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建筑工程施工要通过现场加强质量管理, 落实质量责任制,重点进行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与控制,可有效的提高工程质量, 降低营运成本, 增加使用寿命,提高房建工程投资效益。本文阐述了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特点,探讨了提高工程施工质量的主要管理措施。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 TU7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建筑要求的不断提高,带动了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但在发展的同时,随之而来的工程质量问题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建筑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安定团结,所以要提高工程的施工质量管理水平和各专业人员的专业技能,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房建工程施工要通过现场加强质量管理, 落实质量责任制,重点进行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与控制,可有效的提高工程质量, 降低营运成本, 增加使用寿命,提高房建工程投资效益。
一、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特点
1、 影响质量的因素多。建筑产品的结果往往是唯一的,而呈整体性,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有多项因素都可对其进行干扰甚至严重影响, 如设计、 材料、 机械、 地形、 地貌、 操作方法、 技术措施、 管理制度、 投资成本等, 均直接影响施工项目的质量。
2、容易产生质量变异。房屋建筑施工中, 容易产生质量变异有: (1)偶然性因素的质量变异, 如材料性能微小的差异、 操作微小的变化等; (2)系统性因素的质量变异, 如机械故障, 仪表失灵, 检测设备精度失控等。在施工中, 要严防出现系统性因素的质量变异, 要把质量变异管理在偶然性因素范围内。 (3) 容易产生第一、 第二判断错误。项目施工由于工序交接多、 中间环节多、 隐蔽工程多, 若不及时检查实质, 事后再看表面, 就容易产生第二判断错误。因此在进行质量检查验收时,应加强对施工过程的质量检查,及时发现存在的质量问题,避免事后从表面进行检查,而难以再发现其内在的质量问题,造成工程质量隐患。 (4) 劳动作业层工种多, 施工过程流水分段, 立体交叉, 主要工种作业重复递进。 (5) 质量要受投资、 进度的制约。项目的施工质量受投资、 进度的制约较大, 项目在施工中, 应正确处理质量、 投资、 进度三者之间的关系, 使其达到对立的统一。 (6) 质量检查不能解体、 拆卸。工程项目建成后, 不可能像某些工业产品那样, 再拆卸或解体检查内在的质量, 或重新更换零件; 即使发现质量有问题,也不可能像工业产品那样实行“包换”或“退款” 。工程项目的竣工验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 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控制应以预防为主, 防患于未然。
二、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措施
1、建立健全的施工质量管理制度
首先我们要做的是建立一个完善的质量管理机制,比如施工质量责任制以及事故报告处理等责任制度,同时也要让这些制度落到实处,实实在在的在真正工作中得到发挥,使其能发挥真正的监督施工质量的作用。在施工过程中,人是作为最基础最基本的要素存在。它不但是操作者,同时也是组织者。他不仅是被控制的对象,同时又是控制的对象。既是质量的保障,又是工程出产不合格或者工程事故的源头。
因此,在整个质量控制工作中要以“人”这个最基本要素为核心,明确了参与施工的所有人员的各自权限和职责,把施工质量责任制落到实处。而在施工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事故,比如出现因材料,构件,半成品或者由于设计失误,施工方式不正确而导致的工程质量不合格甚至出现事故。这个时候施工单位就要对其在产生严重后果前做出及时的处理,避免造成更大的损失,而这也正是落实事故报告处理责任制所起到的作用。
2、严格监管建材、设备、建筑构配件质量
对采购人员进行培训,并对他们进行优选,提高他们的材料质量鉴别水平和政治素质。采购员要挑选那些事业心强,诚实守信,并具有一定专业知识技能的人担任。优选送货的厂家,并对他们的信息进行的充分的掌握。严格施工预制构件、原材料等质量检查。对施工机具进行控制,正确选择、管理、使用和保养好机械设备。实施方法控制方式,施工工艺、施工方案、施工技术等进行控制。在环境控制方面,对工程水文、地质、气象等的做到充分的信息了解和掌握。全面掌握质量、价格、供货能力的信息,广泛调查,选择有一定技术和资金保证,国家认证许可证的厂家或供货商,选购有产品合格证的产品,去自由市场采购,检查厂址是否明确,选购有社会信誉的产品。这样既可降材料成本又可以控制材料质量。施工项目所有主材都要按设计要求选材严格选购,有符合规范要求的质保书,对质保书项目不全的产品进行检测、分析、鉴定。
3、施工工艺的管理
对于建筑工程的施工,要严格根据工程实际,进行施工组织设计,选择合理的施工技术措施、施工方案、施工工艺等。认真做好工程前期准备工作,编制切实可行的施工组织设计。针对不同工程特点,制定相应的施工方案,并组织进行技术革新,从而保证施工技术的可行性及先进性。对于一些技术难题,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处理操作方案,以实现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能够加快施工进度、降低施工成本。
4、事中控制
(1)以工序质量控制为核心,完善工序控制,做好工序交接施工过程是由相互联系的一系列工序组成,而每道工序都是上述五大因素,即人、设备、材料、方案和环境等因素综合作用的过程,对上述五要素的控制和管理必须落实到每一道工序的质量管理之中;必須建立质量控制点,根据工程特点,找出对工序施工质量有影响的主要因素,依靠完善的质量体系和质量检查制度,完成工序的质量控制,尤其是对于工序中的重要部位或薄弱环节,要预先分析各方面因素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并做出相关预防措施,以便进行预控;同时,由于各道工序之间相互关联,必须要做好工序交接,完善交接程序,这是进行质量控制的有效方法。
(2)加大施工现场的检查力度,重点对施工过程进行检查,质量管理人员要对操作过程、工序交接、隐蔽工程作严格监控对违章操作,不按设计、施工规范或质量标准要求的施工要及时纠正;工序交接以及隐蔽工程必须经过严格检查后方可继续;对重要部分或薄弱环节要经常进行预检和复核;对成品须采取有效措施予以保护等等。施工中出现的质量问题必须就地解决,严重的问题还须立刻停止施工,进行核查处理,以确保工程质量。
5、加强对工程施工质量的验收监督
加强对工程质量的验收和监督已经成为了当前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课题。在我们实践过程中,对工程质量的监督要从原来的基础、主体、竣工验收三步到位提升到对隐蔽工程验收的步步到位。工程质量监督的主要职责是监督检查施工人员的工作质量,为了能够形成制约,工程质量员是不能够对自己受监工程进行竣工验收,而是由核验综合部门统一验收,这样就落实了工程得质量,同时也加强了各部门的责任心。我们在此同时也强调,建筑工程在竣工后必须要在甲、乙双方和设计单位、监理部门初评的基础上,然后还要经过核验综合部门审查资料和实测实量进行初步评定来确定其最终的工程质量的等级。
总之,建筑施工是形成工程项目实体的一个重要过程,也是决定最终产品质量的关键所在。要提高工程项目的质量,必须把质量管理作为施工阶段的重中之重。在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中,质量关系着整个工程的成败,也关系到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质量管理在建筑工程施工中至关重要。如何建立运行质量保证体系和管理规章制度、加强操作人员和施工原材料的基础性、优化施工方法,是质量管理必须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薄飞,杨春光. 浅谈房屋建筑施工质量管理[J]. 才智, 2010,(31) .
[2] 黄波. 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才智, 2011,(10) .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 TU7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建筑要求的不断提高,带动了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但在发展的同时,随之而来的工程质量问题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建筑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安定团结,所以要提高工程的施工质量管理水平和各专业人员的专业技能,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房建工程施工要通过现场加强质量管理, 落实质量责任制,重点进行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与控制,可有效的提高工程质量, 降低营运成本, 增加使用寿命,提高房建工程投资效益。
一、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特点
1、 影响质量的因素多。建筑产品的结果往往是唯一的,而呈整体性,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有多项因素都可对其进行干扰甚至严重影响, 如设计、 材料、 机械、 地形、 地貌、 操作方法、 技术措施、 管理制度、 投资成本等, 均直接影响施工项目的质量。
2、容易产生质量变异。房屋建筑施工中, 容易产生质量变异有: (1)偶然性因素的质量变异, 如材料性能微小的差异、 操作微小的变化等; (2)系统性因素的质量变异, 如机械故障, 仪表失灵, 检测设备精度失控等。在施工中, 要严防出现系统性因素的质量变异, 要把质量变异管理在偶然性因素范围内。 (3) 容易产生第一、 第二判断错误。项目施工由于工序交接多、 中间环节多、 隐蔽工程多, 若不及时检查实质, 事后再看表面, 就容易产生第二判断错误。因此在进行质量检查验收时,应加强对施工过程的质量检查,及时发现存在的质量问题,避免事后从表面进行检查,而难以再发现其内在的质量问题,造成工程质量隐患。 (4) 劳动作业层工种多, 施工过程流水分段, 立体交叉, 主要工种作业重复递进。 (5) 质量要受投资、 进度的制约。项目的施工质量受投资、 进度的制约较大, 项目在施工中, 应正确处理质量、 投资、 进度三者之间的关系, 使其达到对立的统一。 (6) 质量检查不能解体、 拆卸。工程项目建成后, 不可能像某些工业产品那样, 再拆卸或解体检查内在的质量, 或重新更换零件; 即使发现质量有问题,也不可能像工业产品那样实行“包换”或“退款” 。工程项目的竣工验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 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控制应以预防为主, 防患于未然。
二、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措施
1、建立健全的施工质量管理制度
首先我们要做的是建立一个完善的质量管理机制,比如施工质量责任制以及事故报告处理等责任制度,同时也要让这些制度落到实处,实实在在的在真正工作中得到发挥,使其能发挥真正的监督施工质量的作用。在施工过程中,人是作为最基础最基本的要素存在。它不但是操作者,同时也是组织者。他不仅是被控制的对象,同时又是控制的对象。既是质量的保障,又是工程出产不合格或者工程事故的源头。
因此,在整个质量控制工作中要以“人”这个最基本要素为核心,明确了参与施工的所有人员的各自权限和职责,把施工质量责任制落到实处。而在施工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事故,比如出现因材料,构件,半成品或者由于设计失误,施工方式不正确而导致的工程质量不合格甚至出现事故。这个时候施工单位就要对其在产生严重后果前做出及时的处理,避免造成更大的损失,而这也正是落实事故报告处理责任制所起到的作用。
2、严格监管建材、设备、建筑构配件质量
对采购人员进行培训,并对他们进行优选,提高他们的材料质量鉴别水平和政治素质。采购员要挑选那些事业心强,诚实守信,并具有一定专业知识技能的人担任。优选送货的厂家,并对他们的信息进行的充分的掌握。严格施工预制构件、原材料等质量检查。对施工机具进行控制,正确选择、管理、使用和保养好机械设备。实施方法控制方式,施工工艺、施工方案、施工技术等进行控制。在环境控制方面,对工程水文、地质、气象等的做到充分的信息了解和掌握。全面掌握质量、价格、供货能力的信息,广泛调查,选择有一定技术和资金保证,国家认证许可证的厂家或供货商,选购有产品合格证的产品,去自由市场采购,检查厂址是否明确,选购有社会信誉的产品。这样既可降材料成本又可以控制材料质量。施工项目所有主材都要按设计要求选材严格选购,有符合规范要求的质保书,对质保书项目不全的产品进行检测、分析、鉴定。
3、施工工艺的管理
对于建筑工程的施工,要严格根据工程实际,进行施工组织设计,选择合理的施工技术措施、施工方案、施工工艺等。认真做好工程前期准备工作,编制切实可行的施工组织设计。针对不同工程特点,制定相应的施工方案,并组织进行技术革新,从而保证施工技术的可行性及先进性。对于一些技术难题,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处理操作方案,以实现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能够加快施工进度、降低施工成本。
4、事中控制
(1)以工序质量控制为核心,完善工序控制,做好工序交接施工过程是由相互联系的一系列工序组成,而每道工序都是上述五大因素,即人、设备、材料、方案和环境等因素综合作用的过程,对上述五要素的控制和管理必须落实到每一道工序的质量管理之中;必須建立质量控制点,根据工程特点,找出对工序施工质量有影响的主要因素,依靠完善的质量体系和质量检查制度,完成工序的质量控制,尤其是对于工序中的重要部位或薄弱环节,要预先分析各方面因素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并做出相关预防措施,以便进行预控;同时,由于各道工序之间相互关联,必须要做好工序交接,完善交接程序,这是进行质量控制的有效方法。
(2)加大施工现场的检查力度,重点对施工过程进行检查,质量管理人员要对操作过程、工序交接、隐蔽工程作严格监控对违章操作,不按设计、施工规范或质量标准要求的施工要及时纠正;工序交接以及隐蔽工程必须经过严格检查后方可继续;对重要部分或薄弱环节要经常进行预检和复核;对成品须采取有效措施予以保护等等。施工中出现的质量问题必须就地解决,严重的问题还须立刻停止施工,进行核查处理,以确保工程质量。
5、加强对工程施工质量的验收监督
加强对工程质量的验收和监督已经成为了当前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课题。在我们实践过程中,对工程质量的监督要从原来的基础、主体、竣工验收三步到位提升到对隐蔽工程验收的步步到位。工程质量监督的主要职责是监督检查施工人员的工作质量,为了能够形成制约,工程质量员是不能够对自己受监工程进行竣工验收,而是由核验综合部门统一验收,这样就落实了工程得质量,同时也加强了各部门的责任心。我们在此同时也强调,建筑工程在竣工后必须要在甲、乙双方和设计单位、监理部门初评的基础上,然后还要经过核验综合部门审查资料和实测实量进行初步评定来确定其最终的工程质量的等级。
总之,建筑施工是形成工程项目实体的一个重要过程,也是决定最终产品质量的关键所在。要提高工程项目的质量,必须把质量管理作为施工阶段的重中之重。在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中,质量关系着整个工程的成败,也关系到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质量管理在建筑工程施工中至关重要。如何建立运行质量保证体系和管理规章制度、加强操作人员和施工原材料的基础性、优化施工方法,是质量管理必须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薄飞,杨春光. 浅谈房屋建筑施工质量管理[J]. 才智, 2010,(31) .
[2] 黄波. 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才智, 2011,(10) .