IBM提出企业“再现代化”的理念,结合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要求,发现二者之间可以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而且企业“再现代化”也可以扩展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个领域。如果我们很好抓住这次“再现代化”的机遇,一定能推动中国产业转型提升,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并最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一宏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